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學透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與照明領域相關,特別是指一種引導發(fā)光二極管之光線照射出類橢圓光形的光學透鏡,可應用于背光模塊或廣告廣告牌。
背景技術:
發(fā)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因具有低耗電、高效能及壽命長等特性,因此近年來已廣泛應用于照明燈具或背光模塊等技術領域中。然而,發(fā)光二極管與傳統(tǒng)光源相比發(fā)光二極管之光線發(fā)散角度較小,因而若應用于照明燈具時,則需增加發(fā)光二極
管之數(shù)量。例如在背光模塊方面,是將發(fā)光二極管設置在發(fā)光條上為點光源發(fā)光,然而,發(fā)光二極管出光范圍具有指向性,故須根據(jù)其出光調整至所需之范圍,以適用于背光模塊上。因此,如何有效針對該LED光源之投射強度、投射范圍,以及其照射均勻度進行改善,為本領域相關從業(yè)者極欲改善之課題。以需求來說,設計一個可以引導一發(fā)光二極管之光線而產(chǎn)生一類橢圓光形之光學透鏡,可于各種不同之使用條件下,皆能提供最佳之照射狀態(tài),已成市場應用上之一個刻不容緩的議題。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上述現(xiàn)有技術之問題,本實用新型之目的提供一種引導發(fā)光二極管光線以照射出類橢圓光形,可適用于背光模塊以減少其光條數(shù)量的光學透鏡,來解決已知技術之問題。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之目的,提出一種光學透鏡,供引導一發(fā)光二極管之光線而產(chǎn)生一類橢圓光形,而該光學透鏡具有一透鏡本體,包含一出光面及一入光面。該出光面為一曲面,且該出光面之投射面呈一類橢圓形而具有一長軸及一短軸,該長軸之長度為a,該短軸之長度為b,該短軸垂直于該長軸,又該出光面之中心位置具有一頂點。另外該入光面具有一內曲面及一底面,該內曲面供以容置該發(fā)光二極管,且該入光面與該出光面連接形成該透鏡本體之外表面。又該透鏡本體具有一透鏡高度為C。其中,該長軸之長度a、該短軸之長度b及該透鏡高度c系符合下列關系式:l<a/b ^ 1.67 ;及 2 芻 a/c 芻 6。另外,為了調整出光之不同地類橢圓效果,其中該底面可設有一鋸齒狀結構、一網(wǎng)點結構、一霧化結構或其組合,因此提升不同使用狀態(tài)或環(huán)境下之適用性。在本實用新型中,該透鏡本體之該入光面處內凹形成具有該內曲面之一容置室,用以容置該發(fā)光二極管,而該內曲面之邊緣圍閉形成一圓形開口或一類橢圓形開口,由于不同之開口形狀會決定光源進入該透鏡本體之距離與角度,進而改變出光后之路徑表現(xiàn)。藉此皆可進一步調整不同之出光效果以及均勻度呈現(xiàn)。另外,本實用新型之光學透鏡更包含一外壁,該外壁圍繞設置于該透鏡本體上,且該外壁表面設有一網(wǎng)點結構或一霧化結構。而光學透鏡更包含復數(shù)個柱腳,且該些柱腳設置于該外壁底部。對此在與發(fā)光二極管相互安裝過程中,例如背光模塊之組裝制程工序上,系可快速實現(xiàn)部分終端產(chǎn)品之裝載。較佳地,本實用新型之光學透鏡之該出光面之中央表面為平坦之一平面、一凹弧面或一凸弧面其中之一者。透過該等不同結構之調整,可使該發(fā)光二極管光源于該出光面之總體呈現(xiàn)大致發(fā)散或聚焦之不同光源照射效果。另外,在本實用新型中,該內曲面之一中心點位置伴隨該出光面之該頂點位置在一維空間坐標下為相同方向之變化。藉此在改變該光學透鏡之尺寸設計或些微結構變化下,仍能避免光線軌跡于透鏡本體中之傳遞路徑過于分散影響目標照射區(qū)域之強度表現(xiàn)。為讓本實用新型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為本實用新型之光學透鏡之第一實施例立體示意圖。圖1B,為本實用新型之光學透鏡之第一實施例俯視示意圖。圖1C,為本實用新型之光學透鏡之第一實施例剖面示意圖。圖2A,為本實用新型之光學透鏡之第二實施例立體示意圖。圖2B,為本實用新型之光學透鏡之第二實施例俯視示意圖。圖2C,為本實用新型之光學透鏡之第二實施例剖面示意圖。圖3A,為本實用新型之光學透鏡之第三實施例立體示意圖。圖3B,為本實用新型之光學透鏡之第三實施例俯視示意圖。圖3C,為本實用新型之光學透鏡之第三實施例剖面示意圖。圖4A,為本實用新型之光學透鏡之第四實施例仰視示意圖。圖4B,為本實用新型之光學透鏡之第四實施例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一并參閱圖1A、圖1B及圖1C,其為本實用新型之光學透鏡之第一實施例立體示意圖、俯視示意圖及剖面示意圖。