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子儀器傳感器用外殼的制造方法及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到電子儀器傳感器用外殼的制造方法及其裝置,尤其是經過一定的加工處理,將由銅或不銹鋼材料制成的U型桶狀金屬帽自動成型加工成可連接于一般電子產品插頭端部的外殼,能縮短操作時間,提高效率。
背景技術:
一般用于電子產品插頭端部的外殼的制造過程,如本人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zhí)柕?001-18169號所述,包括第一工序,將銅板材切割并彎曲,形成U型金屬帽,然后將上述金屬帽投入到成型器的料斗中,以及第二工序,上述金屬帽通過空氣管供給,經過復數(shù)擠壓模具進行加工后,將上述經過加工的金屬帽投入至切割器的料斗,切割金屬帽一端,并分離外殼和其他部分,然后傳送。但隨著操作工序的細分化,暴露出費工時,效率低的缺點,而且上述擠壓模具的成型和脫模過程均在水平方向進行,操作時因摩擦力,擠壓模具和金屬帽不容易分離,不良品較多。
另外,用硬度較高的不銹鋼代替銅材成型時,因不銹鋼延展性小,以水平方式成型時,其不良品率較高,而且成型后末端須移動到另外的切割器進行切割,操作復雜,費時,另外分別設置成型器和切割器需占較大的空間。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旨在解決上述問題,將U型金屬帽通過擠壓模具進行成型加工,然后切割上述成型的端部,而上述工序都以垂直移動方式進行,并且將成型部分與切割部分構成為一體,以減少體積,容易設置在狹小的空間里,而且因其全部工序均為垂直成型,使高硬度的材料也容易成型。
本發(fā)明包括一端設有供料箱10,用來提供銅材或不銹鋼材的U型金屬帽2;而上述供料箱10一端設有用來運送金屬帽2的導軌11;本體1中央設有上下運動的復數(shù)擠壓模具25a、25b、25c、25d、25e、25f;為了驅動上述擠壓模具25a、25b、25c、25d、25e、25f,在擠壓模具25a、25b、25c、25d、25e、25f上端設有垂直缸24。
上述垂直缸24設在具有一定寬度的移動部20中央處,為使上述移動部20自由上下移動,移動部20左右對角線方向形成有其上下貫通,并具有一定高度的管狀導向孔21,而上述導向孔21內部設有導向桿22,上述導向桿22外緣設有復數(shù)球軸承23,這樣上述移動部20順著導向桿22上下運動時提供適當?shù)哪Σ亮?,并隨著移動部20的上下運動,擠壓模具25a、25b、25c、25d、25e、25f也跟著上下移動。
上述復數(shù)擠壓模具25a、25b、25c、25d、25e、25f下端設有用來成型上述金屬帽2的具有不同形狀的成型針26,而在擠壓模具25a、25b、25c、25d、25e、25f下方的成型板40,設有用來收容上述成型針26和金屬帽2的成型孔41,為使上述金屬帽2向一方向移動1個孔距4,在擠壓模具25a、25b、25c、25d、25e、25f后面設有復數(shù)支持架31a、31b、31f,作為前后驅動上述支持架31a、31b、31f的手段,在支持架31a、31b、31f的后面各設有水平缸32,而31f表示第6支持架。
另外,在上述擠壓模具25f的一端設置其下端備有切割刀51的切割部50,上述切割部50垂直的下端設有切割孔52,其向上端方向設有比上述切割刀51的外緣直徑大的切割刀51,而切割孔52下端貫通至成品箱53,用來裝載被切割刀51所切割的外殼3。
將銅材或不銹鋼材的U型金屬帽提供于供料箱,從而自動完成金屬帽的移動,切割,并自動排出完成的外殼,省掉操作過程中需要由人來完成的金屬帽半成品的移動,管理,檢查的中間過程,降低不良品率,也降低了生產成本。
