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207295閱讀:36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加工刀具的安裝件,具體地,涉及一種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能夠在加工刀具的退刀過程中實現(xiàn)縮刀功能。
背景技術
在進行深孔加工時,由于刀具的刀桿較長,刀具具有自然的撓曲變形,因而在加工完成后的退刀過程中,刀具容易劃傷已加工表面。因此,深孔加工中應使刀具具有退刀縮刀功能。然而,目前普通深孔加工機床上所配備的深孔加工刀具的裝刀桿和錐套不具有在加工前后漲縮的功能,也就難以避免刀片在內孔加工完成后仍與加工內孔接觸的可能性。而刮滾機床上所使用的深孔加工刀具的裝刀桿和錐套雖然具有在加工前后漲縮的功能,但這一功能需要通過液壓控制實現(xiàn),結構和控制系統(tǒng)都較為復雜,不適用于簡單安裝結構的加 工刀具,例如應用到普通深孔加工機床上。因而有必要設計一種簡單的機械式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尤其是使刀具在深孔加工工程中自動漲縮,從而方便深孔加工。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該調節(jié)機構能夠調節(jié)刀具的徑向漲縮以適應于深孔加工的進刀和退刀過程,避免產生退刀劃傷。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該機構包括筒體、錐套、芯軸和裝刀桿,所述芯軸沿所述筒體的軸向布置,所述錐套套裝在所述筒體內的芯軸上,所述裝刀桿的向心端能夠頂持在所述錐套的外錐面上并且刀刃端穿過所述筒體的內周壁徑向向外伸出,其中,該機構還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錐套兩側的第一組頂桿和第二組頂桿,該第一組頂桿和第二組頂桿中的各個頂桿的外端從所述筒體的內周壁徑向向外伸出并且所述各個頂桿分別通過頂桿復位機構安裝到所述筒體的內周壁上;所述芯軸上形成有分別與所述第一組頂桿和第二組頂桿位置相對的第一錐臺部和第二錐臺部,該第一錐臺部和第二錐臺部的靠近所述錐套的一側分別設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各個頂桿的內端能夠頂觸在所述第一錐臺部或第二錐臺部的外錐面上以推動所述芯軸和錐套沿所述筒體的軸向移動,或者能夠卡入所述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內以鎖止所述芯軸和錐套的軸向移動。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組頂桿包括第一頂桿和第二頂桿,該第一頂桿和第二頂桿沿所述筒體的直徑方向布置并相對于所述芯軸對稱;所述第二組頂桿包括第三頂桿和第四頂桿,該第三頂桿和第四頂桿沿所述筒體的直徑方向布置并相對于所述芯軸對稱。優(yōu)選地,所述頂桿復位機構包括復位彈簧和復位彈簧安裝座,所述復位彈簧套設在所述頂桿上并且安裝在所述復位彈簧安裝座內,該復位彈簧安裝座固定安裝到所述筒體的內周壁上。優(yōu)選地,所述頂桿的外端上安裝有柔性襯套。優(yōu)選地,所述頂桿的內端上分別形成有與所述第一錐臺部或第二錐臺部的外錐面相配合的內錐面。
優(yōu)選地,所述芯軸形成為所述芯軸形成為當所述第一組頂桿和第二組頂桿中的一組頂桿的內端的所述內錐面與所述芯軸上的所述第二錐臺部的外錐面或第一錐臺部的外錐面相吻合時,該第一組頂桿和第二組頂桿中的另一組頂桿的內端卡入所述芯軸上的
第一^^槽或第二卡槽內。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錐臺部的外錐面與所述第二錐臺部的外錐面的傾斜方向相反,并且所述第一錐臺部或第二錐臺部的大直徑端面相對于該第一錐臺部或第二錐臺部的小直徑端面更靠近于所述錐套。優(yōu)選地,所述芯軸與所述錐套之間為螺紋連接,所述錐套的錐面上設有至少兩個擋位元件,該兩個擋位元件布置在所述裝刀桿的向心端的兩側。
