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針頭的針尖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針頭的加工設備,特別涉及一種針 頭的針尖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已有的注射器和輸液器用的針頭的針尖都是在細薄管壁的針體的前端切磨呈一 個斜面而構成的,這種形式的針尖由于針尖后半部分的內(nèi)壁與斜面仍構成利刃,能夠切斷 所經(jīng)過的皮肉組織。因此,現(xiàn)有的注射用針頭在使用時均切掉一塊直徑相當于針頭內(nèi)孔的 皮肉組織并輸入人體內(nèi)。這一現(xiàn)象雖然多年來不被人們注意,但并不意味著沒有危害。對 于肌肉注射來說,退針后注射部位將留下微孔,感染和出血的可能性可想而知。如果是血管 送藥,還存在著將一小塊皮肉輸入血管,不能說絕對沒有隱患。為此,人們設計出了一種一次性注射器和輸液器針頭,并且還申請了專利(其公 開號為CN1814313A),該針頭包括管狀的針體,管狀針體的一端由棱錐形、圓錐形或棱錐與 圓錐的組合構成,在該管狀針體和錐形針頭上開有與該針體內(nèi)孔相通的藥液通道。由于藥 液通道位置的關系,因此醫(yī)護人員在進行進行注射時,藥液通道不會正對人體的注射部,可 有效避免在注射時切斷人體組織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同時,上述專利申請中還公開了這種針頭的制作方法,包括卷管、焊縫、拔絲、針尖 成型、磨光和打孔這些步驟。其中針尖成型這一步驟中,由于管狀針體及所要加工的錐形針 頭尺寸很小,加工難度較大,對針體一端的擠壓難以做到均勻?qū)ΨQ,造成擠壓出來的針尖厚 度不均,給后續(xù)的磨光和打孔步驟帶來了較大麻煩,磨光時容易磨穿針尖而產(chǎn)生次品。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的針尖加工時所存在的上述問題,而提出了一種可 對針頭的針尖進行均勻擠壓的成型模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針頭的針尖成型模具,其特 征在于,該模具包括相向設置的模體一和模體二,所述的模體一和模體二在各自的貼合面 上均具有缺口,所述的缺口相對設置且在上述模體一和模體二貼合時可形成成型孔。加工前,將針體的加工端置于模體一和模體二之間,待模體一和模體二貼合后,模 體一和模體二上的缺口拼合成一個成型孔,而針體的加工端此時被夾設在該成型孔內(nèi)。由 于成型孔的尺寸小于針體加工端尺寸,因此針體的加工端在模體一和模體二持續(xù)多次的貼 合撞擊擠壓下,形變成與成型孔形狀相匹配的形狀。成型孔的形狀規(guī)則的話,對針體加工端 各個方向的擠壓力也是均勻的。在上述的一種針頭的針尖成型模具中,所述的成型孔呈圓錐狀。針體的加工端被 擠壓后,其形狀與成型孔的形狀相匹配,當成型孔呈圓錐狀時,針體的加工端也就是針尖部 分也被壓縮成圓錐狀了。作為另外一種方案,在上述的一種針頭的針尖成型模具中,所述的成型孔包括呈圓錐狀內(nèi)端部分和呈圓柱狀的外端部分。圓錐狀的內(nèi)端部分是為了擠壓加工出圓錐狀的針 尖,而外端部分的孔徑與針體的外徑尺寸相匹配,可以在加工過程中起到穩(wěn)定針體的作用, 提高加工精度。在上述的一種針頭的針尖成型模具中,所述模體一和模體二之間設有一過屑通 道,該過屑通道與上述成型孔圓錐部分的小端連通。針體的加工端與模體一和模體二之間 發(fā)生摩擦擠壓時,會產(chǎn)生擠壓碎屑,設置這一過屑通道后,這些碎屑可以從成型孔的底端順 著過屑通道排出,不會積存在成型孔內(nèi)。在上述的一種針頭的針尖成型模具中,所述的過屑通道包括兩條分設在模體一和 模體二貼合面上的凹槽,所述的兩條凹槽相對設置。模體一和模體二貼合時,位于模體一和 模體二上的兩條凹槽組成過屑通道。在上述的一種針頭的針尖成型裝置中,所述的模體一和模體二的橫截面呈矩形, 上述模體一和模體二的各側(cè)面都具有一一對應匹配的缺口。模體一和模體二各個側(cè)面上均 具有缺口,當模體一和/或模體二貼合面上的缺口損壞時,只需轉(zhuǎn)動模體一和/或模體二, 選擇其他側(cè)面作為貼合面即可,不需要更換新的模體。又或者當需要加工不同尺寸型號的 針體時,選擇具有相應尺寸缺口的側(cè)面作為貼合面,同樣不需要更換新的模體。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針頭的針尖成型模具對針體加工端加工時,利用成型孔的規(guī) 則形狀對針體的加工端均勻施壓,將針體的加工端擠壓成與成型孔形狀相匹配的規(guī)則形 狀,加工出來的針尖厚度均勻,加工精度高。
圖1是實施例一中模體一和模體二對針體加工端進行加工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模體一和模體二貼合時的剖視圖。圖3是圖2在添加了過碎通道后的剖視圖。圖4是實施例二中模體一和模體二貼合時的剖視圖。圖5是圖4在添加了過碎通道后的剖視圖。圖中,1、針體;11、加工端;2、模體一 ;3、模體二 ;4、缺口 ;5、成型孔;51、內(nèi)端部 分;52、外端部分;6、凹槽;6a、過屑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 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如圖1所示,本針頭的針尖成型模具包括相向設置的模體一 2和模體二 3,模體一 2和模體二 3的橫截面呈正方形,且橫截面四個邊沿的側(cè)面上均具有缺口 4,模體一 2和模 體二 3上的缺口 4——對應。