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內容涉及用于車輛的雙功能前燈,并且更具體地,涉及通過調整前燈的遮蔽件的移動來實施遠光燈模式和近光燈模式的車用前燈。
背景技術:
通常,車輛包括具有照明功能的照明裝置,這允許駕駛者在低光條件期間駕駛車輛時觀察位于車輛行進方向上的物體。信號功能向其他車輛的駕駛者或其他道路使用者通知車輛的駕駛狀態(tài)。在用于車輛的照明裝置中,前燈(例如,頭燈)通常安裝在車輛前方的兩側,并且在車輛在低光條件下工作期間照亮車輛前方的路徑。因此,在行進方向上提高駕駛者的能見度。前燈不應妨礙(例如,引起駕駛者的光盲視)迎面駛來的車輛中的駕駛者的視野。因此,前燈的工作模式通過駕駛者操作而調整為近光燈模式或遠光燈模式。
近來,為調整和選擇性地使用近光燈和遠光燈模式,已經(jīng)應用了雙功能前燈。例如,遮蔽件驅動裝置(或光分配方向改變裝置)包括旋轉遮蔽件,其使用單個光源發(fā)射遠光和近光。雙功能前燈通過使用遮蔽件驅動裝置調整由反射器反射的光來發(fā)射遠光或近光。
具體地,遮蔽件驅動裝置通過致動器調整遮蔽件的旋轉位置。致動器通過關閉遮蔽件的操作將光向下引導(例如,近光燈模式),或通過打開遮蔽件的操作將光同時向上和向下引導(例如,遠光燈模式)。當遮蔽件通過致動器旋轉到打開位置時,雙功能前燈不產(chǎn)生大量的噪聲。然而,當施加到致動器的電力被切斷并且遮蔽件通過復位彈簧的恢復力而旋轉到關閉位置時,遮蔽件與阻尼器碰撞并產(chǎn)生噪聲。
在本部分中公開的以上信息僅用于增強對本發(fā)明的背景的理解,并且因此其可以包含不形成在本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現(xiàn)有技術的信息。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用于車輛的雙功能前燈,該雙功能前燈通過在減小旋轉遮蔽件的操作噪聲的減震器與旋轉遮蔽件的一側之間保持接觸狀態(tài),減少了由打開和關閉旋轉遮蔽件引起的沖擊和噪聲。
在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用于車輛的雙功能前燈,該雙功能前燈可以包括:旋轉遮蔽件、致動器、位置限制凸輪、減震器和復位彈簧,所述旋轉遮蔽件布置在光源的前側,并且配置成繞旋轉軸旋轉來執(zhí)行關閉操作從而阻擋來自光源的一部分光進入非球面透鏡,或執(zhí)行移除光的阻擋的打開操作,所述致動器配置成向旋轉遮蔽件提供旋轉動力,所述位置限制凸輪安裝在旋轉軸上并且配置成與旋轉軸同時旋轉,所述減震器與位置限制凸輪保持接觸狀態(tài)并且減少由旋轉遮蔽件的旋轉引起的沖擊,所述復位彈簧布置在旋轉遮蔽件的旋轉軸上,并且配置成在旋轉遮蔽件打開時變形而產(chǎn)生彈性恢復力。
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減震器可以包括配置成配合位置限制凸輪的旋轉沿線性軌跡(例如,直線)移動的凸輪接觸部分,并且減震器可以與位置限制凸輪保持接觸。減震彈簧可以配置成彈性地支承凸輪接觸部分以使得凸輪接觸部分能夠沿線性軌跡移動。凸輪接觸部分的端部可以與位置限制凸輪保持接觸,并且可以設有與位置限制凸輪形成線接觸的彎曲的中心接觸部分以及可以形成在中心接觸部分的兩側并與位置限制凸輪面接觸的側接觸部分。
在另一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接觸面可以與凸輪接觸部分保持接觸,并且可以布置在位置限制凸輪的外周表面上。該接觸面可以包括可以與凸輪接觸部分線接觸的線接觸區(qū)域。面接觸區(qū)域可以形成在線接觸區(qū)域的兩側并與凸輪接觸部分面接觸。
