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燈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照明模塊,尤其涉及一種車燈模塊。
【背景技術】
[0002]發(fā)光二極管(Light-Emitting D1de,以下簡稱LED)相較于傳統(tǒng)光源,具有低功率消耗、環(huán)保、使用壽命長以及反應速率快等優(yōu)勢,因此,近年來發(fā)光二極管領域在市場上受到很大的重視。在發(fā)光二極管技術蓬勃發(fā)展的同時,在市場上也推出各種和發(fā)光二極管技術相關的應用。其中,以發(fā)光二極管作為光源的車用前大燈近年來逐漸被車用市場所重視。目前許多高級車種已逐步開始采用以發(fā)光二極管作為光源的車用前大燈設計。
[0003]然而,發(fā)光二極管和傳統(tǒng)鹵素燈或是高壓氙氣燈的光學設計并不相同。在當前車用前大燈的光學設計須符合相關法規(guī)需求的情況下,以發(fā)光二極管光源制作的前大燈的光學模塊體積較大且光學對位也相對較為復雜。也就是說,一般以發(fā)光二極管光源制作的前大燈較難以適用于一般小型車種,或是單一前大燈模塊設計的車種。目前而言,較難以設計出結構單純,且其光學設計也符合相關法規(guī)的發(fā)光二極管車用前大燈。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燈模塊,其結構單純且光學設計符合相關法規(guī)。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燈模塊,包括發(fā)光單元、導光件、透鏡以及光型調整器。發(fā)光單元用以發(fā)出第一光束以及第二光束。透鏡具有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導光件配置于發(fā)光單元與透鏡之間。光型調整器配置于導光件與透鏡之間,具有遮光部、第一透光部以及第二透光部。來自發(fā)光單元的第一光束依序通過導光件、光型調整器以及透鏡的第二部分,并投射至投射面形成明暗截止線。來自發(fā)光單元的第二光束依序通過導光件以及透鏡的第一部分,并投射至投射面的明暗截止線下方。
[0006]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來自發(fā)光單元的一部分第一光束通過導光件后被遮光部吸收。來自發(fā)光單元的另一部分第一光束依序通過導光件、光型調整器的第二透光部以及透鏡的第二部分,投射至投射面形成明暗截止線。
[0007]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透鏡還具有第三部分。第二部分配置于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之間。發(fā)光單元還發(fā)出第三光束。一部分第三光束通過導光件以及透鏡的第三部分,并投射至投射面的明暗截止線下方。
[0008]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來自發(fā)光單元的一部分第三光束依序通過導光件、光型調整器的第一透光部以及透鏡的第三部分,并投射至投射面的明暗截止線下方。
[0009]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導光件具有相對的底面與頂面、側面以及空腔。側面連接底面與頂面,空腔凹陷于底面,發(fā)光單元配置在空腔中。側面適于將來自發(fā)光單元的光束全反射至頂面。
[0010]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頂面具有中心區(qū)以及外側區(qū)。導光件的光軸通過中心區(qū)。外側區(qū)位于中心區(qū)的兩側。[0011 ]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來自發(fā)光單元的部分第一光束通過導光件的中心區(qū)后,被遮光部吸收。來自發(fā)光單元的另一部分第一光束依序通過導光件的中心區(qū)、光型調整器的第二透光部以及透鏡的第二部分,以投射至投射面而形成明暗截止線。
[001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透鏡還具有第三部分。第二部分配置于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之間。發(fā)光單元還發(fā)出第四光束。第四光束通過導光件的外側區(qū)以及透鏡的第三部分,并投射至投射面的明暗截止線下方。
[0013]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中心區(qū)以及外側區(qū)的形狀包括多個圓錐曲面。
[0014]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型調整器為長條形平板。第一透光部以及第二透光部分別配置在長條形平板相對應的第一長邊以及第二長邊上。遮光部配置于第一透光部以及第二透光部之間。
[0015]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透光部呈長方形,配置在長條形平板的第一長邊上的第一凹陷中。第二透光部呈梯形,配置在長條形平板的第二長邊上的第二凹陷中。
[0016]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透光部完全透光。