圖1為本發(fā)明的流程圖;圖2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立體圖;圖3為本發(fā)明的分解立體圖;圖4a為金屬帽被引導到第1擠壓模具下方的狀態(tài)圖;圖4b為第1擠壓模具下降,將金屬帽插入至成型孔中的狀態(tài)圖;圖4c為初次成型的金屬帽隨著第1擠壓模具上升的狀態(tài)圖;圖4d為支持架向前移動,并夾住金屬帽的狀態(tài)圖;圖4e為第1擠壓模具復原至原位的狀態(tài)圖;圖4f為支持架收容金屬帽以后移動一個孔距的狀態(tài)圖;
圖4g為第2擠壓模具下降并將金屬帽插入另一成型孔的狀態(tài)圖;圖4h為支持架復原至最初位置的狀態(tài)圖;圖5為切割部的剖面放大6為將金屬帽利用空氣噴嘴從切割刀分離的示意圖。
符號說明1、本體 2、金屬帽 3、外殼4、一個孔距 10、供料箱 11、導軌12、空氣噴嘴 20、移動部 21、導向孔22、導向桿23、球軸承 24、垂直缸25a、第1擠壓模具 25b、第2擠壓模具25c、第3擠壓模具25d、第4擠壓模具 25e、第5擠壓模具25f、第6擠壓模具26、成型針30、導向部 31a、第1支持架31b、第2支持架32、水平缸 40、成型板41、成型孔50、切割部 51、切割刀52、切割孔53、成品箱 54、廢料箱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流程圖,依次表示從金屬帽2的供給,所需成型作業(yè)到外殼3的完成的狀態(tài),而圖2為本發(fā)明的整體立體圖,圖3為本發(fā)明的分解立體圖,詳細表示上述本體1的整體構成狀態(tài)以及各部分結構狀態(tài)。
圖4a至圖4h表示本發(fā)明的各個操作狀態(tài)的立體放大圖,在圖4a中金屬帽2被引導到擠壓模具25a的下方,這時以一定角度位于一側的空氣噴嘴12向金屬帽2噴射空氣,以確保通過上述導軌11傳送的金屬帽2正確安放于第1擠壓模具25a的下方;圖4b表示,第1擠壓模具25a下降,將上述第1擠壓模具25a下方的金屬帽2插入至成型孔41中的狀態(tài);圖4c表示,初次成型的金屬帽2隨著第1擠壓模具25a的垂直上升而上升,到達至與后面的支持架31a成水平狀態(tài)的位置;圖4d表示,支持架31a向前移動,并夾住套在第1擠壓模具25a下端之成型針26的金屬帽2;圖4e表示第1擠壓模具25a將金屬帽2交給支持架31a以后,再次上升到移動部20下方的狀態(tài);圖4f表示,支持架31a收容金屬帽2以后向一方向移動一個孔距4的狀態(tài);圖4g表示,第2擠壓模具25b下降并套入位于支持架31a的金屬帽2中,然后插入位于垂直下方的成型孔41中進行成型加工的狀態(tài);圖4h表示,支持架31a復原至最初狀態(tài),即與上述圖4b同樣的狀態(tài)。
如上所述,金屬帽2每次向一方向移動一個孔距4的過程中,根據(jù)成型針26和成型孔41的形狀,依次成型。如圖5所示,切割刀51用來對上述成型的金屬帽2的下端部進行適當切割處理,在上方設置備有切割刀51的切割部50,而上述切割部50的垂直下方設有切割孔52,其備有向上的切割刀51,當上述金屬帽2插入切割部50并垂直下降時,收容金屬帽2的切割部50之切割刀51向切割孔52之切割刀51內緣方向移動,將金屬帽2的下端部切割,而被切割的金屬帽2下端的外殼3裝載至位于下方的成品箱53中,切割外殼3部分的金屬帽2隨著切割部50上升,圖6為,將上述切割部50一起上升的金屬帽2與上述切割部50分離的操作示意圖,從位于切割部50一側的空氣噴嘴12,向上述金屬帽2噴射空氣,從而使金屬帽2從切割部50分離并掉入位于本體一側的廢料箱54中。
下面,對本發(fā)明的操作過程進行說明。
