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級變速器中的帶輪罩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將環(huán)形(endless)傳動部件繞掛于驅動帶輪和從動帶輪并改變所述驅動帶輪的槽寬和所述從動帶輪的槽寬從而變更變速比的無級變速器,特別涉及這種無級變速器的帶輪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在利用液壓使繞掛有金屬帶的驅動帶輪和從動帶輪的槽寬改變以變更變速比的帶式無級變速器中,根據(jù)專利文獻I公知下述這樣的結構在可動側帶輪半體和帶輪罩之間形成有3個工作油室,利用液壓來驅動與這3個工作油室面對的3個活塞,由此對可動側帶輪半體朝向固定側帶輪半體施力。
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9 - 264427號公報圖4是示出上述專利文獻I所述的鍛造件的帶輪罩01的圖。鍛造件的帶輪罩01包括圓板狀的側壁02、環(huán)狀的分隔壁03、以及環(huán)狀的周壁04,使在分隔壁03的徑向內(nèi)側形成的第I工作油室05和在分隔壁03的徑向外側形成的第2工作油室06連通的油孔07被加工成貫穿分隔壁03。當在鍛造件的帶輪罩01上加工油孔07時,如果欲從分隔壁03的徑向內(nèi)側進行加工,則隔著軸線L位于相反側的分隔壁03會與鉆頭等工具發(fā)生干涉,相反,如果欲從分隔壁03的徑向外側進行加工,則周壁04會與鉆頭等工具發(fā)生干涉,因此,需要使油孔07相對于以軸線L為中心的徑向傾斜角度Θ地形成。如果具有一定的直徑D的油孔07相對于徑向傾斜角度Θ的量,則存在下述問題該油孔07的軸線L方向的尺寸D'會變得比直徑D大,相應地,帶輪罩01的軸線L方向的尺寸會增加。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前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能夠使無級變速器的帶輪罩的貫穿分隔壁的油孔沿與帶輪罩的軸線正交的方向形成。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根據(jù)技術方案I所述的發(fā)明,提出一種無級變速器中的帶輪罩的制造方法,所述無級變速器構成為,將環(huán)形傳動部件繞掛于驅動帶輪和從動帶輪,利用液壓使所述驅動帶輪的槽寬和所述從動帶輪的槽寬變化,由此變更變速比,所述驅動帶輪和所述從動帶輪中的至少一方具備固定側帶輪半體,其固定于旋轉軸;可動側帶輪半體,其以不能相對旋轉且能夠軸向移動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旋轉軸;帶輪罩,其固定于所述旋轉軸,并與所述可動側帶輪半體的背面對置;以及第I、第2工作油室,在所述帶輪罩的內(nèi)部,通過環(huán)狀的分隔壁以在徑向上內(nèi)外分開的方式劃分出所述第I、第2工作油室,利用供給至所述第I、第2工作油室的液壓對所述可動側帶輪半體朝向所述固定側帶輪半體施力,所述無級變速器中的帶輪罩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對金屬板材進行加工來制造所述帶輪罩的工序包括沖壓成型出所述環(huán)狀的分隔壁的第I工序;在所述分隔壁開設使所述第I、第2工作油室連通的油孔的第2工序;以及在所述分隔壁的徑向外側沖壓成型出所述第2工作油室的周壁的第3工序。并且,根據(jù)技術方案2所述的發(fā)明,提出了一種無級變速器中的帶輪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I的結構的基礎上,通過穿孔加工來開設所述油孔。