優(yōu)選地,所述裝刀桿的刀刃端上安裝有刀片,該刀片的進刀方向與所述錐套的大直徑端面的朝向相同。優(yōu)選地,該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還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筒體的外周壁上的彈壓機構,該彈壓機構包括導桿和彈性元件,所述導桿固定安裝在所述筒體上并穿過該筒體的外周壁朝向所述裝刀桿傾斜延伸,所述彈性元件的一端套裝在所述導桿上,另一端偏壓在所述裝刀桿上。優(yōu)選地,該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還包括設在所述筒體的軸向兩端的蓋板,所述芯軸的兩端分別穿過兩側的所述蓋板并且上述芯軸與所述蓋板之間設有芯軸復位元件。優(yōu)選地,所述芯軸復位元件為壓簧或拉簧。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通過在芯軸上設計的與頂桿相對應的第一錐臺部和第二錐臺部以及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等,并通過頂桿與錐臺部的配合起到致動件的作用,可推動芯軸作軸向移動,從而帶動錐套軸向移動和裝刀桿的徑向移動(即裝刀桿的漲縮),改變刀片的加工半徑。而頂桿與卡槽之間的卡合關系則起到對芯軸的軸向移動的鎖止作用,配合刀片的加工過程,使刀片在孔內的位置不移動。這種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作為純機械式的調節(jié)機構,可用于內孔加工刀具上,擴大了內孔加工刀具在不同深孔加工機床的適用范圍。并且可根據(jù)所需加工的深孔的加工尺寸而需要對刀具的加工半徑做出適應性調整,即通過旋動芯軸從而調整錐套的位置來改變裝刀桿的徑向移動,也就實現(xiàn)了加工尺寸的調節(jié)。而且,裝刀桿的漲縮時間只會由深孔的加工長度決定,可自動控制而無需人為調節(jié)。本發(fā)明的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
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但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在附圖中圖I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刀具處于加工前的初始狀態(tài);圖2是圖I所示的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在刀具處于漲開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所示的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在刀具處于收縮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中左邊圓圈處所示的錐臺和卡槽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5為圖3中右邊圓圈處所示的錐臺和卡槽部分的放大示意圖6為圖I的B-B剖視圖;圖7為圖6中的彈壓機構的C-C剖視圖;圖8為圖6中的彈壓機構的D方向主視圖。附圖標記說明
I蓋極2筒體3 芯軸Ii位元件4 IliIli
5第-·頂桿S5第'.++ Ililf1
6 位彈黌7從位彈箝安裝沌 B 錐賽9 芯軸
10第二頂桿IO5 第四頂桿
II裝刀桿12擋位7G件
13刀片14緊固件
15彈壓機構91第.·錐臺部
92第二錐臺部93第一卡槽
94第二卡槽151 導桿
152彈性元件153 壓板
