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等離子體顯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等離子體顯示面板(PDP),更具體地講,涉及一種具有能夠實現(xiàn)高密度、高亮度顯示的電極結構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PDP)。
背景技術:
等離子體顯示面板(PDP)是使用等離子體放電的顯示設備。由等離子體放電發(fā)射的真空紫外線(VUV)光激發(fā)熒光層,而熒光層發(fā)射可見光??梢姽庥脕盹@示圖像。最近,PDP已經(jīng)被實現(xiàn)為具有屏幕尺寸60英寸或更寬并且厚度為10cm或更薄的薄寬屏幕設備。此外,由于PDP象CRT一樣是主動發(fā)光設備,所以PDP具有極好的色彩再現(xiàn)性。此外,PDP沒有與其可視角度相關的圖像失真。而且,PDP能由比制造LCD方法更簡單的方法制造,所以,PDP能被以低生產(chǎn)成本和高生產(chǎn)率生產(chǎn)。因此,PDP被期望是適合于工業(yè)和家庭TV的下一代顯示設備。
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已經(jīng)發(fā)展了各種PDP結構。三電極表面PDP已經(jīng)被廣泛使用。在三電極表面放電PDP中,包括掃描電極和維持電極的兩個電極布置在一塊基板上,一個尋址電極在與掃描電極和維持電極交叉的方向布置在另一塊基板上。該兩塊基板互相分開以形成放電空間。放電空間用放電氣體填充。在三電極表面放電PDP中,放電的出現(xiàn)由尋址放電確定。具體地說,在單獨控制的掃描電極和與掃描電極相對的尋址電極之間進行表面放電產(chǎn)生尋址放電,在布置在同一基板上的掃描電極和維持電極之間進行表面放電產(chǎn)生涉及明度的維持放電。
PDP使用輝光放電以產(chǎn)生可見光。輝光放電產(chǎn)生可見光有幾個步驟。首先,輝光放電發(fā)射電子,然后電子與放電氣體碰撞以激發(fā)放電氣體。接著,激發(fā)的放電氣體發(fā)射出紫外線(UV)光。UV光轟擊放電室內的熒光層以激發(fā)熒光層。然后,激發(fā)的熒光層發(fā)射出可見光。最后,可見光穿過透明的基板被人的眼睛看見。在這一系列步驟中,較大量輸入能量丟失。
在低氣壓(<1atm)下,通過將比放電點火電壓大的電壓施加在兩個電極之間以產(chǎn)生輝光放電。放電點火電壓是放電氣體類型、外界氣壓和電極之間距離的函數(shù)。對于AC輝光放電,除上述三個變量外,放電點火電壓還與置于兩個電極之間的電介質電容和所提供電壓的頻率有關。電容是介電材料的介電常數(shù)、電極的面積以及介電材料厚度的函數(shù)。
為了引發(fā)輝光放電需要提供高電壓。一旦發(fā)生放電,在陽極和陰極之間的電壓分布由于在陽極鞘區(qū)和陰極鞘區(qū)(即靠近陽極和陰極的區(qū)域)產(chǎn)生的空間電荷的差別而具有彎曲的形狀。大部分電壓在陽極鞘區(qū)和陰極鞘區(qū)處,此外,較小量電壓在正柱區(qū)域。特別地,人們知道在PDP輝光放電中在陰極鞘區(qū)的電壓遠遠比在陽極鞘區(qū)的電壓高。
熒光層發(fā)射出的可見光由VUV光撞擊在熒光層上引起。當在放電氣體中的Xe的能量狀態(tài)從激發(fā)態(tài)變化到基態(tài)時產(chǎn)生VUV光。激發(fā)態(tài)Xe由激發(fā)的電子與基態(tài)Xe碰撞而引起。因此,為了增加發(fā)光效率(即可見光產(chǎn)生的能量與輸入能量的比率),必需增加電子熱效率(即電子熱能量與輸入能量的比率)。
正柱區(qū)域的電子熱效率比陰極鞘區(qū)的電子熱效率高。因此,PDP的發(fā)光效率通過加寬正柱區(qū)域能夠增加。此外,由于鞘區(qū)在給定壓力下具有固定厚度,所以為了增加發(fā)光效率必需加長放電距離。
在三電極PDP中,放電在放電室的中部區(qū)域(即距兩個電極最近的區(qū)域)開始。這是因為在放電室中部區(qū)域放電點火電壓低。放電點火電壓是氣壓和電極之間距離乘積的函數(shù)。此外,PDP的操作范圍是帕邢(Paschen)曲線中最小值的右邊部分。一旦發(fā)生放電,就生成空間電荷,使放電能在比放電點火電壓低的電壓下維持。此外,在兩個電極之間的電壓隨著時間逐漸減小。在放電發(fā)生之后,離子和電子聚集在放電室中部區(qū)域使電場減弱。最后,在該區(qū)域的放電消失。
陽極和陰極點隨著時間移向沒有表面電荷的區(qū)域(即兩電極邊緣)。由于兩電極之間的電壓隨著時間減小,所以強放電發(fā)生在放電室中部區(qū)域(具有低發(fā)光效率),弱放電發(fā)生在放電室邊緣(具有高發(fā)光效率)。因此,在這種三電極PDP中,電子熱效率降低使發(fā)光效率降低。
為了克服這種三電極PDP的缺點,已經(jīng)考慮加長顯示電極之間距離的方法。這種方法存在增加放電點火電壓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種等離子體顯示面板(PDP),該等離子體顯示面板能增加發(fā)光效率和降低放電點火電壓并通過添加布置在參與維持放電的電極之間的附加電極以產(chǎn)生作為面放電的維持放電。
為了達到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一方面提供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互相面對并適合于限定被隔開為多個放電室的空間;尋址電極,安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并互相平行地延伸;熒光層,安置在多個放電室內;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安置成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沿著與尋址電極交叉的方向延伸,可選地,安置成在尋址電極延伸的方向對應于相鄰放電室之間的邊界;和第三電極,安置在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并穿過放電室的內部空間;其中,第一電極、第二電極和第三電極中至少一個具有突出在放電室內部空間內的突起。