將銅材或不銹鋼材的U型金屬帽2放入供料箱中,在供料箱一側設有空氣噴嘴12,從空氣噴嘴12噴射的空氣使每個金屬帽2以其開口部向上的狀態(tài)供給到導軌11,而上述開口部向上的金屬帽2順著導軌11移動至第1擠壓模具25a下方,第1擠壓模具25a則下降并插入金屬帽2的上端內緣中,兩者結合并一起上升至一定位置,而這時位于第1擠壓模具25a后方的第1支持架31a向金屬帽2方向移動。
這樣,移動至前方的第1支持架31a夾住位于第1擠壓模具25a下端的金屬帽2外緣,這時第1擠壓模具25a上升復原至原位。當?shù)?擠壓模具25a回位時,收容第1支持架31a的引導部30向一方向移動一個孔距4,當?shù)?支持架31a和引導部30一起移動一個孔距4以后,第2擠壓模具25b下降,使第2擠壓模具25b下端的成型針26插入固定在第1支持架31a上的金屬帽2上端內緣(這時第1支持架31a后退并移動一個孔距4復原至原位),而第2擠壓模具25b與金屬帽2一起下降,插入至位于第2擠壓模具25b垂直下方的成型孔41中。上述成型孔41孔徑小于套在成型針26上的金屬帽2直徑,而其長度大于金屬帽2的長度,這樣可根據(jù)成型針26及成型孔41的形狀,對金屬帽實施縱向變形。
對金屬帽2進行部分成型后,第2擠壓模具25b上升,這時位于第2擠壓模具25b后方的第2支持架31b向前移動,貼近第2擠壓模具25b外緣,并用第2支持架31b的內側夾住第2擠壓模具25b下端成型針26連接的金屬帽2,而第2擠壓模具25b繼續(xù)上升,移動至原來的位置。
當?shù)?支持架31b夾住金屬帽2,而第2擠壓模具25b復原至原位以后,收容第2支持架31b的引導部30也向同一方向移動一個孔距4至第3擠壓模具25c下方。這時上述第3擠壓模具25c下降,將支持架31b中的金屬帽2,以結合第3擠壓模具25c下方成型針26的狀態(tài),插入位于垂直下方的成型孔41中,并使金屬帽2外形隨成型孔41形狀而變形。這樣,當金屬帽2從第1擠壓模具25a移動至第6擠壓模具25f過程中,逐步將上述金屬帽2縱向壓延成型,而上述操作過程持續(xù)不斷的進行。
被引導至第6擠壓模具25f,并完成成型的金屬帽2被第6支持架31f夾住,一起移動一個孔距4,被引導至切割模具,然后切割模具下降與金屬帽2結合,并下降至位于下方的切割孔,同時插入上述切割模具中的金屬帽2下端的外殼3部分自動被位于切割模具和切割孔的切割刀所切割,然后,外殼3落至切割孔下方的成品箱54,而切掉外殼3的金屬帽2仍插入于切割模具,當切割模具上升時,通過位于切割模具一側的空氣噴嘴12噴射空氣,金屬帽2脫離切割模具,掉入空氣噴嘴12對面的廢料箱54中。
如上所述,供料箱10加入一定外形的金屬帽2,上升金屬帽2通過第1,第2,3,4,5,6擠壓模具25a、25b、25c、25d、25e、25f成型為一定形狀,然后由切割模具切割所需的外殼3部分,外殼3進入成品箱53,其他部分則進入廢料箱54,這樣,操作工序簡單,外殼3的生產效率高。
在說明書中介紹了較佳實施例,但本發(fā)明并不僅限與此,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在權利范圍內對本發(fā)明進行各種變形或變更。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子儀器傳感器用外殼的制造方法,即將金屬帽(2)加工成外殼(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連續(xù)反復下述步驟將金屬帽(2)供給至供料箱(10),上述金屬帽(2)順著導軌(11)移送至成型孔(41)的移送階段;第1擠壓模具25a下降,與上述金屬帽2結合后一起上升的上升階段;第1支持架(31a)向前移動,并與上述金屬帽(2)相結合的結合階段;第1支持架(31a)移動一個孔距(4)至第2擠壓模具下方