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照明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照明器材。更具體地涉及這樣的器材,其包含多個發(fā)光二極管(LED),其用于通過透明或半透明散射器散射產生的光,使其可能產生散射光。
背景技術:
發(fā)光二極管的利用具如下缺點大量熱需要被消散,否則整個或一部分照明裝置會受損。為了允許有散熱,已提出幾種解決方案,特別是使用允許冷卻劑循環(huán)的熱管和/或通風系統(tǒng)。在文獻US 20070086196,US 20080150126以及US 200800723720中已知這些解
決方案。LED的另ー主要缺點在于所產生的光源使其不適合和諧舒適的照明。實際上,LED 形成白色點光,其常常使人的眼睛不舒服,并且甚至會危及視網膜。這就是除了其功能方面,為什么LED雖然特別經濟,但是目前難以用于形成意圖在一般可居住區(qū)域中舒適并美觀地散射光的照明器材的光源。此外,LED構成市場上不非常熟悉的新型照明和消費產品。實際上,因為LED產生點光,并且通常功率低(小于I瓦持),所以其通常被在照明裝置中以安裝在単元/模塊上的多個元件的形式組合。這通常使維護復雜化,即特別是替換ー個或更多已使用的LED吋,因為與傳統(tǒng)的電燈泡相反,市場上不存在廉價且實用的系統(tǒng)允許非專業(yè)消費者替換LED單元/模塊中的單個LED,而不更換該單元/模塊中的所有LED,甚至是照明裝置本身。這就是為什么,盡管存在購買上以及關于電消費上的有競爭カ的成本,大多數(shù)消費者還是不選擇包含LED的照明裝置,因為特別高的維護成本,甚至沒有替換使用過的LED的維護可能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具有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LED照明系統(tǒng)的缺點的目的,其通過提出快速和經濟的維護以及特別有效和美觀的光間接散射的解決方案實現(xiàn)。為了該效果,本發(fā)明涉及安裝在支架上的電照明器材,所述器材包含-多個發(fā)光二極管(LED),以及-消散所述ニ極管產生的熱的裝置,-至少ー個透明或半透明光散射器,多個ニ極管安裝在被布置在接ロ模塊的凹進部分中的陣列上。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方面,接ロ模塊包含回弾力保持裝置,從而將陣列安裝于接ロ模塊的凹進部分中,并且這些回彈力保持裝置進ー步具有表面,其以這樣的形式反射光,即來自ニ極管的光被基本散射通過上述光散射器;此外,接ロ模塊包含至少ー個熱管,其被連接至上述消散裝置,其中使冷卻劑流動,以便至少部分釋放來自多個發(fā)光二極管的熱。表述“透明或半透明光散射器”意思是至少基本透明的元件,即允許能夠使人眼的視覺穿過從而辨別所述散射器另ー側上相對精確定位的至少ー種形狀和/或外形的元件。此外,表述“來自ニ極管的光基本上被散射通過上述光散射器”意思是這樣的事實,即來自發(fā)光二極管的光中,超過60%,更優(yōu)選超過80%穿過或進入光學散射器。由于本發(fā)明,非專業(yè)使用者受益于電照明器材,特別但不排他地用于至少部分封閉的居住區(qū)域,易于維護,并且通過元件產生散射光,用于特別可觀的審美效果和氣氛。其他特征將在本發(fā)明的非限制性實施例中呈現(xiàn)-更優(yōu)選,光散射器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酷、丙烯酸、聚碳酸酷、聚酯、玻璃或陶瓷制成;-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接ロ模塊的上部部分具有陣列的引導表面,其具有橫向突出部分,保持裝置被安裝到突出部分上,而LED的陣列被安裝為抵靠接ロ模塊施壓;-在該情況下,保持裝置由至少兩個異形型材組成,所述兩個異形型材分別被安裝到兩個突出部分中的ー個上,保持陣列抵靠接ロ模塊施壓;-有利地,照明器材包含至少ー個具有高導熱性(在20°C溫度下,超過ZOOW.nr1.Γ1)的板件,其被布置在LED陣列和接ロ模塊之間;-有利地,LED陣列的至少ー個末端包含抓握裝置,例如突舌,用于允許使用者抓握,以便取出所述陣列;-有利地,接ロ模塊包含繞上述熱管而被固定在一起的兩個部分。