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ー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參見圖1,現(xiàn)有的液晶顯示裝置100—般由以下元件組成前框101、液晶面板102、膠框103、光學膜片組104、導光板105、反射板106、光源107、散熱鋁基板108以及背板109。所述光源107由印刷電路板和安裝于該印刷電路板上的發(fā)光二極管組成,所述散熱鋁基板108由相互垂直連接的散熱部及固定部組成,所述光源107安裝于該散熱鋁基板108的散熱部的內表面上,所述散熱鋁基板108的固定部置于所述背板109上,并通過螺釘110與所述背板109固定。所述反射板106設置在所述背板109內表面和所述散熱鋁基板108的固定部上。所述導光板105安裝在所述反射板106上,且所述光源107位于該導光板105的ー側。所述膠框103具有連接部及支撐部,所述連接部固定在散熱鋁基板108的外表面, 所述支撐部位于光學膜片104的邊緣上方,且所述液晶面板102的邊緣位于支撐部上。前框通過螺釘111與膠框103及背板109固定,并使液晶面板102的邊緣加持在前框101與膠框103間。組裝吋,首先將光源107安裝在散熱鋁基板108的散熱部內表面上,并將散熱鋁基板108固定在背板109上;然后依次將反射板106、導光板105及光學膜片104疊置在背板109上,隨后將膠框103與散熱鋁基板108及背板109固定,并將液晶面板102置于膠框103的支撐部上,最后將前框101與膠框103及背板109固定。當光源107出現(xiàn)故障需要更換吋,首先需要將前框101從液晶顯示裝置100中拆卸下來,然后依次將液晶面板102、膠框103、光學膜片組104、導光板105以及反射板106拆卸下來,最后才能將需要更換的光源107從散熱鋁基板108上拆卸下來以便安裝新的光源107。安裝新的光源107之后還需依次安裝所述反射板106、導光板105、光學膜片組104、膠框103,液晶面板102、以及前框101?,F(xiàn)有的液晶顯示裝置100,在更換光源107過程中需要對其他無需更換的元件進行拆卸與安裝,更換光源107的操作比較復雜,并且也可能導致對這些無需更換的元件產生不良影響,從而降低液晶顯示裝置100的產品良率。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其更換光源的操作簡單,并避免對其他無需更換的元件產生影響,提高產品良率。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ー種背光模組,所述背光模組包括背板、散熱基板及光源,所述背板具有基板,所述散熱基板包括散熱部及與散熱部連接的固定部,所述光源固定在散熱部上,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基板的下側。優(yōu)選地,所述背板還包括與基板垂直連接的側板,且所述基板與側板的連接處開設有通道,所述側板包括傳導部及與傳導部垂直連接的第一鎖固部,所述光源及散熱部經由通道設置在傳導部的ー側,且所述傳導部和所述光源分別設置在散熱部的相對兩側,所述側板上開設有第一鎖固孔。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鎖固孔開設在所述第一鎖固部或所述傳導部上。優(yōu)選地,所述散熱部上開設有鎖固孔。本實用新型另提出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背光模組及前框,所述前框固定在所述背光模組上;所述背光模組包括背板、散熱基板及光源,所述背板包括基板,所述散熱基板包括散熱部及與散熱部連接的固定部,所述光源固定在散熱部上,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基板的下側。優(yōu)選地,所述背板還包括與基板垂直連接的側板,且所述基板與側板的連接處開 設有通道,所述側板包括傳導部及與傳導部垂直連接的第一鎖固部,所述光源及散熱部經由通道設置在傳導部的ー側,且所述傳導部和所述光源分別設置在散熱部的相對兩側,所述側板上開設有第一鎖固孔;所述前框開設有第二鎖固孔,一螺釘通過所述第一鎖固孔及第二鎖固孔將側板與前框固定。優(yōu)選地,所述前框具有第二鎖固部,該第二鎖固部設置在所述第一鎖固部上,且所述第二鎖固孔設置在所述第二鎖固部上;所述第一鎖固孔開設在所述第一鎖固部,所述螺釘通過所述第一鎖固孔及第ニ鎖固孔將第一鎖固部與第二鎖固部固定。優(yōu)選地,所述前框具有側壁,且所述側壁與所述散熱部分別位于所述傳導部的相對兩側;所述第一鎖固孔開設在所述傳導部上,所述第二鎖固孔開設在所述側壁上,所述螺釘通過所述第一鎖固孔及第ニ鎖固孔將側壁與傳導部固定。優(yōu)選地,所述前框具有第二鎖固部,該第二鎖固部設置在所述散熱基板的散熱部上,所述第二鎖固部上開設有第二鎖固孔;所述散熱部向下開設有鎖固孔,一螺釘經過所述第二鎖固孔插入該散熱部的鎖固孔將第二鎖固部與散熱部固定。優(yōu)選地,所述前框具有側壁,該側壁設置在所述散熱基板的散熱部上,且所述側壁與所述光源分別設置在散熱部的相對兩側;所述側壁上開設有第二鎖固孔;所述散熱部的側面開設有鎖固孔,一螺釘經過所述第二鎖固孔插入該散熱部的鎖固孔將第二鎖固部與散熱部固定。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更換光源吋,無需拆卸其他組件,只需將散熱基板和光源拆卸下來即可,因此更換光源操作不會對其他元件產生任何影響,從而簡化了更換光源的操作過程,并提高了液晶顯示裝置的產品良率。
