本發(fā)明屬于自適應光學領域,是與2米大口徑望遠鏡匹配的液晶-變形鏡混合式自適應光學成像系統(tǒng)。涉及液晶校正器、變形鏡、快速振鏡、波前探測器、自適應光學控制器和分色片等光學元件的組合,可以實現近紅外~中紅外寬波段波前自適應校正成像。
背景技術:
基于大口徑地基望遠鏡的光波前自適應校正系統(tǒng)的功能是對入射光的畸變波前進行實時補償校正,得到理想的光學成像。
波前校正器是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的關鍵器件。傳統(tǒng)的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只有一個波前校正器,其中采用變形鏡的自適應校正系統(tǒng)具有響應速度快、光損耗低和工作光波段較寬的優(yōu)勢,但是變形鏡的驅動器單元數和驅動量受到制造工藝的限制,很難做到千單元以上還保持足夠的4μm~5μm的驅動量。故當望遠鏡接收的波前口徑大于4米時,能量最強的也是大氣湍流干擾最強烈的可見~近紅外光波段,其波前畸變的空間頻率或波前畸變峰谷值往往超出變形鏡的調制范圍。因此,有些大口徑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提出了采用雙變形鏡的設計方法來解決驅動器單元數增多與驅動量之間的矛盾【D.Gavel and A.Norton,Woofer-tweeter deformable mirror control for closed-loop adaptive optics:theory and practice,Proc.SPIE 9148,91484J(2014).】,然而波前畸變中高頻成分的影響會隨著波長變短而凸顯出來,即使是雙變形鏡的大口徑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大多仍應用在中紅外波段,對于可見~近紅外波段來說,變形鏡校正器的能力欠佳。
目前,液晶光調制器作為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的波前校正器已經發(fā)展得很成熟,與傳統(tǒng)的變形鏡相比,具有空間分辨率高、能在近紅外波段匹配2米到8米口徑望遠鏡的波前、調制量大、校正精度高、制備工藝成熟的優(yōu)勢。然而液晶校正器是通過控制折射率來改變光程、進而對波前進行調制的,由于液晶材料折射率變化量有限的問題,導致它不能在紅外長波段工作【Quanquan Mu,Zhaoliang Cao,Novel spectral range expansionmethodforliquid crystal adaptive optics,Opt.Express 18(21),21687-21696(2010).】,目前液晶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的校正成像波段是700nm~950nm近紅外波段。因此,需通過結合變形鏡實現向長波方向擴展的寬波段校正成像效果。
通常大氣湍流對中遠紅外波段的成像影響可以忽略,本發(fā)明主要解決2米大口徑望遠鏡的近紅外~中紅外寬波段波前自適應校正成像的缺陷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2米大口徑望遠鏡的近紅外~中紅外寬波段波前自適應校正成像的缺陷問題,提供一種與2米口徑望遠鏡匹配的液晶校正器和變形鏡混合的雙校正器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目的是實現700nm~2500nm的寬波段自適應校正成像。
下面詳述本發(fā)明。
與2米口徑望遠鏡匹配的液晶校正器和變形鏡混合的雙校正器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采用一個波前探測器、一個能工作于短波紅外~中遠紅外波段的變形鏡和能工作于近紅外波段的液晶校正器,對變形鏡閉環(huán)控制、液晶校正器開環(huán)控制,利用Zernike模式重構波前。由于大氣湍流對波前的干擾隨著波長變短高頻成分增強,所以采用驅動單元數弱勢的變形鏡校正波前畸變的低階成分,然后將已消除波前畸變的長波光分束,在短波紅外~中遠紅外波段的多個相機中直接成像,而分出的短波段光束進入液晶校正器再校正高階成分,從而獲得近紅外波段的高分辨成像。