在另一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可以在位置限制凸輪的線接觸區(qū)域的兩側布置的面接觸區(qū)域中的第一面接觸區(qū)域的端部布置遮蔽件關閉捕獲突起,以在旋轉遮蔽件布置在關閉位置時能夠使得旋轉遮蔽件停止。另外,可以在第二面接觸區(qū)域的端部布置遮蔽件打開捕獲突起,以在旋轉遮蔽件布置在打開位置時能夠使得旋轉遮蔽件停止。
致動器可以包括電機、遮蔽件皮帶輪、電機皮帶輪以及動力傳送構件,所述電機配置成產(chǎn)生用于旋轉遮蔽件的旋轉動力,所述遮蔽件皮帶輪配置成與旋轉遮蔽件的旋轉軸同時旋轉,所述電機皮帶輪配置成通過電機的動力旋轉,所述動力傳送構件連結到遮蔽件皮帶輪和電機皮帶輪以與遮蔽件皮帶輪和電機皮帶輪同時旋轉,并且將電機的動力傳送到旋轉遮蔽件。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用于車輛的雙功能前燈,當旋轉遮蔽件旋轉以在位置完全改變時在關閉位置與打開位置之間進行調整時,可以在位置限制凸輪與凸輪接觸部分之間保持接觸。具體地,可以減少由旋轉遮蔽件的旋轉引起的沖擊量,并且可以減少由打開和關閉旋轉遮蔽件的操作引起的操作噪聲。
附圖說明
現(xiàn)在將參考附圖中所示的示例性實施方式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以上和其它特征,在下文給出的附圖僅僅是示例性的,且因此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并且其中:
圖1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雙功能前燈的示例性分解透視圖;
圖2a和圖2b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雙功能前燈的操作的示例性側視圖;
圖3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位置限制凸輪的接觸面和減震器的凸輪接觸部分的接觸面的示例性視圖;
圖4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具有位置限制凸輪和減震器的雙功能前燈的布置在關閉位置的旋轉遮蔽件的視圖;
圖5a至圖5c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具有位置限制凸輪和減震器的雙功能前燈的旋轉遮蔽件以逐步方式從關閉位置調整到打開位置的操作的視圖;并且
圖6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具有位置限制凸輪和減震器的雙功能前燈的布置在打開位置的旋轉遮蔽件的視圖。
附圖中所示的附圖標記包括對下面進一步討論的以下元件的參考:
10:光源
12:反射器
14:非球面透鏡
16:透鏡夾持器
20:旋轉遮蔽件
22:旋轉軸
24:遮蔽翼
28:安裝架
30:致動器
32:電機
34:電機皮帶輪
36:遮蔽件皮帶輪
38:動力傳送構件
40:位置限制凸輪
41:接觸面
42:第一面接觸區(qū)域
43:第二面接觸區(qū)域
44:線接觸區(qū)域
45:遮蔽件關閉捕獲突起
46:遮蔽件打開捕獲突起
50:減震器
51:凸輪接觸部分
52:第一側接觸部分
53:第二側接觸部分
54:中心接觸部分
55:減震彈簧
60:復位彈簧
