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箏的制作方法
本實用新型屬于彈奏樂器。
古箏是我國民族的傳統(tǒng)樂器,具有獨特的音響效果和演奏技巧,所以深受民眾喜愛,流傳甚廣。在保持傳統(tǒng)工藝造型基礎上,吉箏已由十三根弦發(fā)展成二十一根弦,由每組含1、2、3、5和6音的五分音格的四組音和外加一根1音弦所組成。由高聲逐漸至低音的呈單排馬列成一行。在右側彈奏區(qū)只有一只山口。每根弦都有一只音符馬支撐。但是由于無半音階,調奏時不可以轉調,音響區(qū)域和效果還不理想,影響了這一彈奏樂器的發(fā)展。近年來,上海音樂學院等曾將古箏改成蝶式,分左右共嗚箱,雖然豐富了音階,但由于音箱距離縮短而不能產生滿意的音響效果,該箏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的古箏工藝造型,由于兩個彈奏區(qū)域距離遠,演奏時還操作不便,所以未被公眾采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既保持古箏傳統(tǒng)工藝造型,又具十二平均律音位排列的和便于演奏的箏。
本實用新型的箏與古箏在結構、工藝造型上基本保持一致,由音箱、弦、弦馬、山口等組成。本實用新型的箏的特征之一是采用50根弦。這些弦分成三排。第一排和古箏相同,具有四組各五分音格的20根弦和一根1音的弦。第二組弦較第一組略長,也是有四組各五分音格的20根弦和一根1音的弦,彈奏這些弦后能發(fā)出第一排相應弦的半音。所以,在第二排能彈奏該排#3、#4基音的弦,該彈奏的音也相當于第一排發(fā)出的4、7基音。最長的第三組弦共有8根,為相應4、7基音的半音,共四組。上述三排弦均由高音逐漸至低音的呈單排馬列成一行。弦在彈奏區(qū)離箏面板的高度是第一排的弦高于第二排的弦,第二排弦高于第三排的弦。
本實用新型的特征之二是有4個山口。除后山口外,在右側的彈奏區(qū)采用3個山口,在第一和第二個山口中開有小孔。第一山口均勻排列的孔可以使第二、三排的弦通過,第三排的弦進而通過第二個山口的孔。而第一和第三排的弦如往常一樣分別從第一和第三只上口頂上通過。各排弦在彈奏區(qū)有高低差落,便于彈奏。
每根弦均有一只馬支撐,該馬可采用各種形狀,如橋式的。
本實用新型第三個特征是在第二、三排弦彈奏區(qū)的上面可以設計一個蓋子,該蓋子可以展開,並與箏右側的一邊相連接。當關閉蓋子時(如圖1中4所示)成為面板的一部份,外型和一般古箏相似,可以當一般的古箏演奏,而不需改變演奏的技巧。當開啟時(如圖1和2中4所示),利用三排弦,可以彈奏出十二平均律的各種音響,在演奏時可以轉調,而彈奏方法不變。但增加了技巧。圖1是箏的側視圖,其中3.1、3.2、3.3、2.2、2.3、2.4、4和1分別指第一排弦、第二排弦、第三排弦,第1只山口、第2只山口、第3只山口、蓋子和音箱。虛線表示蓋子關閉時的狀態(tài)。圖2是箏的音箱上弦的部份俯視排列圖。其中3.1、3.2、3.3分別指第一排、第二排和第三排的弦,該圖僅列出一組弦,其余三組弦依次類推排列。圖3中A-AB-B分別是第一和第二只山口的側視圖。
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個特征是箏體四周用樟木貼皮,再配上雕塑的雙龍拖珠圖案。面板左右兩端配上對稱的鳳凰雕塑。可以采用“刨花”新工藝進行雕塑。所以它是一件既古樸、雅典,而又美觀的藝術裝飾品。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箏,不需改變古箏的主要工藝結構和外觀設計,也不改變傳統(tǒng)演奏方法和技巧,又保持了古箏特有的傳統(tǒng)音色、音響,且又增加了半音,實現十二平均律的音位排列。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箏,演奏者用一只手的五指即可奏出任何半音。雙手配合即能方便地奏出各種和弦,如七和弦、減七和弦、九和弦等,豐富和提高了演奏內容和技巧。
權利要求
1.一種由音箱、弦、山口組成的彈奏樂器箏,其特征是所述的弦有50根。
2.如權利要求
1所述的箏,其特征是所述的弦分成第一排的21根、第二排的21根和第三排的8根。
3.如權利要求
2所述的箏,其特征是所述的弦長度為第三排的弦大于第二排的弦大于第一排的弦,弦在彈奏區(qū)離箏面板的高度是第一排的弦高于第二排的弦高于第三排的弦。
4.如權利要求
1所述的箏,其特征是所述的山口,在彈奏區(qū)有3只,第一和第二山口有小孔。
5.如權利要求
1、2、3或4所述的箏,其特征是有一蓋子。
專利摘要
本實用新型是彈奏樂器。是由音箱、三排共50根的弦、三只山口、蓋子等所組成。是一種既保持古箏傳統(tǒng)特色,又能彈奏伴音、具十二平均音位排列的和便于演奏的箏。
文檔編號G10D1/00GK86203011SQ86203011
公開日1987年4月8日 申請日期1986年5月5日
發(fā)明者陳賢明 申請人:陳賢明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