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大角度出光透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光學透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大角度出光透鏡。
【背景技術】
[0002]LED光源由于具有體積小、耗電量低、使用壽命長、高亮度、低熱量等眾多優(yōu)點,目前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及應用,基于此,LED光源技術也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廣泛的運用于各種照明設施之中。
[0003]但是,LED光源也有局限性,如其自身單側發(fā)光的特性,使其只能在單側180度角內進行有效照射,致使采用LED光源的照明設施也只能具有小于180度角的照明范圍,如此也限制了 LED光源的運用。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目前,通常是通過設置配光透鏡,在LED光源前方設置透鏡,通過對透鏡的入射面及出射面的形狀設計,使LED光源發(fā)出的光線在透鏡內反射或者折射,然后再射出透鏡,如此,得到一個更大的照明范圍,即,通過透鏡擴大出光角度。
[0005]但是,隨著照明技術行業(yè)的進步和發(fā)展,本申請的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目前的配光透鏡依然存在著不足,具體體現(xiàn)在:目前用于LED光源的透鏡,其照明范圍通常只能達到270度左右,已不能夠滿足人們的需要。
[0006]所以,基于上述,目前亟需一種能夠提供更大出光角度的透鏡。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LED配光透鏡出光角度較小的問題,提供一種用于LED光源,能提供更大出光角度的透鏡。
[0008]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9]一種大角度出光透鏡,包括有透鏡本體為回轉軸對稱結構,所述透鏡本體的下端沿其中心軸線設置有用于容納光源的容納腔,所述透鏡本體沿其中心軸線的上部分為鋸齒狀部分,所述透鏡鋸齒狀部分的母線呈鋸齒狀,所述透鏡本體的鋸齒狀部分沿所述透鏡本體的中心軸線從上至下分為第一鋸齒部和第二鋸齒部,在垂直于所述透鏡本體中心軸線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鋸齒部的高度要大于所述第二鋸齒部的高度。
[0010]在本申請的上述方案中,透鏡本體包括有第一鋸齒部和第二鋸齒部,第一鋸齒部位于第二鋸齒部的上方,并且高度要大于第二鋸齒部的高度,使得在透鏡本體上具有多個不同位置、不同形狀的反射面和出射面,第一鋸齒部對應的反射面和出射面具有更大的面積,能夠對更大區(qū)域內的光線進行反射或折射,有利于將光源發(fā)出的光線進行控制,使最終射出透鏡本體的光線具有足夠大的照明范圍,不僅能夠將更大區(qū)域的光線反射至光源的后方,而且還提高了對光源的利用率。
[0011]作為本申請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二鋸齒部的鋸齒數(shù)為至少兩個。
[0012]在本方案中,多個鋸齒狀沿透鏡本體的軸線方向逐個布置,而每個鋸齒都具有一個反射面和出射面,所以,當鋸齒在透鏡本體的軸向上距離光源越近時,越方便將光源的光束射出的大角度光線反射至光源的后方,如此不僅進一步提高了對光源的利用率,而且也進一步增大了照明范圍。
[0013]作為本申請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鋸齒部的鋸齒數(shù)為一個,所述第一鋸齒部的上側面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一鋸齒部的下側面為第一出射面,所述光源發(fā)出的光線射到所述第一反射面時,部分光線折射出所述第一反射面射向所述光源的前方,部分光線被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后射向所述第一出射面,然后再折射出所述第一出射面射向所述光源的后方。
[0014]作為本申請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反射面上設置有若干繞所述透鏡本體中心軸線呈環(huán)狀的第一凸起。光源射出的光線在射至第一反射面時,部分折射至光源前方,形成小角度的照明光線,通過設置第一凸起,使該部分光線在照明區(qū)域內均勻分布。
[0015]作為本申請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出射面為曲面。光線在折射出第一出射面時,由于其為曲面,光線的出射角度逐漸變化,不僅可以將光線分布在更大的區(qū)域內,而且還使得照明區(qū)域的光線分布更加均勻。
[0016]作為本申請的進一步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一出射面的曲面由兩個弧形曲面組成。進一步的擴大照明區(qū)域,如此,使得在相同照明區(qū)域的前提下,可以減少第二鋸齒部鋸齒的數(shù)量,進而簡化透鏡結構,降低制造難度和制造成本。