當然,也能將熱管直接焊接到接ロ模塊上,-依照本發(fā)明的可能實施例,借助干與光散射器的邊緣接合的至少兩個橫向U形導軌,光散射器被可拆卸地安裝至接ロ模塊;-本發(fā)明的照明器材能夠例如通過電線連接至遠程電力供應網,和/或其包含電力源。此外,依照本發(fā)明的另ー實施例,回弾力保持裝置包括第一異形型材,其被可樞轉地鉸接,并且與第二異形型材的第一部分協(xié)作,所述第二異形型材的第二部分能夠反射光。 更精確地,第一異形型材包含縱向襯套,所述縱向襯套的外部輪廓為凸輪形,并且縱向襯套的內部輪廓在其一部分長度上具有孔,第二異形型材的第一部分包含至少ー個襯套,其被縱向插入第一異形型材的縱向襯套內,以便軸線能夠縱向位于第一異形型材的孔內,并且位于第二異形型材的襯套內,從而實現(xiàn)所述樞轉連接。有利地,第一異形型材具有基本半圓柱形彎曲形狀,并且具有指向器材內部的縱向突起。依照另ー特征,回弾力保持裝置包括第三異形型材,該第三異形型材具有第一平面,該第一平面具有容置至少ー個ニ極管的開ロ,所述平面被插入接ロ模塊和光散射器之間,第三異形型材包含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基本垂直于第一平面,并且能夠被用作抓握元件,第三異形型材的第二平面的一個邊緣與第一異形型材的突起協(xié)作,以便可回彈地保持對陣列施壓。
下文中,使用示出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非限制附圖更詳細地描述本發(fā)明。圖I示出依照本公開第一實施例的電照明器材的后部簡圖;圖2示出依照圖I中所示的本發(fā)明的器材的側視圖;圖3示出依照本發(fā)明的用于消散電照明器材的能量的裝置實施例的透視圖4示出依照本發(fā)明的接ロ模塊的簡圖,其上安裝有包含多個發(fā)光二極管的陣列和一部分散射器;圖5示出圖4所示的接ロ模塊和光散射器的一個截面;圖6示出依照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電照明器材的接ロ模塊和發(fā)光二極管陣列圖;圖7示出依照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照明器材的分解圖;圖8示出依照圖7的照明器材的一部分的橫截面;以及圖9示出圖8的放大橫截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依照本發(fā)明的電照明器材I能夠具有所有類型的形狀,并且為了圖解本發(fā)明,附圖基本上示出兩個實施例,應明白,為了實現(xiàn)裝飾創(chuàng)意,形狀和尺寸的實施能夠充分變化, 但仍在權利要求的范圍和框架內。因此,在圖I中,器材I基本具有屏幕形狀,其具有支架2以便在平面上放置所述器材I。在該實施例中,當將器材I放置在平面上時,基本由光散射器形成的屏幕4相對于豎直方向傾斜。在圖2的例子中,相對于圖I的實施例僅添加的是保護覆蓋件3',使其能夠掩蓋、保護接ロ模塊5以及用于消散ニ極管產生的熱的裝置6,并且用作器材I的支架,其還在散熱器中提供所需器材的適當空氣流(熱空氣通過上部部分的孔逸出)。照明器材I包含接ロ模塊5,其用于安裝多個用于照明的ニ極管7,并且循環(huán)至少一個管或管子8、8',用于循環(huán)冷卻剤,允許恢復ニ極管7在其運行期間產生的熱能。在經選擇而示出圖5中的發(fā)明的例子中,接ロ模塊5包含兩個管子或管8、8',用于冷卻劑的通路和循環(huán)。當然,能夠提供更多的管子/管8、8'。此處的接ロ模塊5包含兩個主要部分,即ー個上部10和另ー下部11,兩者以將所述熱交換管8、8'放置在凹處內的方式通過傳統(tǒng)裝置連接在一起,例如通過焊接或螺紋連接。上部部分10具有H形狀部分,從而使這些熱交換裝置8、8'在一側朝向下部部分11放置在凹處內;并且在另ー側將攜帶多個LED 7的陣列12放置在凹處內。在陣列12和接ロ模塊5的該上部部分10之間有利而非必要地布置有板件13,其具有(非常)高的導熱性,促使來自LED 7的陣列12的能量(或熱)流向上部部分10和熱交換裝置8、8'。此外,通過彈性緊固件,將LED 7的陣列12連接在接ロ模塊5的上部部分10的凹處中。該彈性緊固件在于至少兩個異形型材(profiled section) 20、21,其以傳統(tǒng)方式(例如膠粘或螺紋連接)在每ー側上連接到接ロ模塊5的上部部分10的相應面上,圍繞LED 7的陣列12并且為其限定凹迸。