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旋轉接頭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文檔序號:12772828閱讀:656來源:國知局
旋轉接頭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為了朝旋轉部輸送流體而使用的旋轉接頭。

背景技術:
當朝機床的主軸那樣的在工作時處于旋轉狀態(tài)的旋轉部輸送冷卻用的冷卻液等流體的情況下,為了將被固定了的流體輸送配管與旋轉部的流路連接,使用流體接頭。作為這種流體輸送機構中的流體接頭,使用旋轉接頭。在旋轉接頭中,將與旋轉部結合而旋轉的旋轉軸、和與流體輸送配管連接的不旋轉的固定軸同軸配置并使其在軸向對置,使在各自的對置端面裝配的密封部件的密封面相互緊貼而形成面密封部(利用面相互接觸的密封部),防止流體的泄漏。通過這種結構,能夠從不旋轉的流體輸送配管朝處于旋轉狀態(tài)的旋轉部經由旋轉接頭連續(xù)地輸送流體。在使牽引桿進退的機床等中使用的旋轉接頭中,為了使密封面相互緊貼,需要使不旋轉的固定軸相對于旋轉軸相對地沿軸向移動。該軸向的相對移動在現(xiàn)有技術中通過使所供給的流體的流體力在固定軸中作用于供給流體的上游側端部而使固定軸在嵌合孔內滑動來進行(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此處的“固定軸”是指連接于被固定的流體輸送配管的固定側的軸,在為不旋轉而在嵌合孔內滑動的軸的情況下也包含于固定軸?!吧嫌蝹取薄ⅰ跋掠蝹取笔侵腹┙o流體的上游側、下游側。在專利文獻1所示的在先技術中,通過使所供給的流體的流體力作用于固定軸的上游側端部而使固定軸在嵌合孔內滑動,由此形成面密封部。并且,在專利文獻2所示的在先技術中,除了與專利文獻1同樣使流體力作用于固定軸的上游側端部的結構之外,使得對滑動自如地嵌合在嵌合孔內的移動部件也作用有流體力,在工作開始時使移動部件與固定軸的上游側端部抵接而對驅動力進行補充。另外,作為使牽引桿進退的機床的一例,能夠舉出專利文獻3所公開的機床?,F(xiàn)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101361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102611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7-307689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然而,在上述的現(xiàn)有技術中,均為了形成面密封部而使固定軸滑動,因此存在如下的難點。在旋轉接頭的工作開始時,在密封面并未緊貼的敞開狀態(tài)下供給流體,因此,直至固定軸移動而形成面密封部為止的期間,流體大量擴散,無法避免飛沫飛散至外部。并且,若在嵌合孔內的固定軸的滑動間隙中附著有油泥等異物,則會產生因固定軸的滑動不良而導致的動作異常,成為流體的大量泄漏等重大事故的原因。若欲防止這種固定軸的滑動不良,則需要確保用于使固定軸滑動的驅動力。然而,在該情況下,由于固定軸高速移動,因此存在因密封面關閉時的沖擊、或過大的密封面壓力而產生密封部件的破損的顧慮。進而,在形成面密封部后的狀態(tài)下,固定軸在嵌合孔內處于以懸臂狀態(tài)被保持的狀態(tài),因此容易產生在密封面產生微振動而使密封面磨損的不良情況。此外,在使用旋轉接頭的現(xiàn)場,需要進行將構成旋轉接頭的旋轉部和固定部組裝在一起的作業(yè)。在固定部,為了防止固定軸的聯(lián)動旋轉,設置有止轉銷等止轉機構。因此,在組裝作業(yè)中,需要進行使固定軸的圓周方向的位置與嵌合孔對正的、對位作業(yè)。在現(xiàn)有技術中,這種對位作業(yè)在狹窄的現(xiàn)場以半摸索狀態(tài)進行,期望改進現(xiàn)場的組裝作業(yè)的作業(yè)性。在包含上述的專利文獻1、2在內的現(xiàn)有技術的旋轉接頭中,在使固定部相對于旋轉部沿軸向移動的結構中,無法使固定部穩(wěn)定而可靠地移動,難以有效地防止動作不良或對密封部件的沖擊。此外,難以抑制流體朝外部的泄漏,并且存在現(xiàn)場的組裝作業(yè)的作業(yè)性差的課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使固定部與旋轉部的相對移動穩(wěn)定、有效地防止動作不良或對密封部件的沖擊、抑制流體朝外部的泄漏、且組裝作業(yè)的作業(yè)性優(yōu)異的旋轉接頭。