PDP優(yōu)選地還包括適合于將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的空間隔開為多個放電室的障肋;障肋包括第一障肋單元,安置在與尋址電極平行的方向;和第二障肋單元,安置在與尋址電極交叉的方向。
障肋優(yōu)選地還包括在與第二障肋單元平行的方向安置在相鄰第二障肋單元之間的輔助障肋單元。
熒光層優(yōu)選地安置在輔助障肋單元的側壁上。
輔助障肋單元橫截面的高度優(yōu)選地比第二障肋單元橫截面的高度小。
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優(yōu)選地包括突起,突起突出向第三電極,安置在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側壁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的中部位置。
PDP優(yōu)選地還包括適合于環(huán)繞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及其相應突起的介電層。
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優(yōu)選地具有突起,突起突出向第三電極,安置在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側壁上靠近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一個。
PDP優(yōu)選地還包括適合于環(huán)繞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及其相應突起的介電層。
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以及與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對應的第二障肋單元的橫截面優(yōu)選地分別具有相同的對稱中心線。
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橫截面在與基板垂直方向的高度優(yōu)選地比其在與基板平行方向的寬度長。
PDP優(yōu)選地還包括安置在暴露于放電室內部空間內的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至少一個側表面的保護層。
保護層優(yōu)選地不透過可見光。
PDP優(yōu)選地還包括環(huán)繞第三電極的介電層。
第三電極及其相應的輔助障肋單元優(yōu)選地具有相同的對稱中心線。
第三電極優(yōu)選地結合在輔助障肋單元上。
第三電極可優(yōu)選地包括安置在輔助障肋單元之上的浮動電極。
在與基板垂直方向第三電極橫截面的高度優(yōu)選地比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橫截面的高度小。
優(yōu)選地,第三電極在與基板垂直方向與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的突起對應地布置。
優(yōu)選地,第三電極對應于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側壁上的突起布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的中部位置。
優(yōu)選地,第三電極對應于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側壁上的突起靠近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一個布置。
PDP優(yōu)選地還包括安置在暴露于放電室的內部空間內的第三電極至少一個側表面上的保護層。
保護層優(yōu)選地不透過可見光。
障肋優(yōu)選地還包括第三障肋單元,與第一障肋單元對應地布置并向第一基板突出;和第四障肋單元,與第二障肋單元對應地布置并向第一基板突出;其中第三和第四障肋單元布置在第二基板上。
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優(yōu)選地布置在相應的互相面對的第二和第四障肋單元之間,其中,第三電極布置在互相交叉的輔助障肋單元和第三障肋單元之間。
熒光層優(yōu)選地布置在被第三和第四障肋單元隔開的第二基板的區(qū)域上。
通過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上述和/或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會變得更加清楚,其中圖1是在輝光放電中提供給陽極和陰極之間電壓分布的曲線圖;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PDP的局部分解透視圖;
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PDP電極和放電室結構的示意性平面圖;圖4是圖2中裝配好的PDP沿IV-IV線的局部截面視圖;圖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PDP的局部平面圖;和圖6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PDP的局部平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是在輝光放電中提供給陽極和陰極之間電壓分布的曲線圖。
