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嵌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良固定方式的嵌燈。
背景技術:
參閱圖1及圖2,為以往的一種嵌燈1,該嵌燈1包括一呈環(huán)狀的固定座11、一設置于該固定座11且呈C字型的夾臂12,及一設置于該固定座11內且被該夾臂12夾設的發(fā)光組件13。在組裝或更換發(fā)光組件13時,須先將發(fā)光組件13傾斜置入,而把夾臂12略為向外推開后夾設固定,若要取下發(fā)光組件13時則反向操作。但由于夾臂12大多為一具可撓性的金屬片體,因此,有可能發(fā)生使用者的手指于上述動作進行時,因此被夾臂12割傷的情形?;谏鲜鲆酝稛?可能發(fā)生的問題,如何構思一種便于將發(fā)光組件13與固定座11 相互固定,且于安裝過程更為安全的嵌燈,即為本實用新型要努力的方向。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良發(fā)光單元與燈座固定方式的嵌燈。本實用新型嵌燈,包含一燈座及一發(fā)光單元。該燈座包括一座本體,及一形成于該座本體的開口、一由該座本體凸伸且環(huán)繞該開口的圍繞壁,及一鄰近該開口處的第一連接部。該發(fā)光單元包括一可分離地設置于該燈座的殼體,及一形成于該殼體的外周壁的第二連接部,并令該第二連接部與該第一連接部相互配合固定。較佳地,該第一連接部為一內螺紋;該第二連接部為一配合該內螺紋的外螺紋。較佳地,該第一連接部形成于該圍繞壁的內周面上。較佳地,該燈座還包含一樞設于該圍繞壁且鄰近該開口處的用以承載該發(fā)光單元的承載座。較佳地,該承載座包括一呈環(huán)狀的主體部,及一對分別由該主體部的外周面的兩相對位置向外凸伸的軸桿,且該燈座的圍繞壁形成有兩分別供承載座的軸桿樞設的孔槽, 并令該承載座可借由所述軸桿與孔槽相互配合,而使該承載座可相對于該燈座旋轉。較佳地,該第一連接部形成于該承載座的主體部的內周面上。較佳地,該燈座還包括兩分別設置于該圍繞壁的上端部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分別與該座本體相互配合且用以固定該燈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的相互配合,而可將發(fā)光單元固定于燈座,相較于以往利用夾設的固定方式,更為方便使用且能兼顧安裝時的安全性。
圖1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習知的一種嵌燈;[0016]圖2是一前視剖面圖,說明圖1的嵌燈的安裝態(tài)樣;圖3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本實用新型嵌燈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圖4是一前視剖面分解圖,說明本實用新型嵌燈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安裝方式;圖5是一前視剖面圖,說明本實用新型嵌燈的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安裝態(tài)樣;圖6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本實用新型嵌燈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圖7是一前視剖面分解圖,說明本實用新型嵌燈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安裝方式;圖8是一前視剖面圖,說明本實用新型嵌燈的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安裝態(tài)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在本實用新型被詳細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組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參閱圖3至圖5,為本實用新型嵌燈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包含一燈座2及一設置于燈座2的發(fā)光單元3。燈座2包括一座本體21,及一形成于座本體21的開口 22、一由座本體21凸伸且環(huán)繞開口 22的圍繞壁23、一鄰近開口 22處的第一連接部對,及兩分別設置于該圍繞壁23 的上端部的固定件25,其中,兩固定件25分別與座本體21相互配合且用以固定燈座2。發(fā)光單元3包括一可分離地設置于燈座2的殼體31、一裝設于殼體31內的發(fā)光件 (圖未示),及一形成于殼體31的外周壁311的第二連接部32,并令第二連接部32與第一連接部M相互配合固定。于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M為一形成于圍繞壁23的內周面231上的內螺紋,且第二連接部32為一形成于殼體31的外周壁311且鄰近殼體31前端的外螺紋,因此可利用相互螺鎖的方式,將發(fā)光單元3固定于燈座2。請參閱圖4及圖5,于進行安裝時,先將發(fā)光單元3對準燈座2的開口 22,采取由上而下的方式,將發(fā)光單元3置入燈座2的圍繞壁23內,當位于殼體31前端的第二連接部 32接觸到形成于圍繞壁23的內周面231的第一連接部M時,即可開始進行發(fā)光單元3與燈座2的螺鎖固定,直到殼體31前端抵頂燈座2的開口 22的周緣221 (參閱圖幻后,完成整體安裝。本實施例揭露以第一連接部M與第二連接部32相互螺鎖安裝的方式,相較于習知利用夾設的方式更為便利,且不易發(fā)生發(fā)光單元3松脫、歪斜等情形,更增加安裝時的安全性。參閱圖6至圖8,為本實用新型嵌燈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其大部分構件皆與前述實施例中相同,故不在此加以贅述,僅于下文中說明不同處。