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內部帶正壓密封結構的高速電主軸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車床電主軸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內部帶正壓密封結構的高速電主軸。
背景技術:
高速電主軸是一種技術含量較高的產(chǎn)品,隨著手機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一種6萬轉/ 分,專門用于加工手機玻璃的高速電主軸也出現(xiàn)了,由于這種加工玻璃的工況惡劣,對電主軸的密封性能要求極高,普通密封的主軸在加工過程中,冷卻液噴射在刀頭上,冷卻液在刀具極高速旋轉、撞擊下產(chǎn)生了霧化水氣狀態(tài),而由于后端密封狀態(tài)不嚴產(chǎn)生了負壓,就使得霧化水氣進入軸承和主軸內部,直接導致軸承損壞。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合理,性能可靠,能提高軸承使用壽命的內部帶正壓密封結構的高速電主軸。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內部帶正壓密封結構的高速電主軸,包括機殼、機殼左面設置有前軸承座及前蓋、前蓋內孔及端面設置的密封蓋,機殼右面設置的后軸承座,其特征在于后軸承座外側設置有水嘴座,水嘴座上設置有進氣口及通氣孔,所述的后軸承座、前軸承座及機殼上均設置有相通的通氣通孔,機殼上在靠近后軸承座處向主軸方向設置有相交通孔,前軸承座另一側也設置有通孔,前蓋上設置有向內通的相交通孔,前蓋上的水平孔與前軸承座上的通孔相連通;所述的密封蓋外圈設置有前蓋通氣孔對應處設置有環(huán)形凹槽,所述的前蓋內孔及端面與密封蓋均采用間隙配合。本發(fā)明結構合理,性能可靠,提高了軸承使用壽命,使設備運轉正常。
圖I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進氣口,2、水嘴座,3、后軸承座,4、機殼,5、定子線包,6、轉子,7、前軸承座,8、前蓋,9、出氣口,10、密封蓋。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參照附圖,內部帶正壓密封結構的高速電主軸,包括機殼4、機殼4左面設置有前軸承座7及前蓋8、前蓋8內孔及端面設置的密封蓋10,機殼4右面設置的后軸承座3,其特征在于后軸承座3外側設置有水嘴座2,水嘴座2上設置有進氣口 I及通氣孔,所述的后軸承座3、前軸承座7及機殼4上均設置有相通的通氣通孔,機殼4上在靠近后軸承座3處向主軸方向設置有相交通孔,前軸承座7另一側也設置有通孔,前蓋8上設置有向內通的相交通孔,前蓋8上的水平孔與前軸承座7上的通孔相連通;所述的密封蓋10外圈設置有前蓋8通氣孔對應處設置有環(huán)形凹槽,所述的前蓋8內孔及端面與密封蓋10均采用間隙配合。具體實施時,吹氣源經(jīng)水嘴座,后軸承座,機殼,經(jīng)機殼時分成兩路,一路進入內腔,形成內腔正壓,使外部的介質不得從前蓋與密封蓋間隙處進入內腔;另一路至前軸承座,從前蓋相交孔至密封蓋環(huán)形凹槽,最后經(jīng)過前蓋從密封蓋左端面間隙向外吹氣,從而有效的杜絕切削液水霧和工件的金屬粉屑進入高速電主軸內部,影響精密軸承的使用壽命。本發(fā)明對吹氣通道孔的直徑大小不作細節(jié)性描述,只要壓縮干燥氣體通過機殼內部途徑的通道到達主軸前端,盡管對吹氣通道孔的大小及數(shù)量途徑作一定的變化,仍應視為落入 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內部帶正壓密封結構的高速電主軸,包括機殼(4)、機殼(4)左面設置有前軸承座(7)及前蓋(8)、前蓋(8)內孔及端面設置的密封蓋(10),機殼(4)右面設置的后軸承座(3),其特征在于后軸承座(3)外側設置有水嘴座(2),水嘴座(2)上設置有進氣口(I)及通氣孔,所述的后軸承座(3)、前軸承座(7)及機殼(4)上均設置有相通的通氣通孔,機殼(4)上在靠近后軸承座(3)處向主軸方向設置有相交通孔,前軸承座(7)另一側也設置有通孔,前蓋(8)上設置有向內通的相交通孔,前蓋(8)上的水平孔與前軸承座(7)上的通孔相連通;所述的密封蓋(10)外圈設置有前蓋(8)通氣孔對應處設置有環(huán)形凹槽,所述的前蓋(8)內 孔及端面與密封蓋(10)均采用間隙配合。
全文摘要
內部帶正壓密封結構的高速電主軸,包括機殼、機殼左面設置有前軸承座及前蓋、前蓋內孔及端面設置的密封蓋,機殼右面設置的后軸承座,后軸承座外側設置有水嘴座,水嘴座上設置有進氣口及通氣孔,所述的后軸承座、前軸承座及機殼上均設置有相通的通氣通孔,機殼上在靠近后軸承座處向主軸方向設置有相交通孔,前軸承座另一側也設置有通孔,前蓋上設置有向內通的相交通孔,前蓋上的水平孔與前軸承座上的通孔相連通;所述的密封蓋外圈設置有前蓋通氣孔對應處設置有環(huán)形凹槽,所述的前蓋內孔及端面與密封蓋均采用間隙配合。本發(fā)明結構合理,性能可靠,提高了軸承使用壽命,使設備運轉正常。
文檔編號B23B19/02GK102794465SQ20121027389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3日
發(fā)明者張玉昆, 黃龍梅 申請人:劉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