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應力消除槽的機械焊接結構及裝有這種結構的液化氣運輸船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金屬結構工業(yè)。
更準確地說,根據(jù)第一方面,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機械焊接結構,該結構具有在平面內(nèi)延伸且通過一側(cè)的直邊緣定界的第一平坦的薄金屬結構元件、和第二金屬結構元件,該第二金屬結構元件焊接在第一結構元件的直邊緣上,或焊接在與所述直邊緣連接且插入在第一和第二結構元件之間的中間元件上,第二結構元件在所述直邊緣的至少一點上施加作用力,該力分解為至少一個在垂直于所述直邊緣的所述平面內(nèi)延伸的分量。
背景技術:
這種類型的結構在現(xiàn)有技術中是公知的,且在各種各樣的金屬結構中使用。
它們尤其用于通稱為甲烷運輸船的液化氣運輸船的結構中。
甲烷運輸船被分成許多隔艙,每個隔艙裝有液化氣罐。每個罐具有用于容納氣體的主隔板和次隔板,它們連接于焊在隔艙壁上的錨固條上。主絕熱裝置使主防壁與次防壁隔絕,且次絕熱裝置使次防壁與隔艙壁隔絕。肋板形式的加強筋焊在所述壁的外表面上。
加強筋、錨固條和隔艙壁構成了上述類型的機械焊接結構,且分別對應第一結構元件、第二結構元件和中間元件。
這些船具有的缺點是,隔艙壁上特定錨固條的焊縫承受較大的疲勞應力。
實際上,這些焊縫承受由隔板施加給錨固條的應力造成的永久載荷。當罐充滿液化氣時,這些隔板承受非常低的溫度,它們收縮、朝隔艙內(nèi)部牽拉錨固條。
而且,船承受著浪涌造成的交替延伸和縱向壓縮循環(huán)。這些延伸和壓縮產(chǎn)生的周期性應力增加了焊縫的永久載荷。
當錨固條處于特定的剛性壁位置時,在船運行多年之后可能在特定焊縫中出現(xiàn)疲勞破壞。在錨固條位于加強筋附近時尤其如此,特別是當錨固條和加強筋在壁的兩側(cè)互相面對地布置,且如圖1所示相交時。
發(fā)明內(nèi)容
就此而言,本發(fā)明旨在彌補上述缺陷。
為此,根據(jù)在前言中給出的一般定義的本發(fā)明結構,主要特征在于第一結構元件具有平行于所述直邊緣延伸、且面對所述作用力施加的點定位的應力消除槽。
在本發(fā)明的可行實施例中,應力消除槽位于緊接所述直邊緣附近的位置。
有利的是,應力消除槽靜止時小于2cm寬。
優(yōu)選的是,第一結構元件具有沿平行于所述直邊緣的方向細長的形狀,第一結構元件在所述力作用的點的高度具有垂直于所述方向的第一尺寸,所述應力消除槽具有沿所述方向大于所述第一尺寸的長度。
例如,應力消除槽在相對的兩端通向在第一結構元件上鉆出的圓孔,這些孔具有至少是所述應力消除槽寬度的三倍的直徑。
有利的是,第一結構元件在所述圓孔周圍通過墊板加強。
根據(jù)第二方面,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液化氣運輸船,該船具有船體、由連接于船體的隔板分隔的隔艙、和排布在隔艙內(nèi)的液化氣存儲罐,隔艙的隔板至少之一是前述類型的機械焊接結構,該隔板具有構成中間元件的壁、焊接在所述壁的與存儲罐相對的外表面上且構成第一結構元件的至少一個加強筋、以及焊接在所述壁的與所述外表面相對的內(nèi)表面上的部件,比如角撐板或錨固元件,該部件構成了第二結構元件。
有利的是,第二結構元件是錨固元件,所述存儲罐具有連接于該錨固元件的液化氣容納隔板,施加在加強筋上的力是由容納隔板施加在錨固元件上的應力產(chǎn)生的。
優(yōu)選的是,錨固元件是在垂直于加強筋的平面內(nèi)延伸的錨固條。
例如,所述壁在垂直于船運動的正常方向的平面內(nèi)延伸,加強筋在垂直于所述壁的平面內(nèi)延伸。
從下面以象征性的非限制方式參照附圖給出的描述,本發(fā)明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更為明顯。