應當理解到,所附的附圖并非必然是按比例的,其說明了本發(fā)明基本原理的各種示例性特征的一定程度上簡化的代表。本文公開的本發(fā)明的具體設計特征,包括,例如,具體大小、方向、位置和形狀將部分取決于具體的既定用途和使用環(huán)境。在附圖中,附圖標記在幾張圖中通篇指代本發(fā)明的相同或等同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詳細地參照本發(fā)明的各個示例實施方式,其實施例圖示在所附附圖中,并在下文加以描述。盡管將結合示例性實施方式描述本發(fā)明,但應當理解,本說明書無意于將本發(fā)明局限于這些示例性實施方式。相反,本發(fā)明不僅要涵蓋這些示例性實施方式,還要涵蓋由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的各種替代形式、修改、等效形式和其它示例性實施方式。
本文使用的術語僅僅是為了說明具體實施方式的目的而不是意在限制本發(fā)明。如本文所使用的,單數(shù)形式“一個、一種”和“該”也意在包括復數(shù)形式,除非上下文中清楚指明。還可以理解的是,在說明書中使用的術語“包括”和/或“包含”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數(shù)、步驟、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個或多個其它特征、整數(shù)、步驟、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群組。如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所列項目的任何和所有組合。例如,為了使本發(fā)明的描述較為清楚,未示出不相關的部分,并且為了清楚起見擴大了層的厚度和區(qū)域。進一步地,當陳述層在另一層或基底“上”時,該層可以直接在另一層或基底上,或者可以在其間布置第三層。
還可以理解的是,在說明書中使用的術語“包括”和/或“包含”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數(shù)、步驟、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個或多個其它特征、整數(shù)、步驟、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群組。如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所列項目的任何和所有組合。
應理解,本文使用的術語“車輛”或“車輛的”或其它類似術語包括通常的機動車,例如,包括多功能運動車(suv)、公共汽車、卡車、各種商務車的客車,包括各種船只和船舶的水運工具,飛行器等等,并且包括混合動力車、電動車、燃燒插入式混合動力電動車、氫動力車和其它代用燃料車(例如,來源于石油以外的資源的燃料)。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如圖1、圖2a和圖2b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雙功能前燈可以包括配置成發(fā)射光的光源10、配置成反射從光源10發(fā)射的光的反射器12、以及非球面透鏡14,該非球面透鏡14允許發(fā)射的并由反射器12反射的光形成為線性軌跡(例如,直線)并向外射出。旋轉遮蔽件20可以配置成旋轉以阻擋進入非球面透鏡14和在光源10的前側固定地支承非球面透鏡14的透鏡夾持器16的光的一部分(例如,向上指向的光)或解除阻擋。
前燈可以包括遮蔽件驅動裝置,該遮蔽件驅動裝置配置成使旋轉遮蔽件20以預定角度旋轉,從而選擇性地阻擋進入非球面透鏡14的光源10的光的一部分。遮蔽件驅動裝置可以包括致動器30和復位彈簧60,所述致動器30配置成產(chǎn)生旋轉動力以打開旋轉遮蔽件20,所述復位彈簧60配置成產(chǎn)生彈性恢復力以使由致動器30旋轉的旋轉遮蔽件20復位。位置限制凸輪40可以在旋轉遮蔽件20打開和關閉時限制旋轉遮蔽件20的旋轉位置。減震器50可以配置成減小由將旋轉遮蔽件20調整到打開或關閉位置的操作引起的操作沖擊。
