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曲面顯示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地講,涉及一種獲取曲面顯示面板的非中心像素的開口尺寸的方法、曲面顯示面板以及曲面顯示器。
背景技術(shù):
隨著光電與半導(dǎo)體技術(shù)的演進,也帶動了平板顯示器(Flat Panel Display)的蓬勃發(fā)展,而在諸多平板顯示器中,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簡稱LCD)因具有高空間利用效率、低消耗功率、無輻射以及低電磁干擾等諸多優(yōu)越特性,已成為市場的主流。
液晶顯示器通常包括液晶顯示面板(Liquid Crystal Panel)與背光模塊(Black Light Module,簡稱BL)。由于液晶顯示面板本身并不具備自發(fā)光的特性,因此必須將背光模塊配置在液晶顯示面板下方,以提供液晶顯示面板所需的光線,如此液晶顯示面板可借由背光模塊提供的光線而顯示影像。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顯示器多樣性的要求越來越多,各大廠商陸續(xù)推出了曲面液晶顯示器。整體而言,曲面液晶顯示器從邊緣到邊緣都能提供最佳的觀看效果,而普通的平面液晶顯示器在屏幕邊緣顯示效果一直不太理想。曲面液晶顯示器整片屏幕朝向用戶方向包圍的弧形設(shè)計,可提供寬闊的全景影像效果,不論是在屏幕中央還是邊緣四周,都能夠帶來同樣的視覺享受,并且在近距離觀看時還減少了離軸觀看的失真度。此外,曲面液晶顯示器會讓用戶的觀賞距離拉長,達到更好的觀賞體驗。
現(xiàn)有技術(shù)中,一般是使制作好的平面液晶顯示面板自然彎曲,以形成曲面液晶顯示面板,而后利用固定組件將曲面背光模塊與曲面液晶顯示面板相對固定,從而形成曲面液晶顯示器。然而,現(xiàn)有技術(shù)形成的曲面液晶面板的非中心像素的正視光(其光線方向垂直于中心像素所在平面)透光量(即光通量)與中心像素的正視光透光量不一致,這將會影響曲面液晶顯示器的觀賞體驗。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使曲面液晶面板的非中心像素的正視光透光量與中心像素的正視光透光量保持一致的獲取曲面顯示面板的非中心像素的開口尺寸的方法、曲面顯示面板以及曲面顯示器。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獲取曲面顯示面板的非中心像素的開口尺寸的方法,其包括:獲取曲面顯示面板的中心像素的開口尺寸和透光率;獲取曲面顯示面板的非中心像素的透光率;根據(jù)所述中心像素的開口尺寸和透光率以及所述非中心像素的透光率并利用式子1計算出所述非中心像素的開口尺寸;
[式子1]
b=a×T1/T2,
其中,a表示所述中心像素的開口尺寸,T1表示所述中心像素的透光率,b表示所述非中心像素的開口尺寸,T2表示所述非中心像素的透光率。
進一步地,獲取曲面顯示面板的中心像素的透光率的方法包括:測量得到所述曲面顯示面板在其圓周法線方向上的厚度;根據(jù)測量得到的所述曲面顯示面板在其圓周法線方向上的厚度并利用式子2計算出所述中心像素的透光率;
[式子2]
Δn1=n||-n⊥,
其中,K表示一常數(shù),d表示測量得到的所述曲面顯示面板在其圓周法線方向上的厚度,λ表示入射光的波長,n||表示液晶分子的異常光折射率,n⊥表示液晶分子的正常光折射率。
進一步地,獲取曲面顯示面板的非中心像素的透光率的方法包括:獲取所述曲面顯示面板的曲率中心與所述非中心像素的連線和所述曲率中心與所述中心像素的連線之間的夾角;根據(jù)獲取的所述曲率中心與所述非中心像素的連線和所述曲率中心與所述中心像素的連線之間的夾角并利用式子3計算出所述非中心像素的透光率;
[式子3]
其中,θ表示所述曲率中心與所述非中心像素的連線和所述曲率中心與所述中心像素的連線之間的夾角。
進一步地,獲取所述曲率中心與所述非中心像素的連線和所述曲率中心與所述中心像素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的方法包括:獲取所述非中心像素到所述曲率中心與所述中心像素的連線的垂直距離;獲取所述曲率中心到所述中心像素的距離;根據(jù)獲取的所述垂直距離及所述曲率中心到所述中心像素的距離并利用下面的式子4計算出所述夾角;
