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裝置
技術領域:
,特別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背光模組包括背板與反射片,以及設置在背板與反射片之間的燈條,燈條的光源上設有透鏡,反射片上開設有供透鏡通過的透鏡孔。光源發(fā)出的光線由透鏡發(fā)散到反射片及燈條的PCB板上,并經(jīng)反射片及PCB板反射到顯示裝置的光學顯示模組上。光源發(fā)光時產(chǎn)生熱量,反射片受其材料特性的影響,反射片在受熱過程中會向透鏡孔中心收縮,使得透鏡孔孔緣位置的應力較為集中,從而使得反射片的靠近透鏡孔孔緣的部分發(fā)生拱起,尤其是反射片的長邊方向的收縮更為明顯。該拱起部分與透鏡發(fā)生干涉,造成透鏡被擠壓脫落,或者遮擋由透鏡發(fā)散出的光線,造成光線發(fā)散不均勻,在光學顯示模組上形成燈影或暗帶。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背光模組,旨在能夠在反射片受熱過程中,避免反射片的靠近透鏡孔孔緣的部分發(fā)生拱起。為到達上述之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包括:背板;燈條,包括與所述背板連接的PCB板及連接于所述PCB板上的多個光源,所述光源上設有透鏡;以及反射片,設于所述燈條的一側,所述反射片上開設有供所述透鏡通過的透鏡孔,所述透鏡孔的孔緣開設有多個貫穿所述反射片的避空間隙,且所述避空間隙自所述孔緣朝遠離該孔緣的方向延伸。優(yōu)選地,所述避空間隙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透鏡孔的孔緣。優(yōu)選地,所述透鏡孔為方孔。優(yōu)選地,所述透鏡孔具有與所述PCB板的長邊平行的第一側孔緣及第二側孔緣,所述第一側孔緣與第二側孔緣均開設有所述避空間隙。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側孔緣與第二側孔緣上均開設有至少兩個所述避空間隙。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側孔緣上的避空間隙與所述第二側孔緣上的避空間隙呈相對設置。優(yōu)選地,所述透鏡孔的兩相鄰側孔緣之間呈倒角設置,且該倒角位置處設有所述避空間隙。優(yōu)選地,所述避空間隙的長度范圍為[2mm,5mm]。優(yōu)選地,所述PCB板的寬度與所述透鏡底部的寬度相等。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包括呈前后向依次設置的光學顯示模組和背光模組,所述背光模組包括:背板;燈條,包括與所述背板連接的PCB板及連接于所述PCB板上的多個光源,所述光源上設有透鏡;以及反射片,設于所述燈條的一側,所述反射片上開設有供所述透鏡通過的透鏡孔,所述透鏡孔的孔緣開設有多個貫穿所述反射片的避空間隙,且所述避空間隙自所述孔緣朝遠離該孔緣的方向延伸。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通過在反射片的透鏡孔的孔緣開設避空間隙,在反射片受熱向透鏡孔中心收縮時,避空間隙分散了透鏡孔孔緣位置處的應力,使得反射片的靠近透鏡孔孔緣的部分難以發(fā)生拱起,從而舌狀小片沿反射片的收縮方向,伸入至透鏡與PCB板之間的間隙中,避免了反射片與透鏡發(fā)生干涉。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現(xiàn)有技術的顯示裝置的反射片拱起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顯示裝置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反射片向透鏡孔中心收縮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2中背光模組的一實施例的俯視圖;圖5為圖2中背光模組的另一實施例的俯視圖。