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善的亮度均勻性的背光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具有改善的亮度均勻性的背光組件。本文中公開的是能夠產(chǎn)生更均勻的亮度的背光組件和包括該背光組件的液晶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背光組件;以及位于背光組件上方的液晶顯示面板。背光組件包括:多個反射片,具有彼此不同的第一表面粗糙度和第二表面粗糙度;光源,布置為與反射片相鄰。
【專利說明】具有改善的亮度均勻性的背光組件
[0001]相關(guān)申請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請要求于2015年2月2日在韓國知識產(chǎn)權(quán)局提交的韓國專利申請?zhí)?0-2015-0016224的優(yōu)先權(quán)和權(quán)益,通過引用將其全部內(nèi)容結(jié)合于此。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3]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背光組件和包括背光組件的液晶顯示裝置。更具體地,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具有改善的亮度均勻性的背光組件和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shù)】
[0004]很多現(xiàn)代電子裝置(包括計算機監(jiān)控器、電視機、移動電話等)采用顯示裝置。這種顯示裝置可以是陰極射線管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等離子顯示裝置等。
[0005]液晶顯示裝置(其是已經(jīng)得到廣泛應用的一類平板顯示裝置)包括電場生成電極(諸如,像素電極、公共電極等)等形成在其上的兩個顯示面板以及插入在兩個顯示面板之間的液晶層。顯示器通過將電壓施加至電場生成電極來在液晶層中產(chǎn)生電場,從而確定液晶層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并且控制入射光的偏振以顯示圖像。
[0006]由于液晶顯示裝置自身不會產(chǎn)生光,所以其需要光源。在此,光源可以是單獨提供的人造光源,或者可以是自然光。在液晶顯示裝置中使用的人造光源通常采用發(fā)光二極管(LED)、冷陰極熒光燈(CCFL)、外部電極熒光燈(EEFL)等。
[0007]與以上列出的一些其他光源相比,發(fā)光二極管(LED)具有很多優(yōu)勢,諸如,長使用壽命、小尺寸、低功耗等。因此,近來,液晶顯示器對發(fā)光二極管(LED)的使用已增加。當用于照明液晶顯示器時,發(fā)光二極管(LED)可以按多種不同的方式配置和布置。
[0008]特別地,在所謂的直接式顯示器內(nèi),光源位于液晶顯示面板下面。然而,在該配置中,在液晶顯示面板的鄰近光源的部分處以及在液晶顯示面板的遠離光源的部分處出現(xiàn)不同的亮度。
[0009]在該【背景技術(shù)】部分中公開的上述信息僅用于增強對本發(fā)明的背景的理解,并且因此,其可能包含并不構(gòu)成在該國已為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已知的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信息。
【發(fā)明內(nèi)容】
[0010]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提供背光組件和包括背光組件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產(chǎn)生更均勻的亮度。
[0011 ]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提供背光組件,其包括:多個反射片,具有彼此不同的第一表面粗糙度和第二表面粗糙度;以及光源,布置為與多個反射片相鄰。
[0012]多個反射片可包括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第一反射片可具有第一表面粗糙度并且第二反射片可具有第二表面粗糙度。
[0013]第二反射片可位于第一反射片上。
[0014]第二反射片可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多個孔。
[0015]第一表面粗糙度可大于第二表面粗糙度。
[0016]第一反射片的算數(shù)平均粗糙度可為大約1.Ομπι以上。
[0017]第一反射片的最大高度粗糙度可為大約ΙΟμπι以上。
[0018]第二反射片的算數(shù)平均粗糙度可為大約0.Ιμπι以上。
[0019]第二反射片的最大高度粗糙度可為大約1.5μπι以下。
[0020]第二反射片可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多個孔。
[0021]多個孔的表面密度可隨著距它們各自光源的距離的增加而減小。
[0022]多個孔的表面密度可隨著距它們各自光源的距離的增加而增大。
[0023]多個孔可被定位成使得連續(xù)的孔從它們各自的光源徑向向外延伸。
[0024]多個孔可在多個光源中的相應光源周圍成組地布置。
[0025]多個孔可具有圓形形狀、橢圓形形狀、以及多邊形形狀中的至少一種。
[0026]第一表面粗糙度可小于第二表面粗糙度。
[0027]背光組件可進一步包括位于每個光源上方并包圍每個光源的透鏡。
