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頭封罐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封罐機,尤其涉及一種多頭封罐機。
背景技術:
封罐機是包裝設備的一種,廣泛應用于液體、粉體、顆粒等產品罐體的封裝。在封罐中,筒狀罐體完成翻邊制作后,需要對罐體進行封蓋子(頂蓋和底蓋),其基本原理是輥輪(封罐輪)沿罐體一端輪廓邊緣對蓋子進行碾壓使其達到嵌合密封的目的?,F(xiàn)有一種封罐機為動力驅動封蓋頭旋轉,工作時,工人采取腳踏方式將安裝于托盤上的罐體向上托起與封蓋頭接觸,同時動力驅動使罐體進行旋轉,第1輥輪和第2輥輪安裝在同一杠桿上,人工將杠桿分別向兩邊扳動使兩輥輪依次與罐體接觸以實現(xiàn)兩次滾壓,第1輥輪用來將罐體翻邊和蓋子邊緣共同彎邊,即第1輥輪用來完成第1道彎邊,第2輥輪用來將罐體翻邊和蓋子邊緣實現(xiàn)的彎邊擠壓在一起,即第2輥輪用來完成第2道擠壓。該封罐機雖然結構簡單, 但一次只能對1個(即單頭)罐體送入并進行封罐操作,機械化程度低,工人勞動強度大, 費工費時,工作效率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將多個罐體連續(xù)送入,自動封罐的多頭封罐機。本發(fā)明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多頭封罐機,包括工作臺和定軸,在工作臺上設有封罐裝置,工作臺包括底座,定軸上下兩端固定在工作臺上,定軸外套有定軸套,定軸與定軸套同心,定軸套設有定軸套旋轉驅動裝置;定軸套從上到下依次固定有上支架、中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圓周分布有3個或3個以上的轉軸,每個轉軸頂部固定有1個同步輪, 每個轉軸底部固定有1個上托盤;中支架和下支架圓周分布有3個或3個以上的頂桿,每個頂桿的頂部固定有1個下托盤,上托盤和下托盤之間裝有罐體,罐體的頂端裝有蓋子,每個轉軸下面對應1個頂桿,每個頂桿的底部對應設有1個氣缸,氣缸固定在下支架的底部,氣缸包括氣缸套、活塞和氣缸推桿,活塞將氣缸套的內腔分隔成活塞上腔和活塞下腔,氣缸推桿的頂端與頂桿的底端接觸,定軸套與定軸之間設有配氣套,配氣套與定軸套固定在一起; 定軸套設有3個或3個以上的上通道和下通道,以及1個中通道;每個上通道與對應的1個下通道為一組,每個上通道通過對應1個上氣管與對應的1個氣缸的活塞上腔相通,每個下通道通過對應的1個下氣管與對應的1個氣缸的活塞下腔相通,中通道與外界大氣相通;配氣套設有3個或3個以上的上配氣通道和下配氣通道,以及1個中配氣通道,每個上配氣通道和對應的1個下配氣通道為一組,每個上配氣通道與1個對應的上通道相通,每個下配氣通道與1個對應的下通道相通,中配氣通道與中通道對應相通,定軸的外圓周面設有配氣槽。上述配氣槽從上到下依次設有上外環(huán)段、中外環(huán)段和下外環(huán)段,上外環(huán)段設有上高壓氣槽、上卸壓氣槽,上高壓氣槽和上卸壓氣槽相互隔離并且位于同一圓周上,定軸內部設有高壓氣體通道,上高壓氣槽通過上高壓通孔與高壓氣體通道相通;中外環(huán)段設有卸壓環(huán)氣槽,所述卸壓環(huán)氣槽為環(huán)行槽;下外環(huán)段設有下高壓氣槽、下卸壓氣槽,下高壓氣槽和下卸壓氣槽相互隔離并且位于同一圓周上,下高壓氣槽通過下高壓通孔與高壓氣體通道相通,上卸壓氣槽通過第1縱槽與卸壓環(huán)氣槽相通,下卸壓氣槽通過第2縱槽與卸壓環(huán)氣槽相通,上高壓氣槽的圓弧段位于下卸壓氣槽的圓弧段內,下高壓氣槽的圓弧段位于上卸壓氣槽的圓弧段內,所述上配氣通道與定軸的上高壓氣槽、上卸壓氣槽對應,中配氣通道與定軸的卸壓環(huán)氣槽對應,下配氣通道與定軸的下高壓氣槽、下卸壓氣槽對應,高壓氣體通道通過管路與空氣壓縮機相通。