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led光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照明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LED光源。
背景技術:
LED光源以其優(yōu)異的發(fā)光效率和良好的顯色性,以及長壽命、反應靈敏等特點,正 在很多場合逐步取代傳統(tǒng)光源。 但是,LED光源也會有80%左右的電能在LED芯片工作時被轉化為熱量,LED芯片
正常允許工作溫度是125t:左右,如果LED芯片發(fā)熱量不能及時疏導出去,就會燒壞LED芯
片,并且,為維持LED芯片使用的長壽命,需要LED芯片保持在盡量低的溫度。 在目前的LED光源結構中,都是采用將多顆LED燈珠焊接在鋁基板上做成燈板,再
將燈板貼合在有多片散熱翅片的鋁制散熱器上,通過散熱翅片與空氣的自然對流換熱來散
熱,解決LED芯片的散熱問題。 在這種結構中,熱量同樣由LED燈珠發(fā)出,通過燈珠底部到鋁基板上,。然后熱量
再由鋁制基板傳導到散熱器基板,再由散熱器基板橫向和縱向傳導到多片散熱翅片。最后
由多片散熱翅片通過自然對流方式散發(fā)到空氣中,完成整個散熱過程。 在這整個熱量傳遞過程中,熱阻大,散熱翅片溫場不均勻,散熱效果不理想,并且
體積大,材料用量多,不能有效地將LED芯片工作溫度控制在較低的水平。 另外,陣列微槽熱管是一種新型的高效熱傳導技術,它的等效導熱率是銅的幾百
倍,近年來已被應用于航空、航天、核能、微電子等尖端領域,能有效地解決這些領域急需解
決的散熱難題。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LED光源,采用一體化的結構,能有效解決LED芯 片的散熱問題,并將LED芯片工作溫度控制在較低的水平。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 —種LED光源,包括有散熱翅片和LED燈珠,所述LED燈珠包括有LED芯片;其中, 所述LED光源還包括有陣列微槽熱管以及鋁基板;所述陣列微槽熱管和鋁基板位于LED燈 珠和散熱翅片之間,所述LED燈珠固定在鋁基板壁面上,所述散熱翅片直接固定在陣列微 槽熱管管壁上;所述鋁基板與陣列微槽熱管緊密貼合。 在所述鋁基板與陣列微槽熱管之間,設置有導熱硅脂或導熱膠片來增強導熱。 所述LED光源包括有多片散熱翅片和多顆LED燈珠,所述將多顆LED燈珠焊接在 鋁基板上。 綜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LED光源,是一種基于陣列微槽熱管技術散熱的LED光源模塊,包括 有陣列微槽熱管和鋁基板,在這種新型結構的LED光源中,采用一體化的結構,將陣列微槽 熱管、鋁基板、多 LED燈珠和多片散熱翅片集成在一個模塊內,能有效解決LED芯片的散熱問題,并將LED芯片工作溫度控制在較低的水平。在這種新型結構中,熱量同樣由LED燈 珠發(fā)出,通過燈珠底部到鋁基板上,再由鋁基板傳到陣列微槽熱管管壁,管壁受熱后內部的 工質迅速地汽化,并將熱量傳遞到陣列微槽熱管各處,再由陣列微槽熱管各處均勻地傳導 到多片散熱翅片,最后由多片散熱翅片通過自然對流方式散發(fā)到空氣中,完成整個散熱過 程。通過陣列微槽熱管超強的熱傳導能力,使LED燈珠工作時所發(fā)出的熱量迅速地傳導到
散熱翅片上,并散發(fā)到空氣中,使芯片保持較低的工作溫度,延長芯片使用壽命。 在這整個熱量傳遞過程中,熱阻小,散熱翅片溫場均勻,散熱有效面積大,效果理
想,并且結構緊湊,體積小,材料用量少,能有效地將LED芯片工作溫度控制在較低的水平。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LED光源實施例一的整體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LED光源實施例一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LED光源實施例二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 、散熱翅片,2、陣列微槽熱管,3、鋁基板,4、 LED燈珠。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LED光源,如
圖1,包括有散熱翅片1和LED燈珠4,所述LED 燈珠4包括有LED芯片;其中,所述LED光源還包括有陣列微槽熱管2以及鋁基板3 ;所述 陣列微槽熱管2和鋁基板3位于LED燈珠4和散熱翅片1之間,所述LED燈珠4固定在鋁 基板3壁面上,所述散熱翅片l直接固定在陣列微槽熱管2管壁上;所述鋁基板3與陣列微 槽熱管2緊密貼合。 在所述鋁基板3與陣列微槽熱管2之間,設置有導熱硅脂或導熱膠片來增強導熱。 所述LED光源包括有多片散熱翅片1和多顆LED燈珠4,所述將多顆LED燈珠4焊 接在鋁基板上。 所述LED芯片上焊接有金線、并涂敷熒光粉,由透鏡封裝,LED芯片與陰極、陽極連接。 所述的陣列微槽熱管包括有多個微槽熱管單元,所述的微槽熱管單元內壁包括有
1條到多條微槽,所述微槽熱管單元兩頭封閉,內部有受熱易汽化的工質。 所述微槽熱管單元截面可以是圓形、方形、菱形、三角形、梯形、跑道園形或多邊形
等形狀,所述微槽的截面是半圓形、方形、菱形、三角形、梯形、U形或多邊形,微槽的截面寬
度尺寸在0. 1 2mm之間。 下面通過附圖來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