圖1是本發(fā)明的機械焊接結構的第一實施例的斜視圖;圖2A是在沒有應力消除槽的典型載荷下,圖1中結構的下四分之一的應力等級示意圖,圖2B是第二結構元件中應力的放大頂視圖;圖3A是相當于圖2A的圖,指的是設有應力消除槽的結構,圖3B是第二結構元件中應力的放大頂視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氣體運輸船的機械焊接結構第一示例的斜視圖;圖5是本發(fā)明的液化氣運輸船的機械焊接結構第二示例的斜視圖;圖6是本發(fā)明的液化氣運輸船的機械焊接結構第三示例的透視圖;圖7是本發(fā)明的船的簡化示意圖;圖8A至8C是在由圖1中的箭頭VIII限定的平面內(nèi)的截面,示出了應力消除槽的三個實施例變體。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中示出的機械焊接結構具有在平面P內(nèi)延伸的第一平坦的薄金屬結構元件10,該元件在一側(cè)由直邊緣15定界,該機械焊接結構還具有焊接在連接到該直邊緣15的中間元件25上的第二金屬結構元件20。
中間元件25插入在第一和第二結構元件10和20之間,第二結構元件20在直邊緣15的至少一個點151處施加力F,該力分解成至少一個在垂直于直邊緣15的平面P內(nèi)延伸的分量。
在圖1中,中間元件25是平坦的金屬板,第一結構元件10是焊接在板25的第一表面251上的肋板,且第二結構元件20是焊接在所述板的與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252上的另一肋板。
第二結構元件20具有焊接在板25上的直連接邊緣21。
第一和第二結構元件10和20互相面對地排布在壁25的兩側(cè)上,且以直角相交。
力F施加的點151對應于第一和第二結構元件10和20的相交點。
第一結構元件10在其上延伸的平面P基本上垂直于板25。類似地,第二結構元件20在垂直于板25的平面內(nèi)延伸。
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結構元件10具有平行于直邊緣15延伸、且面對力F作用的點151定位的應力消除槽12。
通過比較圖2A、2B和圖3A、3B,人們當然看出了這種應力消除槽的優(yōu)點。
圖2A表示在沒有應力消除槽的典型載荷下機械焊接結構中的應力等級。所述結構被相等的應力線分成區(qū),且給每一區(qū)賦予表現(xiàn)應力等級的代碼。所述代碼可以采用值a、b、c、d、e、F或g,以這一順序?qū)υ黾拥膽Φ燃壘幋a。
在圖2A和2B中可以看出,位于第一和第二結構10和20之間的相交點151周圍的區(qū)域標為代碼g。
第二結構元件20的焊縫上的應力大致同心地逐漸減小,從g至a移離點151,這在圖2B中可以看出。
圖3A和3B示出了在有應力消除槽12的相同載荷條件下的應力等級。這些等級以與圖2A和2B相同的方式編碼。
如圖3A所示,應力消除槽12在力F的作用下打開。該槽由與直邊緣15平行且分別離這一直邊緣15更近和更遠的縱向近邊緣122和遠邊緣123限界。遠邊緣123基本上保持筆直。另一方面,近邊緣122在變形過程中與遠邊緣123分離。
如圖1所示,應力消除槽12這樣布置,即相交點151面對槽12的中心點定位。該中心點位于槽的兩相對縱向端121之間的中間位置。
如圖3A所示,近邊緣122與遠邊緣123在應力消除槽12的中心處沿直邊緣15的方向有很大的分離,而在槽的兩縱向邊緣121處沒有與遠邊緣123的明顯分離。
相交點151的區(qū)域內(nèi)的應力極大地減小,該區(qū)域僅標為代碼為c的應力等級。
如前所述,第二結構元件20的焊縫上的應力大致同心地逐漸減小,從c至a移離點151,如圖3B所示。
應力消除槽12具有顯著減小這一焊縫的所述位置處應力的作用。
優(yōu)選的是,應力消除槽12布置在緊接直邊緣15附近的位置。其位置的精確選擇是由本領域的專家根據(jù)結構的不同元件的幾何特性和材料作出的。
這種選擇取決于兩個相互對立的要求。
一方面,對于槽來說必須充分靠近直邊緣15,以使近邊緣122可以容易地變形。另一方面,必須不能太靠近,以便在第一結構元件10中切出所述槽時,使板25上的第一結構元件10不受到損壞。