上述定軸套旋轉驅動裝置為在定軸套的底部固定有蝸輪,在底座上設有潤滑油槽,潤滑油槽中裝有潤滑油,潤滑油槽上設有蝸桿,蝸桿的下半部分浸在潤滑油內,蝸輪與蝸桿相嚙合,第1電機與蝸桿之間通過皮帶傳動。上所述封罐裝置包括第1輥輪和第2輥輪,第1輥輪和第2輥輪設在工作臺上,并且位于上托盤底面的外側;在工作臺上位于所述同步輪同一高度設有驅動輪和從動輪,驅動輪和從動輪外繞有同步帶,驅動輪由第2電機驅動,嚙合齒位于同步帶的外側,同步輪的嚙合齒與同步帶的嚙合齒相適配,當其中1個罐體及其蓋子與第1輥輪臨近接觸前,同步帶與該罐體同軸的同步輪嚙合,當該罐體及其蓋子與第2輥輪脫離后,同步帶與該罐體同軸的同步輪脫離。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是本發(fā)明在旋轉的上支架上設有多個下托盤,在旋轉的多個下托盤中可以依次放入待封罐的罐體及其蓋子,當罐體旋轉到一定位置時,氣缸通過本發(fā)明的配氣機構,通過下托盤將罐體頂起,使待封罐的罐體及其蓋子頂端與對應的上托盤接觸,當與該上托盤同軸的同步齒輪與運動的同步帶接觸時,這時,同步帶通過同步齒輪、轉軸和上托盤帶動罐體及其蓋子自轉,此時罐體及其蓋子繞著上支架中心依然公轉,當公轉的罐體進入封罐裝置的第1輥輪和第2輥輪工作區(qū)域后,第1輥輪和第2輥輪對公轉并且自轉的罐體邊緣依次碾壓,依次完成罐體和蓋子的第1道彎邊和第2道擠壓。因此,本發(fā)明能夠實現(xiàn)多個(多頭)罐體連續(xù)進給,并且自動封邊(第1道彎邊和第2道擠壓),機械化程度高,省工省時,工人勞動強度低,工作效率高,而且結構新穎,工作可靠,改變現(xiàn)有封罐機等待封罐時間,提高效率10倍左右.而且只需1人操作。
[0009 [0010 [0011 [0012 [0013 [0014 [0015 [0016 [0017 [0018
1、圖1為本發(fā)明多頭封罐機主視圖。
2、圖2為圖1的多頭封罐機俯視圖。
3、圖3為本發(fā)明定軸、定軸套及其旋轉驅動裝置半剖視圖。
4、圖4為本發(fā)明定軸配氣槽示意圖。
5、圖5為圖4中A-A向剖視圖。
6、圖6為圖4中B-B向剖視圖。
7、圖7為圖4中C-C向剖視圖。
8、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定軸配氣槽展開圖。
9、圖9為本發(fā)明配氣套俯視圖。
10、圖10為圖9中D-D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詳細說明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fā)明多頭封罐機,包括工作臺13、定軸1、封罐裝置,封罐裝置包括第1輥輪41和第2輥輪43,工作臺13包括底座8、立柱11和橫支架12,底座8側端固定有立柱11,立柱11頂端橫向固定有橫支架12,立柱11的底端與底座8固定,定軸1 的頂端與橫支架12通過螺栓39固定,在底座8的上面固定有潤滑油槽6和第1電機69。 