[式子4]
其中,m表示所述非中心像素到所述曲率中心與所述中心像素的連線的垂直距離,R表示所述曲率中心到所述中心像素的距離。
進一步地,所述非中心像素和所述中心像素位于同一行。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曲面顯示面板,包括中心像素列及分別位于所述中心像素列兩側(cè)的多個非中心像素列,所述中心像素列包括沿列方向排布的多個中心像素,所述非中心像素列包括沿列方向排布的多個非中心像素,其中,利用上述的獲取曲面顯示面板的非中心像素的開口尺寸的方法獲取所述非中心像素的開口尺寸。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又一方面,又提供了一種曲面顯示器,包括上述的曲面顯示面板。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利用本發(fā)明的獲取曲面顯示面板的非中心像素的開口尺寸的方法獲取的非中心像素的開口尺寸,可以使非中心像素的正視光透光量與中心像素的正視光透光量相同,從而不會影響曲面液晶顯示器的觀賞體驗。
附圖說明
通過結(jié)合附圖進行的以下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點和優(yōu)點將變得更加清楚,附圖中: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曲面顯示面板的俯視圖;
圖2是圖1的是正視圖;
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獲取曲面顯示面板的非中心像素的開口尺寸的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來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然而,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施本發(fā)明,并且本發(fā)明不應(yīng)該被解釋為限制于這里闡述的具體實施例。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其實際應(yīng)用,從而使本領(lǐng)域的其他技術(shù)人員能夠理解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例和適合于特定預(yù)期應(yīng)用的各種修改。在附圖中,為了清楚元件,可以夸大元件的形狀和尺寸,并且相同的標號將始終被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在平面液晶顯示面板中,各像素的開口尺寸完全一致,這樣各像素的正視光(其光線方向垂直于平面液晶顯示面板)透光量(即光通量)完全一致。然而,當平面液晶顯示面板自然彎曲形成曲面液晶顯示面板時,由于非中心像素所在平面的法線與正視光的光線方向具有夾角,因此會導(dǎo)致非中心像素的正視光透光量減小。本發(fā)明正是為了解決該問題而提出了一種獲取曲面顯示面板的非中心像素的開口尺寸的方法。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曲面顯示面板的俯視圖。圖2是圖1的是正視圖。為了配合圖3的獲取曲面顯示面板的非中心像素的開口尺寸的方法的描述,在圖1中,僅示出了一列非中心像素列20的俯視圖。
參照圖1和圖2,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曲面顯示面板包括:中心像素列10及分別位于所述中心像素列10兩側(cè)的多個非中心像素列20,所述中心像素列10包括沿列方向排布的多個中心像素PX1,所述非中心像素列20包括沿列方向排布的多個非中心像素PX2。這里,中心像素列10指的是位于曲面顯示面板的圓周最底端的一列像素,其中,正視光的光線方向垂直于中心像素列10的中心像素PX1的所在平面。
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獲取曲面顯示面板的非中心像素的開口尺寸的方法的流程圖。需要說明的是,在該方法中,非中心像素PX2和中心像素PX1位于同一行,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制于此。