154螺釘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在本發(fā)明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通常是針對附圖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針對豎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關系描述用詞。所使用的方位詞如“左、右”通常是針對附圖所示的橫向兩側方向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關系描述用詞。如圖I、圖4和圖5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該機構包括筒體
2、錐套8、芯軸9和裝刀桿11,芯軸9沿筒體2的軸向布置并且兩端穿設于該筒體2的兩端蓋板I上,錐套8套裝在筒體2內的芯軸9上,裝刀桿11的向心端能夠頂持在錐套8的外錐面上并且刀刃端穿過筒體2的內周壁徑向向外伸出至筒體2外部。此外,該調節(jié)機構還包括分別設置在錐套8兩側的第一組頂桿5、5’和第二組頂桿10、10’,該第一組頂桿5、5’和第二組頂桿10、10’中的各個頂桿的外端從筒體2的內周壁徑向向外伸出并且各個頂桿分別通過頂桿復位機構安裝到筒體2的內周壁上。其中,芯軸9上形成有分別與第一組頂桿5、5’和第二組頂桿10、10’位置相對的第一錐臺部91和第二錐臺部92,該第一錐臺部91和第二錐臺部92的靠近所述錐套8的一側分別設有第一^^槽93和第二卡槽94,各個頂桿的內端能夠頂觸在第一錐臺部91或第二錐臺部92的外錐面上以推動芯軸9和錐套8沿筒體2軸向移動,或者能夠卡入第一卡槽93或第二卡槽94內以鎖止芯軸9和錐套8的軸向移動。作為總的構思,本發(fā)明針對深孔加工過程中的回刀過程而專門設計純機械式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使得裝刀桿11在鉆孔時能夠徑向張開,而鉆孔后的退刀過程中能夠徑向收縮。為此,將裝刀桿11的向心端頂持在錐套8的外錐面上,通過錐套8的軸向移動,使得裝刀桿11產生徑向位置變化。因此,設計了第一組頂桿5、5’和第二組頂桿10、10’并在與錐套8固定相連的芯軸9上設計了相對應的第一錐臺部91和第二錐臺部92以及第一卡槽93和第二卡槽94,通過頂桿與錐臺部的配合起到致動件的作用,可推動芯軸9作軸向移動,而頂桿與卡槽之間的卡合關系則起到對芯軸9的軸向移動的鎖止作用。具體地,根據(jù)上述機構的基本結構構成,以下將上述機構在深孔的擴孔加工的過程進行解釋說明目的的示范性闡述,但本發(fā)明的機構并不限于此實施方式和擴孔加工操作過程。在進行深孔擴孔加工的進刀時,例如圖I所示的機構從右向左運動的過程中,前組頂 桿(即第一組頂桿5、5’)的外端先觸碰到加工工件的粗加工孔的內孔壁,使頂桿5、5’的內端朝向芯軸9的中心作徑向移動,該內端通過與第一錐臺部91的錐面配合而推動芯軸9向右移動,從而帶動芯軸9上套裝的錐套8向右移動。由于裝刀桿11的底部錐面在彈壓機構15的作用下保持與錐套8的外錐面的接觸,因而裝刀桿11便會因為錐套8的向右移動而沿徑向向外移動,裝刀桿11便因此沿徑向向外漲出。從而通過緊固件14固定安裝在裝刀桿11的外端的刀片13可進入粗加工孔內,可對粗加工孔進行擴孔加工。此時,頂桿10、10’位置不變。該機構繼續(xù)向左移動進行擴孔加工,由于圖I中的頂桿10、10’和頂桿5、5’的設計初始徑向長度大于裝刀桿11,因而在頂桿5、5’的徑向長度變小、裝刀桿11的徑向長度變大而頂桿10、10’的徑向長度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則第二組頂桿10、10’進入已加工深孔之前,其徑向長度稍微大于擴孔的孔徑,則頂桿10、10’的外端能夠滑移至擴孔的內表面,從而被迫朝向芯軸9的中心作徑向移動,最后可落入第二卡槽94內(如圖2所示),從而對芯軸9起到了軸向鎖緊的作用。圖2所示機構的各個頂桿可在粗加工孔內的刀片13進行擴孔過程中一直保持該狀態(tài)。當頂桿5、5’通過加工孔后,由于頂桿復位機構例如壓簧的彈性作用而使頂桿5、5’向外彈出,但此時頂桿10、10’還處于加工孔內并處于卡設在第二卡槽94的狀態(tài)中,因而阻止芯軸9的軸向移動,于是錐套8的軸向位置不變,裝刀桿11仍處于漲出狀態(tài)進行擴孔加工。