為了引發(fā)輝光放電需要提供高電壓。一旦放電發(fā)生,由于在陽極鞘區(qū)和陰極鞘區(qū)(即距陽極和陰極近的區(qū)域)產(chǎn)生的空間電荷的差別,陽極和陰極之間的電壓分布具有圖1中表示的彎曲形狀。如圖1中表示,大部分電壓在陽極鞘區(qū)和陰極鞘區(qū)。此外,相對小量電壓在正柱區(qū)域。特別地,人們知道在PDP輝光放電中在陰極鞘區(qū)的電壓遠遠比在陽極鞘區(qū)的電壓高。
參照附圖下面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然而,可以以許多不同形式來實現(xiàn)本發(fā)明,本發(fā)明不應該解釋為受到這里所闡述的實施例的限制;更適當?shù)卣f,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使該公開徹底和完全,并充分地將本發(fā)明的構思傳達給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所有圖中,相同的標號始終表示相同部件而省略了對其的重復描述。
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PDP的局部分解透視圖。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PDP電極和放電室結構的示意性平面圖。圖4是圖2中裝配好的PDP沿IV-IV線的局部截面視圖。
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PDP包括第一基板10(在下文中指后基板)和第二基板20(在下文中指前基板)。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互相面對并隔開預定間隔以提供放電空間。放電空間被障肋16和26隔開以限定多個放電室18。熒光層設置用以涂覆障肋16的側壁和放電室18的底表面。熒光層19吸收VUV光然后發(fā)射可見光。放電空間的放電室18由放電氣體填充。例如,放電氣體是Xe和Ne的混和氣體。
尋址電極12在圖中y方向互相平行地布置在后基板10的內表面上。介電層14布置在后基板10的內表面上以覆蓋尋址電極12。相鄰尋址電極12互相分開預定距離,即相鄰放電室18之間在x方向的距離。
障肋16和26包括從后基板10向前基板20突出的后基板障肋16和從前基板20向后基板10突出的前基板障肋26。
后基板障肋16布置在介電層14上,介電層14布置在后基板10上。后基板障肋16包括沿與尋址電極12平行方向延伸的第一障肋單元16a和沿與第一障肋單元16a交叉方向延伸的第二障肋單元16b,以將放電室18限定為獨立的放電空間。前基板障肋26包括與第一障肋單元16a對應的第三障肋單元26a和與第二障肋單元16b對應的第四障肋單元26b。第三障肋單元26a和第四障肋單元26b互相交叉以限定與放電室18對應的區(qū)域28。
此外,輔助障肋單元17也在與第二障肋單元16b平行的方向布置在兩相鄰障肋單元16b之間。即輔助障肋17和第二障肋單元16b沿尋址電極12的縱向方向(圖中y方向)交替地布置。因此,輔助障肋單元17布置在后基板10上以將放電室18隔開為兩個區(qū)域18a和18b。
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與第二障肋單元16b對應地布置在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之間并沿與第二障肋單元16b平行的方向(圖中x方向)延伸。更具體地,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交替地布置在第二障肋單元16b的頂表面以在尋址電極12的縱向方向(圖中y方向)將放電室18隔開。
此外,第三電極33布置在相鄰的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之間。即第三電極在與輔助障肋單元17平行的方向延伸,并與布置在第二障肋單元16b之間的輔助障肋單元17對應。第三電極33布置成跨過放電室18的內部空間而穿過第一障肋單元16a。
第三電極33與第一電極31或第二電極32一起在重置期期間參與放電。第三電極33與尋址電極12一起在尋址期期間參與放電以選擇將被顯示的放電室18。成對的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一起在維持期期間參與放電以將圖像顯示在屏幕上。根據(jù)提供的信號電壓這些電極能具有不同的功能。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
參照圖3,每個放電室18被輔助障肋單元17和第三電極33分為兩個區(qū)域18a和18b。在維持期,在每個區(qū)域18a和18b中,維持放電發(fā)生在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之間。由于跨過放電室18布置的第三電極33具有支持布置在第三電極33兩側的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之間的維持放電產(chǎn)生的功能,所以可以減小放電點火電壓。
此外,在放電室18中,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具有分別向第二電極32和第一電極31突出的突起31a和32a??蛇x地,突起31a僅能設置在第一電極31上。同樣,突起32a僅能設置在第二電極32上。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之間的放電間隙由于突起31a和32a而被進一步減小,使得能夠降低放電點火電壓。此外,在放電發(fā)生之后第三電極33加長了放電路徑使得能夠進一步增加發(fā)光效率。雖然在該實施例中突起31a和32a僅被設置在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上,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突起能被設置在第三電極33上。
