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楔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斜楔機構,包括一端設置有凹模的滑車、上模本體安裝座、二級驅動塊和上驅動塊;滑車的另一端設置有被驅動塊,二級驅動塊的一側設置有與被驅動塊相配合的主驅動塊;二級驅動塊上與主驅動塊所在側面相垂直的側面為楔形面,楔形面上設置有斜導板,上驅動塊的上端與上模本體安裝座緊固聯(lián)接,上驅動塊的下端一側為與斜導板導滑接觸的楔形面,二級驅動塊與其楔形面相對的側面下部設置有可將二級驅動塊沿移動方向頂回的彈性部件。本發(fā)明將現(xiàn)有的上、下驅動塊垂直驅動滑車移動的方式改為二級驅動塊的主驅動塊和滑車的被驅動塊的橫向導滑配合,從而避免了滑車上、下驅動塊的安裝與其它工作機構的干涉,為其它工作機構留出了安裝空間。
【專利說明】斜楔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汽車沖壓模具領域,特別是一種斜楔機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轎車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轎車的車型越來越多,而白車身的拼裝工藝也越來越復雜。很多車型的外覆蓋件,如側圍、翼子板、頂蓋、發(fā)蓋外板等的翻邊角度主要設計成負角,以達到增加沖壓件的咬合力和提高車身強度的目的,而車身零件的負角翻邊會相應增加模具結構的復雜程度。為了在負角翻邊整形結束后順利將沖壓零件取出,模具結構中一般會采用滑塊式斜楔機構,即將存在負角翻邊整形的凹模部分做成滑車機構,在側翻側整完成后,該凹模與滑車一起退至沖壓件負角內側邊緣一定距離,沖壓件可順利取出。
[0003]負角側翻側整機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為外側安裝有翻邊整形凸模的斜楔機構,另一部分為內側有凹模的滑車機構。該側翻機構的工作過程如下:1)隨著上模向下運動,上驅動塊會先驅動帶有凹模的滑車機構運動到位,起到凹模的作用;2)滑車機構運動到位后,外側的側翻側整斜楔機構開始運動進行翻邊整形工作;3)翻邊整形工作完成后,夕卜側斜楔機構與滑車機構先后回退,沖壓件取出。
[0004]目前多數(shù)汽車廠的側圍、翼子板等外覆蓋件都可以實現(xiàn)四序化生產,通過優(yōu)化工藝將以前的五序生產降低到四序,有效降低了模具工裝開發(fā)成本及后期生產成本,但四序化的實現(xiàn)必定會導致單序工作內容增多,模具結構更加緊湊復雜。
[0005]目前已有的滑車驅動機構,其驅動方式基本為前述的上模驅動方式,具體方案如下:如圖1中所示,下驅動塊103固定安裝在滑車102上,上驅動塊105、側導板107安裝在活動安裝座106上,活動安裝座106安裝在上模本體安裝座104上,側導板107安裝在上驅動塊105的后側,主要用于減小驅動滑車102時所產生的側向力。隨著壓機不斷向下運動,上驅動塊105與下驅動塊103的斜面開始接觸并推動滑車整體沿著已定方向運動,當上、下驅動塊105、103斜面接觸滑動過程結束后,滑車102驅動到位,滑車102上的型面部分將起到凹模的作用?;?02運動到位后,外側的側翻側整斜楔101才開始驅動進行翻邊整形工作。隨著壓機繼續(xù)向下運動,上驅動塊105繼續(xù)向下運動直至模具到壓死狀態(tài),側翻側整結束。
[0006]為了增加產品壓料面積,防止產品在沖壓過程中發(fā)生板料移動或型面變形(例如側圍等大型外板件),滑車機構上方通常會做成蓋板形式的凸模(下驅動塊103安裝座和滑車凹模型面之間),工作時蓋板凸模與壓料芯凹模配合,滑車導滑主體部分在凸模蓋板下方運動。凸模蓋板的大小要考慮到滑車的運動行程,避免干涉。
[0007]但當受到產品結構及工藝方案的限制,可能存在以下問題:
[0008]I)上、下驅動塊的位置存在其它沖壓工作內容,驅動塊及安裝座與其它工作機構干涉,在一副模具中無法同時實現(xiàn);