這些異形型材20、21理想地由金屬制成,但是也考慮滿足以下條件的其他材料其具有令人感興趣并且適合約束LED 7陣列的連接且允許其縮回/替換的彈性特性,以及至少在其相對LED 7的表面上強烈反射光的特性。因此,為了連接LED7的陣列12,回彈カ保持裝置20、21對接ロ模塊5施加壓力。彈性保持裝置20、21與LED7相対的表面以如下方式取向,即來自LED7的大多數(shù)光經由該表面被導向光散射器4。來自LED7的光因此幾乎被完全反射向或反射通過光散射器4,即多于60 %,甚至理想地多于80 %,并且更優(yōu)選多于90 %?;貜幜Ρ3盅b置20、21,即此處的每個異形型材,還包括對LED 7的陣列12抵靠施壓的至少ー個部分22、23,后者12基本上是平面的,所述部分22、23也是平的,以便以互補的方式施加到LED 7的陣列12的表面。當然,部分22、23不必然是平的,線接觸(例如是彎曲的)或多個接觸部分都足以起到對陣列施壓的作用。LED 7的陣列12為傳統(tǒng)LED陣列,因為其在襯底上具有多個LED的底托,其允許LED的電連接。此外,LED 7的陣列12具有這樣的形狀,其適合在接ロ模塊5上滑動及定位。依照本公開的實施例,陣列12在其一端提供有抓握裝置30,使其能夠特別用于用戶拉該陣列,以便將其從接ロ模塊5移除。光散射器4為這樣的元件,其由合成材料制成,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玻璃,并且與LED 7和回弾力保持裝置20、21緊鄰布置,以捕獲所有或幾乎所有發(fā)出的(無論是直接還是通過反射的)光方式反射光。在圖I的示例實施例中,光散射器4由安裝在器材I上的中間物面板3連接,其連接散射器4。在圖4示出的示例實施例中,光散射器4借助緊固導軌31、32連接在器材I上,緊固導軌31、32分別出現(xiàn)在接ロ模塊5的兩端并且 其通過邊緣/側邊圍繞并且連接光散射器4。散熱器6、8、8'為具有熱管的熱交換系統(tǒng),即LED 7的陣列12產生的熱被冷卻劑的傳導而傳送,冷卻劑通過熱管8、8'而在封閉回路中被運送至一組允許消散能量的散熱器板6。也能夠考慮以金屬/陶瓷泡沫制成的散熱器結構或具有蜂窩結構的散熱器結構代替散熱器翅片結構,其在附圖中未示出,但是在熱交換系統(tǒng)中已知。如圖I中所示,除了主要元件,即接ロ模塊5、光散射器4和散熱器6、8、8',器材I還能夠包括其他功能性和/或裝飾性元件,特別是面板3,其能夠使得器材I的某些部分看不見,并且能夠將來自光散射器4的光反射到經處理/染色的表面上。運行時,依照光散射器4的形狀和/或顔色,將來自照明器材I的光散射并且塑造。當使用者想要替換其LED 7的陣列12時,例如因為至少ー個LED 7出現(xiàn)故障,并且產生的光強度較低時,使用者不用購買新的照明器材1,而是僅獲得新的LED陣列(或者可能是出現(xiàn)故障的LED),并且替換接ロ模塊5上的那ー個。因此,圖7示出主要物件,其包含依照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照明器材。更精確地,其包括以第一異形型材200形式的回弾力保持裝置,其與第二異形型材210和軸線或軸220協(xié)作,軸線或軸220使得在第一和第二異形型材之間樞轉連接能夠實現(xiàn)。照明器材的其他元件與第一實施例中的那些相同,因此具有相同的參考標記,并且不再進ー步描述。依照陣列12的長度延伸的第一異形型材200包含元件或縱向襯套25,其外部輪廓為凸輪形狀,即非圓柱形;優(yōu)選,縱向元件25在其每個末端都具有孔26以及縱向切ロ 27,允許作為第二異形型材210的一部分的襯套30被置于該凹處中。因為平衡力的原因,在縱向元件25的每一端都提供相同的底托,雖然該特征不是強制性的。軸線或軸220插過孔26和襯套30,兩者當然同軸安裝。該底托構成第一異形型材200和第二異形型材210之間的樞轉連接。因此第一異形型材200能夠根據(jù)其縱向軸相對于第二異形型材210樞軸旋轉。該旋轉繞軸線220發(fā)生,并且如圖8和圖9中的雙箭頭F所示,元件25的凸輪形狀中的外部輪廓允許接ロ模塊5在橫向平面中平移。如圖8中特別示出,實際上模塊5保持接觸凸輪。第一異形型材200進ー步包含有利地為半圓柱形形狀的部分。該部分進ー步包含指向器材的內部的縱向突起250。為了將第一異形型材200保持在覆蓋位置,該部分起止擋件的作用;因此其允許陣列12相對于模塊5保持回弾力。