并且,根據(jù)技術方案3所述的發(fā)明,提出了一種無級變速器中的帶輪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技術方案2的結構的基礎上,所述穿孔加工以下述方式進行在將沖模設置于所述分隔壁的徑向外側的狀態(tài)下,使沖頭從所述分隔壁的徑向內(nèi)側朝向所述沖模移動。另外,實施方式的金屬帶19與本發(fā)明的環(huán)形傳動部件對應,實施方式的外軸40與本發(fā)明的旋轉軸對應。(發(fā)明效果)根據(jù)技術方案I的結構,帶輪罩具有對無級變速器的帶輪的可動側帶輪半體朝向 固定側帶輪半體施力的第I、第2工作油室,通過加工金屬板材來制造該帶輪罩的工序包括沖壓成型出帶輪罩的環(huán)狀的分隔壁的第I工序;在分隔壁開設使第I、第2工作油室連通的油孔的第2工序;以及在分隔壁的徑向外側沖壓成型出第2工作油室的周壁的第3工序,因此,在第2工序中在分隔壁上開設油孔時,第2工作油室的周壁尚未被沖壓成型,因而避免用于在分隔壁上開設油孔的工具與所述周壁發(fā)生干涉,從而能夠使分隔壁的油孔沿與帶輪罩的軸線正交的方向形成。由此,與斜著開設油孔的情況相比,能夠將該油孔的軸線方向的尺寸抑制為最小限度,從而能夠使帶輪罩的軸線方向的尺寸小型化。而且,通過在開設油孔后對周壁進行沖壓成型,能夠沒有障礙地形成第2工作油室。并且,根據(jù)技術方案2的結構,由于通過穿孔加工來開設油孔,因此,在沖頭貫穿通過沖壓加工將金屬板材的一部分彎折成兩層而形成的分隔壁時,由沖頭最初貫穿金屬板材的部分所產(chǎn)生的毛刺陷入沖頭接下來貫穿的部分而發(fā)揮密封效果,由此,不需要特別的密封部件或特別的密封加工就能夠防止工作油從雙層金屬板材構成的分隔壁的油孔泄漏。并且,根據(jù)技術方案3的結構,在尚未形成周壁且將沖模設置于分隔壁的徑向外側的狀態(tài)下,通過使沖頭從分隔壁的徑向內(nèi)側朝向所述沖模移動來進行穿孔加工,因此,能夠不與周壁發(fā)生干涉地設置沖模,從而提高操作性。
圖I是搭載有金屬帶式無級變速器的車輛的動力傳遞系統(tǒng)的骨架圖。圖2是圖I的2部放大圖。圖3 (A) 圖3 (C)是帶輪罩的制造工序的說明圖。圖4是現(xiàn)有的帶輪罩的剖視圖。標號說明15 :驅動帶輪;16a :第I工作油室;16b :第2工作油室;17 :從動帶輪;19 :金屬帶(環(huán)形傳動部件);40:外軸(旋轉軸);
41:固定側帶輪半體;42 :可動側帶輪半體;48 :帶輪罩;48a :分隔壁;48d :周壁;48e:油孔;48':金屬板材;63 :沖頭;
64 :沖模。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基于圖I 圖3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如圖I所示,車輛用的無級變速器T具備平行地配置的驅動軸11和從動軸12,發(fā)動機E的曲軸13的左端經(jīng)由減振器14與驅動軸11的右端連接。筒狀的外軸40以能夠自由相對旋轉的方式嵌合于驅動軸11的外周,被外軸40支承的驅動帶輪15包括固定側帶輪半體41,其與該外軸40形成為一體;和可動側帶輪半體42,其能夠相對于該固定側帶輪半體41沿軸向自由滑動??蓜觽葞л啺塍w42與固定側帶輪半體41之間的槽寬可因作用給工作油室16的液壓而改變。被從動軸12支承的從動帶輪17包括固定側帶輪半體43,其與該從動軸12形成為一體;和可動側帶輪半體44,其能夠相對于該固定側帶輪半體43沿軸向自由滑動??蓜觽葞л啺塍w44與固定側帶輪半體43之間的槽寬可因作用給工作油室18的液壓而改變。并且,在驅動帶輪15和從動帶輪17之間繞掛有金屬帶19。在驅動軸11的左端設置有由單小齒輪(single pinion)式的行星齒輪機構構成的前進后退切換機構22,所述前進后退切換機構22具備前進檔離合器20,其在確立前進變速檔時卡合,從而將驅動軸11的旋轉以同向傳遞給外軸40 ;和倒車制動器21,其在確立后退變速檔時卡合,從而將驅動軸11的旋轉以反向傳遞給外軸40。