當擴孔加工完成,刀片13從已加工的擴孔中退出,機構仍然在從右向左的進刀方向上移動。待頂桿10、10’通過擴孔后,壓簧的彈性作用使得頂桿10、10’向外彈出。此時,機構可停止從右向左的進刀方向上的移動并可準備退刀。由于頂桿10、10’向外彈出,此時可人工操作使得芯軸9從右向左回移動,使得各頂桿回到圖I所示的初始位置。當然,更優(yōu)的是采用芯軸復位元件3的方式使得自動回復初始位置,則裝刀桿11徑向收縮,刀片13回縮至初始狀態(tài),準備退刀動作。這樣,機構在向左移動過程中實現(xiàn)了裝刀桿11在加工孔中漲開和通過加工孔后刀片13回縮的目的。機構從左向右運動的退刀過程中,頂桿10、10’首先觸碰到擴孔表面而向芯軸9中心作徑向移動,通過內端與第二錐臺部92的錐面配合而推動芯軸9向左移動,從而帶動錐套8向左移動。裝刀桿11便沿徑向朝向錐套8的中心移動,刀片13處于繼續(xù)縮進的狀態(tài),在退刀過程中避免觸碰已加工的擴孔內表面。當頂桿5、5’觸碰到工件內孔表面時使頂桿5、5’沿徑向朝向芯軸9中心移動,頂桿5、5’的內端頂入芯軸9的第一^^槽93處,從而對芯軸9起到了軸向鎖緊的作用,如圖3所示。刀片13在擴孔內的整個退刀過程中都處于圖3所示的狀態(tài),從而不會劃傷已加工孔的內壁面。當頂桿10、10’通過擴孔后,在彈性力的作用下使頂桿10、10’向外彈出,由于芯軸9被頂桿5、5’軸向鎖緊,錐套8的軸向位置不變,裝刀桿11仍處于縮進狀態(tài)。當頂桿5、5’通過擴孔后,頂桿5、5’受彈性力的作用而向外彈出,完成退刀過程。此時可手動操作或者通過芯軸復位元件3使芯軸9和錐套8彈性回復到圖I所示的初始位置。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第一組頂桿5、5’包括第一頂桿5和第二頂桿5’,該第一頂桿5和第二頂桿5’優(yōu)選地沿筒體2的直徑方向布置并相對于芯軸9對稱。第二組頂桿10、10’包括第三頂桿10和第四頂桿10’,該第三頂桿10和第四頂桿10’同樣沿筒體2的直徑方向布置并相對于芯軸9對稱。對照圖I即從上下兩個方向沿徑向作用于芯軸9,頂桿數(shù)量少且受力均衡。當然,一組頂桿也可包括更多數(shù)量的頂桿,例如3個頂桿,在圓周方向均勻分布即可,如圖6所示的裝刀桿11的布置一樣。上述的頂桿復位機構可包括復位彈簧6和復位彈簧安裝座7,復位彈簧6套設在頂桿上并且安裝在復位彈簧安裝座7內,該復位彈簧安裝座7固定安裝到筒體2的內周壁上。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復位彈簧6采用壓簧,該壓簧下端抵靠在復位彈簧安裝座7的底板上,而上端抵靠于頂桿上設置的凸臺上,使頂桿在徑向向內的移動中壓縮該壓簧。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是,復位彈簧6也可以是拉簧,將該拉簧的連接結構做出適用性改變即可。其中,所述頂桿的外端上還可安裝柔性襯套,以助于頂桿滑入加工孔內并且在孔內移動時可避免損傷孔內壁。如圖I所示,頂桿的內端上可優(yōu)選地分別形成有與第一錐臺部91或第二錐臺部92的外錐面相配合的內錐面。從而與錐臺部之間形成緊密的錐面配合,可對芯軸9產生可靠的軸向推動,并且推動過程中錐臺部的外錐面受力均勻,同時也便于頂桿的安裝和定位。此外,如圖I所示的兩個錐臺部的外錐面的傾斜方向應相反,并且該第一錐臺部91或第二錐臺部92的大直徑端面相對于該第一錐臺部91或第二錐臺部92的小直徑端面更靠近于錐套8,這樣才符合上述實施方式的擴孔加工操作過程中對芯軸9的軸向推動的設計需要。而且,根據(jù)上述擴孔加工操作過程,芯軸9優(yōu)選地形成為當所述第一組頂桿5、5’和第二組頂桿10、10’中的一組頂桿的內端的所述內錐面與所述芯軸9上的所述第二錐臺部94的外錐面或第一錐臺部91的外錐面相吻合時,該第一組頂桿5、5’和第二組頂桿10、10’中的另一組頂桿的內端卡入所述芯軸9上的第一^^槽93或第二卡槽94內,即所述內錐面與外錐面之間不能再通過錐面配合推動芯軸9軸向移動的一種錐面間配合狀態(tài),換言之,內錐面與外錐面之間不能再產生錐面間移動。芯軸9上的錐臺部和卡槽設置成與頂桿之間構成這種上述的配合關系,則更符合上述實施方式的擴孔加工操作過程的需要。