圖I是現(xiàn)有技術中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2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拆卸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拆卸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xiàn)、功能特點及優(yōu)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ー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參見圖2,其為本實用新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該液晶顯示裝置200包括背光模組、膠框202、液晶面板201及前框250。請參閱圖2及圖3,所述背光模組包括背板210、散熱基板230、光源240、反射片204、導光板220及光學膜片組203。所述光源240包括印刷電路板242及安裝于該印刷電路板242上的若干個發(fā)光二極管241。所述散熱基板230由相互垂直連接的散熱部231和固定部232組成,光源240固定在所述散熱部231上,且所述印刷電路板242與所述散熱部231接觸。請ー并參閱圖4,所述背板210包括基板212及與基板212垂直連接的側板260,所述基板212與側板260的連接處開設有通道211,該通道211的寬度大于散熱部231與光源240的厚度和、該通道211的長度大于散熱部231的長度,以供散熱部231和光源240通過。所述側板包括傳導部261及與該傳導部261垂直連接的第一鎖固部262。所述固定部232通過ー第一螺釘270固定在所述基板212的下側,所述散熱部231及光源240經由該通道211組裝在傳導部261的ー側,且所述傳導部261與所述光源240分別設置在散熱部231的相對兩側,優(yōu)選地,所述散熱部231與所述傳導部261接觸。所述第一鎖固部262位于所述光源240的上方,并且該第一鎖固部262開設有第一鎖固孔264。所述第一鎖固部262位于該光源240上方的表面上設置有反射層263,該反射層263用于反射光源240發(fā)出的光線,以提高光源240的光利用率。所述反射片204設置在該基板212的上方,所述導光板220設置在所述反射片204的上方,且所述導光板220的一側面正對所述光源240的發(fā)光二極管241。本實施例僅以該背光模組具有ー個光源240說明,當然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光源240可為多個,其分別正對所述導光板220的側面。所述光學膜片組203設置在所述導光板220的上方。請ー并參閱圖2至圖4,所述膠框202具有支撐部2021及自所述支撐部2021中部垂直延伸形成的承載部2023,所述支撐部2021支撐在所述導光板220上,且所述承載部2023位于所述光學膜片組203的上方。所述液晶面板201設置在所述承載部2023上。所述前框250具有第二鎖固部252,所述第二鎖固部252的一端連接ー夾持部251,該第二鎖固部252的另一端垂直連接ー側壁253。所述第二鎖固部252上開設有第二鎖固孔,一第二螺釘280經過該第二鎖固孔插入第一鎖固孔264將該第二鎖固部252固定在所述側板260的第一鎖固部262上,使背板210與前框250固定,從而使散熱基板230的散熱部231與前框250固定。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鎖固孔264也可設置在傳導部261上,相應的,所述第二鎖固孔設置在側壁253上,第二螺釘280通過固定傳導部261與側壁253而將側板260與前框250固定。所述夾持部251與第二鎖固部252連接的一端位于膠框202的支撐部2021上,其另一端位于所述承載部2023的上方,且與所述承載部2023共同夾持所述液晶面板201的邊緣。所述側壁253位于所述側板260的傳導部261的外側。安裝吋,首先將所述反射板204、導光板220、光學膜片組203依次設置在所述基板212上,并將所述光源240固定在所述散熱基板230的散熱部231上;然后將散熱部231及光源240由通道211插入,并通過第一螺釘270將所述散熱基板230的固定部232固定在基板212的下方;最后依次安裝所述膠框202及液晶面板201 ;并將前框250固定在所述側板260上。當光源240出現(xiàn)故障需要更換時,取下所述第一螺絲270,即可將散熱基板230及光源240拆卸下來,然后更換光源240,而無需拆卸液晶顯示裝置200中的其他元件。因此,本實施例中,更換光源240不會對液晶顯示裝置200中的其他元件產生任何影響,從而簡化了更換光源240的操作過程,并提高了液晶顯示裝置200的產品良率。參見圖5及圖6,其為本實用新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300與第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200的區(qū)別在于,所述背板310僅具有基板312,所述散熱基板的散熱部331向下開設有鎖固孔333。