的移動階段;第2擠壓模具(25b)下降,與上述金屬帽(2)結合后再次下降,將金屬帽(2)插入至位于下方的成型孔(41)并成型的成型階段;第1支持架(31a)復原至原位的復原階段;第2擠壓模具(25b)以與金屬帽(2)結合的狀態(tài)上升,第2支持架(31b)向前移動,夾住金屬帽(2)的結合階段;以上述工序以同樣方式移動及成型到第6擠壓模具(25f)的工序階段;第6支持架(31f)夾住金屬帽(2)向切割刀(51)下方移動的移動階段;切割刀(51)下降,套住上述金屬帽(2)的狀態(tài)下垂直下降,使金屬帽(2)插入切割孔(52)中,使用上述切割刀(51)切割金屬帽(2)下端的切割階段;從上述金屬帽(2)切割的外殼(3)進入成品箱(53)中,剩余的金屬帽(2)部分則隨著切割刀(51)垂直上升的金屬帽(2)分離階段;從空氣噴嘴(12)噴射空氣,將隨切割刀(51)一起上升的剩余金屬帽(2)排出至一側的排出階段。
2.一種電子儀器傳感器用外殼的制造裝置,其特征為本體(1)的一側設有用來提供金屬帽(2)供料箱(10);本體(1)中央一直線上以縱向設有復數(shù)個擠壓模具(25a、25b、25c、25d、25e、25f);在上述擠壓模具(25a、25 b、25c、25d、25e、25f)上端設有用于上下驅動擠壓模具(25a、25b、25c、25d、25e、25f)的垂直缸(24);在本體(1)下方設有成型板(40),成型板(40)上設有適于成型金屬帽(2)的具有不同直徑的成型孔(41);在上述擠壓模具(25a、25b、25c、25d、25e、25f)的一側設有切割刀(51);切割刀(51)下方設有切割孔(52)和成品箱(53)。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儀器傳感器用外殼的制造裝置,其特征為,在供料箱(10)一側設有一空氣噴嘴(12),從空氣噴嘴(12)噴射的空氣使金屬帽(2)以其開口部向上的狀態(tài)依次供給到導軌(11)。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子儀器傳感器用外殼的制造裝置,其特征為,為了切割上述金屬帽(2)的下端,在上側設有其向下方向外緣具有刀刃的切割刀(51),在下側設有其向上方向外緣具有刀刃的切割孔(52),當上述切割刀(51)套住金屬帽(2)并垂直下降時,切割部(50)外緣插入至切割孔(52)內緣,從而切割金屬帽(2)的下端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儀器傳感器用外殼的制造方法,其特征為,將上述擠壓模具(25a、25b、25c、25d、25e、25f)以縱向提供,而擠壓模具(25a、25b、25c、25d、25e、25f)的垂直下方設有成型孔(41),上述擠壓模具(25a、25b、25c、25d、25e、25f)垂直下降,將套在成型針(26)的金屬帽(2)加工成成型孔(41)形狀。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到電子儀器傳感器用外殼的制造方法及其裝置,尤其是經過一定的加工處理,將由銅或不銹鋼材料制成的U型金屬帽自動成型加工成可連接于一般電子產品插頭端部的外殼,能縮短操作時間,提高效率。
文檔編號B21C23/02GK1605402SQ20041008086
公開日2005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04年10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10月9日
發(fā)明者李在一 申請人:李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