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絞線剪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帶線電刷電絞線剪斷裝置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用于帶線電刷壓制成型過程中的電絞線剪斷裝置。
背景技術:
帶線電刷全自動成型中,目前公知有多種剪斷電絞線的裝置,其中以發(fā)明專利《電絞線自動剪刀裝置》(專利號ZL 2009 I 0043285.6)新穎、適用,但是該技術由送剪與剪斷兩個系統(tǒng)構成,分別由送剪缸和剪斷缸獨立驅動,結構復雜,而且剪線過程耗時較長,影響設備生產(chǎn)效率。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絞線剪斷裝置,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結構復雜、生產(chǎn)率低的技術問題。(本文中記載的前、后是指圖中右向為前,左向為后;上、中和下是指圖1、3和5中相應的上下位置)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絞線剪斷裝置,包括:機座1、支架3、滑臺12、滑臺豎板12’、芯軸座13、芯軸14、上刀片23、下刀片24、上連桿22、下連桿25、半軸16、半軸銷15、擋鐵A 4、滑套5、擋鐵B 9、螺套18、接桿6、彈簧座板8、彈簧19、芯桿20、活塞桿21。機座I側壁固定有支架3。支架3上設置滑臺12?;_12由后部的滑臺豎板12’和滑臺橫板組成,滑臺橫板的前端固定有芯軸座13?;_豎板12’的下部固定有擋鐵A 4,中部的中間位置固定有滑套5,滑套5兩側固定有螺套18 (顯示在圖2)。芯軸座13在鉛垂方向設置芯軸14,芯軸14下端懸掛上刀片23和下刀片24。上刀片23的曲柄臂、下刀片24的曲柄臂分別與上連桿22連接、下連桿25連接。上連桿22、下連桿25和半軸16的前端通過半軸銷15連接。半軸16的后端與接桿6的前端固定連接。接桿6的前部固定有擋鐵B 9,中部固定有彈簧座板8,后端與活塞桿21固定連接;
彈簧座板8的兩端分別固定有彈簧芯桿20,芯桿20上設置彈簧19 ;芯桿20的前端安裝在螺套18內(nèi)。進一步地,裝置還包括導軌10和導向板11。導軌10為在支架3兩側內(nèi)壁上端加工形成。導向板11固定設置在導軌10上,導向板11下邊與滑臺12接觸。進一步地,裝置還包括過渡板2,過渡板2設置在機座I的側壁上,支架3再設置在過渡板2上。
進一步地,擋鐵A 4為螺栓結構,可連續(xù)調節(jié)與機座I的距離。進一步地,擋鐵B 9與接桿6通過螺紋連接,可連續(xù)調節(jié)擋鐵B 9與滑臺豎板12’的距離。進一步地,活塞桿21與接桿6同心連接,接桿6與半軸16同心連接。進一步地,活塞桿21是油缸或者氣缸。進一步地,半軸16的軸線與導軌10平行,且通過上刀片23、下刀片24的結合面。工作過程:一個循環(huán)過程包括以下四個工作步驟:送剪、剪線、張開和退回,四個步驟連續(xù)運行。開始:活塞桿原位時,上、下刀片處于張開狀態(tài),彈簧兩端分別與彈簧座板和螺套接觸但不被壓縮,
送剪:活塞桿伸出,活塞桿帶動接桿,接桿帶動彈簧座板和半軸,彈簧座板通過彈簧帶動滑臺(包括滑臺豎板和滑臺豎板上的擋鐵A、滑套及螺套)、芯軸座和剪刀機構(包括上、下刀片,上、下連桿,芯軸,下述同),同時向前移動,當擋鐵A移動一段距離碰上機座時,滑臺(包括滑臺豎板和滑臺豎板上的擋鐵A、滑套及螺套)、芯軸座和剪刀機構都停止向前移動,此時剪刀機構已經(jīng)到達剪線位置,完成送剪就位(見圖3,4及其說明)。剪線:當完成送剪就位時,接桿帶動彈簧座板和半軸仍在向前移動,剪刀機構已停止向前移動,而與上、下連桿相連的半軸還在向前移動,這樣,上、下連桿不能向前移動而只能向外張開,上連桿、下連桿使上刀片、下刀片繞芯軸相對旋轉(形成合攏,即實施剪線);同時,彈簧座板和芯桿仍在向前移動,與彈簧前端接觸的螺套已停止向前移動,所以此時彈簧逐漸壓縮;同時接桿前部的擋鐵B仍隨著接桿在繼續(xù)向前移動,滑臺豎板已停止向前移動,當擋鐵B繼續(xù)移動一段距離碰上滑臺豎板時,整個活塞桿停止向前移動,此時完成上、下刀片合攏,將線剪斷;彈簧完成壓縮。