參照圖3,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獲取曲面顯示面板的非中心像素的開口尺寸的方法包括步驟S310至步驟S330。
具體而言,一并參照圖1和圖3,在步驟S310中,獲取曲面顯示面板的中心像素PX1的開口尺寸和透光率。
由于中心像素PX1的開口尺寸與形成該曲面顯示面板的平面顯示面板的像素的開口尺寸一致,因此直接利用平面顯示面板的像素的開口尺寸作為中心像素PX1的開口尺寸即可。
進一步地,獲取曲面顯示面板的中心像素PX1的透光率的方法包括:
首先,測量得到曲面顯示面板在其圓周法線方向上的厚度;
其次,根據(jù)測量得到的曲面顯示面板在其圓周法線方向上的厚度并利用下面的式子1計算出中心像素PX1的透光率。
[式子1]
Δn1=n||-n⊥,
其中,K表示一常數(shù),d表示測量得到的所述曲面顯示面板在其圓周法線方向上的厚度,λ表示入射光的波長,n||表示液晶分子的異常光折射率,n⊥表示液晶分子的正常光折射率。
在步驟S320中,獲取曲面顯示面板的非中心像素PX2的透光率。
進一步地,獲取曲面顯示面板的非中心像素的透光率的方法包括:
首先,獲取所述曲面顯示面板的曲率中心O與所述非中心像素PX2的連線和所述曲率中心O與所述中心像素PX1的連線之間的夾角;
其次,根據(jù)獲取的所述曲率中心O與所述非中心像素PX2的連線和所述曲率中心O與所述中心像素PX1的連線之間的夾角并利用下面的式子2計算出所述非中心像素PX2的透光率;
[式子2]
其中,K表示一常數(shù),d表示測量得到的所述曲面顯示面板在其圓周法線方向上的厚度,λ表示入射光的波長,n||表示液晶分子的異常光折射率,n⊥表示液晶分子的正常光折射率,θ表示所述曲率中心O與所述非中心像素PX2的連線和所述曲率中心O與所述中心像素PX1的連線之間的夾角。
再進一步地,獲取所述曲率中心O與所述非中心像素PX2的連線和所述曲率中心O與所述中心像素PX1的連線之間的夾角θ的方法包括:
首先,獲取所述非中心像素PX2到所述曲率中心O與所述中心像素PX1的連線的垂直距離;
其次,獲取所述曲率中心O到所述中心像素PX1的距離,即曲率半徑;
最后,根據(jù)獲取的所述垂直距離及所述曲率中心O到所述中心像素PX1的距離并利用下面的式子3計算出所述夾角θ。
[式子3]
其中,m表示所述非中心像素PX2到所述曲率中心O與所述中心像素PX1的連線的垂直距離,R表示所述曲率中心O到所述中心像素PX1的距離(即曲率半徑)。這里,由于中心像素PX1的開口尺寸為已知的,所以計算出非中心像素PX2與中心像素PX1之間具有的像素數(shù)量,利用計算出的像素數(shù)量乘以中心像素PX1的開口尺寸,就可以得到所述非中心像素PX2到所述曲率中心O與所述中心像素PX1的連線的垂直距離m。
在步驟S330中,根據(jù)所述中心像素PX1的開口尺寸和透光率以及所述非中心像素PX2的透光率并利用式子4計算出所述非中心像素的開口尺寸;
[式子4]
b=a×T1/T2,
其中,a表示所述中心像素PX1的開口尺寸;T1表示所述中心像素PX1的透光率,其由上述式子1求出;b表示所述非中心像素的開口尺寸;T2表示所述非中心像素的透光率,其由上述式子2和式子3求出。
由式子4可知,b×T2=a×T1,表示非中心像素Px2的正視光透光量與中心像素PX1的正視光透光量相同。因此,利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獲取曲面顯示面板的非中心像素的開口尺寸的方法獲取的非中心像素的開口尺寸,可以保證非中心像素的正視光透光量與中心像素的正視光透光量相同,從而不會影響曲面液晶顯示器的觀賞體驗。
雖然已經(jīng)參照特定實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發(fā)明,但是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將理解:在不脫離由權(quán)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在此進行形式和細節(jié)上的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