本實施例中,嵌燈還包含一樞設于燈座2的圍繞壁23且鄰近開口 22處的承載座 26,該承載座沈包括一呈環(huán)狀的主體部沈1,及一對分別由主體部的外周面沈3的兩相對位置向外凸伸的軸桿沈4,同時,燈座2的圍繞壁23形成有兩分別供承載座沈的軸桿 264樞設的孔槽232,并令承載座沈可借由各軸桿264與孔槽232相互配合,而使承載座沈可相對于燈座2旋轉。于第一較佳實施例中的發(fā)光單元3原本是直接設置于燈座2的圍繞壁23內,且于安裝后以殼體31前端抵頂開口 22,但于本實施例中增設介于發(fā)光單元3與燈座2間且用以承載發(fā)光單元3的承載座沈,并讓發(fā)光單元3可借由承載座沈相對于燈座2旋轉,進而調整照明角度。再者,由于發(fā)光單元3是設置于承載座沈上,因此于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M 是形成于承載座26的主體部的內周面262上,且同樣地與位于發(fā)光單元3的殼體31 的第二連接部32可相互配合螺鎖,達到將發(fā)光單元3固定的目的。請參閱圖7及圖8,于進行安裝時,首先將承載座沈置入燈座2的圍繞壁23內,并將兩分別由主體部261的外周面沈3的軸桿264對準形成于燈座2的圍繞壁23的孔槽232 后固定,接著,再將發(fā)光單元3置入燈座2的圍繞壁23內,并對準承載座26,當位于殼體31 前端的第二連接部32接觸到形成于承載座沈的第一連接部M時,即可開始進行發(fā)光單元 3與承載座沈的螺鎖固定,進而完成安裝。本實施例不僅兼具第一較佳實施例中利用第一連接部M、第二連接部32相互配合螺鎖方式的方便性及安全性,更通過承載座沈的設置, 讓發(fā)光單元3能進一步調整照明角度,相較于習知技術更有長足的進步。綜上所述,借由分別形成于燈座2的第一連接部M與發(fā)光單元3的第二連接部32 相互配合螺鎖,而將發(fā)光單元3固定于燈座2的方式,相較于習知利用夾設的固定方式而可能發(fā)生的割傷情形而言,更為安全且方便使用。再者,經(jīng)由承載座沈的設置,不僅保留第一連接部M與第二連接部32相互配合的設計優(yōu)點,更通過承載座沈相對于燈座2的旋轉, 而能讓發(fā)光單元3進行角度的調整,讓使用者于安裝與調整皆能同時兼顧,故確實能達成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但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及說明書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實用新型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嵌燈,包含一燈座以及一發(fā)光單元,其特征在于該燈座包括一座本體,及一形成于該座本體的開口、一由該座本體凸伸且環(huán)繞該開口的圍繞壁,及一鄰近該開口處的第一連接部;該發(fā)光單元包括一可分離地設置于該燈座的殼體,及一形成于該殼體的外周壁的第二連接部,并令該第二連接部與該第一連接部相互配合固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嵌燈,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連接部為一內螺紋;該第二連接部為一配合該內螺紋的外螺紋。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嵌燈,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連接部形成于該圍繞壁的內周面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嵌燈,其特征在于該燈座還包含一樞設于該圍繞壁且鄰近該開口處的用以承載該發(fā)光單元的承載座。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嵌燈,其特征在于該承載座包括一呈環(huán)狀的主體部,及一對分別由該主體部的外周面的兩相對位置向外凸伸的軸桿,且該燈座的圍繞壁形成有兩分別供承載座的軸桿樞設的孔槽,并令該承載座可借由所述軸桿與孔槽相互配合,而使該承載座可相對于該燈座旋轉。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嵌燈,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連接部形成于該承載座的主體部的內周面上。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嵌燈,其特征在于該燈座還包括兩分別設置于該圍繞壁的上端部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分別與該座本體相互配合且用以固定該燈座。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嵌燈,其特征在于該燈座還包括兩分別設置于該圍繞壁的上端部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分別與該座本體相互配合且用以固定該燈座。
專利摘要一種嵌燈,包含一燈座及一發(fā)光單元。燈座包括一座本體,及一形成于該座本體的開口、一由該座本體凸伸且環(huán)繞該開口的圍繞壁,及一鄰近該開口處的第一連接部。發(fā)光單元包括一可分離地設置于該燈座的殼體、一裝設于該殼體內的發(fā)光件,及一形成于該殼體的外周壁的第二連接部,并令該第二連接部與該第一連接部相互配合固定。借由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的相互配合,而可將發(fā)光單元固定于燈座,相較于以往利用夾設的固定方式,更為方便使用,且提升安裝時的安全性。
文檔編號F21S8/02GK202118719SQ201120190420
公開日2012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8日
發(fā)明者連錦樹 申請人:李翰境, 楊婷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