張開:活塞桿開始后退,活塞桿帶動接桿,接桿帶動彈簧座板(包括芯桿)和半軸后退,因彈簧壓縮力的作用,使得滑臺豎板(包括螺套)、滑臺、芯軸座和剪刀機構都不能后退,這樣半軸后退而與之相連的上、下連桿不能后退,只能向內(nèi)縮攏(此時彈簧逐漸解除壓縮),上連桿、下連桿使上刀片、下刀片繞芯軸相對旋轉(即剪刀張開),當剪刀完全張開時,徹底解除彈簧壓縮,擋鐵B離開滑臺豎板一段距離,半軸上的臺階與滑臺豎板上的滑套接觸(見圖3,4及其說明)。退回:當剪刀完全張開時,此時活塞桿繼續(xù)回退,滑臺、芯軸座和剪刀機構通過滑臺豎板(包括螺套)被半軸臺階面拖回,送剪階段所有向前移動的部件后退到起始位置,一個循環(huán)結束,活塞桿后退到原位,上、下刀片處于張開狀態(tài)。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用一個活塞缸驅動實施送剪與剪線以及張開與退回多種功能,簡化了結構,且由于減少了電液轉換動作,可以明顯縮短剪線時間,大幅提高生產(chǎn)效率。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 圖2是圖1中箭頭所位置1-1劑視 圖3是送剪就位狀態(tài)圖; 圖4是1-1剖視送剪就位狀態(tài) 圖5是剪線完成狀態(tài)圖;以及 圖6是1-1剖視剪線完成狀態(tài)圖。圖1和2中:1一機座;2—過渡板;3—支架;4一擋鐵A ;5一滑套;6—接桿;8—彈簧座板;9一擋鐵B ;10—導軌;11—導向板;12—滑臺;12’ 一滑臺豎板;13—芯軸座;14一芯軸;15—半軸銷;16 —半軸;18—螺套;19一彈簧;20—芯桿;21—活塞桿;22—上連桿;23—上刀片;24—下刀片;25—下連桿。圖3中:A區(qū)域顯示送剪就位時擋鐵A 4碰上機座I。圖4中:1-1剖視送剪就位狀態(tài),除所有移動部件與機座等有位移,在此圖中與初始狀態(tài)近似。圖5中:B區(qū)域顯示剪線完成時擋鐵B 9碰上滑臺豎板12’。圖6中:B區(qū)域顯示剪線完成時擋鐵B 9碰上滑臺豎板12’ ; C區(qū)域顯示剪線完成時彈簧19處于壓縮狀態(tài);D區(qū)域顯示剪線完成時,上連桿22、下連桿25向外張開,上刀片23、下刀片24繞芯軸相對旋轉(合攏)。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參照圖1、圖2:過渡板2設置在機座I側壁上,過渡板2可在側壁上沿前、后水平方向變動其位置(圖中未顯示,把剪線裝置的運動分為XYZ三個方向,在調試好以后,只有X方向的運動,即前、后的運動,過渡板是調節(jié)YZ方向的運動,在調試完以后這兩個方向不動),過渡板2上設置有用于安裝的T型支架3,支架3可在過渡板2上沿上、下方向變動其位置,支架3兩側內(nèi)壁上端加工形成導軌10,其作用是保持滑動精度,即X方向的前、后動作,不至于產(chǎn)生Y、Z方向的運動,導軌10上設置導向板11,導向板11與滑臺12接觸,使滑臺12滑動更精確,滑臺12呈“廠”字形,“廠”字形的滑臺12的“ j ”部為滑臺豎板12’,“一”部滑臺橫板的前端固定有“L”形芯軸座13和芯軸14,芯軸14下端懸掛上刀片23及下刀片24,滑臺豎板12’的中間部位設置滑套5,下部固定有擋鐵A (螺栓)4,滑套5內(nèi)安裝有與之同心連接的半軸16,半軸16的軸線與導軌10平行,且通過上刀片23、下刀片24的結合面,目的是是使滑動過程中阻力更小,半軸16呈臺階狀前大后小(見圖1),半軸16前端設置半軸銷15,半軸銷15將半軸16與上連桿22及下連桿25連接,半軸16的“臺階”用于半軸銷15將半軸16與上連桿22及下連桿25連接,半軸16的“前大”用于回退時半軸16將滑臺12拖回原位,半軸16的“后小”用于與滑套5相配能在孔內(nèi)滑動,上連桿22、下連桿25又分別與上刀片23的曲柄臂、下刀片24的曲柄臂連接,半軸16后端與接桿6同心串聯(lián),接桿6與活塞桿21同心串聯(lián),接桿6上固定有條狀彈簧座板8,以接桿6軸線為中心水平對稱設置兩根彈簧芯桿20,芯桿20上套有與之同心的圓柱螺旋彈簧19,彈簧的另一端頂在設置在滑臺豎板12’上的調節(jié)螺套18上?;钊麠U21可以采用油缸也可以用氣缸,安裝在機座I上?;钊麠U21在原位時,上刀片、下刀片處于張開狀態(tài);剪線時,活塞桿伸出與之固定連接(直接或間接)的各件同時前移,彈簧推動調節(jié)螺套使滑臺連同其上的上、下刀片一起沿導軌10前移,當?shù)镀耙七_到剪線位置時,擋鐵A (螺栓,設置為可調螺栓用于精確調整送剪就位的精度)4碰上機座1,滑臺停止前行,而此時活塞桿仍可繼續(xù)前行,引起連桿旋轉使刀片合攏實現(xiàn)剪線,此過程中彈簧被逐漸壓縮,當擋鐵B(螺母,設置為可調螺母用于精確調整剪刀的閉合精度)9碰上滑臺豎板12’后剪線結束,活塞桿縮回,受彈簧壓力作用,此時滑臺仍處于短暫停留狀態(tài),由于半軸銷后移而芯軸不動使剪刀張開,當半軸臺階后退碰上滑臺豎板后,滑臺由半軸拖回原位停止,整個過程只需要提供“剪斷”與“原位”兩個電信號,動作快捷。