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技術方案1所記載的旋轉接頭為,該旋轉接頭1將設置有軸向的旋轉流路4e且裝配于旋轉軸2并沿上述軸向進退的旋轉部1a、和設置有上述軸向的固定流路8b的固定部1b同軸配置,將從流體供給源供給的流體經由上述固定流路8b朝繞軸旋轉的上述旋轉部1a的旋轉流路4e輸送,其特征為,具備:旋轉密封部,設置于上述旋轉部1a,且具有上述旋轉流路4e在上述旋轉部1a的側端面開口的第1密封面5b;固定密封部,具有固定軸部8a,該固定軸部8a沿上述軸向形成有上述固定流路8b,且以允許上述軸向的移動的狀態(tài)與設置在上述固定部1b的嵌合孔7a嵌合,該固定密封部具有上述固定流路8b在上述固定軸部8a的一側的側端面開口的第2密封面9b;止轉機構M、MA、MB,限制上述固定軸部8a相對于上述嵌合孔7a的繞軸的相對旋轉;以及卡止部15,允許上述旋轉密封部與固定密封部相對旋轉并在上述軸向進行卡止而保持使上述第1密封面5b與第2密封面9b對置并抵接的狀態(tài),上述止轉機構M、MA、MB具有:設置于上述固定軸部8a的軸側卡合部8d、13、8h;設置于上述嵌合孔7a,且通過與上述軸側卡合部8d、13、8h卡合來限制上述相對旋轉的孔側卡合部13、7f、14;以及在使上述固定軸部8a與上述嵌合孔7a嵌合的動作中將上述軸側卡合部8d、13、8h朝上述孔側卡合部13、7f、14引導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導部,利用上述卡止部15使第1密封面5b與第2密封面9b抵接而形成面密封部,通過在保持形成有上述面密封部的狀態(tài)下使上述旋轉部1a進退,由此上述固定軸部8a與上述旋轉部1a一起沿軸向進退。技術方案6所記載的旋轉接頭為,該旋轉接頭101將設置有軸向的旋轉流路108b且裝配于旋轉軸103并沿上述軸向進退的旋轉部101a、和設置有上述軸向的固定流路104e的固定部101b同軸配置,將從流體供給源供給的流體經由上述固定流路104e朝繞軸旋轉的上述旋轉部101a的旋轉流路108b輸送,其特征為,具備:固定密封部,設置于上述固定部101b,且具有上述固定流路104e在上述固定部101b的側端面開口的第1密封面105b;旋轉密封部,具有旋轉軸部108a,該旋轉軸部108a沿上述軸向形成有上述旋轉流路108b,且以允許上述軸向的移動的狀態(tài)與設置在上述旋轉部101a的嵌合孔107a嵌合,該旋轉密封部具有上述旋轉流路108b在上述旋轉軸部108a的一側的側端面開口的第2密封面109b;止轉機構M、MA、MB,限制上述旋轉軸部108a相對于上述嵌合孔107a的繞軸的相對旋轉;以及卡止部115,允許上述固定密封部與旋轉密封部相對旋轉并在上述軸向進行卡止而保持使上述第1密封面105b與第2密封面109b對置并抵接的狀態(tài),上述止轉機構M、MA、MB具有:設置于上述旋轉軸部108a的軸側卡合部108d、113、108h;設置于上述嵌合孔107a,且通過與上述軸側卡合部卡合來限制上述相對旋轉的孔側卡合部113、107f、114;以及在使上述旋轉軸部108a與上述嵌合孔107a嵌合的動作中將上述軸側卡合部108d、113、108h朝上述孔側卡合部113、107f、114引導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導部,利用上述卡止部115使第1密封面105b與第2密封面109b抵接而形成面密封部,通過在保持形成有上述面密封部的狀態(tài)下使上述旋轉部101a進退,由此上述旋轉部101a相對于被卡止于上述固定密封部的上述旋轉軸部108a沿軸向進退。發(fā)明效果根據本發(fā)明,在旋轉接頭中,通過具備“允許設置于旋轉部的旋轉密封部與設置于固定部的固定密封部相對旋轉并在軸向進行卡止而保持使旋轉密封部和固定密封部的2個密封面對置并抵接的狀態(tài)的卡止部”、和“限制旋轉軸部相對于嵌合孔的繞軸的相對旋轉的止轉機構”,能夠使固定部與旋轉部之間的相對移動穩(wěn)定,有效地防止動作不良或對密封部件的沖擊。此外,能夠實現(xiàn)能夠抑制流體朝外部的泄漏、且組裝作業(yè)的作業(yè)性優(yōu)異的旋轉接頭。附圖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中的旋轉接頭的剖視圖。圖2a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中的旋轉接頭的局部剖視圖。圖2b是圖2a中的P部的詳細剖視圖。圖2c是對圖2a中的第2密封環(huán)9的滑動面進行說明的說明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中的旋轉接頭的動作說明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中的旋轉接頭的動作說明圖。圖5a是組裝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中的旋轉接頭的止轉機構M的軸側卡合部的主視圖、A-A線剖視圖、從B-B方向觀察的側視圖。圖5b是組裝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中的旋轉接頭的止轉機構M的孔側卡合部的說明圖。圖5c是組裝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中的旋轉接頭的止轉機構M的說明圖。圖6a是組裝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中的旋轉接頭的止轉機構MA的孔側卡合部的剖視圖、和從C-C方向觀察的側視圖。