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兩用喇叭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兩用喇ΡΛ裝置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揚聲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多用途的兩用喇叭裝置。
背景技術:
揚聲裝置,廣泛用于汽車、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報警器和電話機等,這些應用場合一般僅需簡單的發(fā)音提示,但是,由于不同產品要求的提示音形式和音質不同,揚聲裝置中所采用的構件也就不同,常見的是喇叭和蜂鳴器。電喇叭為喇叭的一種,通過電磁線圈不斷地通電和斷電,使金屬膜片產生振動而產生音響,聲音較悅耳;蜂鳴器主要分為壓電式蜂鳴器和電磁式蜂鳴器,其中電磁式蜂鳴器有振蕩器、電磁線圈、磁鐵、振動膜片及外殼等組成,接通電源后,振蕩器產生的音頻信號電流通過電磁線圈,使電磁線圈產生磁場,振動膜片在電磁線圈和磁鐵的相互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動發(fā)聲。由上述的描述中可知,電喇機和電磁式蜂鳴器有相似的工作原理,但由于電喇口八發(fā)音部件的構造較電磁式蜂鳴器的復雜,因此喇叭聲音的變化較豐富,多用于功能要求較高的產品上,如汽車;而蜂鳴器則在一些低端的不需要多功能的產品中用作報警發(fā)聲器,如計算機、打印機和復印機等。
又由于電喇叭和電磁式蜂鳴器工作原理相似,僅發(fā)音部件不同,而設計了兩種不同的模具,加大了生產成本,也不利于兩種裝置間的替換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降低成本設計的一款既可以使用喇叭又可以使用蜂鳴片的兩用喇叭裝置。為達到以上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兩用喇叭裝置,包括外殼、集成在電路板上的振動控制單元和發(fā)音結構,該振動控制單元和發(fā)音結構包裹在該外殼內,所述外殼由殼體和殼蓋螺鎖構成;所述振動控制單元和所述發(fā)音結構分別裝配在殼體內外形匹配的收容空間內,其中容納所述發(fā)音結構的收容空間為圓柱狀;所述發(fā)音結構為直徑和厚度相同的喇叭或蜂鳴結構。所述蜂鳴結構,包括一蜂鳴片和一厚度與所述喇叭一致的聲腔套,所述聲腔套將所述蜂鳴片套住后放入殼體的發(fā)音結構位置。所述殼體周壁設有固定所述振動控制塊和供連接外部電線的孔槽;所述殼體內部發(fā)音結構的收容空間由一限位圈限定。所述殼體頂面和周壁設有揚聲孔。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yōu)勢:根據電喇叭和電磁式蜂鳴器的“電-磁”工作原理,設計出通用模具,降低了生產成本;根據蜂鳴片在使用上的不足增加了聲腔套的使用,使本實用新型更具有實用性;喇叭與蜂鳴片的可替換性擴大了該兩用喇叭裝置的使用范圍,增加了使用的靈活性。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兩用喇叭裝置殼體立體結構圖,主要示出其外側面。[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兩用喇叭裝置殼體立體結構圖,主要示出其內側面。圖3為本實用新型兩用喇叭裝置內部元件裝配立體結構圖,展示了發(fā)音結構采用喇叭時的裝配情況。圖4為本實用新型兩用喇叭裝置分解圖,展示了發(fā)音結構采用喇叭時的裝配情況。圖5a-圖5c為本實用新型兩用喇叭裝置喇叭結構圖,其中圖5a為喇叭的主視圖,圖5b為左視圖,圖5c為后視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兩用喇叭裝置內部元件裝配立體結構圖,展示了發(fā)音結構采用蜂鳴結構時的裝配情況。圖7為本實用新型兩用喇叭裝置分解圖,展示了發(fā)音結構采用蜂鳴結構時的裝配情況。圖8a-圖8c為本實用新型兩用喇叭裝置聲腔套結構圖,其中圖8a為聲腔套的主視圖,圖8b為左視圖,圖8c為后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圖1是本實用新型兩用喇叭裝置最佳實施例外觀立體結構圖,該兩用喇叭裝置包括可上下分離且可實現蓋裝的外殼、集成在電路板上的振動控制單元3和喇叭4或蜂鳴結構5 ;其中外殼由殼體I和殼蓋2構成,螺釘22通過殼蓋2上的螺孔21和殼體I內的螺栓14將外殼上下兩部分鎖合;所述殼體I的頂部上半部分有圓弧排列的揚聲孔11,兩側壁也對稱設有花紋12。
