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背光模塊以及液晶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液晶顯示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可消除導光板底面漏光的背光模塊以及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已被廣泛應用于各種電子產品中,液晶顯示器大部分為背光型液晶顯示器,其包括液晶顯示面板及背光模塊(backlightmodule)。背光模塊可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側向式入光(Side-light type)與直下式入光(Direct-light type)兩種,以便提供背光源至液晶顯示面板。如圖I所示,圖I為現有的側向式入光的背光模塊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01為導 光板,102為光源,103為反射元件,104為反射片,基座為105,從圖中可見,由于反射片104的存在,導致導光板101與基座105之間以及導光板101與反射片104之間均存在間隙,光源102射出的光線可以從導光板101的入光側的底部入射,從而在相應的顯示面板上形成斑點(mura),嚴重的影響液晶顯示器的顯示效果。故,有必要提供一種背光模塊以及液晶顯示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通過改變導光板和反射片的設置的背光模塊以及液晶顯示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的背光模塊以及液晶顯示裝置由于導光板與基座、以及導光板與反射片之間的間隙導致的相應顯示面板出現斑點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背光模塊,其中背光模塊包括導光板;基座,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入光側的底部;光源,設置在所述基座上;反射元件,用于將所述光源發(fā)出的光反射到所述導光板的入光面上;以及反射片,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底部,用于反射行進至導光板的底面上的光線,所述導光板和所述反射片通過雙面膠連接,所述雙面膠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底面的邊緣,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所述導光板的底面以及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相互平行,且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所在平面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底面所在平面以及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所在平面之間。在本發(fā)明所述的背光模塊中,所述雙面膠的寬度為D,所述導光板的底面所在平面與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所在平面之間的距離為H,所述導光板的折射率為n,所述H與所述D的比值大于 0. 8*tg[acrsin(l/n)]。在本發(fā)明所述的背光模塊中,所述H與所述D的比值大于tg[acrsin(l/n)]。在本發(fā)明所述的背光模塊中,所述雙面膠設置在所述底面的入光側的邊緣。在本發(fā)明所述的背光模塊中,所述導光板的材料為光硬化型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在本發(fā)明所述的背光模塊中,所述反射元件為單平面反射片、多平面反射片或曲面反射片。
在本發(fā)明所述的背光模塊中,所述基座為印刷電路板或軟性印刷電路板。在本發(fā)明所述的背光模塊中,所述背光模塊還包括光學膜片,所述光學膜片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上,用于改善所述背光模塊的出光效果。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所述液晶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以及 背光模塊,包括導光板;基座,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入光側的底部;光源,設置在所述基座上;反射元件,用于將所述光源發(fā)出的光反射到所述導光板的入光面上;以及反射片,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底部,用于反射行進至導光板的底面上的光線,所述導光板和所述反射片通過雙面膠連接,所述雙面膠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底面的邊緣,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所述導光板的底面以及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相互平行,且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所在平面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底面所在平面以及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所在平面之間。在本發(fā)明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中,所述雙面膠的寬度為D,所述導光板的底面所在平面與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所在平面之間的距離為H,所述導光板的折射率為n,所述H與所述 D 的比值大于 0. 8*tg[acrsin(l/n)]。實施本發(fā)明的背光模塊以及液晶顯示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改變導光板和反射片的設置,以解決現有技術的背光模塊以及液晶顯示裝置由于導光板與基座、以及導光板與反射片之間的間隙導致的相應顯示面板出現斑點的技術問題。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內容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優(yōu)選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I為現有的側向式入光的背光模塊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背光模塊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各實施例的說明是參考附加的圖式,用以例示本發(fā)明可用以實施的特定實施例。本發(fā)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內」、「外」、「側面」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以說明及理解本發(fā)明,而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在圖中,結構相似的單元是以相同標號表示。請參照圖2,圖2為本發(fā)明的背光模塊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背光模塊200包括導光板201、光源202、反射元件203、反射片204、基座205以及光學膜片206。導光板201設置在背板(圖中未示出)上,用于引導光源202的光線;基座205設置在導光板201的入光側的底部;基座205上設置有光源202,用于側向發(fā)光至導光板201內,并由導光板201來引導出光;反射元件203設置在導光板201的入光側的頂部,用于將光源202發(fā)出的光反射到導光板201的入光面上;反射片204設置在導光板201的底部,用于反射行進至導光板201的底面上的光線;光學膜片206設置在導光板201的出光面上,用于改善背光模塊200的出光效果。在本實施例中,導光板201和反射片204通過雙面膠207連接,雙面膠207設置在導光板201底面的入光側的邊緣(當然也可設置在底面的全部邊緣),光源202的出光面、導光板201的底面以及導光板201的出光面相互平行,且光源202的出光面所在平面設置在導光板201的底面所在平面以及導光板201的出光面所在平面之間。本實施例的背光模塊200使用時,由于光源202的出光面、導光板201的底面以及導光板201的出光面相互平行,且光源202的出光面所在平面設置在導光板201的底面所在平面以及導光板201的出光面所在平面之間,從圖中可以看出,即導光板201的底面低于光源202的出光面,同時在導光板201的入光側通過雙面膠207將導光板201和反射片204粘貼在一起,從而確保了光線不會從導光板201的底面射入。但是當光線入射到雙面膠207粘貼的區(qū)域時,雙面膠207會破壞導光板201中光線的全反射而在相應的顯示面板上形成亮線,因此要確保雙面膠207粘貼區(qū)域位于導光板201的無光線區(qū)域。如圖2中所示,雙面膠207的寬度為D,導光板201的底面所在平面與光源202的出光面所在平面之間的距離為H,導光板201的折射率為n。下面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的導光板201為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的折射率n接近I. 52,空氣折射率為