潤滑油槽6的兩側固定有蝸桿座,蝸桿座用來支撐蝸桿5的兩端。定軸1外套有定軸套3, 定軸1與定軸套3同心,定軸套3的底端固定有蝸輪4,蝸輪4與蝸桿5嚙合。蝸桿5的下半部分浸在潤滑油槽6中的潤滑油9內,潤滑油9用來為蝸桿5和蝸輪4的嚙合提供潤滑。 定軸1與蝸輪4之間加裝軸承,該軸承底端與定軸1的擋圈66接觸,擋圈66的內環(huán)面卡在定軸1的環(huán)行槽中;在定軸1的頂端,定軸1與定軸套3之間也加裝軸承。第1電機69通過皮帶38帶動蝸桿5 —端的皮帶輪7旋轉,皮帶輪7帶動蝸桿5旋轉,蝸桿5通過嚙合蝸輪4驅動定軸套3旋轉。定軸套3從上到下依次固定有上支架14、中支架15和下支架16, 本實施例上支架14圓周面等間距分布有16個轉軸軸套沈,轉軸25穿過轉軸套沈并可以在轉軸套26中旋轉,轉軸25與轉軸套沈相適配。轉軸25的數(shù)量根據需要和尺寸而定,為了提高封罐效率和可靠工作,一般設有3個或3個以上轉軸25。每個轉軸25頂部固定有1 個同步輪27,同步輪27外圓周設有同步齒。每個轉軸25底部固定有1個上托盤M。中支架15圓周面等間距分布有16個頂桿上軸套21,下支架16圓周面等間距分布有16個頂桿下軸套19,頂桿上軸套21、頂桿下軸套19和轉軸軸套沈同心并上下對應。頂桿20穿過頂桿上軸套21和頂桿下軸套19,頂桿20與頂桿上軸套21和頂桿下軸套19相適配,頂桿20 可以在頂桿上軸套21、頂桿下軸套19內上下滑動。故16個轉軸25與16個頂桿20上下同心并對應。每個頂桿20的頂部設有1個下托盤22,對應每個頂桿20的底部設有1個氣缸,氣缸通過吊桿59固定在下支架16的底部,氣缸包括氣缸套17、活塞30和氣缸推桿18, 活塞30將氣缸套17的內腔分隔成活塞上腔32和活塞下腔38,氣缸推桿18的頂端與頂桿 20的底端接觸。位于同步齒輪27同一高度設有驅動輪34和從動輪35,驅動輪34通過第2 電機31驅動。驅動輪34和從動輪35外繞有同步帶45,同步帶45的同步齒位于同步帶45 的外側,同步帶45上的同步齒與同步輪27外圓周設有的同步齒相適配。第2電機31通過右支板33固定在立柱11上,從動輪35的中軸36通過左支板37固定在立柱11上。右支板33和左支板37都設有長條通孔,第2電機31和中軸36都設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在長條通孔可以橫向移動,當固定螺栓在長條通孔中的位置固定后,將固定螺栓上的端部螺母鎖緊,實現(xiàn)可以使第2電機31相對右支板33橫向移動調整,當?shù)?電機31橫向位置確定后,通過固定螺栓進行固定;同理,使中軸36可以相對左支板37橫向移動調整,當中軸36 位置確定后,通過螺栓進行固定。立柱11固定有支板59,支板59設有第1輥輪軸40和第 2輥輪軸42,第1輥輪軸40裝有第1輥輪41,第2輥輪軸42裝有第2輥輪43,通過調整第 2電機31和中軸36分別在右支板33和左支板37的橫向位置,使罐體23及其待封的蓋子 68 (頂蓋或底蓋)與第1輥輪接觸前,該罐體23同軸的同步輪27和同步帶45嚙合,使罐體 23及其待封的蓋子自轉,當罐體23及其蓋子68依次通過第1輥輪41完成彎邊,第2輥輪 43完成擠壓,當擠壓后的該罐體23與第2輥輪脫離后,同步帶45與同步輪27脫離。