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具機構及相應的焊接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夾具機構,其包括夾持裝置、第一方向移動裝置、第二方向移動裝置和第三方向移動裝置。其中,所述夾持裝置夾持固定加熱件,所述第一方向移動裝置、所述第二方向移動裝置和所述第三方向移動裝置中的任一分別包括移動支架和驅(qū)動裝置,所述移動支架分別沿著對應方向延伸,而所述驅(qū)動裝置連接所述移動支架并驅(qū)動所述移動支架在所述對應方向上進行移動。本實用新型的夾具機構能夠?qū)崿F(xiàn)預熱和后熱操作的自動化,協(xié)同性好,操作安全,加熱溫度均勻,效率高,節(jié)省人力成本。
【專利說明】夾具機構及相應的焊接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焊接領域,特別是涉及夾持中頻感應加熱裝置中加熱件的夾具機構及相應的焊接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在焊接技術中,特別是在焊接中厚板高強鋼時,為了防止焊縫裂紋的產(chǎn)生,一般需要進行焊前預熱。而有些厚板還需要在焊接后進行后熱保溫等等緩冷處理。
[0003]預熱和后熱的處理方法有很多種,最原始的處理方法為明火預熱和明火后熱,此方法經(jīng)濟實用,操作簡單。但是存在如下缺點:
[0004]1.預熱和后熱不均勻,尤其是對于厚板,其受熱傳導速度及操作者操作方法的限制,預熱和后熱往往只是工件的表面溫度達到要求,而實際上,工件的內(nèi)部溫度并沒有達到工藝要求,這種情況經(jīng)常造成嚴重的焊縫開裂問題。
[0005]2.預熱和后熱的勞動強度大,在預熱和后熱過程中操作者必須一直手持預熱火焰槍對工件進行預熱或后熱操作,操作者的勞動強度大,特別是在夏季溫度較高的情況下,這種操作形式經(jīng)常導致操作者中暑。
[0006]3.預熱和后熱的操作不安全,采用明火容易引起火災。
[0007]由于原始的處理方法存在上述問題,因此在現(xiàn)代焊接中,人們發(fā)明了中頻感應加熱設備,此設備預熱效率高,預熱均勻,全自動控溫,操作簡單,在進行預熱或后熱操作時只需要將中頻感應加熱設置中的加熱線圈或加熱板放到需要預熱或者后熱的焊縫上即可,而所需要的溫度在感應預熱控制柜操作面板上進行設定,則整個加熱過程自動加熱,自動保溫。因此中頻感應加熱設備可以降低勞動強度,并安全可靠。
[0008]但是,中頻感應加熱設備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進行預熱和后熱操作時,需要人工將加熱線圈或加熱板放到需要預熱或者后熱的焊縫上,且在預熱或者后熱操作完成后還需要人工移走,因此這樣的操作模式只能適用于臺位式作業(yè),對于流水線作業(yè)尤其是在流水線上的機器人工作站上應用自動化程度低,同時,在操作方面非常麻煩,浪費工時,無法節(jié)省人力,且需要將各種形狀的加熱線圈或者加熱板放在機器人工作站內(nèi),則占用場地較大,現(xiàn)場環(huán)境比較混亂,而且不安全,無法完全發(fā)揮中頻感應加熱設備的優(yōu)勢。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9]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夾具機構,其能夠自動化地實現(xiàn)待加工工件的預熱和后熱操作。
[0010]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夾具機構,其包括夾持裝置、沿第一方向移動的第一方向移動裝置、沿第二方向移動的第二方向移動裝置和沿第三方向移動的第三方向移動裝置。其中,所述夾持裝置夾持固定加熱件,所述第一方向移動裝置、所述第二方向移動裝置和所述第三方向移動裝置中的任一分別包括移動支架和驅(qū)動裝置,所述移動支架分別沿著對應方向延伸,而所述驅(qū)動裝置連接所述移動支架并驅(qū)動所述移動支架在所述對應方向上進行移動。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而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所確定的平面。
[0011]其中,所述移動支架包括支架、直線齒條和齒輪。所述支架分別沿著所述對應方向延伸;所述直線齒條內(nèi)置于所述支架之內(nèi);所述齒輪與所述直線齒條相互嚙合,且所述齒輪與所述驅(qū)動裝置對應連接并被所述驅(qū)動裝置所驅(qū)動而轉動,以帶動與所述齒輪相互嚙合的所述直線齒條和所述支架在所述對應方向上移動。