[0017]作為本申請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二鋸齒部對應的每一個鋸齒都具有一個第二反射面和第二出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為靠近所述透鏡本體上端的一側,所述第二出射面為遠離所述透鏡本體上端的一側。光源發(fā)出的光束射到第二鋸齒部的各個第二反射面上,部分光線折射到光源前方形成小角度照明區(qū)域,部分光線反射至各自對應的第二出射面,然后在折射至光源的后方,形成大角度照明區(qū)域。
[0018]作為本申請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二反射面為全反射面。將第二反射面設置為全反射面,即,將光源射至第二反射面的光線全部反射至第二出射面上,進而全部被折射至光源后方形成大角度照明區(qū)域,如此,避免光源后方的照明區(qū)域光照強度不足的缺陷。
[0019]作為本申請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第二反射面和第二出射面為弧形曲面。通過將第二反射面和第二出射面設置為弧形曲面,首先是可以使得從第二出射面射出光線分布均勻,同時還增大了第二出射面射出光線的照明范圍。
[0020]作為本申請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透鏡本體還包括有中心透鏡,所述中心透鏡沿所述透鏡本體的中心軸線設置在所述第一鋸齒部的上側面上,所述中心透鏡的上端為小端面,下端為大端面,所述中心透鏡的大端面與所述第一鋸齒部的上側面緊密貼合。在上述方案中,通過設置中心透鏡,光源發(fā)出的小角度光線進入到中心透鏡中,在中心透鏡內部經過反射和折射后再射出形成小角度的照明區(qū)域,通過設置中心透鏡,對光源發(fā)出光線進行進一步的調節(jié)和分布,使其照明范圍和強度都能夠與大角度照明區(qū)域的照明范圍和強度相配合,進而得到整體的,光線分布均勻的照明區(qū)域。
[0021 ] 作為本申請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中心透鏡為回轉軸對稱結構,所述中心透鏡的回轉中心軸與所述透鏡本體的回轉中心軸相重合,所述中心透鏡的母線為弧線。中心透鏡的母線為弧形,即,中心透鏡的側面為曲面,使得從中心透鏡側面射出的光線具有更大的照明范圍和更均勻的分布。
[0022]作為本申請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中心透鏡上設置有漏斗形缺口,所述漏斗形缺口的大端設置在所述中心透鏡的小端面上,所述漏斗形缺口的小端延伸至所述中心透鏡的內部,所述漏斗形缺口側面為第三反射面,所述中心透鏡的側面為第三出射面。光源射出的光線射至第三反射面上,經反射后射至第三出射面上,再從第三出射面折射至前方,形成小角度照明區(qū)域。
[0023]作為本申請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中心透鏡的第三出射面上設置有若干沿其母線方向的第二凸起,相鄰兩個所述第二凸起的側邊對接,所述第二凸起的表面為弧形曲面,使所述第三出射面上形成具有若干連續(xù)曲面的瓣狀出射面。光線從具有若干連續(xù)曲面的瓣狀出射面折射出后,在照明區(qū)域內分布更加均勻,所以,進一步的提高了本申請透鏡出光的均勻性。
[0024]作為本申請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容納腔的內壁表面為所述透鏡本體的入射面,所述入射面包括有弧形曲面部分,所述入射面的弧形曲面部分設置在所述容納腔的頂部。
[0025]作為本申請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入射面的弧形曲面部分上設置有若干凹陷,使所述入射面的弧形曲面部分呈復眼狀。
[0026]在本申請的上述方案中,入射面具有弧形曲面部分,在弧形曲面部分上設置呈復眼狀的凹陷,進一步的提高了光線輸出的均勻性。
[0027]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申請的有益效果:
[0028]能夠對更大區(qū)域內的光線進行反射或折射,有利于將光源發(fā)出的光線進行控制,使最終射出透鏡本體的光線具有足夠大的照明范圍,不僅能夠將更大區(qū)域的光線反射至光源的后方,而且還提高了對光源的利用率。
[0029]本申請其他【具體實施方式】的有益效果:
[0030]能夠使照明區(qū)域的光線分布更加均勻。
【附圖說明】
[003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視圖;
[0033]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中標記:1-光源,2-容納腔,3-第一鋸齒部,4-第二鋸齒部,5-第一反射面,6-第一出射面,7-第一凸起,8-第二反射面,9-第二出射面,10-中心透鏡,11-漏斗形缺口,12-第三反射面,13-第三出射面,14-第二凸起,15-入射面,16-凹陷。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0036]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7]實施例1:
[0038]如圖所示,一種大角度出光透鏡,包括有透鏡本體為回轉軸對稱結構,所述透鏡本體的下端沿其中心軸線設置有用于容納光源I的容納腔2,所述透鏡本體沿其中心軸線的上部分為鋸齒狀部分,所述透鏡本體的鋸齒狀部分的母線呈鋸齒狀,所述透鏡本體的鋸齒狀部分沿所述透鏡本體的中心軸線從上至下分為第一鋸齒部3和第二鋸齒部4,在垂直于所述透鏡本體中心軸線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鋸齒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