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用于多光源的反射透鏡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適用于多光源的反射透鏡,它包括一反光杯,該反光杯為回轉體結構,其杯口直徑大于杯底直徑;一透鏡模塊,該透鏡模塊設置于反光杯底部,所述透鏡模塊包括透鏡載體及設置于所述透鏡載體上的復數(shù)個透鏡單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將多個透鏡單體通過透鏡載體連接形成一透鏡模塊,再將透鏡模塊連接于反光杯底部形成一體式結構,如此,使得本發(fā)明的透鏡可適用于多顆光源的配光,且光效高,光線均勻。
【專利說明】一種適用于多光源的反射透鏡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透鏡,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多光源的反射透鏡。
【【背景技術】】
[0002]傳統(tǒng)射燈耗能高、壽命短,低色溫,在全球資源緊張的大環(huán)境下,LED光源因具有使用低壓電源、耗能少、適用性強、穩(wěn)定性高、響應時間短、對環(huán)境無污染、多色發(fā)光等優(yōu)點,成為新一代主流照明光源,LED作為照明光源的LED燈管、LED球泡燈等已經(jīng)逐漸取代了現(xiàn)有的白熾燈、熒光燈等,而LED射燈也因耗能低、壽命長,多色溫段,逐漸替代傳統(tǒng)射燈;現(xiàn)有的LED射燈通常使用透鏡和反光杯對單顆LED光源進行小角度配光,在單顆LED光源的情況下,這種方式很容易實現(xiàn)小角度配光,但對于多顆LED光源而言,這種采用透鏡與反光杯這種方式,很難實現(xiàn)對多個LED光源進行配光,且對于COB光源實現(xiàn)的光效低。
【
【發(fā)明內(nèi)容】
】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有效克服上述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適用于多光源的反射透鏡,該透鏡可用于多顆光源的配光,且其光效高、發(fā)光角度小。
[0004]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適用于多光源的反射透鏡,它包括
[0005]—反光杯,該反光杯為回轉體結構,其杯口直徑大于杯底直徑;
[0006]一透鏡模塊,該透鏡模塊設置于反光杯底部,所述透鏡模塊包括透鏡載體及設置于所述透鏡載體上的復數(shù)個透鏡單體。
[0007]下面對上述技術上方案進一步闡述:
[0008]所述透鏡載體由一體成型的中空圓柱部及透鏡板組成,所述透鏡板設置于中空圓柱部的頂部,于所述中空圓柱部的底部形成一容納腔。
[0009]所述復數(shù)個透鏡單體設置于所述容納腔中且與所述透鏡板連接形成一體。
[0010]所述中空圓柱部的底部與所述反光杯杯底連接形成一體。
[0011]所述反光杯的內(nèi)表面設有多個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環(huán)繞所述反光杯內(nèi)表面均勻分布形成鱗甲狀結構。
[0012]所述第一凸起的表面為圓弧面。
[0013]所述透鏡單體包括一碗狀本體,于所述碗狀本體的底部設有一用于放置LED的容納孔,圍繞所述容納孔設置全反射面,所述全反射面為二次曲面,所述燈孔的底部向下凸起形成入射面,所述入射面為圓弧面,所述碗狀本體的頂部設有出射面。
[0014]所述透鏡板表面設有多個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均勻分布于所述透鏡板表面形成蜂窩狀結構。
[0015]所述第二凸起的表面為圓弧面。
[001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本發(fā)明將多個透鏡單體通過透鏡載體連接形成一透鏡模塊,再將透鏡模塊連接于反光杯底部形成一體式結構,如此,使得本發(fā)明的透鏡可適用于多顆光源的配光,且光效高;其二、本發(fā)明中反光杯的內(nèi)表面分布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表面為圓弧面,使得由透鏡模塊射出的光線更好的混合,同時使得光斑更加均勻;其三、透鏡單體為碗狀結構,具有較好的聚光作用,使得通過透鏡板射出的光線匯聚在同一方向,滿足小出光角射燈的要求;此外,將容納孔底部形成的入射面設計成圓弧面,如此,入射光線經(jīng)折射后向光軸的中心靠攏,具有更好的聚光效果;其四、透鏡板表面設置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的表面為圓弧面,使得透鏡板射出的光線更加均勻。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發(fā)明適用于多光源的反射透鏡的立體圖1 ;
[0018]圖2為本發(fā)明適用于多光源的反射透鏡的立體圖2 ;
[0019]圖3為本發(fā)明適用于多光源的反射透鏡的主視圖;
[0020]圖4為圖3中A-A處剖視圖;
[0021]圖5為本發(fā)明中透鏡單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照射效果圖;
[0023]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照度示意圖;
[0024]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 的配光曲線圖;
[0025]圖中:反光杯I ;杯口 101 ;杯底102 ;第一凸起103 ;透鏡模塊2 ;透鏡載體21 ;中空圓柱部211 ;透鏡板212 ;透鏡單體22 ;容納孔221 ;入射面222 ;全反射面223 ;第二凸起2121。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0027]參照圖1至圖4所示,本發(fā)明揭示的適用于多光源的反射透鏡,它包括一反光杯I及一透鏡模塊2,該反光杯I為回轉體結構,其杯口 101直徑大于杯底102直徑,反光杯I 一般采用鏡面反射材料制作形成,透鏡模塊2設置于反光杯I底部,該透鏡模塊2包括透鏡載體21及設置于所述透鏡載體21上的復數(shù)個透鏡單體22。
[0028]本實施例中,透鏡單體22為四個,該透鏡單體22即為與單顆光源對應的小透鏡,透鏡載體21由一體成型的中空圓柱部211及透鏡板212組成,所述透鏡板212連接于中空圓柱部211的頂部,于所述中空圓柱部211的底部形成一容納腔,四個透鏡單體22設置于所述容納腔中且與所述透鏡板212連接形成一體式結構,較佳的,透鏡單體22與透鏡板212一體成型,中空圓柱部211的底部與所述反光杯I杯底102連接形成一體式結構。