[0012]其中,所述夾持裝置包括底板、筋板、蓋板和連接裝置。所述底板用于承載所述加熱件,所述筋板連接所述底板,所述蓋板正對于所述底板并連接所述筋板,所述連接裝置連接在所述第三方向移動裝置的所述支架與所述蓋板之間。
[0013]其中,所述連接裝置包括連接板和螺栓。所述連接板設置在所述第三方向移動裝置的所述支架的底部,且其上開設有螺紋孔;而所述螺栓穿過所述蓋板并螺紋連接至所述連接板上的所述螺紋孔。
[0014]其中,所述蓋板上設置有電源線連接入口,其電性連接所述加熱件。
[0015]其中,所述夾具機構進一步包括旋轉裝置,其設置在所述第三方向移動裝置的所述支架與所述夾持裝置之間,以旋轉所述夾持裝置。
[0016]其中,所述旋轉裝置包括旋轉軸和旋轉電機。所述旋轉軸設置在所述第三方向移動裝置的所述支架與所述夾持裝置之間,而所述旋轉電機連接所述旋轉軸以驅(qū)動所述旋轉軸進行旋轉。
[0017]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焊接系統(tǒng),設置在機器人工作站內(nèi),所述焊接系統(tǒng)包括焊接機器人;和如上所述的夾具機構;其中,所述夾具機構中的所述第一方向移動裝置中的所述移動支架和所述焊接機器人的第一方向行走機構設置在同一個行走底座上。
[0018]其中,所述焊接系統(tǒng)進一步包括測溫儀,固定在所述夾具機構中的所述第三方向移動裝置的所述移動支架上,且所述測溫儀正對于所述加熱件并對所述加熱件進行加工的工件進行測溫。
[0019]其中,所述焊接系統(tǒng)進一步包括控制系統(tǒng),其連接所述夾具機構中的所述驅(qū)動裝置和所述旋轉電機,并連接所述焊接機器人及所述測溫儀。
[002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區(qū)別于現(xiàn)有技術的情況,本實用新型的夾具機構能夠使其所夾持的中頻感應加熱設備在三維方向上進行精確地移動,從而能夠?qū)崿F(xiàn)自動化的操作,且其在采用中頻感應加熱設備進行預熱和后熱操作時,其加熱溫度均勻,尤其是對于厚板;另,其操作安全簡單,效率高,不需要增加換槍的程序,能夠一邊進行焊接一邊進行預熱和后熱操作。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夾具機構自動化程度高,協(xié)同性好,且可以設計夾具機構與機器人工作站內(nèi)的機器人進行信號互通,整個系統(tǒng)整體性好,且機器人的控制系統(tǒng)能夠?qū)A具機構實現(xiàn)編程控制。另,本實用新型的夾具機構大幅度地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減少工人的數(shù)量,可實現(xiàn)一人操作多臺設備,極大地節(jié)省了人力成本。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夾具機構外觀美觀,節(jié)省空間,安全性更好,可節(jié)省另外規(guī)劃的現(xiàn)場空間,可使現(xiàn)場整齊美觀,顏色一致,另外有利于操作的安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21]圖1是本實用新穎一實施例所示的夾具機構的主視圖;
[0022]圖2是圖1所示的夾具機構的左視圖;
[0023]圖3是圖1所示的夾具機構的俯視圖;
[0024]圖4是圖1中I區(qū)域的放大示意圖;
[0025]圖5是圖1中的II區(qū)域的放大示意圖;
[0026]圖6是圖1中III區(qū)域的放大示意圖;
[0027]圖7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所示的夾具機構的示意圖;
[0028]圖8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所示的焊接系統(tǒng)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請一并參閱圖1-3,其中,圖1為本實用新穎一實施例所示的夾具機構的主視圖,圖2為圖1所示的夾具機構的左視圖,而圖3為圖1所示的夾具機構的俯視圖。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所示的夾具機構100包括:夾持裝置110、第一方向移動裝置、第二方向移動裝置和第三方向移動裝置。
