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發(fā)光強度的led燈絲排列結構及l(fā)ed燈絲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LED燈絲燈,尤其涉及一種提高發(fā)光強度的LED燈絲排列結構及LED燈絲燈。
【背景技術】
[0002]為了達到節(jié)能的目的,LED燈越來越普及,市面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LED燈,其中有可替代白熾燈的LED燈絲燈,其由泡殼、芯柱和燈頭相連而成,如圖1所示,多個燈絲型LED模組I’安裝在芯柱2’上,燈絲型LED模組傾斜設置,圍成錐臺型,燈絲型LED模組由很多個LED燈珠相連而成,排成一長條,通過導絲和泡殼外的供電電路相連。如圖2所示,這種LED燈絲燈的頂部-30°?30°之間的發(fā)光強度太低,曲線3’就是它的配光曲線。按相關IEC61341標準光束角的定義:在通過光束軸線的平面上的兩條給定直線之間的夾角,這兩條直線分別通過燈的正面中心和發(fā)光強度為中心光強50%的發(fā)光點。由圖2配光曲線可知,上面這種結構的LED燈絲燈無法確定光束角。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主要解決原有LED燈絲燈頂部-30°?30°之間的發(fā)光強度太低,無法確定光束角,不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提高發(fā)光強度的LED燈絲排列結構及LED燈絲燈,使LED燈絲燈的頂部-30 °?30 °之間的發(fā)光強度大于中心光強的50 %,能確定光束角,有效提高發(fā)光強度。
[0004]本發(fā)明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本發(fā)明的提高發(fā)光強度的LED燈絲排列結構,包括安裝在芯柱支架上的燈絲型LED模組,所述的燈絲型LED模組有偶數(shù)個,燈絲型LED模組成對交叉設置,所述的LED燈絲排列結構的頂部-30°?30°之間的發(fā)光強度大于中心光強的50%,LED燈絲排列結構的光束角大于270°。本技術方案中,燈絲型LED模組的排列設置方式為兩兩交叉排列設置方式,調整交叉的兩個燈絲型LED模組的交叉的角度和交叉的長度,使LED燈絲排列結構的頂部-30°?30°之間的發(fā)光強度大于中心光強的50 %,從而可以確定光束角,并且光束角大于270 °,有效提高發(fā)光強度。
[0005]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交叉設置的兩個燈絲型LED模組的夾角Θ為30°?40°,交叉設置的兩個燈絲型LED模組的交叉點到燈絲型LED模組的頂端的距離d占燈絲型LED模組的長度D的44%?53%。確保LED燈絲排列結構的頂部-30°?30°之間的發(fā)光強度大于中心光強的50%,光束角大于270°。
[0006]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交叉設置的兩個燈絲型LED模組的夾角Θ為35°,交叉設置的兩個燈絲型LED模組的交叉點到燈絲型LED模組的頂端的距離d為16?19mm,燈絲型LED模組的長度D的36mm。提高發(fā)光強度,可替代白熾燈。
[0007]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燈絲型LED模組的頂端、底端分別連接有第一導絲和第二導絲,所述的第一導絲圍成底框,所述的第二導絲上的支撐桿垂直地穿過所述的底框的中心,底框、支撐桿分別和所述的芯柱支架相連;所述的燈絲型LED模組有兩個,兩個燈絲型LED模組的底端和所述的底框的連接點以底框中心呈中心對稱,兩個燈絲型LED模組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一個燈絲型LED模組在另一個燈絲型LED模組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和位于該平面上的燈絲型LED模組對稱交叉。第一、第二導絲既起到電信號連接作用,又起到支撐作用,第一、第二導絲穿過芯柱支架和燈頭內(nèi)的驅動電源相連,為燈絲型LED模組提供工作電壓。本技術方案中,燈絲型LED模組只有兩個,位于兩個互相平行的平面內(nèi),兩個燈絲型LED模組傾斜方向相反,一個的投影和另一個實體呈對稱交叉狀,有交叉點,但沒有正真的連接點。調整兩個燈絲型LED模組的交叉的角度和交叉的長度,使LED燈絲排列結構的頂部-30°?30°之間的發(fā)光強度大于中心光強的50%,從而可以確定光束角,并且光束角大于270°,有效提高發(fā)光強度。
[0008]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第二導絲包括所述的支撐桿及支撐叉和兩個連桿,支撐叉的中點連于支撐桿的頂端,兩個連桿分別連接在支撐叉的兩個端點上,兩個連桿互相平行;所述的兩個燈絲型LED模組的頂端分別和兩個連桿相連,并且連桿和燈絲型LED模組垂直,兩個燈絲型LED模組分別位于所述的第二導絲的的前側和后側。位于第二導絲前側的燈絲型LED模組的頂端連在一根連桿的前端,位于第二導絲后側的燈絲型LED模組的頂端連在另一根連桿的后端。兩個連桿既對燈絲型LED模組起到支撐作用,又起到隔離和定位作用,確保兩個燈絲型LED模組所在平面互相平行。