[0028]光源可被配置為沿至少大致垂直于多個反射片的上表面的垂直方向引導光,并且透鏡可被配置為通過其側(cè)面發(fā)射從光源供應的光。
[0029]透鏡可被配置為通過其上表面發(fā)射從光源供應的光。
[0030]本發(fā)明的另一示例性實施方式提供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背光組件;以及液晶顯示面板,位于背光組件上方,其中,背光組件包括:多個反射片,具有彼此不同的第一表面粗糙度和第二表面粗糙度;以及光源,被布置成與多個反射片相鄰。
[0031]多個反射片可包括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第一反射片可具有第一表面粗糙度并且第二反射片可具有第二表面粗糙度。
[0032]第二反射片可位于第一反射片上。
[0033]第一表面粗糙度可大于第二表面粗糙度。
[0034]第二反射片可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多個孔。
[0035]多個孔的表面密度可隨著距它們各自光源的距離的增加而減小。
[0036]多個孔的表面密度可隨著距它們各自光源的距離的增加而增大。
[0037]第一表面粗糙度可小于第二表面粗糙度。
[0038]第二反射片可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多個孔。
[0039]顯示裝置可進一步包括位于每個光源上方并包圍每個光源的透鏡。
[0040]光源可被配置為沿至少大致垂直于多個反射片的上表面的垂直方向引導光,并且透鏡可被配置為通過其側(cè)面發(fā)射從光源供應的光。
[0041 ]透鏡可被配置為通過其上表面發(fā)射從光源供應的光。
[0042]如上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和包括背光組件的液晶顯示裝置具有以下效果。
[0043]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背光組件包括具有不同粗糙度的多個反射片,從而使得可以允許液晶顯示裝置投射大致均勻的亮度。
[0044]此外,可減小背光組件的厚度,并且可減少光源和透鏡的數(shù)量,使得也可降低制造成本。
【附圖說明】
[0045]圖1是示意性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截面圖。
[0046]圖2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透視圖。
[0047]圖3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平面圖。
[0048]圖4是沿著圖3的線IV-1V截取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截面圖。
[0049]圖5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第一反射片的平面圖。
[0050]圖6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第二反射片的平面圖。
[0051 ]圖7是示出具有大表面粗糙度的反射片的雙向反射分布函數(shù)的視圖。
[0052]圖8是示出具有小表面粗糙度的反射片的雙向反射分布函數(shù)的視圖。
[0053]圖9是示出從光源供應的光的路徑的視圖。
[0054]圖10至圖12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平面圖。
[0055]圖13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平面圖。
[0056]圖14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平面圖。
[0057]圖15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8]在下文中,將參考附圖更全面地描述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以便本發(fā)明所屬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人員能夠容易地實踐本發(fā)明。如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將認識到的,在完全不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范圍的前提下,可以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實施方式。
[0059]在附圖中,為了清晰起見,夸大了層、膜、面板、區(qū)域等的厚度。因此各個附圖不是按比例繪制。貫穿本說明書,相似的參考標號指定相似的元件。將理解的是,當諸如層、膜、區(qū)域、或者基板的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時,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存在中間元件。相反,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時,則不存在中間元件。
[0060]所有數(shù)值是近似的,并且可變化。特定材料和組成(composit1n)的所有實例將被視為非限制性的且僅為示例性的??商娲褂闷渌线m的材料和組成。
[0061]首先,將參考圖1至圖6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