[0030]其中,夾持裝置110用于夾持固定加熱件200,例如中頻感應加熱設備中的加熱線圈或者加熱板,而中頻感應加熱設備的其它設備,例如操作面板等等,可以放置在夾具機構100所在的工作間內(nèi),例如機器人工作站內(nèi)。第一方向移動裝置、第二方向移動裝置和第三方向移動裝置分別帶動夾持裝置110中夾持固定的加熱件200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與第三方向進行移動。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而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所確定的平面。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可以為X軸方向,第二方向可以為Y軸方向,而第三方向可以為Z軸方向。也就是說,所述第一方向移動裝置、第二方向移動裝置和第三方向移動裝置可以分別為X軸方向移動裝置、Y軸方向移動裝置與Z軸方向移動裝置,其可以分別帶動加熱件200在X軸、Y軸與Z軸三個方向軸上進行移動。
[0031]其中,每個方向移動裝置分別包括移動支架和驅(qū)動裝置。其中,移動支架分別是沿著對應方向延伸,例如X軸方向移動裝置中的移動支架是沿著X軸方向延伸,Y軸方向移動裝置中的移動支架是沿著Y軸方向延伸,而Z軸方向移動裝置中的移動支架是沿著Z軸方向延伸。此外,每個方向移動裝置中的驅(qū)動裝置連接移動支架并驅(qū)動移動支架在對應方向上進行移動。
[0032]具體地,請一并參閱圖1-3和圖4-5,其中,圖4為圖1中I區(qū)域的放大示意圖,圖5為圖1中的II區(qū)域的放大示意圖。如圖1-5所示,每個方向移動裝置中的移動支架分別包括支架、直線齒條和齒輪,而每個方向移動裝置中的驅(qū)動裝置可以采用驅(qū)動電機而實現(xiàn)。例如,X軸方向移動裝置包括X軸支架121、X軸直線齒條122、X軸齒輪123以及X軸驅(qū)動電機(圖未示),其中,X軸支架121、X軸直線齒條122、X軸齒輪123組成了 X軸方向移動裝置中的移動支架。Y軸方向移動裝置包括Y軸支架131、Y軸直線齒條132、Y軸齒輪(圖未示)以及Y軸驅(qū)動電機134,其中,Y軸支架131、Υ軸直線齒條132、Υ軸齒輪組成了 Y軸方向移動裝置中的移動支架。Z軸方向移動裝置包括Z軸支架141、Ζ軸直線齒條142、Ζ軸齒輪(圖未示)以及Z軸驅(qū)動電機144,其中,Z軸支架141、Z軸直線齒條142、Z軸齒輪組成了 Z軸方向移動裝置中的移動支架。
[0033]每個方向移動裝置中的支架是沿著對應方向延伸,直線齒條固定在支架上且內(nèi)置于所述支架之內(nèi),而齒輪與直線齒條相互嚙合,驅(qū)動電機連接齒輪以驅(qū)動齒輪從而帶動與齒輪相互嚙合的直線齒條在對應方向上進行移動。
[0034]在本實施例中,X軸方向移動裝置中的X軸支架121連接Y軸方向移動裝置中的Y軸支架131的一端從而實現(xiàn)X軸方向移動裝置與Y軸方向移動裝置的連接,而Z軸方向移動裝置中的Z軸支架141連接Y軸方向移動裝置中的Y軸支架131的另一端從而實現(xiàn)Z軸方向移動裝置與Y軸方向裝置的連接,而夾持裝置110連接在Z軸方向移動裝置中的Z軸支架141的底端,因此借由上述三個方向移動裝置的操作可以實現(xiàn)夾持裝置110所固定的加熱件200在三維方向上的移動。
[0035]例如,對于X軸方向移動裝置,其X軸驅(qū)動電機(圖未示)連接X軸齒輪123以驅(qū)動X軸齒輪123旋轉,從而帶動與X軸齒輪123相互嚙合的X軸直線齒條142在X軸正負方向上進行移動,則夾具機構100在X軸正負方向上進行移動從而實現(xiàn)夾持裝置110所固定的加熱件200在X軸正負方向上的移動。
[0036]同理,Y軸方向移動裝置與Z軸方向移動裝置的原理與X軸方向移動裝置相同,其可分別實現(xiàn)夾持裝置110所固定的加熱件200在Y軸正負方向或者Z軸正負方向上的移動。
[0037]在本實施例中,上述三個方向移動裝置中的驅(qū)動電機可以采用交流變頻電機,以驅(qū)動對應的齒輪。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驅(qū)動電機也可以利用其他的驅(qū)動方式來進行驅(qū)動。另,本實施例中每個方向移動裝置中的移動支架是采用直線齒條與齒輪的嚙合方式來實現(xiàn)其在對應方向上的移動,其能夠達到較為精準的定位,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移動支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替代方式,特別是對于某些工件來說,其在預熱時加熱件200與工件之間的定位精度并不需要較高的精準度,因此其可以采用直線導軌和導軌的移動方式或者其他更低精度的移動方式。
