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關于一種用于投影圖像的電子裝置,特別是一種具有低噪音的投影圖像的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投影裝置目前已為辦公室、家庭及會議室等普遍使用的圖像設備,常用投影裝置主要可分成液晶式(LCD)及數字光處理投影機(DLP)。由于投影裝置往往具有多種發(fā)熱元件(例如,中央處理器、光源等),當投影裝置在運作時,發(fā)熱元件產生大量的熱量,其容易使得投影裝置內部溫度逐漸升高,而當投影裝置的內部的溫度環(huán)境過高,就影響投影裝置的正常使用。因此,為了使投影裝置正常使用,需要對投影裝置進行散熱,以使投影裝置的溫度維持在一個可正常使用的范圍內。
為了幫助投影裝置的發(fā)熱元件所產生的熱能可以快速散逸,通常會在投影裝置內設散熱裝置,例如設置風扇來提高熱對流,以使投影裝置在正常工作溫度環(huán)境下運作。而為避免熱對流帶來的異物進入投影裝置內部損傷內部組件,在散熱裝置中額外裝設過濾器,如濾網,藉以阻擋異物進入投影裝置的內部。其中,濾網常常通過螺絲鎖固或者黏膠黏著的方式被固定于殼體的內部框架上。
圖1為現(xiàn)有的投影裝置于第一使用狀態(tài)的散熱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圖2為現(xiàn)有的投影裝置于第二使用狀態(tài)的散熱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如圖1至圖2所示,投影裝置10包括殼體、散熱結構及中央處理器13,散熱結構及中央處理器13均收納于殼體中,散熱結構包括相對設置第一散熱組件11及第二散熱組件12,中央處理器13位于第一散熱組件11及第二散熱組件12之間。第一散熱組件11包括第一濾網111及第一風扇,第二散熱組件12包括第二濾網121及第二風扇,其中,第一濾網111位于第一風扇遠離中央處理器13的一側,第二濾網121位于第二風扇遠離中央處理器13的一側。其中,第一濾網111及第二濾網121被分別以鎖附或者黏著的方式固定于殼體中的框架上。
如圖1所示,投影裝置10于第一使用狀態(tài)時,第一使用狀態(tài)是指投影裝置10處于垂直狀態(tài),即投影裝置10投射方向與Z軸方向平行,投影裝置10的殼體垂直于X軸Y軸形成的平面,此時,氣流流動方向如箭頭F1所示。如圖2所示,投影裝置10于第二使用狀態(tài)時,第二使用狀態(tài)是指投影裝置10處于水平狀態(tài),即投影裝置10投射方向與X軸Y軸形成的平面平行,投影裝置10的殼體垂直于Z軸方向,此時,氣流流動方向如箭頭F2所示。
基于安全上的考量,散熱結構中增設濾網確實可降低外界異物對投影裝置10內部組件的影響,但,濾網也使得通過濾網的氣流變小,因此,為了獲得良好的散熱效果,必須提高風扇的轉速,而風扇轉速的增加往往會產生明顯的噪音,噪音的產生則會影響用戶體驗。為了提高用戶體驗,需要進一步的對投影裝置進行降噪處理。現(xiàn)有的關于投影裝置的風扇的降噪設計主要集中在于增加消音材料來降低噪音,但,消音材料造成了投影裝置制造成本上升。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新的投影裝置,以克服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種電子裝置,通過可移動的濾網和滑軌,以處于位于殼體通風口處的濾網,進而降低電子裝置運行時的噪音。
本發(fā)明的電子裝置,包括殼體,該殼體具有第一通風口及第二通風口,該電子裝置還包括,滑軌,其位于該第一通風口與該第二通風口之間,濾網,該濾網可移動地設置于該滑軌上;以及第一感測器,該第一感測器用以感測該電子裝置的使用狀態(tài);其中,該使用狀態(tài)包括第一使用狀態(tài)及第二使用狀態(tài),當該電子裝置于該第一使用狀態(tài)時,該濾網于該滑軌上移動并位于第一位置;當該電子裝置于該第二使用狀態(tài)時,該濾網于該滑軌上移動并位于該第二位置,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相異。
可選地,還包括第一散熱組件及第二散熱組件,該第一散熱組件及該第二散熱組件分別設置于該滑軌相對的兩端,該第一散熱元件鄰近該第一通風口,該第二散熱元件鄰近該第二通風口。
可選地,該第一散熱組件與該第二散熱組件轉動形成氣流,該氣流自該第二通風口流入,且自該第一通風口流出。
可選地,該滑軌包括第一區(qū)段及自該第一區(qū)段的端部延伸出的第二區(qū)段,該第一區(qū)段疊置于該第一散熱組件與該第二散熱組件的上方,該第二區(qū)段位于該第一散熱元件與該第一通風口之間。