圖6b是組裝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中的旋轉接頭的止轉機構MA的軸側卡合部的說明圖。圖6c是組裝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中的旋轉接頭的止轉機構MA的說明圖。圖7a是組裝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中的旋轉接頭的止轉機構MB的軸側卡合部的主視圖、D-D線剖視圖、從E-E方向觀察的側視圖。圖7b是組裝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中的旋轉接頭的止轉機構MB的孔側卡合部的剖視圖、和F-F線剖視圖。圖7c是組裝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中的旋轉接頭的止轉機構MB的說明圖。圖8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中的旋轉接頭的剖視圖。圖9a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中的旋轉接頭的局部剖視圖。圖9b是圖9a中的Q部的詳細剖視圖。圖10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中的旋轉接頭的動作說明圖。圖1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中的旋轉接頭的動作說明圖。圖12a是組裝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中的旋轉接頭的止轉機構M的軸側卡合部的主視圖、從H-H方向觀察的側視圖、G-G線剖視圖。圖12b是組裝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中的旋轉接頭的止轉機構M的孔側卡合部的說明圖。圖12c是組裝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中的旋轉接頭的止轉機構M的說明圖。圖13a是組裝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中的旋轉接頭的止轉機構MA的孔側卡合部的剖視圖、從I-I方向觀察的側視圖。圖13b是組裝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中的旋轉接頭的止轉機構MA的軸側卡合部的說明圖。圖13c是組裝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中的旋轉接頭的止轉機構MA的說明圖。圖14a是組裝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中的旋轉接頭的止轉機構MB的軸側卡合部的主視圖、從K-K方向觀察的側視圖、J-J線剖視圖。圖14b是組裝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中的旋轉接頭的止轉機構MB的孔側卡合部的說明圖。圖14c是組裝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中的旋轉接頭的止轉機構MB的說明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方式1)參照圖1,對實施方式1中的旋轉接頭1的整體結構進行說明。圖1所示的旋轉接頭1在對機床的主軸等旋轉軸輸送冷卻用的流體的流體供給機構中使用。設置有軸向的旋轉流路的旋轉部1a、和設置有軸向的固定流路的固定部1b同軸配置。旋轉部1a緊固于旋轉軸即主軸2的流路孔2a。主軸2由內置于心軸的馬達旋轉驅動而繞軸心O旋轉(箭頭a)。主軸2通過夾持/解除夾持缸進行軸向的進退動作(箭頭b)。固定部1b經由外殼部件7固定裝配于在殼體3上與流路孔3b連通設置的裝配孔3a。主軸2由軸承支承于框架(省略圖示),且插通框架。在框架上,利用螺栓等緊固單元裝卸自如地緊固有殼體3。此時,以使得固定部1b與旋轉部1a同軸配置的方式,框架和殼體3被緊固。由流體供給源(省略圖示、固定側)對設置于殼體3的流路孔3b輸送冷卻液、冷卻用的氣體等流體(箭頭c)。其次對各部的詳細構造進行說明。旋轉部1a以利用螺紋裝配于主軸2的旋轉件4作為主要部分。在旋轉件4上,在旋轉軸部4a的一側的端部,設置有外徑比旋轉軸部4a大的凸緣部4b,此外,在軸心部沿軸向設置有旋轉流路4e。在旋轉軸部4a的外表面設置有外螺紋部4d,在流路孔2a的內表面設置有內螺紋部2b。通過使外螺紋部4d與內螺紋部2b螺合,旋轉件4被螺紋緊固于主軸2,螺紋緊固部由O型圈6密封。由此,旋轉流路4e與主軸2的流路孔2a連通。在旋轉件4的右側(與固定部1b對置的一側)的側端面,以包圍旋轉流路4e的開孔面的配置形成有圓形狀的凹部4c,在凹部4c固定有第1密封環(huán)5。第1密封環(huán)5通過將陶瓷等富有耐磨損性的硬質材料成形為在中央部具有開口部5a的圓環(huán)形狀而形成,且以使得被精加工成平滑面的第1密封面5b位于外表面?zhèn)鹊臓顟B(tài)被固定于凹部4c。