[0038]請參閱圖1-3及6,其中,圖6為圖1中III區(qū)域的放大示意圖。如圖1_3及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夾持裝置Iio可以采用夾頭來實現(xiàn),其包括底板111、筋板112、蓋板113和連接裝置114。其中,底板111用于承載加熱件200,筋板112連接底板111,蓋板113正對于底板111并連接筋板112,而連接裝置114連接在Z軸移動裝置的Z軸支架141與蓋板113之間以實現(xiàn)Z軸移動裝置與夾持裝置110之間的連接。夾持裝置110中的底板111、筋板112、蓋板113均可以采用環(huán)氧樹脂板而制成。而連接裝置114包括連接板1141以及螺栓1142,其中,連接板1141可以設置在Z軸支架141的底部,其上面開設有螺紋孔(未標示),而螺栓1142可以通過螺紋孔而與連接板1141連接從而將夾持裝置110固定在Z軸支架141上。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連接裝置114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連接方式來實現(xiàn),例如增加彈簧連接,從而增加夾持裝置110與Z軸支架之間的連接彈性。而加熱件200可以有規(guī)律地纏繞并固定在夾持裝置110的底板111上,當然,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固定在夾持裝置110內(nèi)。
[0039]此外,夾持裝置110在蓋板113上開設有電源線連接入口 115,電源線連接入口115電性連接加熱件200,而中頻感應加熱設備的電源線可插拔至電源線連接入口 115,并通過電源線連接入口 115而電性連接固定在夾持裝置110中的加熱件200,以為其提供電能。此外,中頻感應加熱設備的電源線也可以與機器人工作站中其它線纜整合在一起,例如與焊接機器人的線纜整合在一起。
[0040]上述實施例中,夾具機構100并沒有設置旋轉裝置,因此夾持裝置110只在三個軸方向上進行移動。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進一步在夾具機構100中設置旋轉裝置,從而可以旋轉夾持裝置110。圖7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所示的夾具機構的示意圖。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所示的夾具機構500進一步設置有旋轉裝置570,其包括旋轉電機571以及旋轉軸572。其中,旋轉軸572設置在夾持裝置110與Z軸方向移動裝置中的Z軸支架141之間,而旋轉電機572連接旋轉軸572以驅(qū)動旋轉軸572進行旋轉,從而可以使夾持裝置110實現(xiàn)360度的旋轉。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旋轉裝置570中的旋轉電機572電性連接控制系統(tǒng)300,接收控制系統(tǒng)300的編程控制。
[0041]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焊接系統(tǒng),圖8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所示的焊接系統(tǒng)的示意圖。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所示的焊接系統(tǒng)是設置在機器人工作站內(nèi),其包括焊接機器人600和夾具機構100,其中,圖8所示的夾具機構100可以采用如圖1-6所示的夾具機構100,其可以配合焊接機器人600進行工作,且夾具機構100的第一方向移動裝置中的移動支架和焊接機器人600的第一方向行走機構設置在同一個行走底座上,因此本實施例所示的焊接機構可以一邊利用焊接機器人600進行焊接操作,一邊利用夾具機構100和中頻感應加熱設備進行預熱和后熱的自動化操作。
[0042]此外,如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焊接系統(tǒng)可以進一步包括測溫儀400,其設置于加熱件200的上方,例如位于夾持裝置100的上方并固定在Z軸支架141上。測溫儀400可采用紅外線測溫儀,而夾持裝置110的蓋板113上可以開設有孔洞,因此測溫儀400所發(fā)出的紅外線穿過夾持裝置110的孔洞并穿過加熱件200從而照射至被加熱的工件以對工件進行測溫,從而可以實現(xiàn)預熱溫度的在線監(jiān)控。
[0043]另,如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焊接系統(tǒng)可以進一步包括控制系統(tǒng)300,其連接夾具機構100和焊接機器人600,以同步控制夾具機構100和焊接機器人600的操作。