此外,第二異形型材210包含第二上部部分,其包含兩個L形凸緣,通過其邊緣將光散射器4定位于其間。圖8和圖9清晰示出該布置,圖9通過ー組小箭頭示出光從ニ極管7散射。因此剛好在ニ極管7上產生用于光散射的專用空間100,其導致遍布整個散射器4的同源光。不偏離本公開的范圍,第二異形型材210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能夠構成兩個單獨的部分。本領域技術人員將依照實現(xiàn)本公開的可能性和材料限制而選擇。此外,ニ極管7被有利地定位通過包括第一平面120的第三異形型材230的孔,第一平面120被插入第二異形型材210的面和位于接ロ模塊5上的陣列12之間。第三異形型材230包含第二平面125,其基本垂直于第一平面120。該底托允許沿著圖7_10的箭頭H平移,以便易于將第三異形型材230和陣列12從器材中抽出,例如如果陣列不再起作用就將其更換,或者如果人想要將其替換為具有不同特征的另ー陣列。第三異形型材230的第二平面125的ー個縱向邊緣126有利地與縱向突起250協(xié) 作,以便將第三異形型材230保持在器材上的覆蓋位置。圖8和圖9示出該位置。通過使第一異形型材200繞軸線220樞轉,因此能夠使第二異形型材210更強或更輕地壓緊抵靠第一異形型材200,或者更精確地弾性保持陣列12抵靠接ロ模塊5。當降低第一異形型材200時,特別打開第三異形型材230,因此能夠通過依照箭頭H的簡單平移,將第三異形型材230與陣列12 —起抽出器材外。該操作非常簡單并且無風險。使用者將在對該器材的維護中明白該改迸。當然,為了允許陣列12例如連接至外部電カ源,將提供連接器15(圖7中可見)。
權利要求
1.電照明器材(I),其被安裝在支架⑵上,所述器材⑴包含 -多個發(fā)光二極管(LED) (7),以及 -消散裝置(6、8、8'),用于消散所述ニ極管(7)產生的熱, -至少ー個透明或半透明光散射器(4), 所述多個ニ極管(X)被安裝在布置在接ロ模塊(5)的凹進部分中的陣列(12)上, 其特征在干,為了將所述陣列(12)安裝在所述接ロ模塊(5)的所述凹進部分中,所述接ロ模塊(5)包含回彈カ保持裝置(20、21 ;200、210、230),并且特征在于,這些回彈カ保持裝置(20、21 ;200、210、230)還具有以這樣的方式反射光的表面,即來自所述ニ極管(7)的光基本上被散射通過上述光散射器(4),并且特征在于,所述接ロ模塊(5)包含連接至上述消散裝置(6)的至少ー個熱管(8、8'),其中使冷卻劑循環(huán),以便至少部分釋放來自所述多個發(fā)光二極管(7)的熱。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照明器材(1), 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散射器(4)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酷、丙烯酸、聚碳酸酷、聚酯、玻璃或陶瓷制成。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照明器材(I), 其特征在于,所述接ロ模塊(5)的上部部分(10)具有所述陣列的引導表面,其具有橫向突出部分,所述保持裝置(20、21)被安裝到所述突出部分上,而所述LED (7)的陣列(12)被安裝為抵靠所述接ロ模塊施壓。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器材(1), 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裝置由至少兩個異形型材(20、21)組成,所述兩個異形型材(20,21)分別被安裝到兩個突出部分中的ー個上,保持所述陣列(12)抵靠所述接ロ模塊(5)施壓。
5.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照明器材(1), 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具有強導熱性的至少ー個板件(13),所述至少一個板件(13)被布置在所述LED(7)的陣列(12)和所述接ロ模塊(5)之間。