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保證罐體23及其待封的蓋子68與第1輥輪接觸前,同步帶45與同步輪27 嚙合,擠壓后的罐體23與第2輥輪脫離后,同步帶45與同步輪27脫離,可以通過調整第2 電機31和中軸36分別在右支板33和左支板37的橫向位置,當同步帶45同時與相鄰的3 個同步齒輪27接觸時,將第2電機31固定在右支板33上,以及將中軸36固定在左支板37 上,使該相鄰的3個同步輪27帶動同轉軸的上托盤M實現(xiàn)同時自轉。第1輥輪41和第2 輥輪43位于中間的1個自轉的上托盤M底面的外側,保證第1輥輪41和第2輥輪43進行連續(xù)兩次碾壓時,上托盤M始終保持自轉。這里,第1輥輪41對罐體翻邊和蓋子邊緣進行第1次碾壓,實現(xiàn)彎邊;第2輥輪43對罐體翻邊和蓋子邊緣進行第2次碾壓,實現(xiàn)對彎邊進行擠壓,最終蓋子和罐體實現(xiàn)嵌合密封的目的。本實施例底座8由底座支架62、托盤63 和支腿64組成,底座支架62固定在托盤63的頂面,支腿64固定在托盤63的底面,定軸1 的底端固定有底盤65,底盤65通過螺栓固定在底座支架62上,管路61穿過底座支架62和托盤63之間的間隙與定軸1的高壓氣體通道10尾端相通。圖2箭頭表示上支架14工作時的旋轉方向。 如圖3至圖8所示,在定軸1中段外圓周設有配氣槽44,定軸1下端中間鉆有盲孔,該盲孔為高壓氣體通道10,定軸1的配氣槽44與定軸套3之間設有配氣套2,配氣套2 與定軸套3固定,配氣套2的底端內抬肩設有軸承,該軸承底端裝有軸套67。定軸1的配氣槽44的外圓周從上到下依次設有上外環(huán)段、中外環(huán)段和下外環(huán)段。上外環(huán)段設有上高壓氣槽50、上卸壓氣槽52,上高壓氣槽50和上卸壓氣槽52相互隔離并且位于同一圓周上;配氣槽44的中外環(huán)段的外圓周設有卸壓環(huán)氣槽45,卸壓環(huán)氣槽45為環(huán)行槽;配氣槽44的下外環(huán)段設有下高壓氣槽53、下卸壓氣槽47,下高壓氣槽53和下卸壓氣槽47相互隔離并且位于同一圓周上。上高壓氣槽50通過上高壓通孔51與定軸1中的高壓氣體通道10相通, 下高壓氣槽53通過下高壓通孔M與定軸1中的高壓氣體通道10相通。上卸壓氣槽52通過第1縱槽48與卸壓環(huán)氣槽45相通,下卸壓氣槽47通過第2縱槽49與卸壓環(huán)氣槽45相通。上高壓氣槽50的圓弧段位于下卸壓氣槽47的圓弧段內;下高壓氣槽53的圓弧段位于上卸壓氣槽52的圓弧段內,目的保證當下高壓氣槽53與氣缸的活塞下腔38相通,進入高壓氣體時,氣缸的活塞上腔32與卸壓環(huán)氣槽45相通,將氣缸的活塞上腔32里的空氣排到大氣中;當上高壓氣槽50與氣缸的活塞上腔32相通進入高壓氣體時,氣缸的活塞下腔38 與卸壓環(huán)氣槽45相通,將氣缸的活塞下腔38里的空氣排到大氣中。配氣套2從上到下依次設有上內環(huán)段、中內環(huán)段和下內環(huán)段,上內環(huán)段設有16個上配氣通道55,中內環(huán)段設有1 個中配氣通道56,下內環(huán)段設有16個下配氣通道57,上配氣通道55與定軸1的上高壓氣槽50、上卸壓氣槽52對應,即上配氣通道55與定軸1的上高壓氣槽50、上卸壓氣槽52位于同一高度。中配氣通道56與定軸1的卸壓環(huán)氣槽45對應,即中配氣通道56與定軸1的卸壓環(huán)氣槽45位于同一高度。下配氣通道57與定軸1的下高壓氣槽53、下卸壓氣槽47對應,即下配氣通道57與定軸1的下高壓氣槽53、下卸壓氣槽47位于同一高度。