前進后退切換機構22的太陽齒輪37被固定于驅動軸11,行星齒輪架38能夠被倒車制動器21限制在殼體上,內(nèi)嚙合齒輪39通過前進檔離合器20能夠與外軸40結合。設置于從動軸12的右端的起步用離合器23將第I中間齒輪24與該從動軸12結合起來,所述第I中間齒輪24以能夠自由地相對旋轉的方式支承于從動軸12。在與從動軸12平行地配置的中間軸25上設置有第2中間齒輪26,所述第2中間齒輪26與所述第I中間齒輪24嚙合。設置在所述中間軸25上的第3中間齒輪30與差速器27的設置于齒輪箱28的輸入齒輪29嚙合。在以能夠自由地相對旋轉的方式支承于齒輪箱28的左車軸33和右車軸34的末端所設置的側齒輪35、36與一對小齒輪32、32嚙合,所述一對小齒輪32、32經(jīng)由小齒輪軸31、31支承于齒輪箱28。在左車軸33和右車軸34的另一端分別連接有驅動輪W、W。因此,當利用選檔桿選擇前進檔范圍(forward range)時,利用根據(jù)來自電子控制單元Ul的指令進行動作的液壓控制單元U2,首先使前進檔離合器20卡合,其結果是,驅動軸11通過外軸40與驅動帶輪15結合成一體。接下來,使起步用離合器23卡合,將發(fā)動機E的轉矩經(jīng)由驅動軸11、外軸40、驅動帶輪15、金屬帶19、從動帶輪17、從動軸12以及差速器27傳遞至驅動輪W、W,從而使車輛起步前進。當利用選檔桿選擇倒檔范圍(reverse range)時,利用液壓控制單元U2使倒車制動器21卡合,從而將外軸40和驅動帶輪15向與驅動軸11的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驅動,因此,通過起步用離合器23的卡合使車輛起步后退。這樣,當車輛起步時,通過液壓控制單元U2使供給至驅動帶輪15的工作油室16的液壓增加,驅動帶輪15的可動側帶輪半體42接近固定側帶輪半體41而使得有效半徑增力口,并且,使供給至從動帶輪17的工作油室18的液壓減少,從動帶輪17的可動側帶輪半體44離開固定側帶輪半體43,使得有效半徑減小,由此,無級變速器T的傳動比從低傳動比(LOW)側向超傳動比(OD)側連續(xù)地變化。驅動帶輪15和從動帶輪17的結構實質(zhì)上相同,作為它們的代表,對驅動帶輪15的結構進行說明。如圖2所示,驅動帶輪15包括固定側帶輪半體41和可動側帶輪半體42,固定側 帶輪半體41和外軸40形成為一體,可動側帶輪半體42以能夠沿軸線L方向滑動且不能相對旋轉的方式被支撐于外軸40。S卩,鍵45與花鍵槽40a及花鍵槽42b都嵌合,并被一對夾板46、47卡定,所述花鍵槽40a沿軸線L方向形成于外軸40的外周面,所述花鍵槽42b沿軸線L方向形成于可動側帶輪半體42的凸緣部42a的內(nèi)周面,通過使該鍵45沿著外軸40的花鍵槽40a滑動,能夠使可動側帶輪半體42在與外軸40 —體地旋轉的同時,接近/離開固定側帶輪半體41。對金屬板材沖壓成型而成的帶輪罩48的中心部嵌合于外軸40的外周,并隔著球軸承49用螺母50緊固,所述球軸承49用于將外軸40支承于殼體。帶輪罩48為朝向可動側帶輪半體42敞開的碗狀部件,在帶輪罩48的內(nèi)部突出設置有以軸線L為中心的環(huán)狀的分隔壁48a,在分隔壁48a、沿徑向延伸的內(nèi)側側壁48b以及外軸40的外周面之間形成了環(huán)狀的第I工作油室16a,并且,在分隔壁48a、沿徑向延伸的外側側壁48c以及沿軸線L方向延伸的周壁48d之間形成了環(huán)狀的第2工作油室16b。另外,從可動側帶輪半體42的側壁42c的外周部沿著軸線L方向延伸出周壁42d,在周壁42d、側壁42c以及凸緣部42a之間形成了環(huán)狀的第3工作油室16c。在可動側帶輪半體42的凸緣部42a,與第I工作油室16a面對的環(huán)狀的第I活塞51的內(nèi)周部被夾板52卡定,第I活塞51的外周部經(jīng)由密封部件53以能夠自由滑動的方式與帶輪罩48的分隔壁48a嵌合。與第2工作油室16b面對的環(huán)狀的第2活塞54經(jīng)由一對密封部件55、56以能夠自由滑動的方式與帶輪罩48的分隔壁48a和周壁48d嵌合。