在該狀態(tài)下,旋轉流路4e與開口部5a連通而在第1密封面5b開口。在上述構造中,固定有第1密封環(huán)5的旋轉件4成為設置于旋轉部1a、且具有第1密封面5b的旋轉密封部。旋轉流路4e在第1密封面5b開口。其次,對裝配于殼體3的固定部1b的構造進行說明。固定部1b具備軸形狀的浮動座8和外殼部件7,浮動座8裝配于外殼部件7。在殼體3的裝配面3c開口設置有與流路孔3b連通設置的裝配孔3a。嵌合凸部7d從構成固定部1b的主體的圓筒形狀的外殼部件7伸出設置。嵌合凸部7d嵌合于裝配孔3a。在嵌合凸部7d的端部形成有外螺紋部7e,在流路孔3b的內表面設置有內螺紋部3d。通過使外螺紋部7e與內螺紋部3d螺合,外殼部件7被螺紋緊固于殼體3,螺紋緊固部由O型圈12密封。浮動座8以沿軸向貫通形成有固定流路8b的固定軸部8a作為主要部分。在固定軸部8a的一側(在圖1中為與旋轉部1a對置的一側)的端部,形成有削入固定軸部8a的外周面而成的密封裝配部8c。在密封裝配部8c固定有第2密封環(huán)9。第2密封環(huán)9通過將與第1密封環(huán)5同樣的硬質材料成形為在中央部具有開口部9a的圓環(huán)形狀而形成。第2密封環(huán)9以使得被精加工成平滑面的第2密封面9b位于外表面?zhèn)?圖1的左側)的狀態(tài)固定于密封裝配部8c。在該狀態(tài)下,固定流路8b與開口部9a連通而在第2密封面9b開口。固定軸部8a以允許沿軸向的移動的狀態(tài)嵌合于在外殼部件7的中心部沿軸向貫通設置的嵌合孔7a。即,通過嵌合孔7a與固定軸部8a的形狀、尺寸設定,在嵌合孔7a的內周面7b與固定軸部8a的外周面之間,確保預定的間隙尺寸的滑動間隙。在該結構中,固定軸部8a被允許在嵌合孔7a內旋轉,因此,旋轉的第1密封面5b使第2密封面9b產生聯(lián)動旋轉。因此,在實施方式1中,在固定部1b側設置有限制固定軸部8a相對于嵌合孔7a的繞軸的相對旋轉的止轉機構M(參照圖1、3)。即,在外殼部件7的嵌合凸部7d,以從嵌合凸部7d的內周面7b突出的方式,植入設置有止轉引導用的引導銷13,引導銷13與在固定軸部8a上游側的外周面沿軸向設置的引導槽8d嵌合。由此,浮動座8相對于外殼部件7的相對旋轉被限制。在上述構造中,供第2密封環(huán)9固定的浮動座8具有固定軸部8a。固定軸部8a沿軸向形成有固定流路8b。固定軸部8a以允許沿軸向的移動的狀態(tài)嵌合于在固定部1b的外殼部件7上設置的嵌合孔7a。浮動座8形成為具有固定流路8b在一側的側端面開口的第2密封面9b的固定密封部。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將浮動座8經由外殼部件7裝配于殼體3的例子,但也可以將浮動座8直接裝配于殼體3。在該情況下,將固定軸部8a以允許軸向的移動的狀態(tài)嵌合于在固定部1b的殼體3設置的嵌合孔。其次,對使上述結構的旋轉密封部(固定有第1密封環(huán)5的旋轉件4)和固定密封部(固定有第2密封環(huán)9的浮動座8)具有允許相對旋轉且在軸向卡止的功能的卡止部15進行說明。在以往的旋轉接頭中,利用對固定流路供給的流體的流體力使固定密封部朝下游側移動,將固定密封部按壓于旋轉密封部,由此形成面密封部。與此相對,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卡止部15將旋轉密封部和固定密封部在軸向卡止,從而使第1密封面5b和第2密封面9b保持對置且抵接的狀態(tài)。如圖2a所示,卡止部15以連結部件16以及軸承部件17作為主要部分。連結部件16具有限制旋轉密封部和固定密封部之間的軸向移動的功能。在本實施方式中,連結部件16形成為在呈圓筒形狀且從外周側覆蓋面密封部的包覆部16a的上游側(在圖2a中為右側)的端部形成有朝中心方向伸出的凸邊部16b的形狀。軸承部件17夾設在連結部件16與固定密封部之間,具有確保相對旋轉時的滑動性的功能。軸承部件17由SiC、氧化鋁、碳等滑動性、耐磨損性優(yōu)異的材質制作。軸承部件17使外側端面17a以及外周面17b分別與凸邊部16b的下游側的內側面16c以及包覆部16a的內周面16e抵接,并通過粘接、壓入等方法固定。在旋轉部1a中,在從旋轉軸部4a朝上游側伸出的軸端部4f(參照圖2a)的外周設置有外螺紋部4g。在將連結部件16裝配于固定密封部時,使設置于包覆部16a的內表面的內螺紋部16d與外螺紋部4g螺合,一邊將包覆部16a的端部相對于旋轉件4的凸緣部4b進行按壓一邊進行固定。在該狀態(tài)下,如圖2a中的P部詳細情況的圖2b所示,軸承部件17的內側面17c抵接于第2密封環(huán)9的側端面9c而將其朝下游側按壓。由此,第2密封環(huán)9的第2密封面9b與第1密封環(huán)5的第1密封面5b抵接而形成面密封部。同時,軸承部件17的內側面17c限制第1密封面5b與第2密封面9b的分離。通過第2密封環(huán)9與軸承部件17的內周面17d嵌合,在內周面17d與外周面9d、內側面17c與側端面9c之間形成有2個滑動接觸面Y、Z。