旋轉遮蔽件20可以布置在光源10的前方。例如,旋轉遮蔽件可以通過穿透反射器12的后端部而裝設和安裝。旋轉遮蔽件20可以位于非球面透鏡14的后側,并且可以配置成繞旋轉軸22旋轉。旋轉軸可以由與透鏡夾持器16的后端或反射器12的前端連結的安裝架28可旋轉地支承。
基于旋轉遮蔽件20的旋轉角度,當從光源10進入非球面透鏡14的光的一部分被阻擋(例如,阻截)時,旋轉遮蔽件20可以布置在關閉位置?;蛘撸敼馕幢蛔钃鯐r,旋轉遮蔽件20可以布置在打開位置。具體地,旋轉遮蔽件20可以包括位于沿線性軌跡延伸的旋轉軸22的縱向上的中心部位的遮蔽翼24。遮蔽翼24可以配置成與旋轉軸22同時旋轉。另外,遮蔽翼24可以配置成繞旋轉軸22旋轉到關閉位置以通過遮蔽翼24阻擋光。當遮蔽翼24布置在打開位置時,光可以無阻擋地通過。
致動器30的動力可以用于將旋轉遮蔽件20從關閉位置旋轉到打開位置,以允許光進入非球面透鏡14的上部。致動器30可以包括電機32、電機皮帶輪34、遮蔽件皮帶輪36以及動力傳送構件38,所述電機32配置成產(chǎn)生用于旋轉遮蔽件20的旋轉動力,所述電機皮帶輪34連結到電機32的旋轉軸并且配置成通過來自電機的動力與旋轉軸同時旋轉,所述遮蔽件皮帶輪36連結到旋轉遮蔽件20的旋轉軸22并且可以配置成與旋轉軸22同時旋轉,所述動力傳送構件38連結到電機皮帶輪34和遮蔽件皮帶輪36并且可以配置成與電機皮帶輪34和遮蔽件皮帶輪36同時旋轉,并且可以配置成將電機32的旋轉動力傳送到旋轉遮蔽件20。
動力傳送構件38可以由可以產(chǎn)生預定或更高水平的表面摩擦力的材料形成并且可以具有連續(xù)的環(huán)形形狀(例如,或類似形狀)。動力傳送構件38可以裝設成通過摩擦接觸與遮蔽件皮帶輪36和電機皮帶輪34同時旋轉,并且可以配置成將電機32的動力傳送到旋轉遮蔽件20。進一步地,為使已經(jīng)由致動器30旋轉到打開位置的旋轉遮蔽件20復位,可以在旋轉遮蔽件20的旋轉軸22上安裝復位彈簧60。
復位彈簧60可以配置成在旋轉遮蔽件20從阻擋光的關閉位置旋轉到允許光通過的打開位置時被壓縮變形而產(chǎn)生彈性恢復力。具體地,復位彈簧60可以布置在旋轉遮蔽件20的旋轉軸22與安裝架28之間。例如,當致動器30停止動力供應時,復位彈簧60使用彈性恢復力將旋轉遮蔽件20復位到關閉位置。
此外,復位彈簧60可以裝設在旋轉遮蔽件20的旋轉軸22的兩個端部中的第一端部。位置限制凸輪40可以裝設在旋轉軸22的第二端部。位置限制凸輪40可以配置成限制由致動器30和復位彈簧60調整的旋轉遮蔽件20的打開和關閉位置。位置限制凸輪40可以安裝在旋轉軸22的端部,并且可以配置成與旋轉軸22同時旋轉并且與減震器50相鄰布置。
具體地,位置限制凸輪40可以包括具有近似橢圓形縱向截面(例如,或類似形狀)的結構,并且可以具有形成在位置限制凸輪40的外周表面的部分區(qū)域處的接觸面41,并且可以通過打開和關閉旋轉遮蔽件20的操作來接觸減震器50。接觸面41可以包括與減震器50保持接觸(例如,與包括減震器50的凸輪接觸部分接觸)的部分,并且與旋轉遮蔽件20的旋轉位置無關地與凸輪接觸部分51保持接觸,以通過減震器50彈性地支承位置限制凸輪40。
如圖3所示,基于與凸輪接觸部分51的接觸形式,接觸面41可以劃分為線接觸區(qū)域44和面接觸區(qū)域42和43。具體地,接觸面41可以包括在其中心的線接觸區(qū)域44和布置在線接觸區(qū)域44的兩側的面接觸區(qū)域42和43。例如,面接觸區(qū)域42和43之一(即,第一面接觸區(qū)域42)是在旋轉遮蔽件20旋轉并到達關閉位置時凸輪接觸部分51可以面接觸的區(qū)域,且包括彎曲區(qū)域a和平坦區(qū)域b,并且另一面接觸區(qū)域(即,第二面接觸區(qū)域43)可以包括在旋轉遮蔽件20旋轉并到達打開位置時凸輪接觸部分51可以面接觸的區(qū)域,并且可以包括平坦區(qū)域e和彎曲區(qū)域f。第一面接觸區(qū)域42和第二面接觸區(qū)域43可以具有對稱結構,并且因此區(qū)域a和區(qū)域f可以具有類似的曲率。