[0062]圖1是示意性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截面圖,圖2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透視圖,圖3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平面圖,以及圖4是沿著圖3的線IV-1V截取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截面圖。圖2至圖4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光源、第一和第二反射片、以及透鏡。圖5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第一反射片的平面圖,以及圖6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第二反射片的平面圖。
[0063]如在圖1中示出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包括背光組件500和位于背光組件500上方的液晶顯示面板100。
[0064]液晶顯示面板100包括面向彼此的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
[0065]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可由玻璃、塑料等制成。第一電場生成電極(未示出)可形成在第一基板110上并且第二電場生成電極(未示出)可形成在第二基板120上。當預定電壓施加至兩個電場生成電極中的每一個時,在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20之間形成電場。兩個電場生成電極還可形成在相同的基板上。
[0066]雖然未示出,液晶層可位于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20之間。液晶層可由多個液晶分子形成并且可以是正型或負型液晶。
[0067]背光組件500位于第一基板110的后表面上并且將光供應到液晶顯示面板100。
[0068]根據(jù)在第一基板110與第二基板120之間形成的電場確定液晶層的液晶分子的方向,并且根據(jù)液晶分子的方向或方位調(diào)整穿過液晶層的光量。例如,從背光組件500供應的全部或部分光可被允許穿過液晶顯示面板100,或者從背光組件500供應的全部光可被防止穿過液晶顯示面板100。通過設(shè)置液晶分子的方向調(diào)節(jié)從背光組件500供應的光穿過液晶顯示面板100的量,從而使得可以顯示圖像。
[0069]如在圖2和圖4中示出的,背光組件500包括第一反射片510、第二反射片520、以及光源600。
[°07°]第一反射片510和第二反射片520可位于光源600下面。從光源600發(fā)射的大部分光指向上方,使得其直接進入液晶顯示面板100,而一些光向下發(fā)射,使得其不會直接進入液晶顯示面板100。第一反射片510和第二反射片520改變光的路徑,使得向下發(fā)射的光不會泄漏到外部。即,入射到第一反射片510和第二反射片520的光被第一反射片510和第二反射片520反射以進入液晶顯不面板100。
[0071]如在圖5中示出的,第一反射片510形成為大致四邊形。然而,第一反射片510的形狀不限于此,而是可根據(jù)液晶顯示面板100的形狀進行各種修改。
[0072]第二反射片520可位于第一反射片510上。如在圖6中示出的,第二反射片520形成為大致四邊形,并且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多個孔525。
[0073]基于預定點徑向布置多個孔525。即,沿著從各個中心預定點向外輻射出的線定位多組孔525。在此,預定點可以是光源600被定位之處的部分,并且多個孔525布置在從光源600向外延伸的位置處。
[0074]例如,多個孔525可布置在相距光源600具有第一半徑的虛擬圓上、相距光源600具有第二半徑的虛擬圓上、以及相距光源600具有第三半徑的虛擬圓上。在此,第一半徑、第二半徑和第三半徑具有不同的值。布置在具有第一半徑、第二半徑和第三半徑的多個圓上的孔525可位于相同的線上。
[0075]在此,位于相同線上的孔525之間的距離隨著距光源600的距離的增加而增大。例如,在第一半徑為最小的情況下,第二半徑大于第一半徑,并且第三半徑大于第二半徑,第二半徑與第三半徑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一半徑與第二半徑之間的距離。即,布置在具有第二半徑的圓上的孔525與布置在具有第三半徑的圓上的孔525之間的距離大于布置在具有第一半徑的圓上的孔525與布置在具有第二半徑的圓上的孔525之間的距離。因此,相距光源600的距離越遠,孔525的表面密度(S卩,每單位面積的孔的數(shù)量)越低。
[0076]在圖2和圖3中,孔525被布置成從光源600沿八個方向延伸。然而,這僅是非限制性實例。即,孔525可布置在任意數(shù)量(八個或其他)的方向上。
[0077]孔525形成為預定形狀并且具有彼此相同的、或類似的尺寸。例如,孔525可以是圓形的。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即,孔525可形成為除了圓形以外的形狀,并且不同的孔525可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狀。此外,孔525的尺寸可以不是常數(shù)。不同的孔525可為不同的尺寸。
[0078]第一反射片510的表面粗糙度與第二反射片520的表面粗糙度不同。
