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長轉換元件、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波長轉換元件,包括主體材料、分散在所述主體材料中的量子點以及密封所述主體材料的隔氧隔水密封件,所述波長轉換元件的出光側設置有凸起的微透鏡陣列。本發(fā)明的波長轉換元件減小了出光側的入射角,降低了轉換光射出時的全反射效應,提高了波長轉換元件的出光率。本發(fā)明還提出了一種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專利說明】
波長轉換元件、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顯示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波長轉換元件、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由于量子點具有優(yōu)異的光學性質,其在顯示器件領域已經展示出較大的應用前景。目前,通過將量子點分散在高分子材料中形成量子點分散體,由此制備量子點膜片或者量子點玻璃管,是兩種可產業(yè)化的實施方式。
[0003]然而,量子點分散體能受到全內反射效應和量子點自吸收問題的影響,導致出光率較低。如圖1所示,由于量子點膜片導致量子點膜片中的光有相當一部分由于反射或者全反射無法進入到出光。另一方面,量子點膜片中的光也有一部分返回到導光板中。上述情況造成出光率降低的問題。此外,多次的反射或者全反射也會導致量子點膜片內部溫度升高,對量子點壽命產生影響。
[0004]因此,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有必要進一步對量子點膜片的制備進行改進。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為:提供一種波長轉換元件,能夠減少波長轉換元件出光側的全反射效應,產生較高的出光率。
[0006]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波長轉換兀件,包括主體材料和分散在所述主體材料中的量子點,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長轉換元件的出光側設置有凸起的微透鏡陣列或者入光側設置有凹形的微透鏡陣列。
[0007]優(yōu)選地,所述波長轉換元件的出光側設置有凸起的微透鏡陣列,同時入光側設置有凹形的微透鏡陣列。
[0008]優(yōu)選地,所述微透鏡陣列的直徑范圍為I微米-2毫米。
[0009 ]優(yōu)選地,所述微透鏡陣列的直徑范圍為100微米-1毫米。
[0010]優(yōu)選地,所述微透鏡陣列的形狀為六邊形。
[0011]優(yōu)選地,所述微透鏡陣列的間距為-100微米-100微米。
[0012]優(yōu)選地,所述波長轉換元件還包括密封所述主體材料的隔氧隔水密封件,所述微透鏡陣列設置在所述密封件表面。
[0013]優(yōu)選地,所述密封件包括位于入光側的第一阻隔膜和位于出光側的第二阻隔膜。
[0014]優(yōu)選地,所述波長轉換元件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密封件表面的透明基底材料,所述微透鏡陣列設置在所述基底材料上
[0015]優(yōu)選地,所述主體材料包括聚合物、單體、玻璃中的一種或者多種。
[0016]優(yōu)選地所述密封件包括環(huán)氧樹脂、聚硅氧烷、丙烯酸類聚合物、玻璃、碳酸脂類聚合物和上述材料的混合物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
[0017]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導光板、鄰近于所述入光面的發(fā)光元件和如上所述的波長轉換元件,所述波長轉換元件鄰近于所述出光面。
[0018]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液晶模塊和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組。
[0019]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波長轉換元件減小了出光側的入射角,降低了轉換光射出時的全反射效應,從而提高了波長轉換元件的出光率。此外還能夠減少波長轉換元件發(fā)熱,延長壽命。本發(fā)明的背光模組和顯示裝置的光利用效率更高,出光更亮且能耗降低。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的波長轉換元件出光側的光路現(xiàn)象;
[0021 ]圖2為本發(fā)明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背光模組的示意圖;
[0022]圖3為本發(fā)明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背光模組的示意圖;
[0023]圖4為本發(fā)明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背光模組的示意圖;
[0024]圖5為本發(fā)明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背光模組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方式,而不是全部實施方式。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方式,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范圍。本發(fā)明的附圖僅為示意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其具體尺寸比例以說明書內容或者技術領域公知常識為準。