線接觸區(qū)域44可以是在調整旋轉遮蔽件20的操作模式時凸輪接觸部分51接觸的區(qū)域。換言之,線接觸區(qū)域44可以是在旋轉遮蔽件20在關閉位置與打開位置之間旋轉時凸輪接觸部分51線接觸的區(qū)域,且可以包括兩個可以具有類似曲率的彎曲區(qū)域c和d,并且區(qū)域c和區(qū)域d可以相對于彼此對稱。
位置限制凸輪40可以在第一面接觸區(qū)域42和第二面接觸區(qū)域43的端部處包括彎曲區(qū)域a和彎曲區(qū)域f。進一步地,位置限制凸輪40可以包括遮蔽件關閉捕獲突起45和遮蔽件打開捕獲突起46,遮蔽件關閉捕獲突起45和遮蔽件打開捕獲突起46可以配置成將旋轉到打開位置或關閉位置的旋轉遮蔽件20停止在精確位置,并且可以配置成保持旋轉遮蔽件20的停止狀態(tài)。
遮蔽件關閉捕獲突起45可以布置在當旋轉遮蔽件20處于關閉狀態(tài)時凸輪接觸部分51可以面接觸的第一面接觸區(qū)域42的端部。如圖3和圖4所示,當旋轉遮蔽件20通過復位彈簧60的彈性恢復力旋轉到關閉位置時,位置限制凸輪40可以配置成在第一面接觸區(qū)域42與凸輪接觸部分51面接觸時向凸輪接觸部分51施加力(例如,按壓)。具體地,可以由支承凸輪接觸部分51的導引件(未示出)產(chǎn)生反作用力。旋轉遮蔽件20可以通過反作用力保持在關閉位置的固定位置。
遮蔽件打開捕獲突起46可以布置在當旋轉遮蔽件20處于打開位置時凸輪接觸部分51可以面接觸的第二面接觸區(qū)域43的端部。如圖3和圖6所示,當旋轉遮蔽件20通過致動器30的動力旋轉到打開位置時,位置限制凸輪40可以在第二面接觸區(qū)域43與凸輪接觸部分51面接觸時向凸輪接觸部分51施加力(例如,按壓)。因此,可以由支承凸輪接觸部分51的導引件(未示出)產(chǎn)生反作用力,并且旋轉遮蔽件20可以通過反作用力保持固定在打開位置。具體地,致動器30可以配置成在旋轉遮蔽件20到達打開位置時基本上同時終止操作。如上所述,位置限制凸輪40的遮蔽件關閉捕獲突起45和遮蔽件打開捕獲突起46可以配置成限制旋轉遮蔽件20的位置。具體地,當旋轉遮蔽件20打開和關閉時旋轉遮蔽件20可以布置在固定位置(例如,停止在適當位置)。
具有凸輪接觸部分51的減震器50可以設置成與位置限制凸輪40保持接觸,并且可以減小由旋轉遮蔽件20的旋轉引起的沖擊和噪聲。減震器50可以包括凸輪接觸部分51和減震彈簧55,減震彈簧55可以彈性地支承凸輪接觸部分51以使凸輪接觸部分51沿線性軌跡移動。當旋轉遮蔽件20旋轉和停止時,凸輪接觸部分51可以與位置限制凸輪40保持接觸,并且可以配合位置限制凸輪40的旋轉以線性軌跡(例如,以直線)進行調整。盡管未示出,但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雙功能前燈可以包括配置成導引減震器50的直線運動的導引件(未示出)。減震器50可以經(jīng)由導引件由反射器12或車體可操作地支承。
參照圖3,凸輪接觸部分51的與位置限制凸輪40的接觸面41接觸的端部可以包括彎曲的中心接觸部分54以及形成在中心接觸部分54的兩側的側接觸部分52和53。中心接觸部分54可以包括在旋轉遮蔽件20從關閉位置旋轉到打開位置或從打開位置旋轉到關閉位置時,與位置限制凸輪40的線接觸區(qū)域44線接觸的彎曲區(qū)域(參見圖3中的c')。當旋轉遮蔽件20在關閉位置或打開位置保持固定位置時,側接觸部分52和53可以與位置限制凸輪40的面接觸區(qū)域42和43面接觸。