所述前框350的第二鎖固部352設置在所述散熱部331上,所述第二螺釘380經過第二鎖固孔354插入所述散熱部331的鎖固孔333從而將前框350固定在所述散熱部331上,且所述側部353位于散 熱部331的外側且與散熱部331接觸。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鎖固孔333也可設置在散熱部331的側面,相應的,所述第二鎖固孔354設置在側壁353上。 更換光源340時,取下第一螺釘370及第ニ螺釘380,即可將散熱基板及光源340拆卸下來以更換光源340,而無需拆卸液晶顯示裝置300中的其他元件。因此,本實施例中,更換光源340不會對液晶顯示裝置300中的其他元件產生任何影響,從而簡化了更換光源340的操作過程,并提高了液晶顯示裝置300的產品良率。此外,所述散熱基板330的散熱部331直接與前框350的側壁353接觸,從而提高了散熱部331的散熱效率。應當理解的是,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不能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組包括背板、散熱基板及光源,所述背板具有基板,所述散熱基板包括散熱部及與散熱部連接的固定部,所述光源固定在散熱部上,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基板的下側。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還包括與基板垂直連接的側板,且所述基板與側板的連接處開設有通道,所述側板包括傳導部及與傳導部垂直連接的第一鎖固部,所述光源及散熱部經由通道設置在傳導部的一側,且所述傳導部和所述光源分別設置在散熱部的相對兩側,所述側板上開設有第一鎖固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固孔開設在所述第一鎖固部或所述傳導部上。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部上開設有鎖固孔。
5.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包括背光模組及前框,所述前框固定在所述背光模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組包括背板、散熱基板及光源,所述背板包括基板,所述散熱基板包括散熱部及與散熱部連接的固定部,所述光源固定在散熱部上,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基板的下側。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還包括與基板垂直連接的側板,且所述基板與側板的連接處開設有通道,所述側板包括傳導部及與傳導部垂直連接的第一鎖固部,所述光源及散熱部經由通道設置在傳導部的一側,且所述傳導部和所述光源分別設置在散熱部的相對兩側,所述側板上開設有第一鎖固孔;所述前框開設有第二鎖固孔,一螺釘通過所述第一鎖固孔及第二鎖固孔將側板與前框固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具有第二鎖固部,該第二鎖固部設置在所述第一鎖固部上,且所述第二鎖固孔設置在所述第二鎖固部上;所述第一鎖固孔開設在所述第一鎖固部,所述螺釘通過所述第一鎖固孔及第二鎖固孔將第一鎖固部與第二鎖固部固定。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具有側壁,且所述側壁與所述散熱部分別位于所述傳導部的相對兩側;所述第一鎖固孔開設在所述傳導部上,所述第二鎖固孔開設在所述側壁上,所述螺釘通過所述第一鎖固孔及第二鎖固孔將側壁與傳導部固定。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具有第二鎖固部,該第二鎖固部設置在所述散熱基板的散熱部上,所述第二鎖固部上開設有第二鎖固孔;所述散熱部向下開設有鎖固孔,一螺釘經過所述第二鎖固孔插入該散熱部的鎖固孔將第二鎖固部與散熱部固定。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具有側壁,該側壁設置在所述散熱基板的散熱部上,且所述側壁與所述光源分別設置在散熱部的相對兩側;所述側壁上開設有第二鎖固孔;所述散熱部的側面開設有鎖固孔,一螺釘經過所述第二鎖固孔插入該散熱部的鎖固孔將第二鎖固部與散熱部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所述背光模組包括背板、散熱基板及光源,所述背板具有基板,所述散熱基板包括散熱部及與散熱部連接的固定部,所述光源固定在散熱部上,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基板的下側;所述前框與散熱部固定。本實用新型的液晶顯示裝置,當需要更換光源時,無需拆卸液晶顯示裝置中其他組件,只需將散熱基板和光源拆卸下來即可,因此更換光源操作不會對其他元件產生任何影響,從而簡化了更換光源的操作過程,并提高了液晶顯示裝置的產品良率。
文檔編號F21V21/00GK202546511SQ20122017120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19日
發(fā)明者曾大偉 申請人: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