在圖2c中,示意性地夸大描繪滑動面X~Z的間隙,以便很好地理解旋轉的一側(旋轉件4、第1密封環(huán)5、卡止部16、軸承部件17)和不旋轉側(固定軸部8a、第2密封環(huán)9)。第1密封環(huán)5的第1密封面5b旋轉,第2密封環(huán)9的第2密封面9b不旋轉,在二者之間形成有滑動面X。即,在該狀態(tài)下,若旋轉部1a的旋轉件4旋轉,則連結部件16與軸承部件17也一起旋轉。此時,浮動座8的旋轉由引導銷13限制,因此由第2密封環(huán)9以及浮動座8構成的固定密封部處于停止狀態(tài)。通過內周面17d與外周面9d(滑動面Y)、內側面17c與側端面9c(滑動面Z)分別滑動,卡止部15允許旋轉密封部與固定密封部相對旋轉,并且在軸向卡止。第2密封面9b與第1密封面5b的抵接狀態(tài)根據由使用目的、作為對象的流體的種類、密封材質等規(guī)定的、面密封部的所期望的密封特性適當設定。即,在第2密封面9b與第1密封面5b之間形成有稍許間隙這樣的抵接狀態(tài)、或者第2密封面9b與第1密封面5b以預定的面壓力值處于緊貼狀態(tài)這樣的抵接狀態(tài)等,能夠適當選擇各種方式的抵接狀態(tài)。在上述構造中,外螺紋部4g以及設置有內螺紋部16d的包覆部16a成為被固定于旋轉密封部4、5的旋轉側固定部。凸邊部16b以及軸承部件17從該旋轉側固定部朝固定密封部8、9側伸出設置。凸邊部16b以及軸承部件17構成與固定密封部抵接而限制第1密封面5b與第2密封面9b的分離的旋轉側抵接部。軸承部件17在該旋轉側抵接部16b、17中設置于與固定密封部8、9的抵接部,作為允許旋轉密封部與固定密封部之間的相對旋轉的旋轉側滑動部件發(fā)揮作用(參照圖2c)。圖3示出旋轉接頭1的動作狀態(tài)。由于旋轉密封部和固定密封部由卡止部15卡止,因此,在保持形成有第1密封面5b和第2密封面9b抵接的面密封部的狀態(tài)的情況下,旋轉部1a進退(箭頭d)。由此,固定軸部8a以不旋轉狀態(tài)與旋轉部1a一起沿軸向進退(箭頭e)。即,在本實施方式所示的旋轉接頭1中,處于始終形成有使旋轉密封部與固定密封部抵接的面密封部的狀態(tài)。根據該結構,與在從固定密封部朝旋轉密封部供給流體的工作開始時使固定軸部滑動的現(xiàn)有技術的旋轉接頭相比較,能夠得到如下的優(yōu)異的效果。即,在現(xiàn)有技術中,在工作開始時,直至固定軸部移動而形成面密封部為止的期間流體大量擴散,無法避免飛沫飛散至外部。與此相對,在本實施方式所示的旋轉接頭1中,始終形成有面密封部,因此不會發(fā)生在密封面敞開的狀態(tài)下供給流體而導致的流體的大量的漏出、飛散。并且,在現(xiàn)有技術中,若在固定軸部的滑動間隙附著有油泥等異物則會產生因滑動不良而導致的動作異常。若欲防止這種滑動不良,則需要確保使固定軸部滑動的驅動壓力。若以充分的驅動壓力使固定軸部滑動,則存在因固定軸部高速移動而導致的密封面閉合時的沖擊、或過大的密封面壓力而產生密封部件的破損的顧慮。與此相對,在本實施方式所示的旋轉接頭1中,固定軸部8a始終伴隨著主軸2進退,因此不會產生因滑動不良而導致的動作異常。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無需考慮用于固定軸部端面的滑動動作的流體壓力所產生的驅動力,因此能夠充分確保固定軸部8a中的固定流路8b的內徑從而降低流路阻力。此外,在現(xiàn)有技術中,形成為在形成有面密封部的狀態(tài)下固定軸部被懸臂保持在嵌合孔內的保持形態(tài),容易產生在密封面產生微振動而使密封面磨損的不良情況。與此相對,在本實施方式所示的旋轉接頭1中,形成為固定軸部8a的上游側的端部被保持在嵌合孔內、下游側的端部由卡止部15保持的兩端支承保持狀態(tài)。因此,因在面密封部處產生微振動而導致的密封面的磨損降低。圖4示出在本實施方式所示的旋轉接頭1中,相對于固定部1b裝配旋轉部1a而組裝旋轉接頭1時的步驟。在本實施方式1中,以利用卡止部15將浮動座8保持在旋轉部1a側的狀態(tài)進行組裝。在該情況下,在將固定軸部8a的軸端部8e插入于嵌合孔7a內(箭頭f)而使其嵌合時,需要使在固定軸部8a形成的引導槽8d、和設置在嵌合孔7a的內周面7b的引導銷13的繞軸的旋轉方向位置一致。在不具有卡止部15的現(xiàn)有技術的組裝時,浮動座8是單獨的,因此作業(yè)者能夠一邊自由地調整固定軸部8a的繞軸的旋轉方向位置一邊使其與嵌合孔7a嵌合。因而,在現(xiàn)有技術的組裝中,容易使引導槽8d和引導銷13的繞軸的旋轉方向位置對齊。然而,在本實施方式1中,在將固定軸部8a利用卡止部15預先保持于旋轉部1a側的狀態(tài)下,進行旋轉部1a和固定部1b的組裝。在該結構中,組裝作業(yè)者很難自由地調整固定軸部8a的繞軸的旋轉方向位置。因此,在本實施方式1中,通過將圖1、圖3所示的止轉機構M以下述方式構成,由此改善相對于固定部1b裝配旋轉部1a而組裝旋轉接頭1時的作業(yè)性。圖5a示出固定軸部8a的軸端部8e的詳細形狀。在軸端部8e的外周面,作為設置于固定軸部8a的軸側卡合部,沿軸向形成有多個(此處為六等分)的引導槽8d(槽部)(參照截面A-A)。各個引導槽8d的軸端側與末端變寬的形狀的引導部8f連通,引導槽8d的內側面與呈錐狀地擴大開口的引導面8g相連續(xù)。