此外,芯軸9與錐套8之間優(yōu)選為螺紋連接,并且錐套8的外錐面上設有至少兩個擋位元件12,該兩個擋位元件12布置在裝刀桿11的向心端的兩側。這樣在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根據(jù)所需加工的深孔的加工尺寸而需要對刀具的加工半徑做出適應性調整時,可通過旋動芯軸9從端蓋I伸出的伸出端,芯軸9的旋動帶動錐套8旋轉,錐套8上的擋位元件12擋靠在裝刀桿11上,從而使得錐套8跟隨芯軸9軸向移動,可以調節(jié)裝刀桿11上的刀片13的初始加工半徑。其中,裝刀桿11的刀刃端(即相對于筒體2的外端)上通過緊固件14緊固安裝有刀片13,該刀片13的進刀方向與錐套8的大直徑端面的朝向應一致,以符合上述實施方式的擴孔加工操作過程中的進刀方向和退刀方向,即錐套8的大直徑端面朝向進刀方向。如圖6所示,沿錐套8的圓周方向均勻布置有多個(圖6中為3個)裝刀桿11,以使得裝刀桿11上的刀片13在加工時使整個機構的受力更均衡,且多個刀片13更提高加工效率。為固定安裝裝刀桿11并使得裝刀桿11能夠徑向自由移動和保持與錐套8的外錐面的始終接觸而在軸向不產生移動,則首先應使得裝刀桿11與該裝刀桿11從筒體2上穿出的穿出孔之見的間隙應保持足夠小,既不影響裝刀桿11的徑向自由移動,又能通過筒體2上的穿出孔的周壁對裝刀桿11產生軸向支撐和限位作用。并且如圖7和圖8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機構還優(yōu)選地包括固定安裝在筒體2的外周壁上的彈壓機構15,該彈壓機構15包括
導桿151和彈性元件152,導桿151固定安裝在筒體2上并穿過筒體2的外周壁朝向裝刀桿11傾斜延伸,彈性元件152的一端套裝在導桿151上,另一端偏壓在裝刀桿11上。通過這種彈壓機構15可以給予裝刀桿11近似徑向向內的壓力,使裝刀桿11的向心端保持與錐套8的接觸,并且不影響裝刀桿11的徑向漲開,并在徑向漲開且錐套8移動以允許裝刀桿11徑向回退時,裝刀桿11可在彈性元件152的彈性力作用下徑向回縮。在圖6中,導桿151和彈性元件152稍偏離于徑向地朝向裝刀桿11延伸,裝刀桿11上設計了一個槽,彈性元件152的底端通過其端板可壓靠在該槽內。圖7和圖8所示的彈壓機構15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結構中,彈壓機構15還包括壓板153和螺釘154,為平衡受力而設計兩根導桿151,兩根導桿151之見連接該壓板153,通過螺釘154將壓板153和兩根導桿151固定到筒體2上。兩根導桿151的末端形成有軸肩部,作為彈性元件152的壓簧可套設在該導桿151的末端并抵靠在軸肩部上。上述實施方式的擴孔加工操作過程中,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機構在頂桿完全離開加工孔之后可通過手動操作使得芯軸9回復到圖I所示的初始狀態(tài)位置?;蛘?,芯軸9與蓋板I之間可優(yōu)選地設有芯軸復位元件3,使得免除手動操作而自動復位,使得芯軸9在退刀之前自動復位,從而實現(xiàn)裝刀桿11的自動漲縮調節(jié)。如前所述,這種芯軸復位元件3同樣可以是如圖I所示的壓簧或者更改連接方式后的拉簧。圖I中,壓簧一端抵靠在蓋板I的內側面,另一端偏壓在芯軸9上形成的凸緣4上。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解決了刀具在深孔加工的回退過程中可能刮傷工件內孔的現(xiàn)象。并且該機構作為純機械式的調節(jié)機構,可用于內孔加工刀具上,擴大了內孔加工刀具在不同深孔加工機床的適用范圍,例如普通車床和鏜床等。這種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可根據(jù)所需加工的深孔的加工尺寸而需要對刀具的加工半徑做出適應性調整,即通過旋動芯軸9從而調整錐套8的位置來改變裝刀桿11的徑向位置,也就實現(xiàn)了加工尺寸的調節(jié)。而且,裝刀桿11的漲縮時間只會由深孔的加工長度決定,可自動控制而無需人為調節(jié)。