附圖標號說明:標號名稱標號名稱10背板32光源20反射片40透鏡21透鏡孔50光學顯示模組22避空間隙51擴散板23舌狀小片52光學膜片30燈條53液晶面板31PCB板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xiàn)、功能特點及優(yōu)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則該方向性指示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tài)(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tài)發(fā)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另外,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則該“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xiàn)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xiàn)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背光模組,以及包括有所述背光模組的顯示裝置。請參閱圖2至圖4,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模組,所述背光模組包括:背板10;燈條30,包括與背板10連接的PCB板31及連接于PCB板31上的多個光源32,光源32上設有透鏡40;以及反射片20,設于燈條30的一側,反射片20上開設有供透鏡40通過的透鏡孔21,透鏡孔21的孔緣開設有多個貫穿反射片20的避空間隙22,且避空間隙22自透鏡孔21的孔緣朝遠離該孔緣的方向延伸。于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裝置還設有光學顯示模組50,所述光學顯示模組50包括擴散板51、光學膜片52及液晶面板53,光學顯示模組50與反射片20以及背板10呈前后向設置;燈條30設于背板10與反射片20之間,燈條30的PCB板31與背板10連接,PCB板31上的多個光源32均為LED燈,光源32上設置的透鏡40,用以將光源32發(fā)出的光線進行發(fā)散,以使光的照射范圍更廣,透鏡40的底部通過引腳與PCB板31連接而罩設于光源32上,透鏡40的頂部通過反射片20上的透鏡孔21而突出于反射片20的側面設置。所述顯示裝置工作時,光源32發(fā)出的光線,由透鏡40發(fā)散到反射片20及燈條30的PCB板31上,并經(jīng)反射片20及PCB板31反射到光學顯示模組50上。如圖1所示,現(xiàn)有技術中顯示裝置的反射片20,其透鏡孔21的孔緣未開設有避空間隙22,當反射片20受熱時,反射片20向透鏡孔21中心收縮,使得透鏡孔21孔緣位置的應力較為集中,從而造成反射片20的靠近透鏡孔21孔緣的部分發(fā)生拱起,該拱起部分容易與透鏡40發(fā)生干涉而造成透鏡40被擠壓脫落,或者遮擋住由透鏡40發(fā)散出的光線,造成光線發(fā)散不均勻,在光學顯示模組50上形成燈影或暗帶。如圖2及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中反射片20的透鏡孔21孔緣開設有避空間隙22,相鄰的兩個避空間隙22之間形成有舌狀小片23,當反射片20受熱時,反射片20向透鏡孔21中心收縮,避空間隙22分散了透鏡孔21孔緣位置處的應力,使得反射片20的靠近透鏡孔21孔緣的部分難以發(fā)生拱起,從而舌狀小片23沿反射片20的收縮方向,伸入至透鏡40與PCB板31之間的間隙中,避免了反射片20與透鏡40發(fā)生干涉,進而使得透鏡40發(fā)散的光線,能夠被反射片20及PCB板31均勻地反射到光學顯示模組50上,從而避免在光學顯示模組50上出現(xiàn)陰影或暗帶。值得一提的是,避空間隙22的寬度不宜過大,若避空間隙22過大,光線容易自該避空間隙22中泄露出去,故優(yōu)選地,可通過對透鏡孔21的孔緣做切穿處理,在切口處形成所述避空間隙22,從而使得避空間隙22的寬度較小,不易泄露光線。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通過在反射片20的透鏡孔21的孔緣開設避空間隙22,在反射片20受熱向透鏡孔21中心收縮時,避空間隙22分散了透鏡孔21孔緣位置處的應力,使得反射片20的靠近透鏡孔21孔緣的部分難以發(fā)生拱起,從而舌狀小片23沿反射片20的收縮方向,伸入至透鏡40與PCB板31之間的間隙中,避免了反射片20與透鏡40發(fā)生干涉。