參照圖4,在該實施例中,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以及相應的第二障肋16b的橫截面實質上具有相同的對稱中心線L。因此,每個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能參與沿尋址電極12的縱向方向(圖中y方向)互相相鄰的放電室18的放電。此外,第三電極33和相應的輔助障肋單元17的橫截面實質上具有相同的對稱中心線L。因此,每個第三電極33能參與放電室18的兩個區(qū)域18a和18b的放電。
在該實施例中,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的橫截面在與基板10和20垂直方向的高度h1比其在與基板10和20平行方向的寬度w1長。雖然第三電極33具有與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對應的形狀(見圖4),但第三電極33在與基板10和20垂直方向的高度h2與其在與基板10和20平行方向的寬度w2大約相等(見圖5和圖6)。第三電極33的橫截面寬度w2和高度h2優(yōu)選地比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的橫截面寬度w1和高度h1小。即第三電極33的橫截面面積比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的橫截面面積小。第三電極33能在與基板10和20垂直方向(圖中z方向)與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的各種高度h1對應地形成。為了通過在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之間容易地產(chǎn)生面放電以獲得高發(fā)光效率,在與基板10和20垂直的方向,第三電極33的高度h2優(yōu)選地比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的高度h1小。因此,在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之間的面放電的障礙最小化,這樣能夠阻止發(fā)生在面對尋址電極12的表面上的尋址放電,而能夠在面對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的表面上產(chǎn)生尋址放電。
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以及相應的突起31a和32a由介電層34環(huán)繞。此外,第三電極33也由介電層35環(huán)繞。通過使用厚膜陶瓷片(TFCS)法能形成第一電極、第二電極、第三電極31、32、33。更具體地,包括第一電極、第二電極、第三電極31、32、33的電極部分能被分別形成,然后,裝配到形成有障肋的后基板10上。這些電極由陶瓷材料涂覆。
突起31a和32a能沿與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垂直的方向布置在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之間的各種位置上。在該實施例中,突起31a和32a更靠近后基板10地布置。另外,突起31a和32a能布置在更靠近前基板20或布置在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之間的中部位置。
MgO保護層36能布置在介電層34和35上。特別地,MgO保護層36能形成于部分放電室18內并暴露在放電室18內的等離子體放電中。在該實施例中,由于第一電極、第二電極、第三電極31、32、33不布置在前基板20上,所以涂覆在覆蓋第一電極、第二電極、第三電極31、32、33的介電層34和35上的保護層36能由不透過可見光的MgO制成。不透過可見光的MgO具有比透過可見光的MgO更高的二次電子發(fā)射系數(shù)。因此,能夠進一步減小放電點火電壓。
在該實施例中,由于第三電極33與輔助障肋單元17對應地布置,所以能以穩(wěn)定的結構支持放電室18中的第三電極并能阻止在尋址電極12和第三電極33底表面之間發(fā)生尋址放電。因此,尋址放電能在尋址電極12和第三電極33側壁之間產(chǎn)生。
設置有介電層34和MgO保護層36的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在與第二障肋16b和第四障肋26b平行的方向布置在第二障肋16b和第四障肋26b之間。另一方面,設置有介電層35和MgO保護層36的第三電極33在與輔助障肋單元17平行的方向且與第三障肋單元26a交叉的方向布置在輔助障肋單元17和第三障肋單元26a之間。
此外,為了布置第三電極33和輔助障肋17,可在部分第一障肋單元16a上形成有槽,并且設置有介電層35和MgO保護層36的第三電極33能被插入第一障肋單元16a上的槽內。第三電極33和后基板10之間的距離能與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到后基板10之間的距離相等。此外,環(huán)繞第三電極33的介電層35頂表面能與第一障肋單元16a頂表面相匹配。此外,第三電極33能被布置成通過第一障肋單元16a。
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優(yōu)選地由高導電金屬材料制造。
另一方面,熒光層29形成于被第三障肋單元26a和第四障肋單元26b隔開的前基板20的區(qū)域上。在介電層涂覆在前基板20上并且前基板障肋26布置在介電層上之后,熒光層29涂覆在剩余的介電層上。另一種方案是,介電層可以是不加涂層的。在前基板障肋26已經(jīng)被布置在前基板20上之后,熒光層29能涂覆在前基板20上。此外,根據(jù)放電室18的形狀在前基板20已經(jīng)被蝕刻之后,熒光層29能被涂覆在其上面。前基板障肋26由與前基板20材料相同的材料制造。
