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m模組檢測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LCM模組檢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LCM模組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小尺寸顯示模組廣泛應用于手機、車載及各種便攜顯示設備上,良品率目前是模組行業(yè)的瓶頸,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對LCM模組(液晶模組)性能及可靠性進行檢測,為此需要有輔助設備進行檢測工作。由于目前在LCM模組的生產、調試、檢測過程中使用的輔助設備整合度不高,需要人員拿起手動變換高度及角度操作,長時間易疲勞,而且在檢測不同LCM模組規(guī)格時需要更換載體,通用性較差,操作易疲勞且檢測效率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夠調節(jié)萬向和上下高度、且能一次測量多個模組并適用于不同規(guī)格模組的LCM模組檢測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LCM模組檢測裝置,包括升降高度調節(jié)結構和LCM模組放置組件,還包括設置于升降高度調節(jié)機構與LCM模組放置組件之間的萬向調節(jié)機構,所述LCM模組放置組件包括固定于萬向軸軸端的載板,所述載板上固定有用于夾持LCM模組的固定定位塊和活動定位塊。
[0005]進一步的,包括升降高度調節(jié)結構和LCM模組放置組件,還包括設置于升降高度調節(jié)機構與LCM模組放置組件之間的萬向調節(jié)機構,所述萬向調節(jié)機構包括固定于升降高度調節(jié)機構頂部的支撐板、萬向蓋板、萬向底座、萬向軸、萬向調整軸和調節(jié)旋鈕,所述調節(jié)旋鈕螺紋連接于支撐板底部,所述萬向底座固定于支撐板頂部,所述萬向蓋板固定于萬向底座頂部,所述萬向蓋板與萬向底座連接處內部形成用于容納萬向軸球頭的空腔,所述萬向軸設于空腔內并可在空腔內轉動,所述萬向底座中心設有與萬向調整軸外徑匹配且與空腔相通的縱向滑槽,所述萬向調整軸豎直設于縱向滑槽內,萬向調整軸頂部與萬向軸球頭相互匹配,旋轉所述調節(jié)旋鈕可將萬向調整軸頂起,使其頂部與萬向軸球頭抵接。
[0006]進一步的,所述升降高度調節(jié)機構包括與支撐板底部固定連接的升降軸、位于升降軸兩側的連接板、位于升降軸和連接板底部的底板以及升降調節(jié)旋鈕,所述升降調節(jié)旋鈕螺紋連接于連接板兩側,升降調節(jié)旋鈕的端部可穿過連接板與升降軸抵接。
[0007]進一步的,所述升降軸與連接板之間還設有升降滑板,所述升降軸兩側開有縱向條形凹槽,所述升降調節(jié)旋鈕端部可穿過連接板和升降滑板與條形凹槽內壁抵接。
[0008]進一步的,所述升降滑板為與升降軸前、后、側面緊密接觸的U型板狀結構。
[0009]進一步的,所述縱向滑槽內還設有緩沖片和墊片,所述緩沖片和墊片設于萬向調整軸下方。
[0010]進一步的,所述萬向調節(jié)機構還包括鎖緊旋鈕,所述支撐板底部固定有鎖緊軸套,所述調節(jié)旋鈕穿過鎖緊軸套與支撐板螺紋連接,所述鎖緊軸套上水平設有螺紋孔,所述鎖緊旋鈕可穿過螺紋孔與調節(jié)旋鈕抵接。
[0011]進一步的,所述載板中心固定有中央定位塊,下邊緣固定有邊緣定位塊,中央定位塊左右兩側固定有與中央定位塊兩側對應的可沿載板左右滑動的側定位塊,所述中央定位塊、邊緣定位塊和兩側的側定位塊形成LCM模組的夾持空間。
[0012]進一步的,述LCM模組放置組件的載板上中央定位塊兩側對稱設有與載板邊緣平行的滑槽,所述側定位塊底部通過蝶形螺栓固定于滑槽上。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簡易操作即可完成LCM模組相關檢測工作,采用萬向軸式結構可以從各個不同方向對屏進行多視角全方位實時檢測,采用升降軸式結構可以調整平臺高度適應不同身高操作人員使用,采用活動式定位塊結構可以對3-8英寸模組兼容使用,左右兩側的側定位塊使得該裝置可同時檢測兩個模組,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通用性強,有效的節(jié)約了成本。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實用新型側視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型升降高度調節(jié)機構局部截面圖;
[0017]圖4為本實用新型升降高度調節(jié)機構局部分解結構示意圖;
[0018]圖5為本實用新型萬向調節(jié)機構截面圖;
[0019]圖6為本實用新型LCM模組放置組件載板主視圖;
[0020]圖7為圖6仰視圖;
[0021]圖8為圖6側視圖;
[0022]圖中:1 一升降高度調節(jié)機構,2—萬向調節(jié)機構,3 — LCM模組放置組件,101—底板,102—升降軸,103—連接板,104—升降滑板,105—升降調節(jié)旋鈕,106—條形凹槽,201—支撐板,202—萬向軸,203—萬向蓋板,204—萬向底座,205—縱向滑槽,206—萬向調整軸,207—緩沖片,208—墊片,209—鎖緊軸套,210—調節(jié)旋鈕,211—鎖緊旋鈕,301—載板,302—中央定位塊,303—邊緣定位塊,304—側定位塊,305—水平滑槽,306—蝶形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0024]如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由升降高度調節(jié)機構1、萬向調節(jié)機構2、LCM模組放置組件3這三部分組成。
[0025]如圖3和4所示,升降高度調節(jié)機構I包括升降軸102、位于升降軸102兩側的升降滑板104、連接板103、位于升降軸102和連接板103底部的水平設置的底板101以及升降調節(jié)旋鈕105。升降滑板104為與升降軸102前、后、側面緊密接觸的U型結構,用于升降軸102上下調整時導向作用。連接板103位于升降滑板104兩側,連接板103底部與底板101固定連接。升降軸102兩側開有縱向條形凹槽106,連接板103和升降滑板104上開有與條形凹槽106對位的螺紋孔,升降調節(jié)旋鈕105穿過螺紋孔旋進條形凹槽106內,升降調節(jié)旋鈕105的端部可與條形凹槽106內壁抵接。在升降軸102的前后分別還有固定于底板101上的前板和后板,前板和后板分別與左右連接板103固定連接,形成一個內部中空的框形結構。升降軸102和升降滑板104置于該框形結構內,框形結構的空間正好使升降軸102側壁、升降滑板104、左右連接板103之間緊密貼合。旋松升降調節(jié)旋鈕105,升降調節(jié)旋鈕105端部與條形凹槽106內壁之間形成空隙,升降軸102可相對于升降滑板104上下滑動,此時,根據(jù)檢測人員的身高可以自行調節(jié)升降軸102的高度,調節(jié)至合適高度后將兩側的升降調節(jié)旋鈕105旋緊,使升降調節(jié)旋鈕105的端部緊緊與升降軸102的條形凹槽106內壁抵接,實現(xiàn)升降高度調節(jié)機構I的鎖定。
[0026]如圖4所示,萬向調節(jié)機構2包括與升降高度調節(jié)機構I的升降軸102和連接板103頂部連接的支撐板201、萬向蓋板203、萬向底座204、萬向軸202、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