[0079]當處理物體的表面時,通過在物體的表面上產(chǎn)生的精細的突起和凹陷的水平來確定表面粗糙度。即,表面粗糙度是指物體的表面有多粗糙或多平滑。表面粗糙度的數(shù)值越大,表面越粗糙,以及表面粗糙度的數(shù)值越小,表面越平滑。表面粗糙度、以及表面的形狀和尺寸的特征由諸如處理表面的方法以及用于處理表面的工具類型等因素來確定。
[0080]指示表面粗糙度的水平的統(tǒng)計數(shù)值可被稱為粗糙度參數(shù),并且在KSB 0161中定義了粗糙度參數(shù)的韓國標準。表征表面粗糙度的示例性參數(shù)包括算數(shù)平均粗糙度(Ra)、最大高度粗糙度(Rmax)、十點平均粗糙度等等。算數(shù)平均粗糙度(Ra)是指從測量截面(參考長度)的中心線到橫截面曲線的平均高度。最大高度粗糙度(Rmax)是指兩條平行線(其與測量截面(參考長度)內(nèi)的粗糙度曲線中的中心線平行并且穿過曲線的最高點和最低點)之間的垂直距離。
[0081]第一反射片510的表面粗糙度大于第二反射片520的表面粗糙度。因此,第一反射片510的算數(shù)平均粗糙度Ral大于第二反射片520的算數(shù)平均粗糙度Ra2。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第一反射片510的算數(shù)平均粗糙度Ral為大約1.Ομπι以上,并且第二反射片520的算數(shù)平均粗糙度Ra2為大約0.Ιμπι以下。作為另一實例,第一反射片510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maxl大于第二反射片520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max2。例如,第一反射片510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maxl為大約ΙΟμπι以上,并且第二反射片520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max2為大約1.5μπι以下。
[0082]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將注意到本發(fā)明不限于以上所描述的配置。例如,第一反射片510的表面粗糙度可小于第二反射片520的表面粗糙度。
[0083]接著,將參考圖7和圖8描述取決于反射片的表面粗糙度的特性。將在將具有相對小的表面粗糙度的反射片與具有相對大的表面粗糙度的反射片彼此進行比較的同時提供描述。
[0084]圖7是示出具有大表面粗糙度的反射片的雙向反射分布函數(shù)的視圖,以及圖8是示出具有小表面粗糙度的反射片的雙向反射分布函數(shù)的視圖。雙向反射分布函數(shù)(BRDF)是描述光如何從表面反射的函數(shù)。該函數(shù)的輸入是光入射到表面的方位角和高度角以及光從表面發(fā)射的方位角和高度角。雙向反射分布函數(shù)的結(jié)果是無單位的值,其指示當給定光入射的方向時沿光發(fā)射方向反射的相對能量。在圖7中,反射片的算數(shù)平均粗糙度(Ra)是大約1.Ομπι,并且其最大高度粗糙度(Rmax)是大約10.5μηι。在圖8中,反射片的算數(shù)平均粗糙度(Ra)是大約0.12μπι,并且其最大高度粗糙度(Rmax)是大約I.26μπι。
[0085]如在圖7中示出的,在具有相對大的表面粗糙度的反射片的情況下,光反射的均勻性會增加;然而,光的路徑變短。當光的路徑變短時,光源必須布置成彼此接近,這增加了所需光源的數(shù)量。此外,在反射片的角落處會產(chǎn)生暗區(qū)。
[0086]如在圖8中示出的,在具有相對小的表面粗糙度的反射片的情況下,光的路徑變長,使得反射光可到達遠的位置,即,橫跨更大的區(qū)域分散。因此,光源可布置成彼此相距更遠,使得可減少光源的數(shù)量。然而,當光的路徑變長時,在反射片的邊緣處出現(xiàn)光集中現(xiàn)象,并且因此照明均勻性降低。
[0087]如上所述,具有大表面粗糙度的反射片和具有小表面粗糙度的反射片中的每一個具有優(yōu)點和缺點。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中,使用具有相對大的表面粗糙度的反射片和具有相對小的表面粗糙度的反射片兩者,從而使得可以利用具有相對小的表面粗糙度的反射片抵消具有相對大的表面粗糙度的反射片的缺點,并且利用具有相對大的表面粗糙度的反射片抵消具有相對小的表面粗糙度的反射片的缺點。
[0088]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中,具有相對大的表面粗糙度的第一反射片510可位于第二反射片520下面,并且具有相對小的表面粗糙度的第二反射片520可位于第一反射片510上或位于第一反射片510上方。此外,由于在第二反射片520中形成孔525,所以從光源600發(fā)射的一些光被第一反射片510反射,并且一些光被第二反射片520反射。入射到第二反射片520中未形成孔525的部分的光由于光的路徑長而被反射的更遠。在形成孔525的部分中,光被入射到第一反射片510,并且反射光具有相對高的均勻性。
[0089]通常,在靠近光源600的區(qū)域中會出現(xiàn)呈現(xiàn)出比其他部分更亮的熱斑(hot spot) ο在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在靠近光源600的區(qū)域中可以以較高的密度布置孔525,從而入射到靠近光源600的部分的更多光將被第一反射片510反射。由于第一反射片510具有相對大的表面粗糙度,所以被第一反射片510反射的光具有相對高的均勻性。即,入射到第一反射片510的光是散射-反射的,S卩,光以更散射的方式反射,從而減少或消除熱斑的出現(xiàn)。