`[0018]如圖1-6所示,所述殼體I內側上半部對應于圓弧揚聲孔11的位置設有圓形限位圈13,使殼體I內形成一個圓柱狀收容空間,用于放置發(fā)音結構,即喇叭4或蜂鳴結構5 ;所述殼體I下半部側壁還設有三個孔槽,其中設置在對稱線上的中央孔槽16用于設置外部電源的連接線31,對稱設置的定位孔槽15用于固定所述振動控制單元3。參考圖3-5,當本實用新型以所述喇叭4作為發(fā)音結構時,所述喇叭4主要包括金屬膜片41、電磁線圈、磁鐵芯和外部支架(未圖不),所述金屬薄片41面向殼體I的圓弧揚聲孔11裝配在所述限位圈13內,連接了外部電源連接線31的振動控制單元3也裝配在殼體I的下半部,并由所述中央孔槽16和兩個定位孔槽15限制位移,最后通過所述殼蓋2的鎖合加蓋,固定了該裝置的內部元件,通過給予外部電源信號,喇叭按需發(fā)出聲音。參考圖6-8,當本實用新型以所述蜂鳴結構5為發(fā)音結構時,所述蜂鳴結構5替代所述喇叭4,配置在所述限位圈13內。所述蜂鳴結構5由蜂鳴片51和聲腔套52構成,由于所述蜂鳴片51的厚度明顯小于所述喇叭4的厚度,所述蜂鳴片51直接放置在所述限位圈13時,蜂鳴片51會因厚度過小無法有效填充限位圈13的軸向空間而無法被固定,若此種蜂鳴片不固定的揚聲裝置在不經常移動的產品上使用不會產生明顯的不良影響,但應用在移動產品,如汽車上時,汽車的震動會加速蜂鳴片與外殼的碰撞,大大縮短了蜂鳴片的使用壽命;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當該兩用喇叭裝置使用所述蜂鳴片51時,還需要增加一個填補外殼多余空間固定蜂鳴片51的聲腔套52,如圖8所示,所述聲腔套52呈喇叭狀,軸向厚度與所述喇叭4厚度相當,頂端面有一圓孔521,喇叭開口可與所述蜂鳴片51嵌套;裝配到所述殼體I的限位圈13時,所述聲腔套52頂端面面向所述圓弧揚聲孔11。更優(yōu)地,為了增加所述兩用喇叭裝置的使用靈活性,在所述殼蓋2的外底面設有3M膠23,方便該裝置固定在產品的任意位置上。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設計簡并,可選擇性使用喇叭或蜂鳴片作為發(fā)音結構,節(jié)約制造成本,使用范圍廣。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并不僅僅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兩用喇叭裝置,包括外殼、集成在電路板上的振動控制單元和發(fā)音結構,該振動控制單兀和發(fā)音結構包裹在該外殼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由殼體和殼蓋螺鎖構成;所述振動控制單元和所述發(fā)音結構分別裝配在殼體內外形匹配的收容空間內,其中容納所述發(fā)音結構的收容空間為圓柱狀。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用喇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音結構為直徑和厚度相同的喇叭或蜂鳴結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兩用喇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蜂鳴結構,包括一蜂鳴片和一厚度與所述喇叭一致的聲腔套,所述聲腔套將所述蜂鳴片套住后放入殼體的發(fā)音結構位置。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兩用喇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周壁設有固定所述振動控制單元和供連接外部電線的孔槽;所述殼體內部發(fā)音結構的收容空間由一限位圈限定。
5.如權 利要求4所述的兩用喇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頂面和周壁設有揚聲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揚聲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多用途的兩用喇叭裝置。一種兩用喇叭裝置,包括外殼、集成在電路板上的振動控制單元和發(fā)音結構,該振動控制單元和發(fā)音結構包裹在該外殼內,所述外殼由殼體和殼蓋螺鎖構成;所述振動控制單元和所述發(fā)音結構分別裝配在殼體內外形匹配的收容空間內,其中容納所述發(fā)音結構的收容空間為圓柱狀;所述發(fā)音結構為直徑和厚度相同的喇叭或蜂鳴結構。所述蜂鳴結構,包括一蜂鳴片和一厚度與所述喇叭一致的聲腔套,所述聲腔套將所述蜂鳴片套住后放入殼體的發(fā)音結構位置。本實用新型設計簡并,可選擇性使用喇叭或蜂鳴片作為發(fā)音結構,節(jié)約制造成本,使用范圍廣。
文檔編號G10K9/12GK202917164SQ20122043246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28日
發(fā)明者李植滔 申請人:廣東鐵將軍防盜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