可選地,該第一使用狀態(tài)為該電子裝置處于水平放置狀態(tài),該第一位置為該濾網位于該滑軌的第一區(qū)段上,該濾網疊置于該第一散熱組件與該第二散熱組件的上方。
可選地,該第二使用狀態(tài)為該電子裝置處于垂直放置狀態(tài),該第二位置為該濾網位于該滑軌的第二區(qū)段上,該濾網位于該第一散熱組件與該第一通風口之間。
可選地,該濾網包括多個拼接片及多個固定件,每一該固定件連接相鄰的兩個該拼接片。
可選地,該第一感測器為重力感測器。
可選地,該電子裝置為投影儀。
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的控制方法,該控制方法用于降低該電子裝置的噪音,該控制方法包括:
感測該電子裝置的使用狀態(tài);
依據該使用狀態(tài),輸出控制信號;以及
依據該控制信號,控制該電子裝置的濾網于該電子裝置的滑軌上移動,
其中,該使用狀態(tài)包括第一使用狀態(tài)及第二使用狀態(tài),當該電子裝置于該第一使用狀態(tài)時,該濾網于該滑軌上移動并位于第一位置;當該電子裝置于該第二使用狀態(tài)時,該濾網于該滑軌上移動并位于該第二位置,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相異。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通過第一感測器感測電子裝置的使用狀態(tài),并依據使用狀態(tài),驅動可移動的濾網在滑軌上移動,以使得第一通風口及第二通風口處僅設置部分濾網或者未設置濾網,以降低噪音,提高用戶體驗。
附圖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的投影裝置于第一使用狀態(tài)的散熱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現(xiàn)有的投影裝置于第二使用狀態(tài)的散熱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電子裝置于第一使用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4為圖3中電子裝置的散熱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散熱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電子裝置于第二使用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7為圖6中電子裝置的散熱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的電子裝置中的濾網的折疊狀態(tài)和打開狀態(tài)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得對本發(fā)明的內容有更清楚及更準確的理解,現(xiàn)在將結合附圖詳細說明,說明書附圖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示例,其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的元件??梢岳斫獾氖?,說明書附圖示出的比例并非本發(fā)明實際實施的比例,其僅為示意說明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電子裝置于第一使用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4為圖3中電子裝置的散熱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散熱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如圖3至圖5所示,電子裝置200具有殼體201,殼體201具有第一通風口202及第二通風口203(如圖5中所示),第二通風口203與第一通風口202相對設置,但不以此為限。第一通風口202及第二通風口203在殼體201上的設置位置可依據電子裝置200實際的通風散熱需求而設定。
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200例如為用于圖像投影的電子裝置,較佳為,投影儀。電子裝置200還包括容納于殼體201內的第一感測器210、散熱結構220、控制單元250及投影鏡頭240。