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電絞線剪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座(I)、支架(3)、滑臺(12)、芯軸座(13)、芯軸(14)、上刀片(23)、下刀片(24)、上連桿(22)、下連桿(25)、半軸(16)、半軸銷(15)、滑臺豎板(12’)、擋鐵A (4)、滑套(5)、擋鐵B (9)、螺套(18)、接桿(6)、彈簧座板(8)、彈簧(19)、芯桿(20)、活塞桿(21); 機座(I)側壁固定有支架(3); 支架(3)上設置滑臺(12); 滑臺(12)由后部的滑臺豎板12’和滑臺橫板組成,滑臺橫板的前端固定有芯軸座(13); 滑臺豎板(12’)的下部固定有擋鐵A (4),中部的中間位置固定有滑套(5),滑套(5)兩側固定有螺套(18); 芯軸座(13)在鉛垂方向設置芯軸(14),芯軸(14)下端懸掛上刀片(23)和下刀片(24); 上刀片(23)的曲柄臂、下刀片(24)的曲柄臂分別與上連桿(22)、下連桿(25)連接; 上連桿(22)、下連桿(25)和半軸(16)的前端通過半軸銷(15)連接; 半軸(16)的后端與接桿(6)的前端固定連接; 接桿(6)的前部固定有擋鐵B (9),中部固定有彈簧座板(8),后端與活塞桿(21)固定連接; 彈簧座板(8)的兩端分別固定有彈簧芯桿(20),芯桿(20)上設置彈簧(19);芯桿(20)的前端安裝在螺套(18)內(nèi)。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導軌(10)和導向板(11); 所述導軌(10)為在所述支架(3)兩側內(nèi)壁上端加工形成; 所述導向板(11)固定設置在所述導軌(10)上,所述導向板(11)下邊與所述滑臺(12)接觸。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包括過渡板(2),過渡板(2)設置在所述機座(I)的側壁上,所述支架(3 )再設置在所述過渡板(2 )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f3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擋鐵A (4)為螺栓結構,可連續(xù)調節(jié)與機座(I)的距離。
5.根據(jù)權利要求廣3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擋鐵B(9)與所述接桿(6)通過螺紋連接,可連續(xù)調節(jié)所述擋鐵B (9)與所述滑臺豎板(12’)的距離。
6.根據(jù)權利要求廣3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21)與所述接桿(6)同心連接,所述接桿(6)與所述半軸(16)同心連接。
7.根據(jù)權利要求廣3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21)是油缸或者氣缸。
8.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軸(16)的軸線與所述導軌(10)平行,且通過所述上刀片(23)、所述下刀片(24)的結合面。
全文摘要
一種電絞線剪斷裝置,將剪刀系統(tǒng)設置在滑臺上,滑臺通過圓柱螺旋彈簧以及半軸與活塞桿連接,僅用一個活塞缸,通過其活塞桿分階段前進、后退連續(xù)運動,完成送剪與剪線以及剪刀張開與退回四個步驟,形成一個循環(huán)。裝置具有結構簡單、動作可靠、效率高的優(yōu)點。可用于帶線電刷自動壓型過程。
文檔編號B23D17/06GK103203494SQ20121000683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月11日
發(fā)明者陳銳 申請人:長沙富晨機器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