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于攜帶的電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便于攜帶的電筒,屬于日常家電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現(xiàn)有的電筒筒身多為柱狀,只能握于手中,不方便懸掛。
【發(fā)明內容】
[0003]目的: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便于攜帶的電筒。
[0004]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便于攜帶的電筒,包括燈頭、筒身,還包括可塑形的電線,所述筒身包括上夾持部、下夾持部,所述上夾持部、下夾持部均設置為U型結構,上夾持部、下夾持部左端通過扭轉彈簧相連接,所述上夾持部、下夾持部之間組成手持通孔,用于方便手握筒身,或懸掛筒身;所述上夾持部上表面開設有線槽,用于放置電線;所述電線一端與燈頭連接,另一端與上夾持部右端相連接。
[0005]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上夾持部、下夾持部右端設置有加寬層,用于增加上夾持部、下夾持部之間的夾持面積。
[0006]有益效果: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便于攜帶的電筒,通過上夾持部、下夾持部U型結構的設計,形成手持通孔,方便人們手握筒身,也可作為掛鉤將電筒懸掛起來。另外,上夾持部上的線槽,方便電線的收納;燈頭與電線的配合,電筒也可以作為臺燈使用。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0009]如圖1所示,一種便于攜帶的電筒,包括燈頭1、筒身,還包括可塑形的電線2,所述筒身I包括上夾持部3、下夾持部4,所述上夾持部3、下夾持部4均設置為U型結構,上夾持部3、下夾持部4左端通過扭轉彈簧相連接,所述上夾持部3、下夾持部4之間組成手持通孔6,用于方便手握筒身,或懸掛筒身;所述上夾持部3上表面開設有線槽5,用于放置電線2 ;所述電線2 —端與燈頭I連接,另一端與上夾持部3右端相連接。
[0010]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上夾持部3、下夾持部4右端設置有加寬層7,用于增加上夾持部3、下夾持部4之間的夾持面積。
[0011]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便于攜帶的電筒,通過上夾持部、下夾持部U型結構的設計,形成手持通孔,方便人們手握筒身,也可作為掛鉤將電筒懸掛起來。另外,上夾持部上的線槽,方便電線的收納;燈頭與電線的配合,電筒也可以作為臺燈使用。
[0012]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便于攜帶的電筒,包括燈頭、筒身,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可塑形的電線,所述筒身包括上夾持部、下夾持部,所述上夾持部、下夾持部均設置為U型結構,上夾持部、下夾持部左端通過扭轉彈簧相連接,所述上夾持部、下夾持部之間組成手持通孔,用于方便手握筒身,或懸掛筒身;所述上夾持部上表面開設有線槽,用于放置電線;所述電線一端與燈頭連接,另一端與上夾持部右端相連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于攜帶的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夾持部、下夾持部右端設置有加寬層,用于增加上夾持部、下夾持部之間的夾持面積。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便于攜帶的電筒,包括燈頭、筒身,還包括可塑形的電線,所述筒身包括上夾持部、下夾持部,所述上夾持部、下夾持部均設置為U型結構,上夾持部、下夾持部左端通過扭轉彈簧相連接,所述上夾持部、下夾持部之間組成手持通孔,用于方便手握筒身,或懸掛筒身;所述上夾持部上表面開設有線槽,用于放置電線;所述電線一端與燈頭連接,另一端與上夾持部右端相連接。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便于攜帶的電筒,通過上夾持部、下夾持部U型結構的設計,方便人們手握筒身。手持通孔也可作為掛鉤將電筒懸掛起來。另外,燈頭與電線的配合,電筒也可以作為臺燈使用。
【IPC分類】F21V23/06, F21L2/00, F21V21/40, F21V21/08
【公開號】CN104930357
【申請?zhí)枴緾N201410096926
【發(fā)明人】顏菲
【申請人】顏菲
【公開日】2015年9月23日
【申請日】2014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