定軸套3從上到下依次設有16個上通道11、1個中通道12和16個下通道13。每個上通道11與對應的1個上配氣通道55對應相通;中通道12與中配氣通道56對應相通;每個下通道13與對應的1個下配氣通道57對應相通。每個上通道11通過對應的1個上氣管28和對應的 1個氣缸內的活塞上腔32相通;每個下通道13通過對應的1個下氣管四與對應的1個氣缸內的活塞下腔38相通;中通道12與外界大氣相通。圖4和圖8的上方旋轉箭頭為定軸1相對定軸套3旋轉方向,圖8中標注的具體角度為本實施例各個氣槽在定軸1周向的分布圖。在本實施例中,從上往下看,定軸1相對定軸套3順時針旋轉(此時定軸套3逆時針旋轉)。當下通道13和對應的下配氣通道57與下高壓氣槽53相通時,高壓氣體通過空氣壓縮機60、管路61、高壓氣體通道10、下高壓通孔M、下高壓氣槽53、下配氣通道57、下通道13、下氣管四、氣缸的活塞下腔38,使活塞30上移,在活塞30上移時,氣缸內的活塞上腔 32中的空氣依次通過上氣管沘、上通道11、上配氣通道55、上卸壓氣槽52、第1縱槽48、卸壓環(huán)氣槽45、中配氣通道56、中通道12排到大氣中,于是,氣缸中的活塞30帶動氣缸推桿 18上移,氣缸推桿18推動頂桿20和下托盤22上移,下托盤22帶動罐體23及其蓋子68上移,罐體23及其蓋子68頂面最終與上托盤M底面接觸并保持一定壓力。定軸套3相對定軸1繼續(xù)旋轉,當下配氣通道57和下卸壓氣槽47相通時,氣缸內的活塞上腔32和活塞下腔38均與外界大氣相通,在下托盤22、頂桿20、活塞30和氣缸推桿18的重力作用下,活塞 30下移。定軸套3相對定軸1繼續(xù)旋轉,當上通道11、上配氣通道55與上高壓氣槽50相通時,高壓氣體通過壓縮機60、管路61、高壓氣體通道10、上高壓通孔51、上高壓氣槽50、上配氣通道55、上通道11、上氣管28進入活塞上腔32,活塞30下移,這時氣缸內的活塞下腔 38中的空氣依次通過下氣管四、下通道13、下配氣通道57、下卸壓氣槽47、第2縱槽49、卸壓環(huán)氣槽45、中配氣通道56、中通道12排到大氣中,于是,氣缸中的活塞30迅速下移,從而頂桿20和下托盤22迅速下移。上述動作周而復始。如圖8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下高壓氣槽53所占弧度區(qū)間為60° 120°,該弧度區(qū)間以及高壓氣體處于密閉弧度區(qū)間120° 145°都是下托盤22將罐體23始終托起的弧度區(qū)間;同理,上高壓氣槽50所占弧度區(qū)間為0° 35°,該弧度區(qū)間以及高壓氣體處于密閉弧度區(qū)間35° 60°都是下托盤22始終位于最低高度弧度區(qū)間。其他弧度區(qū)間,氣缸內的活塞上腔32和活塞下腔38里的空氣都與外界大氣相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托盤 22下移,位于最低高度。