[0009]2)模具結構復雜,安裝空間受到限制時,滑車本體結構在運動方向上的長度較短,當滑車運動行程較大時,其上方的凸模蓋板會出現(xiàn)局部寬度較窄,強度較差問題;[0010]3)該機構中上、下驅動塊位置基本確定,只能在滑車的運動方向上,無法充分利用模具中非產品面的工作空間。
【發(fā)明內容】
[0011]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避免滑車上、下驅動塊的安裝與其它工作機構干涉的斜楔機構。
[0012]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13]一種斜楔機構,包括一端設置有凹模的滑車、上模本體安裝座和下模座本體,所述滑車的另一端設置有被驅動塊,所述被驅動塊的一端為楔形;所述斜楔機構還包括二級驅動塊和上驅動塊;所述二級驅動塊的一側設置有與所述被驅動塊相配合的主驅動塊,所述主驅動塊的一端為楔形,該主驅動塊的楔形部與所述被驅動塊的楔形部導滑接觸;所述二級驅動塊上與所述主驅動塊所在側面相垂直的側面為楔形面,所述楔形面上貼合有斜導板,所述上驅動塊的上端與所述上模本體安裝座緊固聯(lián)接,所述上驅動塊的下端一側為與所述斜導板導滑接觸的楔形面,所述上模本體安裝座向下移動進而驅動所述上驅動塊向下移動,所述上驅動塊的楔形面與所述斜導板導滑接觸推動所述二級驅動塊移動,所述主驅動塊隨所述二級驅動塊移動,所述主驅動塊的楔形部與所述被驅動塊的導滑接觸推動所述滑車移動;所述二級驅動塊與其楔形面相對的側面下部設置有可將所述二級驅動塊沿移動方向頂回的彈性部件。該方案將現(xiàn)有的上、下驅動塊垂直驅動滑車移動的方式改為二級驅動塊的主驅動塊和滑車的被驅動塊的橫向導滑配合,從而避免了滑車上、下驅動塊的安裝與其它工作機構的干涉,為其它工作機構留出了安裝空間。
[0014]優(yōu)選地,所述彈性部件為氮氣彈簧,氮氣彈簧工作平穩(wěn),使用壽命長,彈力曲線平緩,不需要預緊。
[0015]進一步改進地,所述氮氣彈簧固定裝配在安裝座上。安裝座為氮氣彈簧提供了安裝空間,并通過安裝座使得氮氣彈簧可固定在下模座上。
[0016]進一步改進地,所述二級驅動塊的楔形面的下部設置有緩沖元件,緩沖元件主要為了避免二級驅動塊回程時發(fā)生剛性碰撞,起緩沖作用。
[0017]優(yōu)選地,所述緩沖元件為聚氨酯緩沖塊,聚氨酯緩沖塊成本較低,性價比較高。
[0018]進一步改進地,所述二級驅動塊上與所述彈性部件接觸處設置有墊塊,從而避免剛性碰撞。
[0019]進一步改進地,所述二級驅動塊的楔形面的兩側均設置有強制回程鉤,所述上驅動塊的楔形面的兩側均設有與所述強制回程鉤配合的導滑面,所述導滑面與所述上驅動塊的楔形面平行。設置強制回程鉤的目的在于所述彈性部件失效、二級驅動塊無法正?;爻虝r,將二級驅動塊強制拉回。
[0020]進一步改進地,所述上驅動塊與其楔形面相對的側面上設置有第一導板,用于驅動時減少作用在所述上驅動塊上的側向力。
[0021]進一步改進地,所述下模座本體上設置有與所述二級驅動塊的底部滑動配合的第二導板,第二導板在所述二級驅動塊運動時起到導向導滑作用。
[0022]進一步改進地,所述二級驅動塊背對所述主驅動塊的側面上部設置有第一側導板,下部設置有第二側導板,所述二級驅動塊位于所述第一側導板和第二側導板之間的位置處開設有壓槽,所述下模座本體上設置有所述壓槽相配合的壓板,第一側導板、第二側導板和壓板在所述二級驅動塊運動時起到導向導滑作用。
[0023]本發(fā)明斜楔機構,安裝在翻邊整形模具中,二級驅動塊和滑車在凸模蓋板下方,這樣可以增加產品壓料面積,同時提高凸模蓋板的強度。另一方面,該機構可以通過調節(jié)二級驅動塊的長度、二級驅動塊運動方向與滑車運動方向的角度來調節(jié)上驅動塊的位置,避免了上下驅動塊的安裝位置只能在滑車運動的方向上的缺點,可以充分利用模具結構中的有效空間,從而使更多的沖壓工作內容及工作機構在同一副模具內實現(xiàn)。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現(xiàn)有的斜楔機構的立體圖;
[0025]圖2為本發(fā)明提供的斜楔機構在模具初始狀態(tài)時斜楔機構結構圖;
