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鉆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鉆孔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電鉆。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電鉆對零件進行鉆孔,較常見的電鉆主要包括底座和位于底座上方的鉆孔裝置,底座上設置有與零件外形相適應的凹槽,使用時,首先將零件置于底座上的凹槽內,其次鉆孔裝置對凹槽內的零件進行鉆孔,雖然該種較常見的鉆孔機鉆孔效果較好,但是每次鉆孔完成后需要操作者取出鉆好的零件后再放置新的未鉆孔的零件,這種取出再放入的操作導致鉆孔不連續(xù),從而導致鉆孔的效率較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鉆孔效率較高的電鉆。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鉆,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設置有一水平軌道,所述軌道上設置有至少兩個零件載模,所述零件載模的上方設置有一立架,所述立架上設置有一通過氣缸驅動可上下移動對零件載模內的零件進行鉆孔的鉆頭,所述軌道的起始端設置有一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為氣缸驅動的推拉桿。所述零件載模的數量為三個。所述零件載模上設置有與零件外形相適應的凹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發(fā)明的一種電鉆,在底座上設置有軌道,軌道上設置有至少兩個零件載模, 軌道的起始端設置有一驅動裝置,使用時,驅動裝置驅動零件載模在軌道上按一定的頻率移動,可不間斷的連續(xù)鉆孔,因此本發(fā)明鉆孔效率較高。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底座10,軌道12,零件載模14,立架16,鉆頭18,推拉桿20。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參見圖1所示,一種電鉆,包括底座10,在底座10上設置有一水平軌道12,該軌道 12為開設在底座10上的凹槽,在軌道12上設置有三個零件載模14,零件載模14上設置有與零件外形相適應的凹槽,在零件載模14的上方設置有一立架16,立架16上設置有一通過氣缸驅動可上下移動對零件載模14內的零件進行鉆孔的鉆頭18,軌道12的起始端設置有一驅動裝置,該驅動裝置為氣缸驅動的推拉桿20。使用時,驅動裝置驅動零件載模14在軌道12上按一定的頻率移動,可不間斷的連續(xù)鉆孔,因此鉆孔效率較高。
權利要求
1.一種電鉆,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設置有一水平軌道,所述軌道上設置有至少兩個零件載模,所述零件載模的上方設置有一立架,所述立架上設置有一通過氣缸驅動可上下移動對零件載模內的零件進行鉆孔的鉆頭,所述軌道的起始端設置有一驅動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鉆,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為氣缸驅動的推拉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鉆,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載模的數量為三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鉆,其特征在于所述零件載模上設置有與零件外形相適應的凹槽。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電鉆,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設置有一水平軌道,所述軌道上設置有至少兩個零件載模,所述零件載模的上方設置有一立架,所述立架上設置有一通過氣缸驅動可上下移動對零件載模內的零件進行鉆孔的鉆頭,所述軌道的起始端設置有一驅動裝置。本發(fā)明鉆孔效率較高。
文檔編號B23Q7/00GK102328111SQ20111021183
公開日2012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7月27日
發(fā)明者朱兆新 申請人:蘇州麥美斯貿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