1。根據光學折射定律,導光板201中的最大折射角0不會超過acrsin(l/n),即41. I度。因此當距離H與寬度D的比值大于tg[acrsin(l/n) ] = 0. 87時,入射到導光板201中的光線將不會射到雙面膠207上,確保了雙面膠207對導光板201中的光線無影響,保證了相應顯示面板的顯示品質。同時由于大角度入射導光板201的光線非常稀少,因此使用者可以將雙面膠207的寬度適當的放寬,經試驗證明,當距離H與寬度D的比值為0. 8*tg[acrsin(l/n)]時,雙面膠207對導光板201中光線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這樣在保證相應顯示面板的顯示品質的同時,還確保了導光板201和反射片204的粘貼效果,使得導光板201和反射片204不易因脫離而導致導光板201的底面漏光。本發(fā)明的背光模塊200中,導光板201的材料可為光硬化型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反射元件203可為單平面反射片、多平面反射片或曲面反射片。在本實施例中,反射元件203也可為楔形反射件。本發(fā)明中的光源202例如為冷陰極燈管(Cold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發(fā)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有機發(fā)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0LED)、電激發(fā)光組件(Electro-Luminescence,EL)、發(fā)光燈條(Li ght B ar)或上述的任意組合。基座205例如為印刷電路板(Printedcircuit board, PCB)或軟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PC)本發(fā)明中的反射片204為反射膜片,其具有高反射率材料。此高反射率材料可例如為銀、鋁、金、鉻、銅、銦、銥、鎳、鉬、錸、銠、錫、鉭、鎢、錳、上述任意組合的合金、耐黃化且耐熱的白色反射漆料或上述材料的任意組合,以反射光線。本發(fā)明中的光學膜片206可為擴散片、棱鏡片、逆棱鏡片(Turning PrismSheet)、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BEF)、反射式增亮膜(Dual BrightnessEnhancement Film, DBEF)、非多層膜式反射偏光片(Diffused Reflective PolarizerFilm, DRPF)或上述的任意組合。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包括顯示面板以及背光模塊,背光模塊包括導光板、設置在導光板的入光側的底部的基座、用于將光源發(fā)出的光反射到所述導光板的入光面上的反射元件以及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底部,用于反射行進至導光板的底面上的光線的反射片。導光板和反射片通過雙面膠連接,雙面膠設置在導光板的底面的邊緣,光源的出光面、導光板的底面以及導光板的出光面相互平行,且光源的出光面所在平面設置在導光板的底面所在平面以及導光板的出光面所在平面之間。雙面膠的寬度為D,導光板的底面所在平面與光源的出光面所在平面之間的距離為H,導光板的折射率為n,距離H與寬度D的比值大于0. 8*tg[acrsin(l/n)]0本發(fā)明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與上述的背光模塊的具體實施例中描述的相同或相似,具體請參見上述背光模塊的具體實施例。由上述可知,本發(fā)明的背光模塊和液晶顯示裝置通過改變導光板和反射片的設置解決了相應顯示面板由于導光板與基座、以及導光板與反射片之間的間隙出現斑點的技術問題,同時確保了雙面膠對導光板中的光線不會產生影響,保證了相應顯示面板的顯示品質。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優(yōu)選實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均可作各種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界定的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塊包括 導光板; 基座,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入光側的底部; 光源,設置在所述基座上; 反射元件,用于將所述光源發(fā)出的光反射到所述導光板的入光面上;以及 反射片,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底部,用于反射行進至導光板的底面上的光線, 所述導光板和所述反射片通過雙面膠連接,所述雙面膠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底面的邊緣,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所述導光板的底面以及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相互平行,且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所在平面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底面所在平面以及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所在平面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面膠的寬度為D,所述導光板的底面所在平面與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所在平面之間的距離為H,所述導光板的折射率為n,所述H與所述D的比值大于0. 8*tg[acrsin(l/n)]。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H與所述D的比值大于tg[acrsin(1/n)]。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面膠設置在所述底面的入光側的邊緣。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光板的材料為光硬化型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元件為單平面反射片、多平面反射片或曲面反射片。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為印刷電路板或軟性印刷電路板。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塊還包括光學膜片,所述光學膜片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上,用于改善所述背光模塊的出光效果。
9.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顯示裝置包括 顯示面板;以及 背光模塊,包括 導光板; 基座,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入光側的底部; 光源,設置在所述基座上; 反射元件,用于將所述光源發(fā)出的光反射到所述導光板的入光面上;以及 反射片,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底部,用于反射行進至導光板的底面上的光線, 所述導光板和所述反射片通過雙面膠連接,所述雙面膠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底面的邊緣,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所述導光板的底面以及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相互平行,且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所在平面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底面所在平面以及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所在平面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面膠的寬度為D,所述導光板的底面所在平面與所述光源的出光面所在平面之間的距離為H,所述導光板的折射率為n,所述H與所述D的比值大于0.8*tg[acrsin(1/n)]。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了一種背光模塊以及液晶顯示裝置,背光模塊包括導光板、基座、光源、反射原件以及反射片,導光板與反射片通過雙面膠連接,雙面膠設置在導光板的底面的邊緣,光源的出光面所在平面設置在導光板的底面所在平面以及導光板的出光面所在平面之間。本發(fā)明通過改變導光板和反射片的設置解決了相應顯示面板出現斑點的技術問題。
文檔編號F21V17/00GK102620218SQ20121011369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18日
發(fā)明者黃建發(fā) 申請人: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