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照明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照明裝置,尤指一種具有可移動式反光罩的發(fā)光 二極管照明裝置,其可兼具一般手電筒以及露營燈的用途的照明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手電筒 一般僅提供直接照明的功能,可供使用者在夜間或光線不足處 使用。然而,由于其光線所照射的范圍較為狹窄,僅能針對有限的區(qū)域提供照 明,因而局限其使用。
當使用者需要較廣范圍的照明時,例如在郊外露營時,或在其它需要警示 照明的場合,例如使用在夜間的指揮棒、或用在道路警示的照明裝置等,則較 佳使用照射范圍較廣的照明裝置,而非傳統(tǒng)的手電筒。
現(xiàn)有雖有可同時用作手電筒以及露營燈或類似照明裝置的組合性照明裝 置,然而卻具有數種缺點。其一,所述的組合性的照明裝置通常具有至少兩個 光源,分別作為手電筒以及露營燈或類似照明裝置的功能,因此不僅使所述的 組合性照明裝置成本增加,還增加其耗電量。其二,所述的組合性的照明裝置 通常將用作露營燈或類似照明裝置的光源設置在所述的裝置之中央部位,而通 過伸縮所述的裝置的本體,而使光源得以自所述的裝置之中央部位發(fā)散,因此 其整體長度必然增加,對于外出使用者而言,較為不便于攜帶。其三, 一般在 所述的組合性的照明裝置中央部份所設置的光源,僅經由圍繞所述的光源周邊 的透明罩而向外投射,其照明效果較差。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設計人提出一種可伸縮的發(fā)光二極管照 明裝置,通過單光源以及反光罩的設置,以改善上述的缺點。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照明裝置,用以克服上述缺陷。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照明裝置,其包括一本體、 一燈罩
以及一中空套筒。所述的本體在其前端的一弧形面上設置有一發(fā)光二極管光源, 且在其一側上設置有一開關座,用以控制所述的發(fā)光二極管光源的啟動與關閉。 所述的燈罩為可透光者,且在其前、后端分別設有一開孔,其中后端的開孔是 與所述的本體前端相套接。所述的套筒前端是設有一透光片,后端結合有一用 在反射所述的發(fā)光二極管光源所發(fā)出的光線的反射罩,所述的反射罩具有一對
應在所述的發(fā)光二極管光源大小的穿孔;以使所述的套筒后端套置在燈罩的前
端開口內后,所述的套筒可活動地位移在所述的燈罩內。當所述的發(fā)光二極管
光源經由所述的穿孔套入在所述的反光罩內后,可作為一般手電筒使用;而當 所述的反光罩通過所述的套筒的移動而與所述的發(fā)光二極管光源分離時,則可 將光線反射出所述的燈罩外,而作為露營燈或類似照明用途的照明裝置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
1、 通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設置有單光源的照明裝置,而可兼具手電筒以及 露營燈或類似照明裝置的功能,并減少其制造成本;
2、 通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設置有可移動式反光罩的照明裝置,可將光源反 射在燈罩外,而達到較佳照明強度;
3、 通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在前端設置有套筒的照明裝置,可降低其整體長 度,以利于使用者隨身攜帶。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立體外觀圖,其中發(fā)光二極管光源是套入在反光罩
內;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立體分解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使用狀態(tài)圖,其中反光罩是與發(fā)光二極管光源相 分離。
附圖標記i兌明1 -發(fā)光二才及管照明裝置;204-后端開口; 10-本體;30 -反光罩;102-開關座;302-穿孔;104-弧形面;40-套筒;106-發(fā)光二 極管光源;402-透光片;20-燈罩;404-夾持部;202 -前端開口; 406 -卡 止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新型上述的和
另外的技術特征和優(yōu)點作更詳細的說明。
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照明裝置1,包括一本體IO、 一燈罩20以及一中空