[0017]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透光部完全鏤空。
[0018]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透光部完全透光或部分透光。
[0019]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透光部的透光率的范圍為50%至100%。
[0020]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透光部完全鏤空。
[0021]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透光部的厚度小于遮光部的厚度。
[002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遮光部的材料包括吸光膜。
[0023]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發(fā)光單元包括至少一發(fā)光二極管。
[0024]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發(fā)光二極管為多個發(fā)光二極管。這些發(fā)光二極管沿著實質上垂直于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的排列方向的方向排成一列。
[0025]基于上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燈模塊的光型調整器配置于導光件與透鏡之間。來自發(fā)光單元的第一光束依序通過導光件、光型調整器以及透鏡的第二部分,并投射至投射面形成明暗截止線。來自發(fā)光單元的第二光束依序通過導光件以及透鏡的第一部分,并投射至投射面的明暗截止線下方。因此,車燈模塊的結構單純,且其光學設計符合相關法規(guī)。
[0026]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0027]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車燈模塊的立體示意圖;
[0028]圖2是圖1實施例的車燈模塊的剖面示意圖;
[0029]圖3A是圖1實施例的車燈模塊的光型調整器的立體示意圖;
[0030]圖3B是圖1實施例的車燈模塊的光型調整器的側視示意圖;
[0031]圖3C是圖1實施例的車燈模塊的光型調整器的俯視示意圖;
[0032]圖4是圖2實施例的車燈模塊沿著1-Ι線的剖面示意圖;
[0033]圖5是圖2實施例的車燈模塊沿著I1-1I線的剖面?zhèn)纫暿疽鈭D;
[0034]圖6是圖1實施例的車燈模塊的投射光束形成明暗截止線的示意圖;
[0035]圖7A至7B是本實用新型其他實施例的車燈模塊的透鏡俯視示意圖;
[0036]圖8A至8F是本實用新型其他實施例的車燈模塊的透鏡側視示意圖。
[0037]附圖標記說明:
[0038]100:車燈模塊;
[0039]110:發(fā)光單元;
[0040]111:發(fā)光二極管;
[0041]112:第一光束;
[0042]112a、112b:第一子光束;
[0043]114:第二光束;
[0044]116:第三光束;
[0045]116a、116b:第三子光束;
[0046]118:第四光束;
[0047]120:導光件;
[0048]122:底面;
[0049]124:頂面;
[0050]124a:中心區(qū);
[0051]124b:外側區(qū);
[0052]126:側面;
[0053]130、130a、130b、130c、130d、130e、130f、130g、130h:透鏡;
[0054]132、132c、132d、132e、132f、132g、132h:第一部分;
[0055]134、134c、134d、134e、134f、134g、134h:第二部分;
[0056]136、136c、136d、136e、136f、136g、136h:第三部分;
[0057]140:光型調整器;
[0058]142:遮光部;
[0059]144:第一透光部;
[0060]146:第二透光部;
[0061]150:導熱件;
[0062]A:光軸;
[0063]C:空腔;
[0064]COL:明暗截止線;
[0065]d:距離;
[0066]H1:第一凹陷;
[0067]H2:第二凹陷;
[0068]線;
[0069]PS:投射面;
[0070]S1:第一長邊;
[0071]S2:第二長邊;
[0072]X:X 軸;
[0073]Y:Y 軸;
[0074]ΖΜ?ο
【具體實施方式】
[0075]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車燈模塊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圖1實施例的車燈模塊的剖面示意圖,請先參考圖2。在本實施例中,車燈模塊100包括發(fā)光單元110、導光件120、透鏡130以及光型調整器140。導光件120配置于發(fā)光單元110與透鏡130之間,而光型調整器140配置于導光件120與透鏡130之間。
[0076]接著請同時參考圖1以及圖2,在本實施例中,透鏡130具有第一部分132、第二部分134以及第三部分136。第二部分134配置于第一部分132與第三部分136之間。另夕卜,導光件120具有底面122以及與底面122相對的頂面124。具體而言,導光件120的頂面124具有中心區(qū)124a以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