[0044]具體地,夾具機構100中的各個方向移動裝置中的驅(qū)動裝置和旋轉電機和測溫儀400均電性連接控制系統(tǒng)300,從而通過控制系統(tǒng)300來控制夾具機構100帶動加工件200在三維方向的移動及旋轉,并實現(xiàn)對加熱件200的溫度控制。控制系統(tǒng)300可采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來實現(xiàn),其能夠為夾具機構100實現(xiàn)編程控制。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控制系統(tǒng)30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智能系統(tǒng)代替。此外控制系統(tǒng)300可以與焊接機器人互通信號,從而實現(xiàn)預熱與焊接的自動化配合。也就是說,夾具機構100與機器人工作站中的焊接機器人600共用同一個控制系統(tǒng),例如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從而實現(xiàn)兩者的配合操作。
[0045]在本實用新型中,可通過編程將本實用新型的感應加熱夾具機構的移動方式、順序、預熱(后熱)停留時間或預熱溫度等相關參數(shù)編入程序,在進行焊接時只要調(diào)出程序,啟動操作按鍵即可進行自動預熱(后熱),當自動預熱一段后,焊接機器人600接收到通過測溫儀400發(fā)出的溫度達標信號,則焊接機器人600自動開始進行焊接,同時夾具機構100也接收到測溫儀400發(fā)出的溫度達標信號則自動移動行走到下一段,繼續(xù)進行工件其他待焊部分預熱,這樣邊焊接邊預熱同步進行,提高了焊接效率,同時,全自動控制降低勞動強度,節(jié)省人力,可實現(xiàn)一人操作多臺設備的少人化,安全性得到很好的保證,同時節(jié)省現(xiàn)場空間,工作環(huán)境整潔、整齊、美觀。
[0046]此外,夾具機構100中的第一方向移動裝置的移動支架(即X軸方向移動裝置的支架141)可與焊接機器人600的第一方向行走機構(即X軸行走機構)設置在一個行走底座,這樣占地面積小,節(jié)省空間,外觀整齊美觀大方。另,可將夾具機構100中的線纜與焊接機器人600的線路控制整合到一處,并將夾具機構100與焊接機器人600共用同一個控制系統(tǒng)300,將線路布置美觀,并做好線號標識,方便后期維修。另外,中頻感應加熱設備的線纜可內(nèi)置到夾具機構100的各軸內(nèi)部,可防止工作時線纜干涉預熱焊接,但內(nèi)置后其設計結構需要預留較多的維修入口,方便后期維修。
[0047]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夾具機構能夠使其所夾持的中頻感應加熱設備中的加熱件在三維方向上進行精確地移動,從而能夠?qū)崿F(xiàn)自動化的操作,且其在采用中頻感應加熱設備進行預熱和后熱操作時,其加熱溫度均勻,尤其是對于厚板;另,其操作安全簡單,效率高,不需要增加換槍的程序,能夠一邊進行焊接一邊進行預熱和后熱操作。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夾具機構自動化程度高,協(xié)同性好,且可以設計夾具機構與焊接機器人進行信號互通,整個系統(tǒng)整體性好,且焊接機器人的控制系統(tǒng)能夠?qū)A具機構實現(xiàn)編程控制。另,本實用新型的夾具機構大幅度地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減少工人的數(shù)量,可實現(xiàn)一人操作多臺設備,極大地節(jié)省了人力成本。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夾具機構外觀美觀,節(jié)省空間,安全性更好,可節(jié)省另外規(guī)劃的現(xiàn)場空間,可使現(xiàn)場整齊美觀,顏色一致,另外有利于操作的安全。
[004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夾具機構(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夾持裝置(110),夾持固定加熱件(200); 沿第一方向移動的第一方向移動裝置; 沿第二方向移動的第二方向移動裝置; 沿第三方向移動的第三方向移動裝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移動裝置、所述第二方向移動裝置和所述第三方向移動裝置中的任一分別包括: 移動支架,分別沿著對應方向延伸; 驅(qū)動裝置(134、144),連接所述移動支架并驅(qū)動所述移動支架在所述對應方向上進行移動;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與所述第二方向確定的平面。