具體地,當旋轉遮蔽件20處于關閉位置時,形成在中心接觸部分54的兩側的側接觸部分52和53中的一個側接觸部分(即,第一側接觸部分)52可以與位置限制凸輪40的第一面接觸區(qū)域42面接觸。當旋轉遮蔽件20處于打開位置時,另一側接觸部分(即,第二側接觸部分)53可以與位置限制凸輪40的第二面接觸區(qū)域43面接觸。
如圖3所示,第一側接觸部分52可以包括彎曲區(qū)域a'和平坦區(qū)域b',所述彎曲區(qū)域a'可以與第一面接觸區(qū)域42的區(qū)域a面接觸,所述平坦區(qū)域b'可以與第一面接觸區(qū)域42的區(qū)域b面接觸。第二側接觸部分53可以包括平坦區(qū)域e'和彎曲區(qū)域f',所述平坦區(qū)域e'可以與第二面接觸區(qū)域43的區(qū)域e面接觸,所述彎曲區(qū)域f'可以與第二面接觸區(qū)域43的區(qū)域f面接觸。減震彈簧55可以包括連結到凸輪接觸部分51的第一端部和連結到車體并由車體支承或者通過單獨的支承構件(未示出)連結到反射器12的第二端部,以彈性地支承凸輪接觸部分51以便以線性軌跡調整凸輪接觸部分51。
參照圖3至圖6,將根據(jù)打開和關閉旋轉遮蔽件20以實施如上所述配置的雙功能前燈的近光燈模式和遠光燈模式的操作,描述位置限制凸輪40和減震器50的操作。
首先,如圖4所示,當旋轉遮蔽件20通過復位彈簧60的彈性恢復力到達關閉位置并且處于關閉位置時(例如,圖2a中的上圖),可以停止致動器30的操作。進一步地,通過彈性恢復力可以向位置限制凸輪40施加旋轉力f。具體地,旋轉力f的壓縮減震彈簧的橫向力fx可以通過減震彈簧的彈簧力抵消。旋轉力f的縱向力fy可以通過由凸輪接觸部分51的導引件(未示出)產(chǎn)生的反作用力抵消,以使旋轉遮蔽件20停止并保持關閉位置。例如,位置限制凸輪40的第一面接觸區(qū)域42可以與凸輪接觸部分51的第一側接觸部分52面接觸。
如圖5a至圖5c所示,當通過配置成產(chǎn)生比復位彈簧60的彈性恢復力更大的驅動動力的致動器30將旋轉遮蔽件20從關閉位置向打開位置調整時,位置限制凸輪40與凸輪接觸部分51之間的面接觸可以調整到線接觸。具體地,如圖5a所示,當旋轉遮蔽件20開始向打開位置旋轉時,凸輪接觸部分51的中心接觸部分54開始與位置限制凸輪40的線接觸區(qū)域44的區(qū)域c線接觸,而第一側接觸部分52可以與第一面接觸區(qū)域42分離。隨著旋轉遮蔽件20繼續(xù)向打開位置旋轉,如圖5b和圖5c所示,中心接觸部分54在經(jīng)過線接觸區(qū)域44的區(qū)域c之后可以調整成與區(qū)域d線接觸。
如圖6所示,當旋轉遮蔽件20到達打開位置時,凸輪接觸部分51的第二側接觸部分53可以調整成與位置限制凸輪40的第二面接觸區(qū)域43面接觸。當旋轉遮蔽件20到達如上所述的打開位置時(例如,圖2b中的下圖),通過致動器30的驅動動力施加到位置限制凸輪40的旋轉力f的壓縮減震彈簧55的橫向力fx可以通過減震彈簧55的彈簧力抵消。旋轉力f的縱向力fy可以通過由凸輪接觸部分51的導引裝置(未示出)產(chǎn)生的反作用力抵消,以固定旋轉遮蔽件20的位置并保持打開位置。
當旋轉遮蔽件20旋轉以調整狀態(tài)時,并且即使在狀態(tài)完全改變時在關閉位置與打開位置之間調整位置時,可以保持位置限制凸輪40與凸輪接觸部分51之間的接觸狀態(tài)。也就是說,由旋轉遮蔽件20的旋轉產(chǎn)生的沖擊量可以顯著地減小,并且因此可以通過減震器減小由打開和關閉旋轉遮蔽件20的操作引起的操作噪聲。
已經(jīng)參考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詳細描述了本發(fā)明。然而,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示例性實施方式進行改變,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