[0090]此外,通常,相距光源600越遠,看到的光量越小,因此在液晶顯示面板100的角落處會產(chǎn)生暗部。在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中,相距光源600越遠,孔525的表面密度越低或每單位面積的孔的數(shù)量越少。因此,入射到距光源600較遠的部分的光將被第二反射片520反射的可能性會增加。由于第二反射片520具有相對小的表面粗糙度,所以由第二反射片520反射的光行進相對長的路徑。即,入射到第二反射片520的光行進較長的路徑,使得可防止或減少在液晶顯示面板100的角落處或角落附近的暗部的產(chǎn)生。
[0091]再次參考圖2和圖4,光源600可位于第二反射片520上,并且透鏡610可位于光源上方。透鏡610可部分或完全包圍光源。
[0092]光源600可由發(fā)光二極管(LED)形成。多個光源600布置在第二反射片520上。以預定間隔布置光源600,并且雖然示出四個光源600,但光源600的數(shù)量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是任意數(shù)量??筛鶕?jù)光源600的性能、液晶顯示面板100的尺寸等對光源600的數(shù)量進行各種改變。光源600可布置為朝向頂表面向上發(fā)光。從光源600發(fā)射的光可如期望地被透鏡610折射或聚焦。
[0093]溝槽部分可形成在透鏡610的底部表面中,并且光源600可位于透鏡610的溝槽部分中。因此,光源600具有其中它們被插入到透鏡610中的形式,并且從光源600發(fā)射的光穿過透鏡610并且然后傳輸?shù)酵獠?。透鏡610的外部形狀可以是圓柱形或圓截錐形。
[0094]透鏡610的頂部表面不是平坦的,而是可具有形成于其中的一個或多個凹部。即,透鏡610的頂部表面可具有凹陷或凹入形狀。在此,透鏡610在其中心處可具有最低或最深的凹部。
[0095]除了溝槽部分以外,透鏡610的底部表面可以是平坦的。溝槽部分可形成為大致圓柱形或圓截錐形,并且溝槽部分的封頂(ceiling)可以是彎曲的。封頂可具有穹頂形形狀。因此,溝槽部分可具有其中其高度在其中心部分處最高并且在其邊緣處最低的形式。
[0096]接下來,將描述從光源600供應的光在穿過透鏡610時行進的光的路徑。
[0097]圖9是示出從光源供應的光的路徑的視圖。
[0098]如在圖9中示出的,從光源600供應的大部分光入射至透鏡610的溝槽部分的封頂表面(ceiling surface)。入射到封頂表面的光被折射并且然后到達透鏡610的頂部表面。光根據(jù)其入射角從透鏡610的頂部表面反射,并且然后通過透鏡610的側(cè)面發(fā)出。如上所述,光源600向上供應光,并且透鏡610用于將光源600供應的光發(fā)射到其側(cè)面。
[0099]S卩,透鏡610被配置成側(cè)面發(fā)射方案,從光源600供應的光在穿過透鏡610時具有各種路徑。
[0100]背光組件500可進一步包括除了示出的那些以外的其他光學部件。例如,光學片可進一步位于光源600上。光學片提高了從光源600發(fā)射的光的光收集效率并且允許光總體上具有更均勻的分布。光學片可包括多個單獨的片,例如,順序堆疊的散射片、棱鏡片和保護片。散射片散射從光源600發(fā)射的光。棱鏡片收集由散射片在垂直于液晶顯不面板100的平面的方向上散射的光。穿過棱鏡片的光大部分垂直于液晶顯示面板100入射。此外,保護片可布置在棱鏡片上并保護棱鏡片免受外部沖擊。
[0101]可包括散射片、棱鏡片和保護片中的任意一個或任意多個??商鎿Q地,在一些情況下,可省去散射片、棱鏡片和保護片中的任意一個或多個。
[0102]接下來,將參考圖10至圖12描述形成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第二反射片中的孔的各種形狀。
[0103]圖10至圖12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平面圖。圖10至圖12示出了形成于第二反射片中的孔的形狀的各種非限制性實例。
[0104]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第二反射片520形成為具有大致四邊形形狀并且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多個孔525。
[0105]孔525徑向布置在預定點周圍。在此,預定點可以是光源600被定位之處的區(qū)域。即,多個孔525布置在從光源600向外延伸的位置處。相距光源600越遠,孔525的密度越低。
[0106]孔525可具有大致三角形,諸如在圖10中示出的??商鎿Q地,孔525可具有如在圖11中示出的四邊形,或如在圖12中示出的五邊形。即,除了以上提及的形狀以外,孔525可具有任何形狀,例如,橢圓形、多邊形等。
[0107]每一個孔525可具有相同的形狀或可具有不同的形狀。此外,孔525可分別具有相同的尺寸或者可以是不同的尺寸。
[0108]接下來,將參考圖13來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
[0109]由于在圖13中示出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基本上類似于在圖2和圖4中示出的背光組件,所以將省略對相似元件的說明。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不同之處在于在其第二反射片中的孔的分布,這將在下面進一步描述。
[0110]圖13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平面圖。
[0111]如在圖13中示出的,背光組件500包括第一反射片510、第二反射片520、以及光源600。第二反射片520可位于第一反射片510上,并且光源600可位于第二反射片520上。