如圖5b所示,在外殼部件7的嵌合孔7a的外周面突出設置有作為孔側卡合部的引導銷13。若固定軸部8a嵌合于外殼部件7的嵌合孔7a,則在軸端部8e形成的多個引導槽8d中的任一個與引導銷13卡合,由此,固定軸部8a的相對旋轉被限制。即,引導銷13形成設置在嵌合孔7a的內周面、通過與作為軸側卡合部的多個引導槽8d的任一個卡合來限制固定軸部8a的相對旋轉的止轉用的突起部。在上述情況下,止轉突起部示出了使用引導銷13的例子,但止轉突起部只要是與引導槽8d卡合而限制固定軸部8a的旋轉的結構即可,也可以是鍵形狀部件等銷以外的部件。圖5c示出在使相對于嵌合孔7a中的引導銷13處于任意的相對旋轉位置的固定軸部8a與嵌合孔7a嵌合的情況下的引導部8f、引導面8g的引導作用。即,在使固定軸部8a朝箭頭g方向移動而使其與嵌合孔7a嵌合的動作中,引導銷13的繞軸的旋轉方向位置未必與任一個引導槽8d一致,通常,引導銷13和引導槽8d的位置處于錯開狀態(tài)。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在軸嵌合的動作中,引導部8f的引導面8g與引導銷13抵接。由此,以使得同引導部8f對應的引導槽8d與引導銷13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對固定軸部8a作用旋轉方向的力。在固定軸部8a朝嵌合孔7a的嵌合完畢后的狀態(tài)下,引導銷13與1個引導槽8d卡合,固定軸部8a相對于嵌合孔7a的相對旋轉被限制。即,設置有引導面8g的引導部8f作為在使固定軸部8a與嵌合孔7a嵌合的動作中將孔側卡合部即引導銷13朝軸側卡合部即引導槽8d引導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導部發(fā)揮作用。在圖5a~c所示的例子中,卡合引導部在固定軸部8a的軸端部8e針對多個引導槽8d(槽部)的每個設置??ê弦龑Р渴窃谑馆S嵌合的動作中將作為止轉突起部的引導銷13朝該引導槽8d引導的引導面8g。作為止轉機構M的結構,只要形成為具有設置于固定軸部8a的軸側卡合部、設置于嵌合孔7a的孔側卡合部即通過與軸側卡合部卡合來限制相對旋轉的孔側卡合部、以及在使軸嵌合的動作中將軸側卡合部朝孔側卡合部引導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導部的結構即可,除了圖5所示的結構以外,能夠進行各種變形。以下,對這些變形例即止轉機構MA、止轉機構MB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6a~c對止轉機構MA進行說明。圖6a示出設置在外殼部件7的嵌合孔7a的內周面7b的詳細情況。在嵌合孔7a的內周面7b,作為設置于嵌合孔7a的孔側卡合部,沿軸向形成有多個(此處為6等分)引導槽7f(槽部)(參照箭頭C-C側視圖)。各個引導槽7f的開孔端側形成為末端變寬形狀的引導部7g,引導槽7f的內側面與呈錐狀地擴大開口的引導面7h相連續(xù)。如圖6b所示,在固定軸部8a的外周面突出設置有作為軸側卡合部的引導銷13。在固定軸部8a與外殼部件7的嵌合孔7a嵌合后的狀態(tài)下,在內周面7b形成的多個引導槽7f的任一個與引導銷13卡合,由此,固定軸部8a的相對旋轉被限制。即,引導銷13設置在固定軸部8a的外周面,且與作為孔側卡合部的多個引導槽7f的任一個卡合。由此,引導銷13形成限制固定軸部8a的相對旋轉的止轉突起部。在上述情況下,止轉用的突起部示出使用了引導銷13的例子,但止轉突起部只要是與引導槽7f卡合而限制固定軸部8a的旋轉的結構即可,也可以是鍵形狀部件等銷以外的部件。圖6c示出在使相對于固定軸部8a的引導銷13處于任意的相對旋轉位置的固定軸部8a與嵌合孔7a嵌合的情況下,引導部7g、引導面7h的引導作用。即,在使引導銷13與固定軸部8a一起朝箭頭h方向移動而使其與嵌合孔7a嵌合的動作中,引導銷13的繞軸的旋轉方向位置未必與任一個引導槽7f一致,通常,引導銷13與引導槽7f的位置處于錯開狀態(tài)。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在使軸嵌合的動作中,引導部7g的引導面7h與引導銷13抵接。由此,以使得同引導部7g對應的引導槽7f與引導銷13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對固定軸部8a作用有旋轉方向的力。在固定軸部8a朝嵌合孔7a的嵌合完畢后的狀態(tài)下,引導銷13與1個引導槽7f卡合,固定軸部8a相對于嵌合孔7a的相對旋轉被限制。即,設置有引導面7h的引導部7g在使固定軸部8a與嵌合孔7a嵌合的軸嵌合動作中作為將軸側卡合部即引導銷13朝孔側卡合部即引導槽7f引導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導部發(fā)揮作用。在圖6a~c所示的例子中,卡合引導部在嵌合孔7a的開孔端部針對多個引導槽7f(槽部)的每個設置??ê弦龑Р渴窃谑馆S嵌合的動作中將作為止轉突起部的引導銷13朝該引導槽7f引導的引導面7h。其次,參照圖7a~c對止轉機構MB進行說明。如圖7a所示,固定軸部8a的軸端部被加工成多邊形截面(此處為6邊形截面)。