第一感測器210用于感測電子裝置200的使用狀態(tài),使用狀態(tài)是指電子裝置200當前的放置狀態(tài),例如水平放置、垂直放置或者相對水平面(X軸和Y軸形成的平面)呈一定的角度放置等。本實施例中,使用狀態(tài)包括第一使用狀態(tài)和第二使用狀態(tài),第一使用狀態(tài)為電子裝置200與水平面平行的使用狀態(tài)(如圖3中所示),第二使用狀態(tài)為電子裝置200與水平面垂直的使用狀態(tài)(如圖6中所示),第一感測器210例如是重力感測器。關于使用狀態(tài)及濾網的位置關系會在以后進行詳細說明。
散熱結構220包括第一散熱組件221、第二散熱組件222、滑軌223及濾網224。本實施例中以設置兩個相對設置的第一散熱組件221與第二散熱組件222為例進行說明,但不以此為限,散熱組件的數量及設置位置可依據實際的散熱需求而設定。
第一散熱組件221包括第一固定框架2212及設置于第一固定框架2212中的第一風扇2211。第二散熱組件222包括第二固定框架2222及設置于第二固定框架2222中的第二風扇2221(如圖5中所示)。其中,第一風扇2211與第二風扇2221轉動以形成如圖5中箭頭D1所示的氣流,氣流自第二通風口203進入殼體201中,并自第一通風口202中流出殼體201。本實施例中,第一散熱組件221鄰近第一通風口202設置即出風口,第二散熱組件222鄰近第二通風口203設置即入風口。元件組230例如中央處理器、電源板等容易發(fā)熱的電子元件的集合,其位于第一散熱組件221與第二散熱組件222之間,當前述氣流例如具有較低溫度的空氣流,自第二通風口203進入殼體201中,經過元件組230與其進行熱能交換,并自第一通風口202逸散至殼體201外部,使得電子裝置200整體的溫度降低,避免電子裝置200內部的溫度環(huán)境過高,就影響投影裝置的正常使用。
散熱結構220還包括滑軌223及濾網224,濾網224可在驅動單元226例如為馬達的驅動下,在滑軌223上移動,以降低電子裝置200的散熱結構220工作時產生的噪音。
本實施例中,以一對滑軌223為例進行說明,但不以此為限。滑軌223位于第一通風口202與第二通風口203之間,滑軌223具有第一區(qū)段2231以及自第一區(qū)段2231的第一端部2234延伸出的第二區(qū)段2232,其中,第一區(qū)段2231位于第一散熱組件221及第二散熱組件222的上方,第二區(qū)段2232位于第一通風口202與第一散熱組件221之間。
參照圖4,滑軌223還可以包括自第一區(qū)段2231的第二端部2235延伸出的第三區(qū)段2232,第三區(qū)段2233位于第二通風口203與第二散熱組件222之間,第一端部2234與第二端部2235相對。其中,第一區(qū)段2231、第二區(qū)段2232及第三區(qū)段2233使得滑軌223為U型結構,但不以此為限。在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中,滑軌可以是封閉的環(huán)形結構或者L型結構?;?23的結構可依據濾網224移動路徑或者第一通風口202與第二通風口203的相對位置而設定。
濾網224具有相對的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第一側邊連接于一對滑軌223的其中之一,第二側邊連接于一對滑軌223的其中之另一,每一滑軌223具有滑槽(未圖示),第一側邊及第二側邊分別位于對應的滑槽中,使得濾網224可相對滑軌223以順利的滑動,并依據電子裝置200第一使用狀態(tài)或第二使用狀態(tài)移動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具體來說,當第一感測器210感測到電子裝置200處于第一使用狀態(tài)例如水平放置,與第一感測器210耦接的控制單元250接收到第一感測器210輸出的信息,并輸出控制信號使得濾網224在滑軌223上移動至第一位置,第一位置為濾網224位于滑軌223的第一區(qū)段2231(如圖4及圖5所示);當第一感測器210感測到電子裝置200處于第二使用狀態(tài)例如垂直放置,與第一感測器210耦接的控制單元250接收到第一感測器210輸出的信息,并輸出控制信號使得濾網224在滑軌223上移動至第二位置,第二位置為濾網224位于滑軌223的第二區(qū)段2231,此時濾網224位于第一散熱模組221與第一通風口202之間(如圖6及圖7所示),其中,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相異。