[0112]第二反射片520具有至少大致四邊形形狀并且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多個孔525。
[0113]光源600位于四邊形的角落處,并且孔525從每個光源600向外成輻射狀。
[0114]例如,由于光源600可布置在不同位置處,孔525可布置在不同位置處。考慮光源600和孔525兩者的任意排布和位置。
[0115]在此,位于相同線上的孔525之間的距離隨著孔變得遠離光源600而增加。孔525之間的距離隨著距光源600的距離增加的比率(rate)也可改變??捎捎诠庠?00而改變增加的比率。即,不同的光源600可具有不同分布的孔525。
[0116]在圖13中,多個孔525被布置成基于光源600在八個方向上延伸。然而,這僅是實例。即,孔525可沿任意多個方向延伸。
[0117]在圖13中,示出了其中多個孔525形成為圓形的情況。然而,這僅是實例。即,多個孔525可形成為包括多邊形(諸如,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等)的任意其他形狀,或者可形成為具有弧形邊的任意其他形狀(諸如,橢圓形)。
[0118]此外,不同的孔525可具有相同的形狀或不同的形狀。此外,不同的孔525可具有相同的尺寸或不同的尺寸。
[0119]第一反射片510的表面粗糙度與第二反射片520的表面粗糙度不同。第一反射片510的表面粗糙度大于第二反射片520的表面粗糙度。第一反射片510的算數(shù)平均粗糙度Ral大于第二反射片520的算數(shù)平均粗糙度Ra2。第一反射片510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maxl大于第二反射片520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max2。
[0120]接下來,將參照圖14來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
[0121]由于在圖14中示出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類似于圖2和圖4的背光組件,所以將省略任何多余的說明。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不同之處在于其孔分布,這將在下面進一步描述。
[0122]圖14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平面圖。
[0123]如在圖14中示出的,背光組件500包括第一反射片510、第二反射片520、以及光源600。第二反射片520可位于第一反射片510上,并且光源600可位于第二反射片520上。
[0124]第一反射片510的表面粗糙度小于第二反射片520的表面粗糙度。第一反射片510的算數(shù)平均粗糙度Ral為大約0.Ιμπι以上,并且第二反射片520的算數(shù)平均粗糙度Ra2為大約
1.Ομπι以上。第一反射片510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maxl小于第二反射片520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max2。更具體地,第一反射片510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maxl為大約1.5μηι以下,并且第二反射片520的最大高度粗糙度Rmax2為大約ΙΟμπι以上。
[0125]第二反射片520具有至少大致四邊形形狀并且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多個孔525。
[0126]多個孔525從預定點徑向向外延伸。在此,預定點可以是光源600被定位之處的部分。在此,相距光源600越遠,孔525的表面密度越高。
[0127]雖然已示出其中多個孔525形成為圓形的情況,但多個孔525并不限于形成為圓形,而是可替代形成為各種形狀。
[0128]在先前的實施方式中,透鏡被設(shè)計為使得從光源供應的光通過透鏡的側(cè)面發(fā)射。然而,在此實施方式中,透鏡被設(shè)計成使得從光源供應的光通過透鏡的頂部表面發(fā)射。即,透鏡可被配置為頂部發(fā)射方案。可通過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方式實施任一方案。
[0129]此外,可根據(jù)從光源供應的光通過透鏡發(fā)射的方向來改變第一反射片510與第二反射片520之間的粗糙度差值以及形成于第二反射片520中的孔525的密度分布。例如,第一反射片510的表面粗糙度可小于第二反射片520的表面粗糙度,并且孔525可被布置成使得具有隨著孔525變得更加遠離光源600而減小的密度。可替換地,第一反射片510的表面粗糙度可大于第二反射片520的表面粗糙度,并且孔525可被布置成使得具有隨著孔525變得更遠離光源600而增加的密度。
[0130]接下來,將參照圖15來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
[0131]由于在圖15中示出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基本上類似于圖2和圖4的背光組件,所以將省略任何多余的說明。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的光源和透鏡的定位,這將在下面進一步描述。
[0132]圖15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背光組件的截面圖。
[0133]如在圖15中示出的,預定溝槽可形成在第一反射片510和第二反射片520中。光源600和透鏡610可位于溝槽中。