考慮到成像相機的波段特性,將700nm~2500nm成像波段范圍分為四部分:700nm~950nm的I波段,對應可見相機;950nm~1500nm的J波段,對應短波紅外相機;1500nm~1900nm的H波段,對應中紅外相機;1900nm~2500nm的K波段,對應中遠紅外相機。分別取λI=800nm、λJ=1200nm、λH=1600nm和λK=2200nm為四個成像波段的中心波長。
畸變波前可以用由低階到高階排列的Zernike模式函數多項式表示,其低階成分均方根(RMS)值較大,對成像分辨率影響顯著,隨著成分的階數升高RMS值迅速減小,直至可以忽略其對成像的影響。當畸變波前中的前N項Zernike模式得到完全校正時,殘余的高階波前畸變量RMS值時,此處λ代表成像波段的中心波長,成像分辨率可以達到望遠鏡的兩倍光學衍射極限分辨率,則認為達到了自適應波前校正的要求。成像波段的殘余高階波前畸變量可以表示為【R.J.Noll,Zernike polynomials and atmosphericturbulence,J.Opt.Soc.Am.66(3),207(1976).】:
這里N是已校正的Zernike模式數,D是望遠鏡的口徑,r0是大氣湍流強度的特征參數稱為大氣相干長度、厘米為單位。對于強度為r0的大氣湍流中望遠鏡接收到的口徑為D的畸變波前,其畸變的劇烈程度可以近似描述為:將D口徑的波前平均分割為以r0為直徑的子波前,則子波前上只有傾斜而沒有高階畸變。因此r0越長對應的大氣湍流越弱,而r0越短對應的大氣湍流越強。為與大氣相干長度r0的單位一致,(1)式中口徑D的單位也取為厘米,此時殘余高階波前畸變量的單位為弧度。
一般天文觀測站址的條件,在中心波長λI=800nm處的大氣相干長度均能滿足r0≥10cm。選擇I波段的中心波長λI處的大氣相干長度r0I=10cm,根據大氣相干長度r0與波長λ的6/5次方成正比的關系式【F.Roddier,Adaptive Optics in Astronomy(Cambridge University,1999),Chap.1.】,可以計算出對應λJ=1200nm、λH=1600nm和λK=2200nm三個成像波段中心波長處的r0值分別為r0J=16cm、r0H=23cm和r0K=34cm。將望遠鏡口徑D=200厘米、和四個成像波段中心波長處的r0值分別代入(1)式中,得出I、J、H和K四個成像波段對應的校正Zernike模式數N分別為NI=102、NJ=42、NH=21、NK=10。利用變形鏡和液晶校正器做低、高階兩級校正,其中變形鏡校正前NJ項Zernike低階模式,則可以通過波長950nm分色片將一級校正后的光束分為兩束,其中長于950nm的長波波段的殘余波前畸變RMS值已經≤0.14λJ,能達到此長波波段望遠鏡的兩倍光學衍射極限分辨率;而對于700nm~950nm的I波段,再利用液晶校正器做NJ+1~NI項Zernike模式的二級校正,也可使I波段波前的殘余畸變RMS值減小至0.14λI,從而在700nm~2500nm全波段均能達到2米口徑望遠鏡兩倍的光學衍射極限成像分辨率。
由于本發(fā)明中變形鏡作為J、H、K三個成像波段的波前校正器,其需要校正的Zernike模式數只與J波段的光學參數相關,因此不考慮K波段的成像也能說明本發(fā)明的光學設計方法。下面以I、J、H三個成像波段的液晶-變形鏡的混合式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如圖1所示,系統(tǒng)由第一透鏡1、快速振鏡2、變形鏡3、第一分色片4、第二透鏡5、第二分色片6、短波紅外相機7、中紅外相機8、第三透鏡9、第四透鏡10、第三分色片11、第五透鏡12、第六透鏡13、第四分色片14、波前探測器15、第七透鏡16、薄型反射鏡17、第八透鏡18、PBS分束器19、液晶校正器20、第九透鏡21、反射鏡22、可移動反射鏡23、第十透鏡24、可見相機25組成。