形成于前基板20上的熒光層29被用來吸收VUV光(在從放電室18到前基板20的方向從等離子體放電發(fā)出)然后發(fā)射可見光。熒光層29需要透過可見光。因此,布置在前基板20上的熒光層29的厚度能比布置在后基板10上的熒光層19的厚度小。
根據(jù)這種結構,使VUV光的損耗最少,并能提高發(fā)光效率。
此外,在該實施例中,由于輔助障肋單元17也布置在后基板10上并且熒光層19還布置在輔助障肋單元17的側表面上,所以能夠增加熒光層19受VUV光轟擊的面積。因此,能夠增加從PDP發(fā)射的可見光。
在該實施例中,作為例子,第三電極33在與基板10和20垂直的方向(圖中z方向)的高度設計成與第一電極31和第二電極32的高度相等。
圖5和圖6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和第三實施例的PDP的局部平面視圖。
與第一實施例相比,在第二和第三實施例中,突起312a和322a布置在后基板10和前基板20之間的第一電極312和第二電極322側壁的中部位置。第三電極332在與基板10和20垂直的方向布置在與突起312a和322a對應的位置。
在圖5中,輔助障肋單元17的高度與第二障肋單元16b的高度相等。在圖6中,輔助障肋單元173的高度比第二障肋單元16b的高度小。
在圖5和圖6的第二和第三實施例中,由于介電層352和MgO保護層362布置在第三電極332的頂表面上或布置在其頂表面和底表面上,所以在尋址放電期間能夠聚集大量壁電荷能夠進一步減小了放電點火電壓。此外,由于在圖6的第三實施例中輔助障肋單元173的高度比圖5的第二實施例中的小,所以在第一電極312和第二電極322之間的面放電障礙被最小化使得產(chǎn)生面放電更加容易。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PDP,參與維持放電的電極互相面對地布置在放電室的兩側,參與重置和尋址放電的電極布置在參與維持放電的電極之間,從而能夠產(chǎn)生作為面放電的維持放電。此外,用于引起放電的電極之間的間隙能被縮短從而能夠減小放電點火電壓。此外,在放電發(fā)生之后,在參與維持放電的電極之間的間隙能被加長能夠增加發(fā)光效率。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PDP,參與重置和尋址放電的電極高度比參與維持放電的電極的高度小,參與重置和尋址放電的電極的頂表面、底表面和側壁均由介電層和MgO保護層環(huán)繞使得大量壁電荷能聚集。結果,能更加容易地引起放電。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PDP,突起布置在參與維持放電的電極上或布置在參與重置和尋址放電的電極上,使得電極之間的間隙進一步被縮短。結果,能夠進一步減小放電點火電壓。
雖然已經(jīng)描述了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和變型的例子,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這些實施例和例子,而是能進行各種形式上的修改,而不脫離本發(fā)明權利要求、詳細的描述以及附圖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互相面對并適合于限定被隔開為多個放電室的空間;尋址電極,安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并互相平行地延伸;熒光層,安置在所述多個放電室內;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安置成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沿著與尋址電極交叉的方向延伸,可選地,安置成在尋址電極延伸的方向對應于相鄰放電室之間的邊界;和第三電極,安置在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并穿過放電室的內部空間;其中,第一電極、第二電極和第三電極中至少一個具有突出在放電室內部空間內的突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還包括適合于將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的空間隔開為多個放電室的障肋;所述障肋包括第一障肋單元,安置在與尋址電極平行的方向;和第二障肋單元,安置在與尋址電極交叉的方向。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所述障肋還包括在與第二障肋單元平行的方向安置在相鄰第二障肋單元之間的輔助障肋單元。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熒光層安置在輔助障肋單元的側壁上。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所述輔助障肋單元橫截面的高度比第二障肋單元橫截面的高度小。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包括突起,所述突起突出向所述第三電極,安置在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側壁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的中間位置。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具有突起,所述突起突出向第三電極,安置在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側壁上靠近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一個。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還包括適合于環(huán)繞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及其相應突起的介電層。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還包括適合于環(huán)繞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及其相應突起的介電層。
