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起重機彎板壓形模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起重機彎板壓形件結構,具體為ー種起重機彎板壓形模結構。
背景技術:
制造起重機彎板零件往往需要對一定形狀的板材通過一種變形模具設備壓制成型,目前采用的模具設備是利用液壓機中心ー頂,導柱頂出,但是由于エ件非対稱,エ件幾何中心和模具成型中心不重合,受カ不均衡,易導致導柱頻繁損壞,模具維修周期短,大大影響了企業(yè)生產(chǎn),提高了維修成本,減少了模具的使用壽命。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起重機彎板壓形模結構,可有效防止在壓形過程中因受カ不均衡導致的模具頻繁維修的問題,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其技術方案是這樣的其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下模安裝于基板,所述基板安裝于底座,所述下模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兼起卸料作用的底部頂壓板,另一部分為エ件側(cè)壁成型的錐形部分,所述頂壓板連接導柱,所述導柱穿過所述基板和所述底座,所述頂壓板上表面設置有沉降槽,頂出桿扣裝于所述沉降槽后旗下部從所述基板和所述底座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出桿共四根,對稱布置于所述頂壓板。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設置頂出桿均勻布置于頂壓板上,當壓形時,上模接觸エ件并下行,頂壓板在エ件的作用下與基板接觸,上模繼續(xù)下壓,直到エ件成形,卸料吋,頂壓板在頂出桿作用下均衡受力,確保エ件順利脫模的同時也大大減少了頂出桿和頂壓板的損壞頻率,降低了維修成本,延長了模具的使用壽命。
圖I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 圖2是圖I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圖2所示,本發(fā)明包括上模I、下模2,下模2安裝于基板3,基板3安裝于底座4,下模2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兼起卸料作用的底部頂壓板5,另一部分為エ件側(cè)壁成型的錐形部分,頂壓板5連接導柱6,導柱6穿過基板3和底座4,頂壓板5上表面設置有沉降槽7,頂出桿8扣裝于沉降槽7后旗下部從基板3和底座4伸出,頂出桿8共四根,對稱布置于頂壓板5 ;當壓形時,上模I接觸エ件并下行,頂壓板5在エ件的作用下與基板3接觸,上模I繼續(xù)下壓,直到エ件成形,卸料時,頂壓板5在頂出桿8作用下均衡受力,確保了エ件順利脫模的同時也大大減少了頂出桿8和頂壓板5的損壞頻率,降低了維修成本,延長了模具的使用壽命。
權利要求
1.一種起重機彎板壓形模結構,其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下模安裝于基板,所述基板安裝于底座,所述下模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兼起卸料作用的底部頂壓板,另一部分為工件側(cè)壁成型的錐形部分,所述頂壓板連接導柱,所述導柱穿過所述基板和所述底座,所述頂壓板上表面設置有沉降槽,頂出桿扣裝于所述沉降槽后旗下部從所述基板和所述底座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頂出桿共四根,對稱布置于所述頂壓板。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起重機彎板壓形模結構,可有效防止在壓形過程中因受力不均衡導致的模具頻繁維修的問題,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其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下模安裝于基板,所述基板安裝于底座,所述下模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兼起卸料作用的底部頂壓板,另一部分為工件側(cè)壁成型的錐形部分,所述頂壓板連接導柱,所述導柱穿過所述基板和所述底座,所述頂壓板上表面設置有沉降槽,頂出桿扣裝于所述沉降槽后旗下部從所述基板和所述底座伸出,所述頂出桿共四根,對稱布置于所述頂壓板。
文檔編號B21D45/04GK102836923SQ201210372568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黃漪 申請人:無錫市亞青機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