本實施例中,滑槽中還可設置止擋塊以便于使得濾網224移動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時,可以穩(wěn)定地停留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而為了確保濾網224可以在滑軌223中順利的滑動,濾網224可具有適當的硬度,其材料例如可選自不織布、尼龍或者金屬等。濾網224具有網格(mesh)圖案結構。圖8為本發(fā)明的電子裝置中的濾網的折疊狀態(tài)和打開狀態(tài)的示意圖。如圖8所示,濾網224還可以包括多個拼接片體2241及多個連接件2241通過連接件2243使得相鄰的兩個拼接片體2241之間被連接固定。其中,每一拼接片體2241分別具有接合孔2242,連接件2243通過連接相鄰的拼接片2241上的接合孔2242,使得相鄰的拼接片2241之間固定連接。
繼續(xù)參照圖3與圖4,濾網224在滑軌223上的移動可通過驅動單元226完成。具體來說,驅動單元226連接卷軸225,卷軸225用于濾網224的收放,即濾網224可纏繞于卷軸225的表面上,通過驅動單元226驅動卷軸225沿著順時針或者逆時針轉動,以使得濾網224被展開或者收起。例如,當依據電子裝置200的第二使用狀態(tài),需要將濾網224停留于第二位置時,與驅動單元226耦接的控制單元250輸出控制信號至驅動單元226,驅動單元226依據控制信號控制卷軸225沿著順時針轉動展開濾網224,濾網224藉由卷軸225轉動產生的驅動力沿著滑軌223中的滑槽移動至滑軌的第二區(qū)段2232所在的位置,即濾網224被移動至第一通風口202與第一散熱模組221之間。其中,為更簡便地使得濾網224在滑軌225移動,滑軌223還包括滑動結構(未圖示),滑動結構連接卷軸226,滑動結構可被另一驅動單元驅動而帶動轉軸225移動至靠近上述指定位置附近的區(qū)域中,此時,通過驅動單元226控制卷軸225沿著順時針或者逆時針轉動展開濾網224,并促使濾網224在滑軌223的滑槽中移動。此時,濾網224的移動可更加快速且準確的被控制,同時,也節(jié)省了濾網224的配置長度,避免了濾網224在卷收過程中出現(xiàn)異常。
繼續(xù)參照圖4,本實施例中卷軸225的數量為一個,且設置于滑軌223的第一區(qū)段2231的中部,但不以此為限。在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中,卷軸的數量及設置位置可依據實際需要而設定。當然,在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中,還可以通過其它方式驅動濾網在滑軌上的移動。例如,滑軌223上具有多個滑塊,多個滑塊分別具有滑動部及夾持部,夾持部夾持濾網224的側邊,滑動部位于滑軌223的滑槽中,驅動單元226驅動多個滑塊的滑動部在滑槽中移動,濾網224在多個滑塊的帶動下可順利的移動。對應于濾網224停留位置,滑軌223中包括與滑塊相對應的凹陷部,滑塊進入凹陷部使得濾網224被固定在當前位置上。
為使得對本發(fā)明電子裝置200在不同使用狀態(tài)時,通過濾網224的移動以降低噪音的效果有更詳細的理解,請一并參照圖3、圖5、圖6及圖7。
圖6為本發(fā)明的電子裝置于第二使用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7為圖6中電子裝置的散熱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如圖3及圖5中所示,第一感測器210例如為重力感測器,其感測電子裝置200處于第一使用狀態(tài),即電子裝置200處于水平放置狀態(tài),具體來說,電子裝置200的投影鏡頭240發(fā)出的投影光線的方向與X軸Y軸形成的平面相互平行。此時,第一風扇2211及第二風扇2221轉動產生的氣流以箭頭D1所示的方向,自第二通風口203進入殼體201中,在與元件組230發(fā)生熱交換后,自第一通風口202中逸出殼體201之外。其中,元件組230也位于水平放置狀態(tài),且濾網224于滑軌223上移動到第一位置,使得濾網224位于滑軌223的第一區(qū)段2231所在的區(qū)域中,即濾網224位于第一位置,亦即濾網224疊置于第一散熱組件221及第二散熱組件222的上方,此時,第一散熱組件221與第一通風口202之間未設置濾網224,第二散熱組件222與第二通風口203之間也未設置濾網224。由于濾網224在滑軌223上移動,相當于使得第一通風口202及第二通風口203附近的濾網224被移除,第一風扇2211及第二風扇2221可以通過較小的轉速而提供相似的散熱能力。此外,濾網224的移除也是氣流通過的阻力變小,因此,電子裝置200運作時整體的噪音下降,以提高用戶體驗。