如果需要,所述槽可以沿板25加工出,如圖8a和8c所示。在這種情況下,它在第一結構元件10的直邊緣15內(nèi)切出,其遠邊緣123屬于第一結構元件10,其近邊緣122屬于板25。這種配置可以使近邊緣122最大變形。
在后一種情況下,應力消除槽12不能在第一結構元件10焊接在板25上之后現(xiàn)場切出。相反,該槽在車間內(nèi)在直邊緣15上切出,然后將第一結構元件安裝在板25上。
而且,應力消除槽12在靜止時,也就是說在沒有力F時,在橫向方向上具有小于2cm的寬度。
這一寬度主要由用于加工所述槽的刀具決定。它必須不能太大,以便不改變第一結構元件10的慣性。
如果所述槽主要在張力下工作,也就是說如果力F趨于使近邊緣122與遠邊緣123分離,那么所述槽的寬度最好約為1mm。
如果所述槽工作在張力和壓力下,也就是說如果力F趨于使近邊緣122和遠邊緣123分離、或使它們接近,那么根據(jù)情況,所述槽具有5-20mm的寬度。這種槽在圖8A中示出。
如圖1所示,第一結構元件10具有在相交點151的位置處垂直于直邊緣15的第一尺寸,所述應力消除槽具有比所述第一尺寸大的縱向長度。
這一特性可以使近邊緣122具有足夠的柔性。
應力消除槽12在其相對兩端121通向在第一結構元件10中鉆出的圓孔13。這些孔13具有最好是應力消除槽12寬度的三倍的直徑。
對于5mm寬的槽,孔13具有30mm的直徑。
這些孔具有與應力消除槽12對齊排列的中心。
在應力消除槽緊靠板25排布的情況下,圓孔13沿著與直邊緣15相對的方向偏心。
在這種情況下它們通過從遠邊緣123開始并延伸超過約240°的圓弧形狀的邊緣定界,且通過直到板25的直線邊緣延長,該直線邊緣垂直于板25。所以,孔13在板25一側(cè)開口,如圖8A和8C所示。
這些孔可以減小作用在應力消除槽12端部121的應力。在沒有孔的情況下,這些應力會非常大,所以最后在這些端部會有很大的撕裂危險。
然而,當槽12的近邊緣和遠邊緣122和123分離時,孔13周圍的應力較高。為了增加這一區(qū)域的強度,第一結構元件10在圓孔13周圍通過圖4和5中示出的墊板14加強。
這些墊板中的每一個都是焊接在第一結構元件10上的鋼環(huán)形式。對于30mm直徑的孔13來說,每一環(huán)都具有約70mm的直徑,且具有中心開口,該中心開口具有與孔13相同的直徑,且與之對齊。
這種類型的機械焊接結構可以自然地用于甲烷運輸船類型的液化氣運輸船。
這種船在圖7中示出,它具有在船的正常運動方向上細長的船體30、由連接于船體30的隔板50限界的隔艙40、以及排布在隔艙40內(nèi)的液化氣存儲罐60。
隔艙40的兩隔板是上述類型的機械焊接結構。
這些隔板50的每一個都具有構成中間元件25的壁51、焊接在所述壁的與存儲罐60相對的外表面511上且構成第一結構元件10的至少一個加強筋52、以及焊接在壁51的與所述外表面511相對的內(nèi)表面512上的至少一個部件,比如加強角撐板或錨固元件,該部件構成第二結構元件20。
在圖7所示的實施例中,每一壁51具有兩個構成錨固元件的第二元件20,存儲罐60包含兩個連接于這些錨固元件的液化氣容納隔板61,加強筋52承受由容納隔板61施加在錨固元件上的應力產(chǎn)生的作用力。
這些錨固元件是在垂直于加強筋52的平面內(nèi)延伸的錨固條62。
壁51在垂直于船的正常前進方向的平面內(nèi)延伸,加強筋52在垂直于壁51的平面內(nèi)延伸。
此時,圖1的元件配置恰好再次見到。
加強筋52具有兩個面對錨固條62布置的應力消除槽12。
船的其他結構可以具有上述機械焊接結構的特性。
第一示例在圖4中示出,且對應于橫向隔板50t和縱向隔板501之間的拐角,這些隔板是與如圖7所述的隔板50相同的類型。
橫向隔板50t具有橫向壁51t、和焊接在橫向壁51t的外表面上的橫向加強筋52t。
類似地,縱向隔板501具有縱向壁511和焊接在縱向壁511的外表面上的縱向加強筋521。
橫向壁5 1t在垂直于船的正常運動方向的平面內(nèi)延伸。縱向壁511在平行于船的正常運動方向的平面內(nèi)延伸。它們各自的內(nèi)表面512形成直角,且具有共用邊緣。
