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巴蘆笛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管樂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民族民間管樂器巴蘆笛。
背景技術:
巴烏和葫蘆絲是兩種傳統的云南民族民間樂器,葫蘆絲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時代,音色柔美、清新,巴烏音色厚實、洪亮。本設計人在現有巴烏葫蘆絲的基礎上,開發(fā)出了融合巴烏、葫蘆絲音色特點,增強和聲效果的民族民間竹制樂器,其演奏方法更像笛子,故稱巴蘆笛,試驗證明,應用效果良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造型新穎,融合巴烏、葫蘆絲音色特點竹管樂器巴蘆笛。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音箱、主音管和副音管,音箱內部分為主音管腔和副音管腔,音箱一側相對于主音管和副音管位置分別設置主音管吹口和副音管吹口,主音管發(fā)音端插入主音管腔,副音管發(fā)音端并行插入副音管腔。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的三音副音管和竹筒音箱,不僅能夠任意演奏五聲、七聲;音色柔美、清新、洪亮、悠揚,相當于幾只巴烏和葫蘆絲同時演奏的效果;能夠產生強烈的其它民族樂器所不具備的和聲效果,具有豐富的藝術感染力和民族特色。
以下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對以任何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主視圖;圖2為
圖1之后視圖;圖3為
圖1之縱向局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音箱1、主音管2和副音管,主音管2和副音管之發(fā)音端一側分別設置發(fā)音簧片,主音管2上開有7個音孔,其中正面6個音孔12,背面一個音孔12,出音孔10,裝飾掛件孔11;音箱1內部分為主音管腔3和副音管腔4,音箱1一側相對于主音管2和副音管位置分別設置主音管吹口5和副音管吹口6,主音管1發(fā)音端插入主音管腔3,副音管插入副音管腔4。
所述的一對副音管包括duo音副音管7、mi音副音管8、suo音副音管9,三者發(fā)音端并行插入副音管腔4。
所述的音箱1、主音管2、duo音副音管7、sou音副音管8和mi音副音管9可用竹子制作,也可以用其他管材加工,均不影響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與笛子的吹奏方法相似,只是口含住主音管的吹口5向主音管腔3吹氣使主音管發(fā)聲,通過手指控制音孔發(fā)出不同音節(jié),奏出美妙的音樂。如果需要和聲時,口同時含住主音管吹口5和副音管吹口6,使三個副音管發(fā)出duo、sou、mi音,從而產生持續(xù)和聲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巴蘆笛,包括音箱(1)、主音管(2)和副音管,主音管(2)和副音管之發(fā)音端一側分別設置發(fā)音簧片,主音管(2)上開有7個音孔(12),其中正面6個音孔,背面一個音孔,出氣孔(10),裝飾掛件孔(11),其特征是音箱(1)內部分為主音管腔(3)和副音管腔(4),音箱(1)一側相對于主音管(2)和副音管位置分別設置主音管吹口(5)和副音管吹口(6),主音管(1)發(fā)音端插入主音管腔(3),副音管插入副音管腔(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巴蘆笛,其特征是所述的一對副音管包括duo音副音管(7)、mi音副音管(8)、suo音副音管(9),三者發(fā)音端并行插入副音管腔(4)。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巴蘆笛,其特征是音箱(1)、主音管(2)、duo音副音管(7)、mi音副音管(8)和sou音副音管(9)為竹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巴蘆笛,包括音箱(1)、主音管(2)和副音管,音箱內部分為主音管腔(3)和副音管腔(4),音箱一側相對于主音管和副音管位置分別設置主音管吹口(5)和副音管吹口(6),主音管發(fā)音端插入主音管腔,副音管插入副音管腔。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夠任意演奏五聲、七聲;音色柔美、清新、洪亮、悠揚,并產生強烈的其它民族樂器所不具備的和聲效果,具有豐富的藝術感染力和民族特色。
文檔編號G10D9/00GK2924715SQ20062001966
公開日2007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6月30日
發(fā)明者王躍, 桂江靜, 蔣文波, 黃慶明, 楊文輝, 李安明, 蘇兆祥, 向學志, 李鴻鈞, 湯應壽 申請人:云南聶耳音樂基金會, 玉溪市文化管理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