第一透鏡1的口徑為30mm、焦距為200mm,其前焦點與所連接的望遠鏡輸出光焦點重合,將望遠鏡的出瞳成像于直徑為25mm的快速振鏡2上;快速振鏡2將光束折軸45度反射到20mm通光口徑的變形鏡3;變形鏡3又將光束折軸成水平光束,通過在950nm波長處分色的第一分色片4后分成互為垂直的兩束,其中950nm~1700nm波段透過第一分色片4,經口徑30mm、焦距547mm的第二透鏡5匯聚至1500nm波長處分色的第二分色片6,進一步分成950nm~1500nm波段和1500nm-1700nm波段的兩束,其中950nm~1500nm波段的光束透射第二分色片6,聚焦于短波紅外相機7成像;1500nm~1700nm波段的光束經過第二分色片6反射,聚焦于中紅外相機8成像。而在第一分色片4處反射的垂直光束為400nm~950nm波段的光束,該垂直光束經過口徑30mm、焦距300mm的第三透鏡9和口徑10mm、焦距為-43.2mm的第四透鏡10縮束,使光束直徑與700nm波長處分色的第三分色片11的口徑匹配;經過第三分色片11后光束又分為反射和透射兩束,其中反射光束為400nm~700nm可見波段用于波前探測,其通過由口徑25.4mm、焦距100mm的第五透鏡12和口徑20mm、焦距200mm的第六透鏡13組成的4F系統(tǒng)進行擴束,以與口徑5.76mm的波前探測器15匹配,再由與第三分色片11完全相同的第四分色片14反射,進入到波前探測器15中;再說透過第三分色片11的700nm~950nm波段光束透射口徑15mm、焦距150mm的第七透鏡16、由厚度2mm的薄型反射鏡17折軸45度、偏心5mm通過口徑25.4mm、焦距300mm的第八透鏡18,不僅使光束成為與口徑5.8mm的液晶校正器20匹配的平行光束,而且使液晶校正器20反射回來的光經第八透鏡18后能避開薄型反射鏡17;PBS分束器19位于第八透鏡18和液晶校正器20之間,PBS分束器19的作用是將進入液晶校正器20的光束濾為P偏振光,以滿足液晶校正器20的工作條件,而且液晶校正器20與快速振鏡2共軛配置保證入射的P偏振光沒有抖動;液晶校正器20將P偏振光中的高階畸變校正后反射再進入PBS分束器19,通過第八透鏡18和口徑25.4mm、焦距300mm的第九透鏡21,光束變?yōu)槠叫泄獾竭_與光軸成45度放置的反射鏡22上,從而折軸90度,到達也與光軸成45度放置的可移動反射鏡23上,使光軸再次折轉90度,通過口徑20mm、焦距270mm的第十透鏡24聚焦于可見相機25,使高階畸變校正后的700nm~950nm的I波段光束成像。
本發(fā)明中所涉及的變形鏡3具有97有效單元、波前探測器15為20×20微透鏡陣列的夏克-哈特曼型波前探測器、液晶校正器20為256×256像素的LCOS型液晶校正器??焖僬耒R2、變形鏡3、短波紅外相機7、中紅外相機8、波前探測器15、液晶校正器20和可見相機25均與一臺計算機相連結。計算機中存有自適應校正控制軟件,其作用是:首先對波前探測器15獲得的光學信號進行處理,將波前畸變表達為不同權重的Zernike模式函數多項式;然后將其中波前整體傾斜模式數據反饋給快速振鏡2以消除光束的傾斜抖動,將一定數目的低階Zernike模式數據反饋給變形鏡3,使波前的低階畸變成分得到校正,將剩余高階Zernike模式數據反饋給液晶校正器20,使波前的高階畸變成分得到校正;此時短波紅外相機7、中紅外相機8和可見相機25所拍攝的像為自適應光學校正后的高分辨圖像,計算機給出所拍攝像的顯示。
為測量變形鏡3的響應矩陣,基于上述的液晶-變形鏡的混合式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在第一透鏡1的前焦點位置放置點光源27,如圖2所示,擋光板28插入到點光源27和望遠鏡之間以遮斷望遠鏡進入自適應系統(tǒng)的光。變形鏡響應矩陣的測量光路由點光源27、第一透鏡1、快速振鏡2、變形鏡3、第一分色片4、第三透鏡9、第四透鏡10、第三分色片11、第五透鏡12、第六透鏡13、第四分色片14、波前探測器15組成,其中快速振鏡2作為反射鏡使用,其法線與光軸成22.5度。用Zernike模式法測量變形鏡響應矩陣的方法如【F.Roddier,Adaptive Optics inAstronomy(Cambridge University,1999),Chap.6.】所述。本發(fā)明中針對變形鏡3測量前NJ=42項Zernike低階模式的響應矩陣,然后存入計算機的自適應校正控制軟件中,更新原來存儲的變形鏡3的響應矩陣。變形鏡的響應矩陣需視具體情況進行測量更新。