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jié),在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例如頂桿5和頂桿10之間的徑向長度的關系可因刀片13的種類及其安裝位置而做出調整。另外錐套8也可調整為相對于圖I所示的位置反向放置,則在相應調整刀片13的安裝方向后同樣可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機構在圖I的進刀方向的反向運動(即從左向右的進刀方向)時具有相同的進刀退刀功能,諸如此類的簡單變型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發(fā)明對各種可 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此外,本發(fā)明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發(fā)明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發(fā)明所公開的內容。
權利要求
1.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該機構包括筒體(2)、錐套(8)、芯軸(9)和裝刀桿(11),所述芯軸(9)沿所述筒體(2)的軸向布置,所述錐套(8)套裝在所述筒體(2)內的芯軸(9)上,所述裝刀桿(11)的向心端能夠頂持在所述錐套(8 )的外錐面上并且刀刃端穿過所述筒體(2 )的內周壁徑向向外伸出,其特征在于 該機構還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錐套(8)兩側的第一組頂桿(5、5’)和第二組頂桿(10、10’),該第一組頂桿(5、5’)和第二組頂桿(10、10’)中的各個頂桿的外端從所述筒體(2)的內周壁徑向向外伸出并且所述各個頂桿分別通過頂桿復位機構安裝到所述筒體(2 )的內周壁上; 所述芯軸(9)上形成有分別與所述第一組頂桿(5、5’)和第二組頂桿(10、10’)位置相對的第一錐臺部(91)和第二錐臺部(92),該第一錐臺部(91)和第二錐臺部(92)的靠近所述錐套(8)的一側分別設有第一卡槽(93)和第二卡槽(94),所述各個頂桿的內端能夠頂觸在所述第一錐臺部(91)或第二錐臺部(92)的外錐面上以推動所述芯軸(9)和錐套(8)沿所述筒體(2)的軸向移動,或者能夠卡入所述第一卡槽(93)或第二卡槽(94)內以鎖止所述芯軸(9)和錐套(8)的軸向移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組頂桿(5、5’)包括第一頂桿(5)和第二頂桿(5’),該第一頂桿(5)和第二頂桿(5’)沿所述筒體(2)的直徑方向布置并相對于所述芯軸(9)對稱;所述第二組頂桿(10、10’)包括第三頂桿(10)和第四頂桿(10’),該第三頂桿(10)和第四頂桿(10’)沿所述筒體(2)的直徑方向布置并相對于所述芯軸(9)對稱。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復位機構包括復位彈簧(6 )和復位彈簧安裝座(7 ),所述復位彈簧(6 )套設在所述頂桿上并且安裝在所述復位彈簧安裝座(7)內,該復位彈簧安裝座(7)固定安裝到所述筒體(2)的內周壁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的外端上安裝有柔性襯套。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的內端上分別形成有與所述第一錐臺部(91)或第二錐臺部(92)的外錐面相配合的內錐面。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軸(9)形成為當所述第一組頂桿(5、5’)和第二組頂桿(10、10’)中的一組頂桿的內端的所述內錐面與所述芯軸(9)上的所述第二錐臺部(94)的外錐面或第一錐臺部(91)的外錐面相吻合時,該第一組頂桿(5、5’)和第二組頂桿(10、10’)中的另一組頂桿的內端卡入所述芯軸(9)上的第一卡槽(93)或第二卡槽(94)內。