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具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支架包括: 支架(121、131、141),分別沿著所述對應方向延伸; 直線齒條(122、132、142),內(nèi)置于所述支架(121、131、141)之內(nèi); 齒輪(123),與所 述直線齒條(122、132、142)相互嚙合,且所述齒輪(123)與所述驅(qū)動裝置(134、144)對應連接并被所述驅(qū)動裝置(134、144)所驅(qū)動而轉動,以帶動與所述齒輪(123)相互嚙合的所述直線齒條(122、132、142)和所述支架(121、131、141)在所述對應方向上移動。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夾具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裝置(110)包括: 底板(111),承載所述加熱件(200); 筋板(112),連接所述底板(111); 蓋板(113),正對于所述底板(111)并連接所述筋板(112); 連接裝置(114),連接在所述第三方向移動裝置的所述支架(141)與所述蓋板(113)之間。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夾具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裝置(114)包括: 連接板(1141),設置在所述第三方向移動裝置的所述支架(141)的底部,且其上開設有螺紋孔; 螺栓(1142),穿過所述蓋板(113)并螺紋連接至所述連接板(1141)上的所述螺紋孔。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夾具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蓋板上設置有電源線連接入口(115),其電性連接所述加熱件(200)。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夾具機構,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旋轉裝置(570),其設置在所述第三方向移動裝置的所述支架(141)與所述夾持裝置(110)之間,以旋轉所述夾持裝置(110)。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夾具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裝置(570)包括: 旋轉軸(572),設置在所述第三方向移動裝置的所述支架(141)與所述夾持裝置(110)之間; 旋轉電機(571),連接所述旋轉軸(572)以驅(qū)動所述旋轉軸(572)進行旋轉。
8.一種焊接系統(tǒng),設置在機器人工作站內(nèi),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系統(tǒng)包括:焊接機器人(600);和 如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所述之夾具機構(100); 其中,所述夾具機構(100)中的所述第一方向移動裝置中的所述移動支架和所述焊接機器人(600)的第一方向行走機構設置在同一個行走底座上。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焊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系統(tǒng)進一步包括: 測溫儀(400),固定在所述夾具機構(100)中的所述第三方向移動裝置的所述移動支架上,且所述測溫儀(400)正對于所述加熱件(200)并對所述加熱件(200)進行加工的工件進行測溫。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焊接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系統(tǒng)進一步包括: 控制系統(tǒng)(300),其連接所述夾具機構(100)中的所述驅(qū)動裝置(134、144)和所述旋轉電機(571)、 并連接所述焊接機器人(600)及所述測溫儀(400)。
【文檔編號】B23K37/00GK203664975SQ201320822608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12日
【發(fā)明者】李穎, 李綱, 鮑燕舞, 李靖 申請人:中聯(lián)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