為測量液晶校正器20的響應矩陣,基于上述的液晶-變形鏡的混合式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在第四分色片14與可移動反射鏡23之間插入道威棱鏡26,并將可移動反射鏡23移除,在第一透鏡1的焦點處放入點光源27,并在第五透鏡12和第六透鏡13之間插入擋光板28,如圖3所示,遮斷望遠鏡進入液晶校正器響應矩陣測量光路的光。液晶校正器響應矩陣的測量光路由點光源27、第一透鏡1、快速振鏡2、變形鏡3、第一分色片4、第三透鏡9、第四透鏡10、第三分色片11、第七透鏡16、薄型反射鏡17、第八透鏡18、PBS分束器19、液晶校正器20、第九透鏡21、反射鏡22、道威棱鏡26、第四分色片14、波前探測器15組成,其中快速振鏡2作為反射鏡使用,其法線與光軸成22.5度。道威棱鏡26的作用是旋轉波前180度,使測響應矩陣時進入到波前探測器15的波前坐標系與自適應系統(tǒng)工作時的波前坐標系一致。液晶校正器響應矩陣的測量方法如發(fā)明專利【“快速向列液晶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發(fā)明專利,中國,200610063698.7】所述。本發(fā)明中針對液晶校正器20測量NJ+1~NI項、即43~102項Zernike模式的響應矩陣,然后存入計算機的自適應校正控制軟件中,更新原來存儲的液晶校正器20的響應矩陣。液晶校正器的響應矩陣需視具體情況進行測量更新。
測量響應矩陣結束后,將光路復原為圖1所示的光路,即可使液晶-變形鏡的混合式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正常工作。
本發(fā)明可以實現700nm~2500nm的寬波段校正成像,向長波方向大幅拓寬了純粹液晶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的成像波段范圍,解決了純粹變形鏡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難于在大口徑近紅外條件下良好成像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液晶-變形鏡混合式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的原理光路。其中1為第一透鏡,2為快速振鏡,3為變形鏡,4為950nm波長處分色的第一分色片,5為第二透鏡,6為1500nm波長處分色的第二分色片,7和8分別為短波紅外相機和中紅外相機,9為第三透鏡,10為第四透鏡,11為700nm波長處分色的第三分色片,12為第五透鏡,13為第六透鏡,14也為700nm波長處分色的第四分色片,15為波前探測器,16為第七透鏡,17為薄型反射鏡,18為第八透鏡,19為PBS分束器,20為液晶校正器,21為第九透鏡,22為反射鏡,23為可移動反射鏡,24為第十透鏡,25為可見相機。第一透鏡1的前焦點與接收望遠鏡的焦點重合。
圖2是測量變形鏡3的響應矩陣原理光路。其中27為點光源,放置于第一透鏡的前焦點處,擋光板28插入到點光源27和望遠鏡之間以遮斷望遠鏡進入自適應系統(tǒng)的光,圖中擋光板28未畫出。
圖3是測量液晶校正器20的響應矩陣原理光路。其中26為道威棱鏡,其作用是旋轉波前180度,使測量響應矩陣時進入到波前探測器15的波前坐標系與自適應系統(tǒng)工作時的波前坐標系一致,27為點光源,28為擋光板。
圖4是實施例中與2米口徑望遠鏡配套的液晶-變形鏡混合式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原理光路。其中29為湍流屏,定量給出大氣湍流對波前的干擾強度為:800nm波長處的大氣相干長度為10cm;30為分辨率板,可以定量評價波前校正前后的成像分辨率。