在外周面,作為軸側卡合部,沿軸向形成有多個(6個)平面部8h(參照關于D-D線的剖視圖)。各個平面部8h的軸端側與呈錐面狀或者平緩的曲線的曲面狀地縮窄的末端變窄形狀的引導面8i相連續(xù)。如圖7b所示,在外殼部件7的嵌合孔7a的內周面,設置有作為孔側卡合部的抵接部件14。在固定軸部8a與嵌合孔7a嵌合后的狀態(tài)下,從嵌合孔7a的內周面突出設置的抵接部件14與多個平面部8h的任一個抵接卡合,由此,固定軸部8a相對于嵌合孔7a的相對旋轉被限制。即,抵接部件14與設置于嵌合孔7a的內周面的、作為軸側卡合部的多個平面部8h的任一個抵接卡合。由此,固定軸部8a相對于嵌合孔7a的相對旋轉被限制。圖7c示出在使相對于嵌合孔7a的抵接部件14處于任意的相對旋轉位置的固定軸部8a與嵌合孔7a嵌合的情況下引導面8i的引導作用。即,在使固定軸部8a朝箭頭i方向移動而使其與嵌合孔7a嵌合的動作中,抵接部件14的繞軸的旋轉方向位置未必與任一個平面部8h一致,通常,抵接部件14與平面部8h的位置處于錯開狀態(tài)。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在使軸嵌合的動作中,通過末端變窄形狀的引導面8i與抵接部件14抵接,以使得最近的平面部8h與抵接部件14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對固定軸部8a作用旋轉方向的力。由此,在固定軸部8a的嵌合完畢后的狀態(tài)下,抵接部件14與1個平面部8h抵接并卡合,固定軸部8a相對于嵌合孔7a的相對旋轉被限制。即,以末端變窄形狀設置的引導面8i在使固定軸部8a與嵌合孔7a嵌合的動作中作為將孔側卡合部即抵接部件14朝軸側卡合部即平面部8h引導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導部發(fā)揮作用。在圖7a~c所示的例子中,卡合引導部設置在固定軸部8a的軸端部8e??ê弦龑Р渴窃谑馆S嵌合的動作中將抵接部件14朝平面部8h引導的引導面8i。(實施方式2)其次,參照圖8對實施方式2中的旋轉接頭101的整體結構進行說明。旋轉接頭101用于與實施方式1中的旋轉接頭1同樣的用途。設置有軸向的旋轉流路的旋轉部101a和設置有軸向的固定流路的固定部101b同軸配置。在本實施方式2中的旋轉接頭1中,浮動座108代替實施方式1的固定部1b而設置于旋轉部101a。在圖8中,旋轉部101a被緊固于旋轉軸即主軸103。主軸103由內置于心軸的馬達旋轉驅動而繞軸心O旋轉(箭頭a)。主軸103借助夾持/解除夾持缸進行軸向的進退動作(箭頭b)。固定部101b經由保持部件104被固定裝配于在殼體102設置的流路孔102a。主軸103所插通的框架(省略圖示)借助螺栓等緊固單元被裝卸自如地緊固于殼體102。固定部101b與旋轉部101a同軸配置。利用流體供給源(省略圖示)對流路孔102a輸送冷卻液、冷卻用的氣體等流體(箭頭c)。其次,對各部分的詳細構造進行說明。固定部101b以裝配于殼體102的保持部件104作為主要部分。保持部件104在固定軸部104a的一側的端部設置有外徑比固定軸部104a大的凸緣部104b,此外,在軸心部沿軸向設置有固定流路104e。在固定軸部104a的外表面設置有外螺紋部104d,在流路孔102a的內表面設置有內螺紋部102b。通過使外螺紋部104d與內螺紋部102b螺合,保持部件104被螺紋緊固于殼體102,螺紋緊固部由O型圈106密封。由此,固定流路104e與殼體102的流路孔102a連通。在保持部件104的左側(與旋轉部101a對置的一側)的側端面,以包圍固定流路104e的開孔面的配置形成有圓形狀的凹部104c,在凹部104c固定有第1密封環(huán)105。第1密封環(huán)105與實施方式1中的第1密封環(huán)5同樣,以使得被精加工成平滑面的第1密封面105b位于外表面?zhèn)鹊臓顟B(tài)被固定于凹部104c。在該狀態(tài)下,固定流路104e與開口部105a連通而在第1密封面105b開口。在上述構造中,固定有第1密封環(huán)105的保持部件104成為設置于固定部101b、且具有第1密封面105b的固定密封部。固定流路104e在第1密封面105b開口。其次,對裝配于主軸103的旋轉部101a的構造進行說明。旋轉部101a具備軸形狀的浮動座108和旋轉件107,浮動座108裝配于旋轉件107。在主軸103的裝配面103c開口有與流路孔103b連通設置的裝配孔103a。嵌合凸部107d從構成旋轉部101a的主體的圓筒形狀的旋轉件107伸出設置。嵌合凸部107d嵌合于裝配孔103a。在嵌合凸部107d的端部形成有外螺紋部107e,在流路孔103b的內表面設置有內螺紋部103d。通過使外螺紋部107e與內螺紋部103d螺合,旋轉件107被螺紋緊固于主軸103,螺紋緊固部由O型圈112密封。浮動座108以沿軸向貫通形成有旋轉流路108b的旋轉軸部108a作為主要部分。在旋轉軸部108a的一側(在圖8中為與固定部101b對置的一側)的端部,形成有削入旋轉軸部108a的外周面而成的密封裝配部108c。在密封裝配部108c固定有第2密封環(huán)109。第2密封環(huán)109通過將與第1密封環(huán)105同樣的硬質材料成形為在中央部具有開口部9a的圓環(huán)形狀而形成。