由于上托盤M位于上支架14上,對應的下托盤22位于中支架15和下支架16上, 上支架14、中支架15和下支架16固定在定軸套3上,在第1電機的帶動下上托盤M和對應的下托盤22圍繞定軸套3的中心進行公轉,在配氣機構的作用下,當下托盤22位于最低高度時,工人將待封邊的罐體23 (含提前放在罐體23頂端的蓋子68)依次放入下托盤22 上,當下托盤22公轉到一定角度時,在配氣機構的作用下,下托盤22將待封邊的罐體23及其待封的蓋子68托起,并與對應的上托盤M接觸,當載有待封邊的罐體23的下托盤22公轉到一定角度時,同步帶44帶動上托盤M同軸的同步輪27旋轉,該上托盤M帶動待封邊的罐體23自轉,當自轉的罐體23繼續(xù)公轉到一定角度時,第1輥輪和第2輥輪對自轉的罐體23進行自動封邊,當載有已封邊的罐體23的下托盤22繼續(xù)公轉到一定角度時,在配氣機構的作用下,下托盤22將已封邊的罐體23降低高度,使上托盤M與已封邊的罐體23脫離,罐體23自轉停止,但公轉繼續(xù)進行,工人將已封邊的罐體23取走,這樣就完成1個工作過程,由于本實施例共有16個上托盤M和對應的下托盤22,該16個上托盤M和對應的下托盤22依次完成上述工作過程。
權利要求
1.多頭封罐機,包括工作臺(13),在工作臺(13)上設有封罐裝置,工作臺(13)包括底座(8),其特征在于,還設有定軸(1),定軸(1)上下兩端固定在工作臺(1 上,定軸(1)外套有定軸套(3),定軸(1)與定軸套(3)同心,定軸套C3)設有定軸套旋轉驅動裝置GO); 定軸套C3)從上到下依次固定有上支架(14)、中支架(1 和下支架(16),上支架(14)圓周分布有3個或3個以上的轉軸(25),每個轉軸0 頂部固定有1個同步輪(27),每個轉軸0 底部固定有1個上托盤04);中支架(1 和下支架(16)圓周分布有3個或3 個以上的頂桿(20),每個頂桿OO)的頂部固定有1個下托盤(22),上托盤04)和下托盤 (22)之間裝有罐體(23),罐體的頂端裝有蓋子(68),每個轉軸0 下面對應1個頂桿(20),每個頂桿OO)的底部對應設有1個氣缸,氣缸固定在下支架(16)的底部,氣缸包括氣缸套(17)、活塞(30)和氣缸推桿(18),活塞(30)將氣缸套(17)的內腔分隔成活塞上腔(32)和活塞下腔(38),氣缸推桿(18)的頂端與頂桿OO)的底端接觸,定軸套(3)與定軸(1)之間設有配氣套0),配氣套( 與定軸套(3)固定在一起;定軸套C3)設有3個或 3個以上的上通道(11)和下通道(13),以及1個中通道(12);每個上通道(11)與對應的 1個下通道(1 為一組,每個上通道(11)通過對應1個上氣管08)與對應的1個氣缸的活塞上腔(3 相通,每個下通道(1 通過對應的1個下氣管09)與對應的1個氣缸的活塞下腔(38)相通,中通道(1 與外界大氣相通;配氣套( 設有3個或3個以上的上配氣通道(5 和下配氣通道(57),以及1個中配氣通道(56),每個上配氣通道(5 和對應的 1個下配氣通道(57)為一組,每個上配氣通道(5 與1個對應的上通道(11)相通,每個下配氣通道(57)與1個對應的下通道(1 相通,中配氣通道(56)與中通道(1 對應相通, 定軸(1)內部設有高壓氣體通道(10),定軸(1)的外圓周面設有配氣槽(44),高壓氣體通道(10)通過管路(61)與空氣壓縮機(60)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多頭封罐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氣槽G4)從上到下依次設有上外環(huán)段、中外環(huán)段和下外環(huán)段,上外環(huán)段設有上高壓氣槽(50)、上卸壓氣槽(52),上高壓氣槽(50)和上卸壓氣槽(52)相互隔離并且位于同一圓周上,上高壓氣槽(50)通過上高壓通孔(51)與高壓氣體通道(10)相通;中外環(huán)段設有卸壓環(huán)氣槽(45),所述卸壓環(huán)氣槽 (45)為環(huán)行槽;下外環(huán)段設有下高壓氣槽(53)、下卸壓氣槽(47),下高壓氣槽(5 和下卸壓氣槽G7)相互隔離并且位于同一圓周上,下高壓氣槽(53)通過下高壓通孔(54)與高壓氣體通道(10)相通,上卸壓氣槽(52)通過第1縱槽08)與卸壓環(huán)氣槽G5)相通,下卸壓氣槽G7)通過第2縱槽09)與卸壓環(huán)氣槽0 相通,上高壓氣槽(50)的圓弧段位于下卸壓氣槽G7)的圓弧段內,下高壓氣槽(53)的圓弧段位于上卸壓氣槽(52)的圓弧段內, 所述上配氣通道(5 與定軸(1)的上高壓氣槽(50)、上卸壓氣槽(5 對應,中配氣通道 (56)與定軸(1)的卸壓環(huán)氣槽0 對應,下配氣通道(57)與定軸(1)的下高壓氣槽(53)、 下卸壓氣槽G7)對應。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多頭封罐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軸套旋轉驅動裝置00) 為在定軸套(3)的底部固定有蝸輪G),在底座(8)上設有潤滑油槽(6),潤滑油槽(6)中裝有潤滑油(9),潤滑油槽(6)上設有蝸桿(5),蝸桿(5)的下半部分浸在潤滑油(9)內,蝸輪(4)與蝸桿(5)相嚙合,第1電機(69)與蝸桿(5)之間通過皮帶(38)傳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多頭封罐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罐裝置包括第1輥輪和第2輥輪(43),第1輥輪和第2輥輪03)設在工作臺(13)上,并且位于上托盤04)底面的外側;在工作臺(1 上位于所述同步輪07)同一高度設有驅動輪(34)和從動輪 (35),驅動輪(34)和從動輪(35)外繞有同步帶(45),驅動輪(34)由第2電機(31)驅動, 嚙合齒位于同步帶G5)的外側,同步輪(XT)的嚙合齒與同步帶G5)的嚙合齒相適配,當其中1個罐體及其蓋子與第1輥輪臨近接觸前,同步帶0 與該罐體同軸的同步輪(XT)嚙合,當該罐體及其蓋子與第2輥輪脫離后,同步帶0 與該罐體同軸的同步輪07)脫離。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多頭封罐機,包括工作臺、定軸和封罐裝置,定軸外套有定軸套,定軸套設有旋轉驅動裝置;定軸套上支架圓周面分布有轉軸,轉軸固定有同步齒輪和上托盤;定軸套下支架分布有頂桿,頂桿固定有下托盤,頂桿的底部設有氣缸,定軸套與定軸之間設有配氣套,定軸套設有上通道、下通道和中通道;上通道通過上氣管與氣缸的活塞上腔相通,下通道通過下氣管與氣缸的活塞下腔相通,中通道與外界大氣相通;配氣套設有上配氣通道和下配氣通道,以及1個中配氣通道,上配氣通道與上通道相通,下配氣通道與下通道相通,中配氣通道與中通道相通,定軸的外圓周面設有配氣槽。本發(fā)明具有機械化程度高,省工省時,工人勞動強度低,工作效率提高10倍左右。
文檔編號B21D51/44GK102430666SQ20111031684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0月6日
發(fā)明者穆玉新 申請人:穆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