圖5是實施例中與2米口徑望遠鏡配套的液晶-變形鏡混合式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對湍流屏干擾的波前進行校正、分辨率板的成像效果。其中(a)、(b)為中紅外相機8拍攝的波前校正前后的分辨率板成像,對應1500nm~1700nm波段,校正后可以分辨出第五圈的第五組條紋,成像分辨率達到19.7μm;(c)、(d)為短波紅外相機7拍攝的波前校正前后的分辨率板成像,對應950nm~1500nm波段,校正后可以分辨出第五圈第六組條紋,成像分辨率達到17.5μm;(e)、(f)、(g)為可見相機25在700nm~950nm波段拍攝的分辨率板成像,(e)對應波前校正前,(f)、(g)分別為變形鏡一次校正后和液晶校正器二次校正后的像,表明經液晶校正器高階校正后能夠分辨出第六圈的第三組條紋,成像分辨率達到12.4μm。
具體實施方式
搭建了2m口徑望遠鏡配套的液晶-變形鏡混合式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
所用器件的關鍵參數為:
第一透鏡1為三膠合消色差透鏡,口徑為30mm,焦距為200mm;其余透鏡均為雙膠合消色差透鏡,第二透鏡5口徑為30mm、焦距為547mm,第三透鏡9口徑為30mm、焦距為300mm,第四透鏡10口徑為10mm、焦距為-43.2mm,第五透鏡12口徑25.4mm、焦距為100mm,第六透鏡13口徑為20mm、焦距為200mm,第七透鏡16口徑為15mm、焦距為150mm,第八透鏡18口徑為25.4mm、焦距為300mm,第九透鏡21口徑為25.4mm、焦距為300mm,第十透鏡24口徑為20mm、焦距為270mm;
快速振鏡2為德國PI公司的閉環(huán)自適應驅動式快速振鏡,直徑為25mm,最大轉動范圍5mrad,分辨率0.25μrad;
變形鏡3為法國ALPAO公司的145單元變形鏡,驅動器的排列方式為正方形,口徑29.5mm;使用20mm通光口徑,光束覆蓋中心區(qū)域的97個驅動器,單個驅動器的波前調制量接近3μm,全程響應時間0.2ms;
短波紅外相機7和中紅外相機8為凌云公司Xeva-1.7-320產品,像素數320×256,光譜范圍是900nm~1700nm;
波前探測器15為夏克-哈特曼型波前探測器,5.76mm接收孔徑,微透鏡陣列為20×20,背部相機為1562Hz的EM CCD;
反射鏡17,面積15mm×15mm,厚度2mm,反射率大于98%;
PBS偏振分束器19,尺寸為25mm×25mm×25mm,偏振光的消光比為1×10-3;
液晶校正器20為美國BNS公司的LCOS型液晶校正器,響應時間1ms,像素數256×256,口徑5.8mm,驅動電壓的分度值即灰度級有256個;
可見相機25為英國ANDOR公司DV897型號的產品,像素數512×512;
道威棱鏡26,采用K9退火材料,通光口徑為10mm;
點光源27,是光纖束耦合的氙燈光源、波長范圍覆蓋400nm~1700nm,光纖束直徑0.2mm;
湍流屏29,由Lexitek公司制造,通過步進電機帶動位相板轉動,控制其轉動速度模擬產生不同強度的大氣湍流,設置湍流屏在800nm波長處的大氣相干長度為10cm;
分辨率板30,為美國標準USAF 1951分辨率板,緊靠光源放置,用于對本發(fā)明的成像分辨率做定量評價。
利用上述器件搭建與2m口徑望遠鏡配套的液晶-變形鏡混合式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
依據圖1所示光路,利用1)~9)所述的元件搭建與2m口徑望遠鏡配套的液晶-變形鏡混合式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各元件的擺放方式嚴格按照“發(fā)明內容”所述的方式擺放,并且快速振鏡2、變形鏡3、短波紅外相機7、中紅外相機8、波前探測器15、液晶校正器20和可見相機25均與存有自適應控制軟件的計算機相連結。
測量變形鏡3的響應矩陣:
按照圖2所示位置,將點光源27插入搭建的系統(tǒng)中,指令計算機依次對變形鏡3的1~97個驅動器進行驅動;受到變形鏡調制的光進入到波前探測器15;計算機自動讀取波前探測器15的光學響應信號,并進行數字化處理成為初始響應矩陣;基于(1)式算出J波段的Zernike模式數NJ=42,采用前42項Zernike模式對變形鏡3驅動器的響應進行擬合,將變形鏡3的初始響應矩陣變?yōu)榍?2項Zernike模式系數的響應矩陣,然后存入計算機的自適應校正控制軟件中,更新原來存儲的變形鏡3的響應矩陣。
測量液晶校正器20的響應矩陣:
按照圖3所示位置,將道威棱鏡26、點光源27和擋光板28插入到系統(tǒng)中,并移開可移動反射鏡23;基于(1)式算出I波段的Zernike模式數NI=102、J波段的Zernike模式數NJ=42,指令計算機依次發(fā)出NJ+1~NI項Zernike模式信號驅動液晶校正器20;受到液晶校正器20調制的光進入到波前探測器15,計算機自動讀取波前探測器15的光學響應信號,并進行數字化處理成為NJ+1~NI項Zernike模式的響應矩陣,然后存入計算機的自適應校正控制軟件中,更新原來存儲的液晶校正器20的響應矩陣。
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成像效果檢測光路:
得到變形鏡3和液晶校正器20的響應矩陣后,將擋光板28撤離光路,可移動反射鏡23移回光路,并將湍流屏29插入到快速振鏡2和變形鏡3之間,分辨率板30緊靠點光源27放置,形成以分辨率板為成像目標的自適應校正系統(tǒng),如圖4所示。
驅動系統(tǒng)進行波前自適應校正成像:
開啟計算機中的自適應控制軟件;指令計算機依據響應矩陣處理波前探測器15給出的光學信號,將波前畸變表達為不同權重的Zernike模式函數多項式;然后將其中前2項Zernike模式函數多項式決定的波前整體傾斜數據反饋給快速振鏡2以消除光束的傾斜抖動,將3~42項低階Zernike模式函數多項式決定的波前數據反饋給變形鏡3校正,并在短波紅外相機7和中紅外相機8中分別獲得950nm~1500nm的J波段和1500nm~1700nm的H波段的分辨率板30的成像;在后光路中剩余波前畸變的43~102項Zernike模式函數多項式決定的波前數據反饋給液晶校正器20進行校正,并在可見相機25位置對700nm~950nm波段進行分辨率板30的成像。
波前自適應校正前后分辨率板30的成像結果如圖5所示,(a)、(b)、(c)、(d)分別對應中紅外相機8、短波紅外相機7上的成像,(e)、(f)、(g)對應可見相機25上的成像。其中(a)、(c)、(e)均為三個相機上未開始波前校正的結果,表明沒有自適應波前校正在I、J、H三個波段都無法分辨分辨率板30上的任意一條線;(b)是校正后中紅外相機8在1500nm~1700nm波段對分辨率板30所成的像,分辨出第五圈的第五組條紋,對應50.8cycles/mm,即在望遠鏡焦面的成像分辨率達到19.7μm,由于系統(tǒng)在1600nm波段的衍射極限為19.52μm,說明1500nm~1700nm波段的校正效果接近衍射極限;(d)是校正后短波紅外相機7在950nm~1500nm波段對分辨率板30所成的像,由于該波段要經過第二分色片6的反射再成像,所以圖像橫向翻轉了180度,校正后的圖像可分辨出第五圈第六組條紋,對應57cycles/mm,即在望遠鏡焦面的成像分辨率達到17.5μm,由于系統(tǒng)在1200nm波段的衍射極限為14.64μm,說明950nm~1500nm波段的校正效果達到了1.2倍衍射極限;(f)、(g)分別是變形鏡一次校正后和液晶校正器二次校正后可見相機25在700nm~950nm波段對分辨率板30所成的像,看出此變形鏡不能將近紅外波段的波前畸變完整消除,而經過低、高階校正器先后校正,能夠分辨出第六圈的第三組條紋,對應80.6cycles/mm,即在望遠鏡焦面的成像分辨率達到12.4μm,由于系統(tǒng)在800nm波段的衍射極限為9.76μm,說明700~950nm波段的校正效果達到了1.3倍衍射極限。
綜上,與2米口徑望遠鏡配套的液晶-變形鏡混合式自適應光學系統(tǒng)所獲得的自適應光學成像,分辨率都優(yōu)于2米口徑望遠鏡在相應成像波段的2倍衍射極限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