與第3工作油室16c面對的環(huán)狀的第3活塞57經(jīng)由一對密封部件58、59以能夠自由滑動的方式與可動側帶輪半體42的凸緣部42a和周壁42d嵌合。從油路40b沿徑向延伸的油孔40c與在外軸40的外周面沿軸線L方向形成的油槽40d連通,所述油路40b在外軸40的內(nèi)部沿軸線L方向形成,該油槽40d經(jīng)由在可動側帶輪半體42的凸緣部42a形成的油孔42e與第3工作油室16c連通。而且,所述油槽40d經(jīng)由在可動側帶輪半體42的凸緣部42a的末端形成的切口 42f與第I工作油室16a連通,并且,第I工作油室16a經(jīng)由在帶輪罩48的分隔壁48a形成的油孔48e與第2工作油室16b連通。金屬帶19通過將多個金屬件61支承于一對金屬環(huán)集合體60、60而形成為環(huán)狀,所述一對金屬環(huán)集合體60、60是將多個金屬環(huán)層疊而構成的,金屬帶19繞掛于驅動帶輪15的固定側帶輪半體41和可動側帶輪半體42。因此,從外軸40的油路40b供給的工作油經(jīng)過外軸40的油孔40c、外軸40的油槽40d以及可動側帶輪半體42的凸緣部42a的切口 42f被供給至第I工作油室16a,并從第I工作油室16a經(jīng)過帶輪罩48的分隔壁48a的油孔48e被供給至第2工作油室16b。其結果是,與第I工作油室16a面對的第I活塞51移動并推壓可動側帶輪半體42的凸緣部42a,并且,與第2工作油室16b面對的第2活塞54移動并推壓可動側帶輪半體42的周壁42d。與此同時,從外軸40的油路40b供給的工作油經(jīng)過外軸40的油孔40c和可動側帶輪半體42的凸緣部42a的油孔42e被供給至第3工作油室16c,并相對于受帶輪罩48的分隔壁48a限制的第3活塞57推壓可動側帶輪半體42的側壁42c。其結果是,可動側帶輪半體42朝向固定側帶輪半體41接近,驅動帶輪15的槽寬減小,使得金屬帶19向徑向外側移動。下面,對帶輪罩48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在圖3 (A)所示的第I工序中,通過對平坦的金屬板材4V進行沖壓加工,來形成由兩張金屬板材48'重疊而成的環(huán)狀的分隔壁48a。接下來,在圖3 (B)所示的第2工序中,在將沖模64設置于分隔壁48a的徑向外側的狀態(tài)下,使沖頭63從軸線L側朝向徑向外側移動而打入沖模64的孔部64a,由此利用剪切力在分隔壁48a上貫穿設置油孔48e。此時,由于帶輪罩48的周壁48d (參照圖3 (C))尚未形成,因此沖模64不會與周壁48d發(fā)生干涉,因而能夠使油孔48e沿著與軸線L正交的方向形成。在該第2工序中,在沖頭63貫穿兩張重疊著的金屬板材4V的分隔壁48a時,在油孔48e的內(nèi)部會產(chǎn)生毛刺48f,但該毛刺48f從雙層的金屬板材48'的一方陷入另一方而發(fā)揮密封效果,由此,不需要特別的密封部件或特別的密封加工就能夠防止工作油從分隔壁48a的油孔48e泄漏。接下來,在圖3 (C)所示的第3工序中,通過沖壓加工將金屬板材48'的外周部彎折,形成環(huán)狀的周壁48d,從而完成帶輪罩48。如上所述,通過在加工帶輪罩48的周壁48d之前在分隔壁48a上加工油孔48e,避免沖頭63或沖模64與周壁48d發(fā)生干涉,因此,能夠使油孔48e沿著與軸線L正交的方向形成,與圖4所述的現(xiàn)有例相比,能夠使油孔48e在軸線L方向上所占的尺寸減小,使帶輪罩48的軸線L方向的尺寸小型化。而且,由于能夠通過沖壓來制造帶輪罩48,因此,與通過鍛造來制造帶輪罩48的情況相比,能夠大幅降低成本。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能夠在不脫離其主旨的范圍內(nèi)適當?shù)剡M行各種設計變更。例如,本發(fā)明的環(huán)形傳動部件并不限定于實施方式的金屬帶19,只要是由橡膠等撓性材料構成的帶即可,另外,也可以是環(huán)形鏈條。另外,實施方式的工作油室16由第I 第3工作油室16a 16c構成,但只要至少由第I、第2工作油室16a、16b構成即可。另外,在實施方式中利用穿孔加工來形成油孔48e,但也能夠通過鉆頭加工或激光加工來形成油孔48e。另外,在實施方式中將本發(fā)明應用于驅動帶輪15,但也能夠將其應用于從動帶輪17。