10.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以及與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對應的所述第二障肋單元的橫截面分別具有相同的對稱中心線。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橫截面在與所述基板垂直方向的高度比其在與所述基板平行方向的寬度長。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還包括安置在暴露于放電室內部空間內的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至少一個側表面的保護層。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所述保護層不透過可見光。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還包括環(huán)繞所述第三電極的介電層。
1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電極及其相應的輔助障肋單元具有相同的對稱中心線。
1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電極結合在所述輔助障肋單元上。
1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電極包括安置在輔助障肋單元之上的浮動電極。
1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在與所述基板垂直方向所述第三電極橫截面的高度比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橫截面的高度小。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電極在與所述基板垂直的方向與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的突起對應地布置。
20.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電極對應于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側壁上的突起布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中部位置。
21.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三電極對應于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側壁上的突起,靠近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一個布置。
2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還包括安置在暴露于放電室的內部空間內的所述第三電極至少一個側表面上的保護層。
23.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所述保護層不透過可見光。
2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所述障肋還包括第三障肋單元,與所述第一障肋單元對應地布置并向第一基板突出;和第四障肋單元,與所述第二障肋單元對應地布置并向第一基板突出;其中第三和第四障肋單元布置在第二基板上。
25.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布置在相應的互相面對的所述第二和第四障肋單元之間,其中,所述第三電極布置在互相交叉的所述輔助障肋單元和所述第三障肋單元之間。
26.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熒光層布置在被所述第三和第四障肋單元隔開的所述第二基板的區(qū)域上。
全文摘要
一種具有能夠實現(xiàn)高密度、高亮度顯示的等離子體顯示面板(PDP),該PDP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互相面對并適合于限定被隔開為多個放電室的空間;尋址電極,安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并互相平行地延伸;熒光層,安置在多個放電室內;和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安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并在與尋址電極交叉的方向延伸,可選地,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安置成在尋址電極延伸的方向對應于相鄰放電室之間的邊界;和第三電極,安置在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并通過放電室的內部空間;其中,第一電極、第二電極和第三電極中至少一個具有突出在放電室內部空間內的突起。
文檔編號H01J11/22GK1716502SQ200510080139
公開日2006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6月30日
發(fā)明者許民, 崔勛永 申請人:三星Sdi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