[0009]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燈絲型LED模組的頂端、底端分別連接有第一導絲和第二導絲,所述的第一導絲圍成底框,所述的第二導絲上的支撐桿垂直地穿過所述的底框的中心,底框、支撐桿分別和所述的芯柱支架相連;所述的燈絲型LED模組有四個,四個燈絲型LED模組的底端和所述的底框的連接點兩兩以底框中心呈中心對稱,其中兩個燈絲型LED模組對稱交叉設置在同一平面內(nèi),其它兩個燈絲型LED模組對稱交叉設置在另一平面內(nèi),兩組對稱交叉設置的燈絲型LED模組互相平行且互相對稱。第一、第二導絲既起到電信號連接作用,又起到支撐作用,第一、第二導絲穿過芯柱支架和燈頭內(nèi)的驅動電源相連,為燈絲型LED模組提供工作電壓。本技術方案中,燈絲型LED模組有四個,兩兩對稱交叉設置,每組對稱交叉設置的燈絲型LED模組有交叉連接點,調整兩個燈絲型LED模組的交叉的角度和交叉的長度,使LED燈絲排列結構的頂部-30 °?30 °之間的發(fā)光強度大于中心光強的50 %,從而可以確定光束角,并且光束角大于270°,有效提高發(fā)光強度。
[0010]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第二導絲包括所述的支撐桿及支撐叉和兩個連桿,支撐叉的中點連于支撐桿的頂端,兩個連桿分別連接在支撐叉的兩個端點上,兩個連桿互相平行;所述的一組對稱交叉設置的燈絲型LED模組的頂端分別連在兩個連桿的前端,另一組對稱交叉設置的燈絲型LED模組的頂端分別連在兩個連桿的后端,并且連桿和燈絲型LED模組垂直,兩組對稱交叉設置的燈絲型LED模組分別位于所述的第二導絲的前側和后側。兩個連桿既對燈絲型LED模組起到支撐作用,又起到隔離和定位作用,確保兩組對稱交叉設置的燈絲型LED模組既互相平行又互相對稱。
[0011]本發(fā)明的提高發(fā)光強度的LED燈絲燈,包括相連的泡殼、芯柱支架和燈頭,所述的LED燈絲排列結構安裝在所述的芯柱支架上,所述的燈絲型LED模組的底端連接有第一導絲,燈絲型LED模組的頂端連接有第二導絲,第一導絲、第二導絲分別穿過所述的芯柱支架和所述的燈頭內(nèi)的驅動電源相連,所述的LED燈絲燈的頂部-30°?30°之間的發(fā)光強度大于中心光強的50%,LED燈絲燈的光束角大于270°。本技術方案中的LED燈絲燈,在芯柱支架上安裝上本發(fā)明的LED燈絲排列結構,提高LED燈絲燈的發(fā)光強度,確保LED燈絲燈的頂部-30°?30°之間的發(fā)光強度大于中心光強的50%,故能確定光束角,并且光束角大于270°。
[0012]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成對的燈絲型LED模組交叉設置,調整交叉的角度和交叉的長度,使LED燈絲燈的頂部-30°?30°之間的發(fā)光強度大于中心光強的50%,從而能確定光束角,并且光束角大于270°,有效提高LED燈絲燈的發(fā)光強度,符合相關標準要求。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目前已有的LED燈絲燈的LED燈絲安裝結構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使用圖1中LED燈絲安裝結構的LED燈絲燈的一種配光曲線圖。
[0015]圖3是本發(fā)明中兩個交叉設置的燈絲型LED模組的一種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4是本發(fā)明LED燈絲排列結構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5是本發(fā)明LED燈絲排列結構的又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6是本發(fā)明LED燈絲燈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7是本發(fā)明LED燈絲燈的又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8是本發(fā)明LED燈絲燈的一種配光曲線圖。
[0021]圖中1.燈絲型LED模組,2.底框,3.支撐桿,4.支撐叉,5.連桿,6.泡殼,7.芯柱支架,8.燈頭,9.第一導絲,10.第二導絲。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0023]實施例1:本實施例的提高發(fā)光強度的LED燈絲排列結構,如圖4所示,包括安裝在芯柱支架上的兩個燈絲型LED模組1,燈絲型LED模組I的頂端、底端分別連接有第一導絲和第二導絲,第一導絲圍成底框2,第二導絲包括支撐桿3、支撐叉4和兩個連桿5,支撐桿3垂直地穿過底框2的中心,底框2、支撐桿3分別和LED燈絲燈的芯柱支架相連。支撐叉4呈U字型,支撐叉4的中點連于支撐桿3的頂端,兩個連桿5分別連接在支撐叉4的兩個端點上,兩個連桿5互相平行。兩個燈絲型LED模組I的頂端分別和兩個連桿5相連,并且連桿5和與之相連的燈絲型LED模組I相垂直,兩個燈絲型LED模組I的底端和底框2的連接點以底框2中心呈中心對稱,兩個燈絲型LED模組I分別位于第二導絲的前側和后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