本實用新型之光學透鏡I具有一透鏡本體10,其可供以引導一發(fā)光二極管(圖未顯示)之光線而產(chǎn)生一類橢圓光形,而該光學透鏡I包含一出光面11及一入光面12。該出光面11為一曲面,且該出光面11之投射面呈一類橢圓形而具有一長軸111及一短軸112,該長軸111長度為al,該短軸112長度為bl,該短軸112垂直于該長軸111且該出光面之中心位置具有一頂點P,該頂點P位于該出光面11之表面。該入光面12具有一內曲面121及一底面122,且該入光面12與該出光面11連接形成該透鏡本體10之外表面。又該透鏡本體10具有一透鏡高度為C。其中本實用新型之該長軸長度a、該短軸長度b及該透鏡高度c較佳可符合下列關系式:l<a/b蘭1.67 ;及2蘭a/c蘭6。其中a與b之關系為有效維持類橢圓形光形之實現(xiàn)以及不同環(huán)境下之適用性;至于a與c之關系為控制該類橢圓形光形的整體照射均勻度,藉此實現(xiàn)一均勻度極高且呈類橢圓形光形之照射效果。[0028]在本實施例中,該長軸長度a、該短軸長度b及該透鏡高度c由下列比例所制成該光學透鏡1:a:b:c=2.2:2:1.1。如此比例可有效呈現(xiàn)類橢圓形光形照射效果,并透過鄰接復數(shù)個類橢圓形光形可減少光形重迭或照射區(qū)域效率不佳之情況。對此除可提升照射面積區(qū)域范圍,且關于整體之發(fā)光二極管使用量亦可大幅降低進而減少終端產(chǎn)品成本。請再一并參閱圖2A、2B及2C,分別為本實用新型光學透鏡之第二實施例立體圖、俯視圖及剖面示意圖。為了滿足在不同使用狀態(tài)或環(huán)境下之適用性,該底面122可設有一鋸齒狀結構、一網(wǎng)點結構、一霧化結構或其組合,然在本實施例中,于該底面122設置該鋸齒狀結構作為示例,但不以此為限。如圖所示,該入光面12處內凹形成一容置室120,且該容置室120具有一內曲面121,可容置發(fā)光二極管,且該內曲面121之邊緣圍閉形成一開口 1201,而該開口 1201可為一圓形開口或一類橢圓開口。由于不同之開口形狀會決定光源進入該透鏡本體之距離與角度,進而改變出光后之路徑表現(xiàn)。藉此皆可進一步調整不同之出光效果以及均勻度呈現(xiàn)。例如當發(fā)光二極管發(fā)出光源,光源可從該入光面12射入該透鏡本體10內,經(jīng)該內曲面121及該底面122之一鋸齒狀結構產(chǎn)生折射調整不同之光線軌跡與方向,再由該出光面11射出形成類橢圓形光形。附帶一提的是,該出光面11之中央表面為平坦之一平面、一凹弧面或一凸弧面其中之一者。透過該等不同結構之調整,可使該發(fā)光二極管光源于該出光面之總體呈現(xiàn)大致發(fā)散或聚焦之不同光源照射效果。本實施例以平面為適例且本實用新型之光學透鏡I可進一步包含一外壁13及復數(shù)個柱腳14,該外壁13圍繞設置于該透鏡本體10上,且該外壁13表面設有一網(wǎng)點結構或一霧化結構,而該些柱腳14則是設置于該外壁13底部。對此在與發(fā)光二極管相互安裝過程中,例如背光模塊之組裝制程工序上,可快速實現(xiàn)部分終端產(chǎn)品之裝載。接著,依據(jù)第一、二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更提出第三實施例作更進一步之舉例說明。請續(xù)以一并參閱圖3A、3B及3C,其為本實用新型之光學透鏡之第三實施例立體示意圖、俯視示意圖及剖面示意圖。該光學透鏡2具有一透鏡本體20并包含一出光面21及一入光面22。該出光面21為一曲面,且該出光面21之投射面呈一類橢圓形而具有一長軸211及一短軸212,該長軸211長度為a2、該短軸212長度為b2,該短軸212垂直于該長軸211,又該出光面之中心位置具有一頂點P,該頂點P位于該出光面21之表面。該入光面22具有一內曲面221及一底面222,該內曲面221供以容置該發(fā)光二極管,該透鏡本體20具有一透鏡高度為C。且該入光面22與該出光面21連接形成該透鏡本體20之外表面。在本實用新型中,該長軸長度a、該短軸長度b及該透鏡高度c較佳系符合下列關系式:l<a/b蘭1.67 ;及2蘭a/c蘭6。其中a與b之關系為有效維持類橢圓形光形之實現(xiàn)以及不同環(huán)境下之適用性;至于a與c之關系系為控制該類橢圓形光形的整體照射均勻度。藉此實現(xiàn)一均勻度極高且呈類橢圓形光形之照射效果。而在本實施例中,該長軸長度a、該短軸長度b及該透鏡高度c系由下列關系式制成該光學透鏡2:[0038]a:b:c=10.02:6:1.67。該比例相較于前述實施例更進一步調整類橢圓形之變化效果。亦即長短軸之比例差異較大。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類橢圓比例不同,但該內曲面221之一中心點Q位置伴隨該出光面21之該頂點P位置在一維空間坐標下為相同方向之變化。具體來說,該出光面21及該內曲面221具有相互的關系。