如圖6及圖7中所示,第一感測器210例如為重力感測器,其感測電子裝置200處于第二使用狀態(tài),即電子裝置200處于垂直放置狀態(tài),具體來說,電子裝置200的投影鏡頭240發(fā)出的投影光線的方向與Z軸方向平行,電子裝置200實質上垂直于X軸Y軸形成的平面。此時,第一風扇2211及第二風扇2221轉動產生的氣流以箭頭D2所示的方向,自第二通風口203進入殼體201中,在與元件組230發(fā)生熱交換后,自第一通風口202中逸出殼體201之外。其中,電子裝置200處于垂直放置狀態(tài),出于安全性的考量,第一通風口202與第一散熱組件221之間需要設置濾網224,這是由于電子裝置200處于垂直放置狀態(tài)時,元件組230中電性線路工作中可能形成的火花會掉落至第一通風口202處,而在氣流的作用下火花會進入殼體201的內部,造成其它元件的損傷或者異常。因此,電子裝置200處于垂直放置狀態(tài)時,需控制濾網224于滑軌223上朝向第二區(qū)段2232中移動,并使得部分濾網224進入第二區(qū)段2232所在的區(qū)域中,即濾網224位于第二位置。較佳地,還可通過調整濾網224的長度,使得濾網224全部位于第二區(qū)段2232中。本實施例中,部分濾網224置于第一散熱組件221及第二散熱組件222的上方,部分濾網224位于第一散熱組件221與第一通風口202之間,且第二散熱組件222與第二通風口203之間也未設置濾網224。同樣的,由于第二通風口203與第二散熱組件222之間的未設置濾網224,流經元件230的氣流增加,第一風扇2211及第二風扇2221可以通過較小的轉速而提供相似的散熱能力。此外,濾網224的移除也是氣流通過的阻力變小,因此,電子裝置200運作時整體的噪音下降。
當然,上述實施例中分別以電子裝置200位于水平狀態(tài)或者垂直狀態(tài)為例進行說明,依據電子裝置200的水平狀態(tài)或者垂直狀態(tài),控制可移動的濾網224在滑軌223上滑動,相當于移除現(xiàn)有技術中固定在第一通風口201及/或第二通風口203的濾網224,以控制第一風扇2211及/或第二風扇2221轉速,進而降低電子裝置200工作時的噪音,提升用戶體驗。但,需要了解的是,第一使用狀態(tài)及第二使用狀態(tài)并不局限于水平狀態(tài)即垂直狀態(tài),電子裝置200可以是任意放置角度例如30°、45°、60°、120°等,此時,濾網224可依據實際需要而被移動,進而移除位于第一通風口202及/或第二通風口203處的部分或者全部濾網224,例如,電子裝置200相對于水平面呈120°放置時,第一散熱組件221與第一通風口203之間的空隙中,濾網224部分覆蓋空隙(圖7中所示,濾網224完全覆蓋第一散熱組件221與第一通風口20之間的空隙3),但不以此為限。
基于上述電子裝置200,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控制方法,藉由控制電子裝置200中的濾網224在滑軌223上移動,移除位于第一通風口及/或第二通風口出的濾網。
電子裝置200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驟1、利用第一感測器210感測電子裝置200的使用狀態(tài);
步驟2、依據電子裝置200的使用狀態(tài),控制單元250輸出控制信號;以及
步驟3、依據控制信號,控制濾網224在滑軌223上移動,移除位于第一通風口202及/或第二通風口203處的部分或者全部濾網;
其中,使用狀態(tài)包括第一使用狀態(tài)及第二使用狀態(tài),當電子裝置200于第一使用狀態(tài)時,濾網224于滑軌223上移動并位于第一位置;當電子裝置200于第二使用狀態(tài)時,濾網224于滑軌223上移動并位于第二位置,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相異。
綜上,本發(fā)明通過第一感測器感測電子裝置的使用狀態(tài),并依據使用狀態(tài),驅動可移動的濾網在滑軌上移動,以使得第一通風口及\第二通風口處僅設置部分濾網或者未設置濾網,以降低噪音,提高用戶體驗。
當然,本發(fā)明還可有其他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根據本發(fā)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