套筒40。所述的本體IO在其前端的一弧形面104上設置有一發(fā)光二極管光源 106,且在其一側上設置有一開關座102,用以控制所述的發(fā)光二才及管光源106 的啟動與關閉。所述的燈罩20為可透光者,且在其前、后端分別設有一開孔202、 204,其中后端的開孔204是與所述的本體10前端相套接。所述的套筒40前端 是設有一透光片402,后端結合有一用在反射所述的發(fā)光二極管光源106所發(fā)出 的光線的反射罩30,所述的反射罩30具有一對應在所述的發(fā)光二極管光源106 大小的穿孔302。當所述的發(fā)光二極管光源106經由所述的穿孔302套入在所述 的反光罩30內后,可作為一般手電筒使用;而當所述的反光罩30通過所述的 套筒40的外移而與所述的發(fā)光二極管光源106分離時,則可將光線反射出所述 的燈罩20外,而作為露營燈或類似照明用途的照明裝置使用。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照明裝置1是包括一本體10、 一燈 罩20、 一反光罩30以及一套筒40。
其中,所述的本體IO在其前端具有一弧形凹陷面104,其內設置有一發(fā)光 二極管光源106,且在其背側設置有一開關座102,用以控制所述的發(fā)光二極管 光源106的開啟與關閉;且在所述的本體10內部則設置有電池座(未顯示在圖 中),以供給本實用新型的發(fā)光二極管照明裝置1電源。
所述的燈罩20在其前、后端分別具有一開孔202、 204,其中所述的前端開 孔202是供所述的套筒40可活動地套置在其內部,而所述的后端開孔204則是 與所述的本體IO的前端相套接。
所述的套筒40的前端設有一透光片402,而其后端則結合有一反光軍30, 所述的反光罩30是用在將發(fā)光二極管光源106所發(fā)出的光線反射出燈罩20的 外,且在其底端中央具有一穿孔302。由于所述的套筒40是可移動地結合在所 述的燈罩20的前端內側,通過移動所述的套筒40,而可將所述的反光罩前后移 動。
此外,所述的套筒40的前端設置有一夾持部404,是供使用者夾持以移動 所述的套筒40;而在其末端則設置有一卡止部406,用以阻止所述的套筒40完 全脫離出所迷的燈罩20的前端內側。在本實施例中,所迷的卡止部406為兩圈凸緣。
在實施時,如圖l所示,當使用者
通過所述的夾持部404將所述的套筒40推入燈罩20內時,所述的反光罩30通 過其穿孔302的設置而可與所述的發(fā)光二極管光源106相套合,使所述的發(fā)光 二極管光源106容納在其內。在此時,由發(fā)光二極管光源106所發(fā)出的光線將 經由反光罩30的穿孔302依序進入所述的反光罩30與所述的套筒40之內部, 最后經由設置在所述的套筒40前端的透光片402射出,以作為手電筒使用。
如圖3所示,當使用者通過所述的夾持部404將所述的套筒40自燈罩20 內拉出時,所述的反光罩30將隨著所述的套筒40的外移而與所述的發(fā)光二極 管光源106相分離。此時,自發(fā)光二極管光源106所發(fā)出的光線將經由所述的 反光罩30的反射,而射出所述的燈罩20外,以作為露營燈或類似照明用途的 照明裝置使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確實可達到預期的目的,提供一種可降低制造成本、 提供較佳照明強度、并便于隨身攜帶的照明裝置。其極具產業(yè)利用的價值,依 法提出專利申請。
以上說明對本新型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 員理解,在不脫離以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做出許 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本體,在其前端的一弧形面上設置有一發(fā)光二極管光源,且在其一側上設置有一開關座,用以控制所述的發(fā)光二極管光源的啟動與關閉;一透光燈罩,所述的燈罩前、后端分別設有一開孔,其中后端的開孔是與所述的本體前端相套接;一中空套筒,其前端設有一透光片,后端結合有一用在反射所述的發(fā)光二極管光源所發(fā)出的光線的反射罩,所述的反射罩具有一對應在所述的發(fā)光二極管光源大小的穿孔;在所述的套筒后端套置在所述燈罩前端開口內,所述的套筒活動地設置在所述的燈罩內。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筒還包括一夾 持部以及一")^止部;所述的夾持部是設置在所述的套筒的前端,用以將所述的 套筒從所述的燈罩內拉出;所述的卡止部是設置在所述的套筒的末端,用以阻 止所述的套筒完全與所述的燈罩脫離。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止部為至少一 凸緣,是設置在所述的套筒末端周緣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照明裝置,其包括一本體、一燈罩以及一中空套筒。所述的本體在其前端的一弧形面上設置有一發(fā)光二極管光源,且在其一側上設置有一開關座,用以控制所述的發(fā)光二極管光源的啟動與關閉。所述的燈罩為可透光者,且在其前、后端分別設有一開孔,其中后端的開孔是與所述的本體前端相套接。所述的套筒前端是設有一透光片,后端結合有一用在反射所述的發(fā)光二極管光源所發(fā)出的光線的反射罩,所述的反射罩具有一對應在所述的發(fā)光二極管光源大小的穿孔;以使所述的套筒后端套置在燈罩的前端開口內后,所述的套筒可活動地位移在所述的燈罩內。
文檔編號F21L4/00GK201062721SQ200720154048
公開日2008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6月4日
發(fā)明者鄭學智 申請人:宏塑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