[0026]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背光模組100,包括發(fā)光元件102、導光板104和波長轉換元件106。導光板104具有入光面108和出光面110。發(fā)光元件102鄰近于入光面108,波長轉換元件106鄰近于出光面110。發(fā)光元件102包括基板和安裝在基板上的多個發(fā)光器件芯片。本發(fā)明的波長轉換元件106包括主體材料114和均勻分散在主體材料114中的量子點116。優(yōu)選地,主體材料114中還包括擴散粒子。主體材料的優(yōu)選厚度范圍為I微米-1000微米。主體材料的更優(yōu)選的厚度范圍為50微米-200微米。
[0027]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背光模組100還包括位于波長轉換元件106附近的光學膜片,如增亮片和擴散片。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背光模組100還包括位于導光板104背面的反射元件(圖中未示出)。
[0028]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波長轉換元件106的出光側設置有凸起的微透鏡陣列112。優(yōu)選地,主體材料112的出光側通過壓印產生凸起的微透鏡陣列112。
[0029]波長轉換元件106中,量子點116收到入射光激發(fā)后產生的是以量子點112為中心的點光源,向四面發(fā)射轉換光。通過在出光側設置凸起的微透鏡陣列112,可以總體上減小轉換光從光密的主體材料向光疏的出光側外部射出時的入射角,從而可以總體上降低轉換光的全反射效應,使更多的轉換光射出波長轉換元件106,提高出光率。
[0030]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如圖3所示,為避免被空氣或者水汽的侵蝕導致量子點116壽命降低,波長轉換元件106還包括設置在主體材料112表面的隔氧隔水的密封件118,凸起的微透鏡陣列112設置在密封件118的外表面。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波長轉換元件106四周邊緣位置的主體材料114與密封件118之間設置有反光件,防止轉換光從四周邊緣位置射出。
[0031]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密封件118包括第一阻隔膜119和第二阻隔膜121,主體材料位于第一阻隔膜119和第二阻隔膜121之間,第一阻隔膜119和第二阻隔膜121的邊緣通過加熱并熱粘結或者密封膠粘結,凸起的微透鏡陣列112設置在第一阻隔膜119或者第二阻隔膜121的外表面上。
[0032]凸起的微透鏡陣列112的直徑范圍可以為納米級、微米級或者毫米級。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凸起的微透鏡陣列112的直徑范圍在I微米-2毫米。優(yōu)選地,凸起的微透鏡陣列112的直徑范圍在100微米-1毫米。優(yōu)選地,凸起的微透鏡陣列112間距范圍為-10微米-100微米。優(yōu)選地,凸起的微透鏡陣列112的填充因子為100%。
[0033]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如圖5所示,波長轉換元件106還包括設置在出光側表面的透明基底材料120。凸起的微透鏡陣列112設置在基底材料120上。基地材料120包括但不限于高分子材料?;夭牧?20與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基底材料120設置在出光側的密封件118表面。
[0034]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本發(fā)明的波長轉換元件106的入光側設置有凹形的微透鏡陣列122。通過在入光側設置凹形的微透鏡陣列122,可以總體上增大轉換光從光密的主體材料向光疏的入光側外部射出時的入射角,從而可以總體上增多轉換光的全反射效應,使更少的轉換光射出波長轉換元件106返回到導光板104,從而提高波長轉換元件106的出光效率。
[0035]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凹形的微透鏡陣列122設置在密封件118的外表面。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密封件118包括第一阻隔膜119和第二阻隔膜121,凹形的微透鏡陣列122設置第一阻隔膜119表面。
[0036]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波長轉換元件106的入光側設置有透明的基底材料120,凹形的微透鏡陣列122設置在基底材料120上。基地材料120包括但不限于高分子材料。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基底材料120設置在入光側的密封件118表面。
[0037]凹形的微透鏡陣列122的直徑范圍可以為納米級、微米級或者毫米級。在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凹形的微透鏡陣列122的直徑范圍在I微米-2毫米。優(yōu)選地,凹形的微透鏡陣列122的直徑范圍在100微米-1毫米。優(yōu)選地,凹形的微透鏡陣列12 2間距范圍為-10微米-100微米。優(yōu)選地,凹形的微透鏡陣列122的填充因子為100%。
[0038]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如圖4所示,本發(fā)明的波長轉換元件106的出光側設置有凸起的微透鏡陣列112,同時入光側也設置有凹形的微透鏡陣列122。
[0039]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本發(fā)明的主體材料114包括但不限于聚合物、單體和玻璃中的一種或者多種。優(yōu)選地,主體材料114為丙烯酸類UV膠。本發(fā)明的密封件118包括但不限于環(huán)氧樹脂、聚硅氧烷、丙烯酸類聚合物、玻璃、碳酸脂類聚合物和上述材料的混合物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