當出光面21之高度越高,則可形成越聚集之光形;若該內曲面221之開口大小不變,而該內曲面221之高度越高,則可取得越發(fā)散之光形。若本實用新型之光學透鏡應用于背光光源,則需考慮照射范圍之大小,因此為克服已知技術之問題,以該底面222為基準面,該出光面21之高度與該內曲面221之高度互為正比,以取得較佳之類橢圓光形。又本實施例之該透鏡本體20之該入光面22處內凹形成具有該內曲面221之一容置室220,用以容置發(fā)光二極管,而發(fā)光二極管設置的位置及高度可以根據(jù)不同的需求來調整,在此并不局限。另外,該內曲面221所形成之容置室220可以通過該頂點P之鉛直線為中心軸呈軸對稱設置,則該內曲面221之邊緣是圍閉形成一圓形開口 2201,或以非對稱方式設置,則該內曲面221之邊緣是圍閉形成一類橢圓開口 2201。如此一來,藉由本實用新型之光學透鏡2可引導發(fā)光二極管之光線而照射出類橢圓光形,因此若將本實用新型應用于背光模塊時,由于該背光模塊之發(fā)光條上的發(fā)光二極管發(fā)光光形為類橢圓形,光形分布較習知圓形光形來的更廣,進而可以減少背光模塊的發(fā)光條數(shù)量,換句話說亦可減少材料成本及制程上之時間成本。請再一并參閱圖4A及4B,分別為本實用新型光學透鏡之第四實施例仰視示意圖及剖面示意圖。為了滿足在不同使用狀態(tài)或環(huán)境下之適用性,如圖所示,該底面322可設有一網(wǎng)點結構、一霧化結構或其組合,而在本實施例中,于該底面322設置該網(wǎng)點結構作為示例,但不以此為限。當然,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光學透鏡,供引導一發(fā)光二極管之光線而產(chǎn)生一類橢圓光形,而該光學透鏡具有一透鏡本體,其包含:一出光面,為一曲面,且該出光面之投射面呈一類橢圓形而具有一長軸及一短軸,該長軸之長度為a,該短軸之長度為b,該短軸垂直于該長軸;又該出光面之中心位置具有一頂點P ;以及一入光面,是與該出光面連接形成該透鏡本體之外表面,該入光面具有一內曲面及一底面,該內曲面供以容置該發(fā)光二極管;其中該透鏡本體具有一透鏡高度為C,且該長軸之長度a、該短軸之長度b及該透鏡高度c符合下列關系式:l<a/b 芻 1.67 ;及 2 芻 a/c 芻 6。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設有一鋸齒狀結構、一網(wǎng)點結構、一霧化結構或其組合。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曲面之邊緣是圍閉形成一圓形開口或一類橢圓開口。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更包含一外壁,該外壁圍繞設置于該透鏡本體上,且該外壁表面設有一網(wǎng)點結構或一霧化結構。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學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更包含復數(shù)個柱腳,且該些柱腳設置于該外壁底部。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透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之中央表面為一平面、一凹弧面或一凸弧面其中之一者。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透鏡, 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曲面之一中心點位置伴隨該出光面之該頂點位置在一維空間坐標下為相同方向之變化。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光學透鏡,供引導一發(fā)光二極管之光線而產(chǎn)生一類橢圓光形,而該光學透鏡具有一透鏡本體,其包含一出光面及一入光面。該出光面為一曲面,且該出光面之投射面呈一類橢圓形而具有一長軸及一短軸,該長軸之長度為a,該短軸之長度為b。該入光面具有一內曲面及一底面,且該透鏡本體具有一透鏡高度為c。其中,該長軸之長度a、該短軸之長度b及該透鏡高度c符合下列關系式1<a/b≦1.67;及2≦a/c≦6。因此達到適用性極高且可減少發(fā)光二極管使用顆數(shù)并增加照射均勻度之發(fā)光二極管背光源或一般照明。
文檔編號F21V5/04GK203052526SQ20132001802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15日
發(fā)明者唐德龍, 魏志銘 申請人:東莞雷笛克光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