圍并不受實施例的限定。 實施例一 如
圖1、2,本實施例中,每片散熱翅片均采用矩形平面結構,多片散熱翅片l呈線 性排列,各散熱翅片相互平行且間隔有特定距離;陣列微槽熱管2呈平面板狀位于多片散 熱翅片1的下方,并與散熱翅片1的的散熱片平面垂直;多片散熱翅片1固定在陣列微槽熱3/3頁
管2的上壁面。 所述鋁基板3呈平面板狀,與陣列微槽熱管2的壁面平行并緊密貼合。 所述多顆LED燈珠3固定在鋁基板3的下壁面。 所述陣列微槽熱管2由多根細長直管狀的微槽熱管單元線性并排排列而成。
實施例二 如圖3,本實施例中,所述陣列微槽熱管2采用正多邊形陣列結構,整體呈正多邊
形柱體形狀;鋁基板3整體呈正多邊形柱體形狀覆蓋在陣列微槽熱管2下段壁面外周;每
片散熱翅片均采用矩形平面結構,多片散熱翅片1沿陣列微槽熱管2的徑向固定在陣列微
槽熱管2的上段壁面外周;多顆LED燈珠3固定在鋁基板3壁面外周。 所述散熱翅片1的散熱片平面平行或重疊于陣列微槽熱管2的中心線。 上述所列具體實現(xiàn)方式為非限制性的,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偏離本實
用新型范圍內,進行的各種改進和變化,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LED光源,包括有散熱翅片(1)和LED燈珠(4),所述LED燈珠(4)包括有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還包括有陣列微槽熱管(2)以及鋁基板(3);所述陣列微槽熱管(2)和鋁基板(3)位于LED燈珠(4)和散熱翅片(1)之間,所述LED燈珠(4)固定在鋁基板(3)壁面上,所述散熱翅片(1)直接固定在陣列微槽熱管(2)管壁上;所述鋁基板(3)與陣列微槽熱管(2)緊密貼合。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LED光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鋁基板(3)與陣列微槽 熱管(2)之間,設置有導熱硅脂或導熱膠片來增強導熱。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包括有多片 散熱翅片(1)和多顆LED燈珠(4),所述將多顆LED燈珠(4)焊接在鋁基板上。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陣列微槽熱管包括有多 個微槽熱管單元,所述的微槽熱管單元內壁包括有1條到多條微槽,所述微槽熱管單元兩 頭封閉,內部有受熱易汽化的工質。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槽熱管單元的截面是圓形、方形、菱形、三角形、梯形、跑道園形或多邊形,所述微槽的截面是半圓形、方形、菱形、三角形、 梯形、U形或多邊形,微槽的截面寬度尺寸在0. 1 2mm之間。
6.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每片所述散熱翅片均采用矩形 平面結構,多片散熱翅片(1)呈線性排列,各散熱翅片相互平行且間隔有特定距離;陣列微 槽熱管(2)呈平面板狀位于多片散熱翅片(1)的下方,并與散熱翅片(1)的的散熱片平面 垂直;多片散熱翅片(1)固定在陣列微槽熱管(2)的上壁面。
7. 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鋁基板(3)呈平面板狀,與 陣列微槽熱管(2)的壁面平行并緊密貼合;所述多顆LED燈珠(3)固定在鋁基板(3)的下 壁面;所述陣列微槽熱管(2)由多根細長直管狀的微槽熱管單元線性并排排列而成。
8.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陣列微槽熱管(2)采用正 多邊形陣列結構,整體呈正多邊形柱體形狀;鋁基板(3)整體呈正多邊形柱體形狀覆蓋在 陣列微槽熱管(2)下段壁面外周;每片散熱翅片均采用矩形平面結構,多片散熱翅片(1)沿 陣列微槽熱管(2)的徑向固定在陣列微槽熱管(2)的上段壁面外周;多顆LED燈珠(3)固 定在鋁基板(3)壁面外周。
9.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翅片(1)的散熱片平 面平行或重疊于陣列微槽熱管(2)的中心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LED光源,采用一體化的結構,能有效解決LED芯片的散熱問題,并將LED芯片工作溫度控制在較低的水平。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一種LED光源,包括有散熱翅片和LED燈珠,所述LED燈珠包括有LED芯片;其中,所述LED光源還包括有陣列微槽熱管以及鋁基板;所述陣列微槽熱管和鋁基板連接LED燈珠和散熱翅片,所述LED燈珠固定在鋁基板壁面上,所述散熱翅片直接固定在陣列微槽熱管管壁上;所述鋁基板與陣列微槽熱管緊密貼合。在所述鋁基板與陣列微槽熱管之間,設置有導熱硅脂或導熱膠片來增強導熱。所述LED光源包括有多片散熱翅片和多顆LED燈珠,所述將多顆LED燈珠焊接在鋁基板上。
文檔編號F21S2/00GK201448649SQ20092005984
公開日2010年5月5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7月6日
發(fā)明者凌云 申請人: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