6.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照明器材(1), 特征在于,所述LED(7)的陣列(12)的至少一端包含抓握裝置(30),例如突舌,其允許使用者抓握以便取出所述陣列(12)。
7.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照明器材(1), 其特征在于,所述接ロ模塊(5)包含兩個部分(10和11),所述兩個部分(10和11)被安裝在一起并且圍繞上述熱管(8和8')。
8.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照明器材(1), 其特征在于,借助干與所述光散射器(4)的邊緣接合的至少兩個橫向U形導軌(31、32),所述光散射器(4)被可拆卸地安裝至所述接ロ模塊(5)。
9.根據(jù)權利要求1、2、5或7中任一項所述的照明器材(I), 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彈力保持裝置包括第一異形型材,其被可樞轉地鉸接,并且與第二異形型材的第一部分協(xié)作,所述第二異形型材的第二部分能夠反射光。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器材(1),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異形型材包含縱向襯套(5),所述縱向襯套(5)的外部輪廓為凸輪形,并且所述縱向襯套(5)的內部輪廓在其一部分長度上具有孔(26),并且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異形型材(210)的所述第一部分包含至少ー個襯套(30),所述至少一個襯套(30)被縱向插入所述第一異形型材的所述縱向襯套(25)內,以便軸線(220)能夠縱向位于所述第ー異形型材(200)的所述孔(26)內,并且位于所述第二異形型材的襯套(30)內,從而實現(xiàn)所述樞轉連接。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照明器材(1),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異形型材(200)具有基本半圓柱形彎曲形狀,并且具有指向所述器材的內部的縱向突起(250)。
12.根據(jù)權利要求9-11任一項所述的照明器材, 其特征在于,回弾力保持裝置包括第三異形型材(230),該第三異形型材(230)具有第一平面(120),該第一平面(120)具有容置至少ー個ニ極管(7)的開ロ,所述平面被插入所述接ロ模塊(5)和所述光散射器(4)之間,所述第三異形型材包含第二平面(125),所述第二平面(125)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并且能夠被用作抓握元件,所述第三異形型材(230)的所述第二平面(125)的一個邊緣(126)與所述第一異形型材(200)的突起(250)協(xié)作,以便可回彈地保持對所述陣列(12)施壓。
13.根據(jù)上述權利要求任一項所述的照明器材, 其特征在于,其例如通過電線能夠連接至遠程電力供應網,和/或特征在于,其包含電力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照明器材(1),其被安裝在支架(2)上,所述器材(1)包含多個發(fā)光二極管(LED);以及用于消散所述二極管產生的熱的裝置(6);以及至少一個透明或半透明光散射器(4),多個二極管被安裝在布置在接口模塊(5)的凹進部分中的陣列上。依照本發(fā)明,接口模塊(5)包含回彈力保持裝置,其用于將陣列安裝到接口模塊(5)的凹進部分中,并且回彈力保持裝置進一步具有表面,其反射其上的光,以便來自二極管的光通過上述光散射器(4)被基本散射。接口模塊(5)包含至少一個熱管,其被連接至上述消散裝置(6),其中冷卻劑流動以便至少部分釋放來自多個發(fā)光二極管的熱。
文檔編號F21S4/00GK102695911SQ201080049188
公開日2012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8月28日
發(fā)明者O·匹諾 申請人:O·匹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