[0040]本發(fā)明中凸起的微透鏡陣列112或者凹形的微透鏡陣列122的制備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壓印法。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通過液態(tài)單體或者聚合物的固化成型產生微透鏡陣列。
[0041]本發(fā)明中凸起的微透鏡陣列112的凸起高度大于、等于或者小于第二阻隔膜121的厚度,凹形的微透鏡陣列122的凹深的尺寸大于、等于或者小于第一阻隔膜119的厚度。優(yōu)選地,凸起的微透鏡陣列112的凸起高度和凹形的微透鏡陣列122的凹深范圍為I微米-1毫米。
[0042]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液晶顯示模塊和背光模組100。
[0043]實施例1
[0044]如圖3所示,一種背光模組100,包括發(fā)光元件102、導光板104和波長轉換元件106。導光板104具有入光面108和出光面110。發(fā)光元件102鄰近于入光面108,波長轉換元件106鄰近于110。波長轉換元件106包括主體材料114、均勻分散在主體材料114中的量子點116以及密封主體材料114的密封件118。密封件118包括位于入光側的第一阻隔膜119和位于出光側的第二阻隔膜121。第二阻隔膜121的外表面壓印有凸起的微透鏡陣列112。微透鏡戰(zhàn)列112的直徑為200微米,間距50微米,形狀為正六邊形。
[0045]實施例2
[0046]如圖4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第一阻隔膜119的外表面壓印有凹形的微透鏡陣列122,其它同實施例1。
[0047]實施例3
[0048]如圖5所示,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第二阻隔膜121的外表面經涂覆液態(tài)聚合物材料并固化形成基底材料120,壓印基底材料120產生凸起的微透鏡陣列112。其它同實施例1。
[0049]盡管發(fā)明人已經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了較詳細的闡述和列舉,應當理解,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對上述實施例作出修改和/或變通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是顯然的,都不能脫離本發(fā)明精神的實質,本發(fā)明中出現(xiàn)的術語用于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闡述和理解,并不能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主權項】
1.一種波長轉換元件,包括主體材料和分散在所述主體材料中的量子點,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長轉換元件的出光側設置有凸起的微透鏡陣列或者入光側設置有凹形的微透鏡陣列。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波長轉換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長轉換元件的出光側設置有凸起的微透鏡陣列,同時入光側設置有凹形的微透鏡陣列。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波長轉換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鏡陣列的直徑范圍為I微米-2毫米。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波長轉換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長轉換元件還包括密封所述主體材料的隔氧隔水密封件,所述微透鏡陣列設置在所述密封件表面。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波長轉換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位于入光側的第一阻隔膜和位于出光側的第二阻隔膜。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波長轉換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長轉換元件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密封件表面的透明基底材料,所述微透鏡陣列設置在所述基底材料上。7.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波長轉換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環(huán)氧樹脂、聚硅氧烷、丙烯酸類聚合物、玻璃、碳酸脂類聚合物和上述材料的混合物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波長轉換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材料包括聚合物、單體、玻璃中的一種或者多種。9.一種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入光面和出光面的導光板、鄰近于所述入光面的發(fā)光元件和如權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波長轉換元件,所述波長轉換元件鄰近于所述出光面。10.—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模塊和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組。
【文檔編號】F21V5/04GK105867019SQ201610194396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3月30日
【發(fā)明人】王允軍, 李大飛
【申請人】蘇州星爍納米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