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演奏三種音頻聲波的胡琴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民族弓弦樂器,具體涉及一種可演奏三種音頻聲波的胡琴。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tǒng)的胡琴都屬于單音頻聲波胡琴,一把胡琴只能發(fā)出單一的音頻聲波,在 有些音樂作品演奏中就限制了胡琴音色發(fā)揮和音樂效果,影響了胡琴的表現(xiàn)形式和能力。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要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演奏三種音頻聲波的胡琴。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演奏三種音頻聲波的雙筒 胡琴,包括高音共鳴箱、中音共鳴箱、連體琴碼、琴弦,其特征在于高音共鳴箱與中音共鳴 箱用琴桿串聯(lián)并固定在琴托上,高音共鳴箱與中音共鳴箱的前端都設有音膜,在兩個音膜 上設有連體琴碼,琴弦跨過連體琴碼。所述的連體琴碼,是由高音琴碼、中音琴碼、混合音琴碼連接成的一個弓形的連體 琴碼,高音琴碼7設成底座10和移動碼11,中音琴碼8設成底座12和移動碼13,混合音琴 碼是一整體固定琴碼,高音琴碼比中音琴碼高0.3cm,中音琴碼比混合音琴碼高0. Icm0使 用本發(fā)明,一把胡琴即可演奏出高、中及高中音混合三種不同音頻聲波的美妙音樂,極大的 豐富了胡琴的音色和表現(xiàn)能力。
圖1為可演奏三種音頻聲波的胡琴結構示意圖;圖2為連體琴碼的結構示意圖;1為高音共鳴箱、2為中音共鳴箱、3為琴桿、4為音膜、5為連體琴碼、6為琴弦、7為 高音琴碼、8為中音琴碼、9為混合音琴碼、10為底座、11為移動碼、12為底座、13為移動碼。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2所示,一種可演奏三種音頻聲 波的雙筒胡琴,包括高音共鳴箱1、中音共鳴箱2、連體琴碼5、琴弦6,其特征在于高音共鳴 箱1與中音共鳴箱2用琴桿3串聯(lián)并固定在琴托14上,高音共鳴箱1與中音共鳴箱2的前 端都設有音膜4,在兩個音膜4上設有連體琴碼5,琴弦6跨過連體琴碼5。所述的連體琴碼5,是由高音琴碼7、中音琴碼8、混合音琴碼9連接成的一個弓形 的連體琴碼5,高音琴碼7設成底座10和移動碼11,中音琴碼8設成底座12和移動碼13, 混合音琴碼9是一整體固定琴碼,高音琴碼7比中音琴碼8高0. 3cm,中音琴碼8比混合音 琴碼9高0. 1cm。本發(fā)明采用上述方案,在進行音頻聲波變換時,將連體琴碼的高音部移動碼向左側移動離開琴弦時,這時中音部琴碼與琴弦接觸,就演奏出中音音頻聲波;再將中音部移動碼向左側移動離開琴弦時,這時混合音琴碼與琴弦接觸,就奏出高音音頻聲波與中音音頻 聲波相結合的混聲復合音色;當把高音部移動琴碼與中音部移動琴碼退回原位,就奏出高 音音頻聲波,從而實現(xiàn)了三種音頻聲波的相互轉換。
權利要求
一種可演奏三種音頻聲波的雙筒胡琴,包括高音共鳴箱(1)、中音共鳴箱(2)、連體琴碼(5)、琴弦(6),其特征在于高音共鳴箱(1)與中音共鳴箱(2)用琴桿(3)串聯(lián)并固定在琴托(14)上,高音共鳴箱(1)與中音共鳴箱(2)的前端都設有音膜(4),在兩個音膜(4)上設有連體琴碼(5),琴弦(6)跨過連體琴碼(5),。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演奏三種音頻聲波的雙筒胡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體 琴碼(5),是由高音琴碼(7)、中音琴碼(8)、混合音琴碼(9)串連組成一個弓形的連體琴碼 (5),高音琴碼(7)設成底座(10)和移動碼(11),中音琴碼(8)設成底座(12)和移動碼 (13),混合音琴碼(9)是一整體固定琴碼,高音琴碼(7)比中音琴碼(8)高0. 3cm,中音琴碼 (8)比混合音琴碼(9)高0. Icm0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可演奏三種音頻聲波的雙筒胡琴,包括高音共鳴箱、中音共鳴箱、連體琴碼、琴弦,其特征在于高音共鳴箱與中音共鳴箱用琴桿串聯(lián)并固定在琴托上,高音共鳴箱與中音共鳴箱的前端都設有音膜,在兩個音膜上設有連體琴碼,琴弦跨過連體琴碼。使用本發(fā)明,一把胡琴即可演奏出高、中及高中音混合三種不同音頻聲波的美妙音樂,極大的豐富了胡琴的音色和表現(xiàn)能力。
文檔編號G10D3/02GK101847397SQ20101019444
公開日2010年9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5月22日
發(fā)明者張洪賓 申請人:張洪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