如圖2所示,模體一 2和模體二 3貼合后,模體一 2和模體二 3上貼合面上的缺口 4組成一圓錐狀的成型孔5。加工前,將針體1的加工端11置于模體一 2和模體二 3之間,待模體一 2和模體 二 3貼合后,模體一 2和模體二 3上的缺口 4拼合成一個成型孔5,而針體1的加工端11此 時被夾設在該成型孔5內(nèi)。由于成型孔5的尺寸小于針體1加工端11尺寸,因此針體1的加工端11在模體一 2和模體二 3持續(xù)多次的貼合撞擊擠壓下,形變成與成型孔5形狀相匹 配的形狀。加工過程中,需要使用動力機構驅(qū)動模體一 2和模體二 3周期性相向運動和反向 運動,本實施例中,采用電磁鐵來驅(qū)動,將模體一 2和模體二 3固定在電磁鐵的鐵芯上,依靠 鐵芯通斷電時的伸縮運動來實現(xiàn)模體一 2和模體二 3的周期性相向運動和反向運動。模體 一 2和模體二 3在對針體1擠壓過程中,還需要一驅(qū)動裝置來使成型孔5和針體1發(fā)生相 對轉(zhuǎn)動,讓模體一 2和模體二 3從周向各角度對針體1的加工端11進行擠壓,該驅(qū)動裝置 可以是直接驅(qū)動針體1轉(zhuǎn)動,或者讓模體一 2和模體二 3邊轉(zhuǎn)動邊擠壓。當模體一 2和/或模體二 3貼合面上的缺口 4損壞時,只需轉(zhuǎn)動模體一 2和/或 模體二 3,選擇其他側(cè)面作為貼合面即可;又或者當需要加工不同尺寸型號的針體1時,選 擇具有相應尺寸缺口 4的側(cè)面作為貼合面,同樣不需要更換新的模體。如圖3所示,為了保證擠壓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碎屑能夠及時排出,特在模體一 2和模體二 3的貼合面上開有相對的凹槽6,凹槽6與各自貼合面上的缺口 4連通,且兩個凹槽6 的形狀和位置對應,可在模體一 2和模體二 3貼合時組成一過屑通道6a,該過屑通道6a與 成型孔5圓錐部分的小端連通。實施例二成型孔5還可以是另外一種形狀,如圖4所示,包括呈圓錐狀的內(nèi)端部分51和呈 圓柱狀的外端部分52。圓錐狀的內(nèi)端部分51是為了擠壓加工出圓錐狀的針頭,而外端部 分52的孔徑與針體1的外徑尺寸相匹配,可以在加工過程中起到穩(wěn)定針體1的作用,提高 加工精度。如圖5所示,像實施例一中一樣,以同樣方式開設有凹槽6來形成過屑通道6a。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 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針頭的針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該模具包括相向設置的模體一(2)和模體二(3),所述的模體一(2)和模體二(3)在各自的貼合面上均具有缺口(4),所述的缺口(4)相對設置且在上述模體一(2)和模體二(3)貼合時可形成成型孔(5)。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針頭的針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型孔(5)呈 圓錐狀。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針頭的針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型孔(5)包 括呈圓錐狀內(nèi)端部分(51)和呈圓柱狀的外端部分(52)。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針頭的針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體一(2) 和模體二(3)之間設有一過屑通道(6a),該過屑通道(6a)與上述成型孔(5)圓錐部分的小 端連通。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針頭的針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過屑通道 (6a)包括兩條分設在模體一(2)和模體二(3)貼合面上的凹槽(6),所述的兩條凹槽(6)相對設置。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或5所述的一種針頭的針尖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模體一(2)和模體二(3)的橫截面呈矩形,上述模體一(2)和模體二(3)的各側(cè)面都具有 ——對應匹配的缺口(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針頭的針尖成型模具,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xiàn)有的成型針頭的方法擠壓出的針頭不能均勻?qū)ΨQ而導致次品率高的問題。本針頭的針尖成型模具,包括相向設置的模體一和模體二,所述的模體一和模體二在各自的貼合面上均具有缺口,所述的缺口相對設置且在上述模體一和模體二貼合時可形成成型孔。本針頭的針尖成型模具具有加工精度高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B21G1/08GK201644682SQ201020301990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月30日
發(fā)明者陳京峰, 陳京江 申請人:陳京江;陳京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