7.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錐臺部(91)的外錐面與所述第二錐臺部(92)的外錐面的傾斜方向相反,并且所述第一錐臺部(91)或第二錐臺部(92)的大直徑端面相對于該第一錐臺部(91)或第二錐臺部(92)的小直徑端面更靠近于所述錐套(8)。
8.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軸(9)與所述錐套(8)之間為螺紋連接,所述錐套(8)的錐面上設有至少兩個擋位元件(12),該兩個擋位元件(12)布置在所述裝刀桿(11)的向心端的兩側。
9.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裝刀桿(11)的刀刃端上安裝有刀片(13),該刀片(13)的進刀方向與所述錐套(8)的大直徑端面的朝向相同。
10.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其特征在于,該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還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筒體(2)的外周壁上的彈壓機構(15),該彈壓機構(15)包括導桿(151)和彈性元件(152),所述導桿(151)固定安裝在所述筒體(2)上并穿過該筒體(2)的外周壁朝向所述裝刀桿(11)傾斜延伸,所述彈性元件(152 )的一端套裝在所述導桿(151)上,另一端偏壓在所述裝刀桿(11)上。
11.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10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其特征在于,該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還包括設在所述筒體(2)的軸向兩端的蓋板(1),所述芯軸(9)的兩端分別穿過兩側的所述蓋板(I)并且所述芯軸(9)與所述蓋板(I)之間設有芯軸復位元件(3)。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軸復位元件(3)為壓簧或拉簧。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刀具漲縮調節(jié)機構,該機構包括筒體(2)、錐套(8)、芯軸(9)和裝刀桿(11),裝刀桿(11)的向心端能夠頂持在錐套(8)的外錐面上并且刀刃端穿過筒體(2)的內周壁徑向向外伸出,錐套(8)兩側設有第一組頂桿(5、5’)和第二組頂桿(10、10’),芯軸(9)上分別形成有第一錐臺部(91)和第二錐臺部(92),該第一錐臺部(91)和第二錐臺部(92)的相對側分別設有第一卡槽(93)和第二卡槽(94),各個頂桿的內端能夠頂觸在第一錐臺部(91)或第二錐臺部(92)的外錐面上以推動芯軸(9)和錐套(8)沿筒體(2)軸向移動,或者能夠卡入第一卡槽(93)或第二卡槽(94)內以鎖止芯軸(9)和錐套(8)的軸向移動。
文檔編號B23D79/00GK102873404SQ20121038129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10日
發(fā)明者段孟馳, 張春枝 申請人:湖南特力液壓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滨海县| 萨迦县| 永安市| 博爱县| 炉霍县| 古蔺县| 通许县| 四平市| 清河县| 万山特区| 信阳市| 得荣县| 铜鼓县| 镇赉县| 石林| 江津市| 信阳市| 尼勒克县| 昌吉市| 五常市| 邛崃市| 甘肃省| 宝丰县| 博爱县| 霍邱县| 咸丰县| 钟山县| 绵竹市| 余江县| 海林市| 青铜峡市| 岳阳县| 延寿县| 雅江县| 军事| 洪江市| 攀枝花市| 卢氏县| 洪湖市| 双鸭山市| 错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