縱向加強筋511和橫向加強筋51t在垂直于橫向壁51t和縱向壁511的同一平面內(nèi)延伸。
錨固托架54焊接在所述兩內(nèi)表面512形成的拐角內(nèi)。該托架用于在隔艙40的拐角內(nèi)連接儲罐60的容納隔板61。
這一托架是L形的,且具有平行于橫向壁51t延伸的第一分支541、和平行于縱向壁511延伸的第二分支542。這些分支都互相垂直連接。
所述托架具有在兩分支的連接點處的肘彎部分,該肘彎部分指向縱向壁501和橫向壁50t的共用邊緣。
第一和第二分支541和542都分別通過焊接在橫向壁51t和縱向壁511的內(nèi)表面上的錨固點543連接。
第一分支541的錨固點543沿焊接在橫向壁51t上的橫向加強筋52t的邊緣排布。
類似地,第二分支541的錨固點543沿焊接在縱向壁511上的縱向加強筋521的邊緣排布。
應力消除槽12在橫向加強筋52t內(nèi)延伸,面對第一分支541的錨固點543,且可以限制這些錨固點543的焊縫上的應力。
如圖4所示,最接近縱向壁的錨固點543面對槽12的端部121排布,離縱向壁最遠的錨固點543面對槽12的中心排布。
第二示例在圖5中示出。它涉及一種如圖7所述的隔板50類型的隔板。焊接在壁51的內(nèi)表面512上的部件是支撐梁55的角撐板53。梁55可用于隔板61或其應力需要吸收的其他元件的連接。
角撐板53具有直角三角形的總體形狀,具有形成直角的支撐邊緣531和連接邊緣532。支撐邊緣531焊接在梁55上,連接邊緣532焊接在壁51的內(nèi)表面512上。
連接邊緣532沿焊接在壁51上的加強筋52的邊緣延伸。應力消除槽12在加強筋52內(nèi)加工出,面對角撐板53的連接邊緣532。
槽12的中心面對離梁55最遠的連接邊緣532端部排布。
最后的示例在圖6中示出,相當于如圖7所述的隔板50類型的兩隔板之間的拐角。這種結構非常類似于圖4的結構,唯一的區(qū)別是錨固托架54由加強角撐板53代替,且橫向加強筋52t平行于而不是如圖4垂直于縱向壁511延伸。
角撐板53具有焊接在橫向壁51t的內(nèi)表面512上的第一邊緣和焊接在縱向壁511的內(nèi)表面512上的第二邊緣。
第一邊緣與橫向加強筋51t(原文如此;52t)相交。應力消除槽12在該加強筋上加工出,且使第一邊緣與該槽12在其中心處相交。
所以,實際上上述類型的機械焊接結構尤其適用于液化氣運輸船,但也可以用于任何種類的金屬結構。
已經(jīng)描述的示例主要涉及船的隔板,該隔板垂直于船的正常運動方向,但不限制本發(fā)明的機械焊接結構用于構成沿不同方向確定方位的隔板。
中間元件比如壁可以插入第一和第二結構元件之間,但第一結構元件也可以直接互相焊接。
本發(fā)明的應力消除槽可以減小不同結構元件中的應力,因此可以減少關于確定這些元件尺寸的要求。
由此可以在材料方面節(jié)省和經(jīng)濟節(jié)省。
在焊縫上的應力較小時,也可以更容易地進行對這些焊縫的調(diào)整控制。
最后,應當指出的是,構成本發(fā)明的結構的不同元件通常由碳鋼制成,但也可以使用其他材料,而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機械焊接結構,該結構具有在一平面內(nèi)延伸且通過一側(cè)的直邊緣(15)定界的第一平坦的薄金屬結構元件(10)、和第二金屬結構元件(20),該第二結構元件焊接在第一結構元件(10)的直邊緣(15)上,或焊接在與所述直邊緣(15)連接且插入在第一和第二結構元件(10,20)之間的中間元件(25)上,第二結構元件(20)在所述直邊緣(15)的至少一點(151)上施加作用力,該力分解為至少一個在垂直于所述直邊緣(15)的所述平面內(nèi)延伸的分量,其特征在于,第一結構元件(10)具有平行于所述直邊緣(15)延伸、且面對所述作用力施加的點定位的應力消除槽(1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應力消除槽(12)位于緊接所述直邊緣(15)附近的位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應力消除槽(12)靜止時小于2cm寬。