權利要求
1.一種無級變速器中的帶輪罩的制造方法,所述無級變速器構成為,將環(huán)形傳動部件(19)繞掛于驅動帶輪(15)和從動帶輪(17),利用液壓使所述驅動帶輪(15)的槽寬和所述從動帶輪(17)的槽寬變化,由此變更變速比, 所述驅動帶輪(15)和所述從動帶輪(17)中的至少一方具備 固定側帶輪半體(41),其固定于旋轉軸(40); 可動側帶輪半體(42),其以不能相對旋轉且能夠軸向移動的方式支承于所述旋轉軸(40); 帶輪罩(48),其固定于所述旋轉軸(40),并與所述可動側帶輪半體(42)的背面對置;以及 第I、第2工作油室(16a、16b),在所述帶輪罩(48)的內(nèi)部,通過環(huán)狀的分隔壁(48a)以在徑向上內(nèi)外分開的方式劃分出所述第I、第2工作油室(16a、16b), 利用供給至所述第I、第2工作油室(16a、16b)的液壓對所述可動側帶輪半體(42)朝向所述固定側帶輪半體(41)施力, 所述無級變速器中的帶輪罩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對金屬板材(48')進行加工來制造所述帶輪罩(48)的工序包括 沖壓成型出所述環(huán)狀的分隔壁(48a)的第I工序; 在所述分隔壁(48a)開設使所述第I、第2工作油室(16a、16b)連通的油孔(48e)的第2工序;以及 在所述分隔壁(48a)的徑向外側沖壓成型出所述第2工作油室(16b)的周壁(48d)的第3工序。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級變速器中的帶輪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穿孔加工來開設所述油孔(48e)。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級變速器中的帶輪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穿孔加工以下述方式進行在將沖模(64)設置于所述分隔壁(48a)的徑向外側的狀態(tài)下,使沖頭(63)從所述分隔壁(48a)的徑向內(nèi)側朝向所述沖模(64)移動。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無級變速器中的帶輪罩的制造方法,能夠使無級變速器的帶輪罩的貫穿分隔壁的油孔沿與帶輪罩的軸線正交的方向形成。通過加工金屬板材來制造具有對無級變速器的帶輪的可動側帶輪半體朝向固定側帶輪半體施力的第1、第2油室的帶輪罩(48)的工序包括沖壓成型出帶輪罩的環(huán)狀的分隔壁的第1工序;在分隔壁上開設使第1、第2工作油室連通的油孔的第2工序;以及在分隔壁的徑向外側沖壓成型出第2工作油室的周壁的第3工序,因此在第2工序中在分隔壁上開設油孔時,尚未沖壓成型出第2工作油室的周壁,因而避免用于在分隔壁上開設油孔的工具與周壁發(fā)生干涉,能夠沿與帶輪罩的軸線正交的方向形成分隔壁的油孔。
文檔編號B21D35/00GK102808933SQ201210169418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5月30日
發(fā)明者隅田聰一朗, 一條秀治, 矢崎徹, 湯澤幸雄, 磯江和彥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 G-泰克特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