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二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二胡,它涉及樂器【技術領域】,它包含琴桿(1)、琴筒(2)、二胡軸(3)、琴弦(4)、固定金屬片(5)、大頭螺絲(6);琴筒(2)設置在琴桿(1)的底部,二胡軸(3)插設在琴桿(1)的上方,琴弦(4)繞接在二胡軸(3)的一端,固定金屬片(5)通過螺絲固定在琴桿(1)的上端,固定金屬片(5)上設有通孔(7),通孔(7)與琴桿(1)上的小孔(8)相對應,大頭螺絲(6)插設在通孔(7)內。它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減少了跑音的幾率,降低了調音的維護成本,同時延長了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二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樂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二胡。
【背景技術】
[0002]二胡,中國古典樂器。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fā)源于我國古代北部地區(qū)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蜴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二胡,過去主要流行于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又稱為南胡。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現(xiàn),音色接近人聲,情感表現(xiàn)力極高,廣為大眾接受。1920年代,二胡始作為獨奏樂器出現(xiàn)在舞臺上。在這之前,二胡多用于民間絲竹音樂演奏或民歌、戲曲的伴奏。二胡是我國獨具魅力的拉弦樂器。它既適宜表現(xiàn)深沉、悲凄的內容,也能描寫氣勢壯觀的意境,音色接近人聲,情感表現(xiàn)力極高。
[0003]現(xiàn)有的二胡用一段時間后二胡軸與琴桿上眼的接觸面磨損嚴重,會出現(xiàn)跑弦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二胡,它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減少了跑音的幾率,降低了 調音的維護成本,同時延長了使用壽命。
[0005]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琴桿
1、琴筒2、二胡軸3、琴弦4、固定金屬片5、大頭螺絲6 ;琴筒2設置在琴桿I的底部,二胡軸3插設在琴桿I的上方,琴弦4繞接在二胡軸3的一端,固定金屬片5通過螺絲固定在琴桿I的上端,固定金屬片5上設有通孔7,通孔7與琴桿I上的小孔8相對應,大頭螺絲6插設在通孔7內。
[0006]本實用新型操作時,將二胡的音色調準后,將大頭螺絲6穿過小孔8并擰緊,這樣二胡軸3便不易松動,減少了磨損,避免了跑音現(xiàn)象。
[0007]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減少了跑音的幾率,降低了調音的維護成本,同時延長了使用壽命。
[0008]【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琴桿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大頭螺絲的結構示意圖。
[0012]【具體實施方式】:
[0013]參看圖1至圖3,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琴桿1、琴筒2、二胡軸3、琴弦4、固定金屬片5、大頭螺絲6 ;琴筒2設置在琴桿I的底部,二胡軸3插設在琴桿I的上方,琴弦4繞接在二胡軸3的一端,固定金屬片5通過螺絲固定在琴桿I的上端,固定金屬片5上設有通孔7,通孔7與琴桿I上的小孔8相對應,大頭螺絲6插設在通孔7內。[0014]本【具體實施方式】操作時,將二胡的音色調準后,將大頭螺絲6穿過小孔8并擰緊,這樣二胡軸3便不易松動,減少了磨損,避免了跑音現(xiàn)象。
[0015]本【具體實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減少了跑音的幾率,降低了調音的維護成本,同時延長了使用壽命。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二胡,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琴桿(1)、琴筒(2)、二胡軸(3)、琴弦(4)、固定金屬片(5)、大頭螺絲(6);琴筒(2)設置在琴桿(1)的底部,二胡軸(3)插設在琴桿(1)的上方,琴弦(4)繞接在二胡軸(3)的一端,固定金屬片(5)通過螺絲固定在琴桿(1)的上端,固定金屬片(5)上設有通孔(7),通孔(7)與琴桿(1)上的小孔(8)相對應,大頭螺絲(6)插設在通孔(7)內。
【文檔編號】G10D1/00GK203573626SQ201320654982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0月23日
【發(fā)明者】張春飛 申請人:張春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