[0026]圖3為本發(fā)明提供的斜楔機構在模具閉合狀態(tài)時斜楔機構結構圖;
[0027]圖4為本發(fā)明提供的斜楔機構中上驅動塊與二級驅動塊在模具閉合狀態(tài)時結構圖;
[0028]圖5為本發(fā)明提供的斜楔機構中二級驅動塊安裝結構圖。
[0029]圖1中附圖標記為:101、斜楔;102、滑車;103、下驅動塊;104、上模本體安裝座;105、上驅動塊;106、活動安裝座;107、側導板。
[0030]圖2至圖5中附圖標記為:1、上驅動塊;11、第一導板;2、二級驅動塊;20、聚氨酯緩沖塊;21、斜導板;22、強制回程鉤;23、第一側導板;24、壓板;25、墊塊;26、第二側導板;27、第二導板;28、安裝座;29、氮氣彈簧;31、主驅動塊;32、被驅動塊;4、滑車;5、側翻側整凸模;6、斜楔。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2]一種斜楔機構,其安裝在翻邊整形模具中,如圖2和圖3所示,該斜楔機構與模具中的外側斜楔6及設置在外側斜楔6上的翻邊整形凸模5配合使用。
[0033]斜楔機構,如圖2和圖3所示,包括一端(圖2和圖3中為滑車4的右端)設置有凹模的滑車4、上模本體安裝座和下模座本體(圖中未示),滑車4的另一端(圖2和圖3中為滑車4的左端)設置有被驅動塊32,被驅動塊32的一端(圖2和圖3中為被驅動塊32的前端)為楔形。
[0034]斜楔機構,如圖2和圖3所示,還包括二級驅動塊2和上驅動塊I ;二級驅動塊2的一側(圖2和圖3中為二級驅動塊2的右側)設置有與被驅動塊32相配合的主驅動塊31,主驅動塊31的一端(圖2和圖3中為主驅動塊31中的后端)為楔形,該主驅動塊31的楔形部與被驅動塊32的楔形部導滑接觸;二級驅動塊2上與主驅動塊31所在側面相垂直的側面為楔形面,楔形面上設置有斜導板21,斜導板21貼合在楔形面上,上驅動塊I的上端與上模本體安裝座緊固聯(lián)接,上驅動塊I的下端一側為與斜導板21導滑接觸的楔形面,二級驅動塊2與其楔形面相對的側面下部設置有可將二級驅動塊2沿移動方向頂回的彈性部件。上述結構針對現(xiàn)有的上、下驅動塊垂直驅動滑車移動的方式存在的與其它工作機構的干涉的問題,將上、下驅動改為二級驅動塊2的主驅動塊31和滑車4的被驅動塊32橫向導滑配合的方式,為其它工作機構留出了安裝空間。
[0035]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彈性部件為氮氣彈簧29,氮氣彈簧工作平穩(wěn),使用壽命長,彈力曲線平緩,不需要預緊。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選用其他彈性部件,如螺旋彈簧等。
[0036]對于氮氣彈簧29而言其需要一個安裝載體,因此,如圖4所示,將氮氣彈簧29固定裝配在安裝座28上,通過安裝座28使得氮氣彈簧29可固定在下模座上。
[0037]彈性部件為二級驅動塊2回程提供了動力源,為了避免二級驅動塊與彈性部件剛性碰撞,可在二級驅動塊2與彈性部件接觸處設置有墊塊25。
[0038]二級驅動塊2回程時,其楔形面的下部很可能會與下模座發(fā)生剛性碰撞,對下模座和二級驅動塊2造成損傷,為了避免這一剛性碰撞的發(fā)生,可在二級驅動塊2的楔形面的下部設置有緩沖元件。如圖5所示,緩沖元件可優(yōu)選成本較低,性價比較高的聚氨酯緩沖塊20。此外,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選用其它材質的緩沖塊,或其它緩沖元件。
[0039]為了避免二級驅動塊2下方的彈性元件失效或者其它不可預期因素導致二級驅動塊2無法回程,因此,二級驅動塊2的楔形面的兩側均設置有強制回程鉤22,上驅動塊I的楔形面的兩側均設有與強制回程鉤22配合的導滑面,導滑面與二級驅動塊2的楔形面平行,當二級驅動塊2沒有回程時,上驅動塊I在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強制回程鉤22提供給二級驅動塊2 —個回程方向的作用力,使二級驅動塊2強制回程。