[0029]進一步的,反光杯I的內(nèi)表面設有若干第一凸起103,所述第一凸起103環(huán)繞所述反光杯I內(nèi)表面均勻分布形成鱗甲狀結構,即若干第一凸起103完全覆蓋反光杯I內(nèi)表面,所述第一凸起103的表面為圓弧面,如此,使得由透鏡模塊2射出的光線更好的混合,同時使得光斑更加均勻。
[0030]更進一步的,所述透鏡板212表面設有若干第二凸起2121,所述第二凸起2121均勻分布于所述透鏡板212表面形成蜂窩 狀結構,所述第二凸起2121的表面為圓弧面,如此,使得透鏡板212射出的光線更加均勻。
[0031]參照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透鏡單體22包括一碗狀本體,于所述碗狀本體的底部設有一用于放置LED的容納孔221,圍繞所述容納孔221設置全反射面223,所述全反射面223為二次曲面,所述容納孔221的底部向下凸起形成入射面222,所述入射面222為圓弧面,所述碗狀本體的頂部設有出射面。
[0032]每個透鏡單體22用于與一顆光源對應,具體應用中,由光源發(fā)出的光線從容納孔221底部的入射面222進入,經(jīng)容納孔221四周的全反射面223反射后從出射面及透鏡板212表面射出,這種透鏡單體22結構,具有較好的聚光作用,使得通過透鏡板212射出的光線大都匯聚在同一方向,滿足小出光角射燈的要求。
[0033]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照射效果圖,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照度示意圖,由圖中可以看出本發(fā)明的反射透鏡產(chǎn)生光斑為圓形,光斑均勻度好,光束發(fā)散角度小,滿足射燈要求。
[0034]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配光曲線圖,圖中表達了透過本發(fā)明反射透鏡中心軸線的任意截面上的光強度分布狀態(tài),從圖中可以看出經(jīng)本發(fā)明的反射透鏡照射的光束在透鏡單體全反射面及反光杯的反射作用下,其發(fā)散角度逐漸變小,并以中心O度方向為最強,隨著角度的增加,光強逐漸減弱。
[0035]以上所描述的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上述具體實施例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思想范疇內(nèi),可以出現(xiàn)各種變形及修改,凡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jù)以上描述所做的潤飾、修改或等同替換,均屬于本發(fā)明所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適用于多光源的反射透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反光杯,該反光杯為回轉體結構,其杯口直徑大于杯底直徑; 一透鏡模塊,該透鏡模塊設置于反光杯底部,所述透鏡模塊包括透鏡載體及設置于所述透鏡載體上的復數(shù)個透鏡單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多光源的反射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鏡載體由一體成型的中空圓柱部及透鏡板組成,所述透鏡板設置于中空圓柱部的頂部,于所述中空圓柱部的底部形成一容納腔。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適用于多光源的反射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復數(shù)個透鏡單體設置于所述容納腔中且與所述透鏡板連接形成一體。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適用于多光源的反射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圓柱部的底部與所述反光杯杯底連接形成一體。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適用于多光源的反射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的內(nèi)表面設有多個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環(huán)繞所述反光杯內(nèi)表面均勻分布形成鱗甲狀結構。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適用于多光源的反射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表面為圓弧面。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多光源的反射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鏡單體包括一碗狀本體,于所述碗狀本體的底部設有一用于放置LED的容納孔,圍繞所述容納孔設置全反射面,所述全反射面為二次曲面,所述燈孔的底部向下凸起形成入射面,所述入射面為圓弧面,所述碗狀本體的頂部設有出射面。
8.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適用于多光源的反射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鏡板表面設有多個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均勻分布于所述透鏡板表面形成蜂窩狀結構。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適用于多光源的反射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的表面為圓弧面。
【文檔編號】F21V13/04GK103868017SQ201210541451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14日
【發(fā)明者】王建全, 翁方軼 申請人:四川柏獅光電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