4.如前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結構元件(10)具有沿平行于所述直邊緣(15)的方向細長的形狀,第一結構元件(10)在所述力作用的點(151)的位置具有垂直于所述方向的第一尺寸,所述應力消除槽(12)具有沿所述方向大于所述第一尺寸的長度。
5.如前述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應力消除槽(12)在兩相對端(12)呈現(xiàn)為在第一結構元件(10)上鉆出的圓孔(13),這些孔具有是所述應力消除槽(12)寬度的至少三倍的直徑。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結構元件(10)在所述圓孔(13)周圍通過墊板(14)加強。
7.一種液化氣運輸船,該船具有船體(30)、由連接于船體(30)的隔板(50)分隔的隔艙(40)、和排布在隔艙(40)內(nèi)的液化氣存儲罐(60),隔艙的隔板(50)至少之一是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機械焊接結構,該隔板具有構成中間元件(25)的壁(51)、焊接在壁(51)的與存儲罐(60)相對的外表面(511)上且構成第一結構元件(10)的至少一個加強筋(52)、以及焊接在壁(51)的與所述外表面(511)相對的內(nèi)表面(512)上的部件,比如加強角撐板(53)或錨固元件(54,62),該部件構成了第二結構元件(20)。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船,其特征在于,第二結構元件(20)是錨固元件(54,62),存儲罐(60)具有連接于該錨固元件(54,62)的液化氣容納隔板(61),施加在加強筋(52)上的力是由容納隔板(61)施加在錨固元件(54,62)上的應力產(chǎn)生的。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錨固元件是在垂直于加強筋(52)的平面內(nèi)延伸的錨固條(62)。
10.如權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的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壁(51)在垂直于船運動的正常方向的平面內(nèi)延伸,加強筋(52)在垂直于所述壁(51)的平面內(nèi)延伸。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機械焊接結構,該結構具有在平面內(nèi)延伸且通過一側(cè)的直邊緣(15)定界的第一平坦的薄金屬結構元件(10)、和第二金屬結構元件(20),該第二金屬結構元件焊接在第一結構元件(10)的直邊緣(15)上、或焊接在與所述直邊緣(15)連接且插入第一和第二結構元件(10,20)之間的中間元件(25)上,第二結構元件(20)在所述直邊緣(15)的至少一點(151)上施加作用力,該力分解為至少一個在垂直于所述直邊緣(15)的所述平面內(nèi)延伸的分量。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結構元件(10)具有平行于所述直邊緣(15)延伸、且面對所述作用力施加的點定位的應力消除槽(12)。
文檔編號B23K9/00GK1502521SQ20031011614
公開日2004年6月9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11月22日
發(fā)明者皮埃爾·米哈爾斯基, 卡里姆·沙波, 沙波, 皮埃爾 米哈爾斯基 申請人:氣體運輸技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