[0040]上驅動塊I下降驅動二級驅動塊2運動時,二級驅動塊2會形成一個反作用力作用在上驅動塊I上,并形成與上驅動塊I上下運動方向垂直的側向力,為了減少驅動時作用在上驅動塊I上的側向力,如圖4所示,優(yōu)選地在上驅動塊I與其楔形面相對的側面上設置有第一導板11。
[0041 ] 二級驅動塊2在移動過程中,其底部會與下模座發(fā)生摩擦,為此,如圖5所示,可在下模座本體上設置有與二級驅動塊2的底部滑動配合的第二導板27,第二導板27可以起到導向導滑的作用,減小下模座對二級驅動塊2的摩擦阻力。
[0042]二級驅動塊2背對主驅動塊31的側面上部設置有第一側導板23,下部設置有第二側導板26,二級驅動塊2位于第一側導板23和第二側導板26之間的位置處開設有壓槽,下模座本體上設置有壓槽相配合的壓板24。第一側導板23、第二側導板26和壓板24在二級驅動塊2運動時起導向導滑作用,進一步減小下模座和二級驅動塊2之間的摩擦阻力。
[0043]斜楔機構的工作過程如下:
[0044]將斜楔機構安裝在翻邊整形模具內,上驅動塊I的上端與上模本體安裝座緊固聯(lián)接,通過安裝座28使得氮氣彈簧29固定在下模座上。初始狀態(tài),如圖2所示。隨著上模逐漸向下運動,上驅動塊I與斜導板21滑動接觸并開始推動二級驅動塊2運動,氮氣彈簧29開始逐漸被壓縮,在二級驅動塊2的運動過程中,第一側導板23、第二側導板26、壓板24和第二導板27如前述起到限位導向作用。
[0045]由于二級驅動塊2的運動,主驅動塊31也開始運動并與被驅動塊32的楔形面發(fā)生滑動接觸,隨著其繼續(xù)運動,滑車4也開始運動。當主驅動塊31與被驅動塊32斜面導滑結束后,滑車4驅動到位,設置在滑車4上的凹模也運動到工作位置。壓機繼續(xù)向下運動,同時繼續(xù)驅動內側部的上驅動塊I向下運動,主驅動塊31與被驅動塊32由斜面導滑轉為直面導滑,滑車4不動。壓機再繼續(xù)向下運動,外側部分斜楔6和翻邊整形凸模5開始運動并與滑車4上凹模部分配合進行翻邊整形工作,直至模具壓死到達圖3所示的閉合狀態(tài)。[0046]工作完成后,壓機帶動上模向上運動,翻邊整形凸模5在斜楔6的作用下回退。與此同時,上驅動塊I向上抬起,二級驅動塊2在回程氮氣彈簧29的作用下回退,主驅動塊31與被驅動塊32直面接觸滑動,滑車4不動。隨著上模繼續(xù)向上運動,當主驅動塊31與被驅動塊32由直面接觸導滑轉變?yōu)樾泵娼佑|導滑時,滑車4在滑車開始回退,回退完成后,該斜楔機構達到圖2所示的初始狀態(tài),產品帶有負角翻邊的部分不會與滑車4上凹模發(fā)生干涉,沖壓件可以順利取出。
[0047]斜楔機構,安裝在翻邊整形模具中,二級驅動塊和滑車在凸模蓋板下方,這樣可以增加產品壓料面積,同時提高凸模蓋板的強度。另一方面,該機構可以通過調節(jié)二級驅動塊的長度、二級驅動塊運動方向與滑車運動方向的角度來調節(jié)上驅動塊的位置,避免了上下驅動塊的安裝位置只能在滑車運動的方向上的缺點,可以充分利用模具結構中的有效空間,從而使更多的沖壓工作內容及工作機構在同一副模具內實現(xiàn)。
[0048]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內容并不局限在上述實施例中,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指導思想輕易提出其它實施方式,這些實施方式都包括在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斜楔機構,包括一端設置有凹模的滑車(4)、上模本體安裝座和下模座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車(4)的另一端設置有被驅動塊(32),所述被驅動塊(32)的一端為楔形;所述斜楔機構還包括二級驅動塊(2)和上驅動塊(I);所述二級驅動塊(2)的一側設置有與所述被驅動塊(32)相配合的主驅動塊(31 ),所述主驅動塊(31)的一端為楔形,該主驅動塊(31)的楔形部與所述被驅動塊(32)的楔形部導滑接觸;所述二級驅動塊(2)上與所述主驅動塊(31)所在側面相垂直的側面為楔形面,所述楔形面上貼合有斜導板(21),所述上驅動塊(I)的上端與所述上模本體安裝座緊固聯(lián)接,所述上驅動塊(I)的下端一側為與所述斜導板(21)導滑接觸的楔形面,所述上模本體安裝座向下移動進而驅動所述上驅動塊(I)向下移動,所述上驅動塊(I)的楔形面與所述斜導板(21)導滑接觸推動所述二級驅動塊(2)移動,所述主驅動塊(31)隨所述二級驅動塊(2)移動,所述主驅動塊(31)的楔形部與所述被驅動塊(32)的導滑接觸推動所述滑車(4)移動;所述二級驅動塊(2)與其楔形面相對的側面下部設置有可將所述二級驅動塊(2 )沿移動方向頂回的彈性部件。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斜楔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件為氮氣彈簧(29)。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斜楔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氣彈簧(29)固定裝配在安裝座(28)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斜楔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級驅動塊(2)的楔形面的下部設置有緩沖元件。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斜楔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元件為聚氨酯緩沖塊(20)。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斜楔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級驅動塊(2)上與所述彈性部件接觸處設置有墊塊(25 )。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斜楔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級驅動塊(2)的楔形面的兩側均設置有強制回程鉤(22),所述上驅動塊(I)的楔形面的兩側均設有與所述強制回程鉤(22 )配合的導滑面,所述導滑面與所述上驅動塊(I)的楔形面平行。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斜楔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驅動塊(I)與其楔形面相對的側面上設置有第一導板(11)。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斜楔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本體上設置有與所述二級驅動塊(2)的底部滑動配合的第二導板(27)。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斜楔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級驅動塊(2)背對所述主驅動塊(31)的側面上部設置有第一側導板(23),下部設置有第二側導板(26),所述二級驅動塊(2)位于所述第一側導板(23)和第二側導板(26)之間的位置處開設有壓槽,所述下模座本體上設置有所述壓槽相配合的壓板(24 )。
【文檔編號】B21D37/12GK103861959SQ201410134479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4月2日
【發(fā)明者】王海玲, 陳世濤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