為避免反射片20向透鏡孔21的中心收縮時,舌狀小片23在伸入至透鏡40與PCB板31之間的間隙的過程中,舌狀小片23與透鏡40的引腳發(fā)生干涉,優(yōu)選地,避空間隙22與透鏡40的引腳正對設置,以通過避空間隙22避讓透鏡21的引腳,從而避免舌狀小片23與透鏡40的引腳發(fā)生干涉。進一步地,避空間隙2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透鏡孔21的孔緣,以在反射片20受熱向透鏡孔21中心收縮時,舌狀小片23的延伸方向順沿反射片20的收縮方向,而伸入至透鏡40與PCB板31之間的間隙中,更為有效地避免反射片20與透鏡40發(fā)生干涉。當然,避空間隙22的延伸方向可以與透鏡孔21的孔緣不垂直,只是如此,避空間隙22對透鏡孔21孔緣上的應力的分散作用相對較弱。于本實施例中,所述透鏡孔21可以是方孔或圓孔,以使得透鏡孔21與透鏡40的外輪廓相適配,具體可按用戶選取的透鏡40類型設置,例如若透鏡40為方狀透鏡,則透鏡孔21優(yōu)選為方孔;若透鏡40為圓狀透鏡,則透鏡孔21優(yōu)選為圓孔。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透鏡孔21為方孔。進一步地,透鏡孔21具有與PCB板31的長邊平行的第一側孔緣及第二側孔緣,所述第一側孔緣與第二側孔緣均開設有避空間隙22。在反射片20向透鏡孔21收縮時,所述第一側孔緣及第二側孔緣均形成有朝向透鏡孔21中心的應力,通過在所述第一側孔緣與第二側孔緣均開設所述避空間隙22,避免了所述第一側孔緣及第二側孔緣發(fā)生拱起而與透鏡40發(fā)生干涉。從而,可合理減小所述第一側孔緣及第二側孔緣之間的間距D1,使得透鏡孔21的孔緣與透鏡40之間的間隙縮小,能夠減少光線從該間隙中泄露到反射片20與PCB板31之間。進一步地,由于可以減小所述第一側孔緣及第二側孔緣之間的間距D1,使得透鏡孔21的孔緣與透鏡40之間的間隙縮小,故可合理減小PCB板31的寬度,以降低PCB板31的材料成本。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PCB板31的寬度D2與透鏡40底部的寬度相等,以降低PCB板31的材料成本。進一步地,為增強所述第一側孔緣及第二側孔緣的避空間隙22分散應力的效果,以確保反射片20不會發(fā)生拱起,所述第一側孔緣與第二側孔緣上均開設有至少兩個避空間隙22。當然,理論上避空間隙22的數(shù)量越多越好,但是避空間隙22的過量過多,亦會影響到反射片20反射光的效果。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側孔緣上的避空間隙22與所述第二側孔緣上的避空間隙22呈相對設置。優(yōu)選地,避空間隙22的長度范圍為[2mm,5mm]。若避空間隙22小于2mm,則避空間隙22分散應力的效果較弱,效果不明顯,且舌狀小片23長度過小,在反射片20收縮時,難以伸入至透鏡40與PCB板31之間的間隙中;若避空間隙22大于5mm,雖然避空間隙22分散應力的效果較強,但會使得舌狀小片23長度過大,在安裝反射片20時,容易發(fā)生彎折或翹起,影響反射片20反射光的效果。因此,優(yōu)選將避空間隙22的長度限定在[2mm,5mm]范圍。在所述背光模組的另一實施例中,基于背光模組的第一實施例,透鏡孔21還具有與PCB板31的寬邊平行的第三側孔緣及第四側孔緣,由于PCB板31上敷設有反射材料,能夠反射光線,因此可通過增加所述第三側孔緣與第四側孔緣之間的間距,以抵消反射片20在所述第三側孔緣及第四側孔緣上的收縮量;或者設置避空間隙22,通過避空間隙22分散該孔緣處的應力。這兩種設置方式均能避免所述第三側孔緣與第四側孔緣與透鏡40發(fā)生干涉,亦不會增加PCB板31的材料成本。具體的,所述第三側孔緣及第四側孔緣亦設有多個避空間隙22,相鄰的兩個避空間隙22之間形成有舌狀小片23,多個舌狀小片23沿透鏡孔21的沿周向呈輻射狀間隔排布。在反射片20向透鏡孔21中心收縮時,每一舌狀小片23的延伸方向與反射片20收縮力的方向一致,并順沿該收縮方向伸入至透鏡40與PCB板31之間的間隙中。進一步地,由于透鏡孔21的兩相鄰側孔緣之間的部分,受兩相鄰側孔緣收縮時的擠壓應力較強,更容易發(fā)生拱起,因此,透鏡孔21的兩相鄰側孔緣之間呈倒角設置,且該倒角位置處亦設有避空間隙22,以此設置,可分散所述倒角位置處的應力,而避免所述倒角位置處發(fā)生拱起。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技術領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