[0134]在先前的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光源和透鏡位于第二反射片上,而在此實施方式中,光源和透鏡位于形成于第一和第二反射片中的溝槽或凹槽內(nèi)。
[0135]盡管已經(jīng)結(jié)合目前被視為實際的示例性實施方式描述了本發(fā)明,但應當理解的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所公開的實施方式,而是相反,本發(fā)明旨在覆蓋包括在所附權(quán)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的各種變形和等同布置。此外,公開的或以另外的方式理解的各種實施方式的不同特征可以以任意方式混合和匹配以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nèi)產(chǎn)生進一步的實施方式。
[0136]〈標號說明〉
[0137 ] 100:液晶顯不面板
[0138]110:第一基板
[0139]120:第二基板
[0140]500:背光組件
[0141]510:第一反射片
[0142]520:第二反射片
[0143]525:孔
[0144]600:光源
[0145]610:透鏡。
【主權(quán)項】
1.一種背光組件,包括:多個反射片,具有彼此不同的第一表面粗糙度和第二表面粗糙度;以及光源,被布置成與所述多個反射片相鄰。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所述多個反射片包括第一反射片和第二反射片,所述第一反射片具有所述第一表面粗糙度,并且所述第二反射片具有所述第二表面粗糙度。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所述第二反射片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片上。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所述第二反射片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多個孔。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粗糙度大于所述第二表面粗糙度。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所述第一反射片的算數(shù)平均粗糙度為1.Ομπι以上。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所述第一反射片的最大高度粗糙度為ΙΟμπι以上。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所述第二反射片的算數(shù)平均粗糙度為0.1ym以下。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所述第二反射片的最大高度粗糙度為1.5μπι以下。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所述第二反射片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多個孔。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所述多個孔的表面密度隨著距它們各自光源的距離的增加而減小。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所述多個孔的表面密度隨著距它們各自光源的距離的增加而增大。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所述多個孔被定位成使得連續(xù)的孔從它們各自的光源徑向向外延伸。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所述多個孔在多個光源中的相應光源周圍成組地布置。1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所述多個孔具有圓形形狀、橢圓形形狀、以及多邊形形狀中的至少一種。1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粗糙度小于所述第二表面粗糙度。1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所述第二反射片具有形成于其中的多個孔。1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所述多個孔的表面密度隨著距它們各自光源的距離的增加而減小。1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組件,其中: 所述多個孔的表面密度隨著距它們各自光源的距離的增加而增大。2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組件,進一步包括: 透鏡,位于每個光源上方并且包圍每個光源, 其中,所述光源被配置為沿至少垂直于所述多個反射片的上表面的垂直方向引導光,并且所述透鏡被配置為通過所述透鏡的側(cè)面發(fā)射從所述光源供應的光。
【文檔編號】G02F1/13357GK105842911SQ201610034550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9日
【發(fā)明人】河周和
【申請人】三星顯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