第2密封環(huán)109以使得被精加工成平滑面的第2密封面109b位于外表面?zhèn)鹊臓顟B(tài)固定于密封裝配部108c。在該狀態(tài)下,旋轉流路108b與開口部109a連通而在第2密封面109b開口。旋轉軸部108a以允許沿軸向的移動的狀態(tài)嵌合于在旋轉件107的中心部沿軸向貫通設置的嵌合孔107a。即,通過嵌合孔107a、旋轉軸部108a的形狀、尺寸設定,在嵌合孔107a的內周面107b與旋轉軸部108a的外周面之間,確保預定的間隙尺寸的滑動間隙。在該結構中,旋轉軸部108a被允許在嵌合孔107a內旋轉,因此,旋轉軸部108a相對于嵌合孔107a產生相對旋轉。因此,在實施方式2中,在旋轉部101a側設置有限制旋轉軸部108a相對于嵌合孔107a的繞軸的相對旋轉的止轉機構M(參照圖8、10)。即,在旋轉件107的嵌合凸部107d,以從嵌合凸部107d的內周面107b突出的方式植入設置有止轉引導用的引導銷113,引導銷113嵌合于在固定軸部8a的上游側的外周面沿軸向設置的引導槽108d。由此,浮動座108相對于旋轉件107的相對旋轉被限制。在上述構造中,供第2密封環(huán)109固定的浮動座108具有旋轉軸部108a。旋轉軸部108a沿軸向形成有旋轉流路108b。旋轉軸部108a以允許沿軸向的移動的狀態(tài)嵌合于在旋轉部101a的旋轉件107設置的嵌合孔107a。浮動座108成為具有旋轉流路108b在一側的側端面開口的第2密封面109b的旋轉密封部。在本實施方式中,示出將浮動座108經由旋轉件107裝配于主軸103的例子,但也可以將浮動座108直接裝配于主軸103。在該情況下,將旋轉軸部108a以允許軸向的移動的狀態(tài)嵌合于在旋轉部101a的主軸103設置的嵌合孔。其次,對使上述結構的固定密封部(固定有第1密封環(huán)105的保持部件104)和旋轉密封部(固定有第2密封環(huán)109的浮動座108)具有允許相對旋轉且在軸向進行卡止的功能的卡止部115進行說明。在以往的旋轉接頭中,利用對固定流路供給的流體的流體力使固定密封部朝下游側移動,將固定密封部按壓于旋轉密封部,由此來形成面密封部。與此相對,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卡止部115將旋轉密封部和固定密封部在軸向卡止,從而使第1密封面105b和第2密封面109b保持對置且抵接的狀態(tài)。如圖9a所示,卡止部115以連結部件116以及軸承部件117作為主要部分。連結部件116具有限制旋轉密封部和固定密封部之間的軸向的移動的功能。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為在呈圓筒形狀且從外周側覆蓋面密封部的包覆部116a的下游側(在圖2中為左側)的端部形成有朝中心方向伸出的凸邊部116b的形狀。軸承部件117夾設在連結部件116與固定密封部之間,具有確保相對旋轉時的滑動性的功能。軸承部件117的材質與實施方式1中的軸承部件17相同。軸承部件117使外側端面117a以及外周面117b分別與凸邊部116b的下游側的內側面116c以及包覆部116a的內周面116e抵接,并通過粘接、壓入等方法固定。在固定部101b中,在從固定軸部104a朝下游側伸出的軸端部104f(參照圖9a)的外周設置有外螺紋部104g。在將連結部件116裝配于固定密封部時,使設置于包覆部116a的內表面的內螺紋部116d與外螺紋部104g螺合,一邊將包覆部116a的端部相對于保持部件104的凸緣部104b進行按壓一邊進行固定。在該狀態(tài)下,如圖9a中的Q部詳細情況的圖9b所示,軸承部件117的內側面117c與第2密封環(huán)109的側端面109c抵接而將其朝下游側按壓。由此,第2密封環(huán)109的第2密封面109b與第1密封環(huán)105的第1密封面105b抵接而形成面密封部。同時,軸承部件117的內側面117c限制第1密封面105b與第2密封面109b的分離。通過第2密封環(huán)109與軸承部件117的內周面117d嵌合,在內周面117d與外周面109d、內側面117c與側端面109c之間形成有2個滑動接觸面。即,在該狀態(tài)下,若旋轉部101a的旋轉件107旋轉,由于浮動座108與旋轉件107之間的相對旋轉由引導銷113限制,因此由第2密封環(huán)109以及浮動座108構成的旋轉密封部也與旋轉件107一起旋轉。固定于保持部件104的連結部件116與軸承部件117一起處于旋轉停止狀態(tài)。此時,內周面117d與外周面109d、內側面117c與側端面109c分別滑動,由此,卡止部115允許旋轉密封部和固定密封部相對旋轉、且在軸向進行卡止。第2密封面109b與第1密封面105b的抵接狀態(tài)根據由使用目的、作為對象的流體的種類、密封材質等規(guī)定的、面密封部的所期望的密封特性適當設定。即,能夠適當選擇在第2密封面109b與第1密封面105b之間形成有稍許間隙這樣的抵接狀態(tài)、或者第2密封面109b與第1密封面105b以預定的面壓力值處于緊貼狀態(tài)這樣的抵接狀態(tài)等各種方式的抵接狀態(tài)。在上述構造中,設置有外螺紋部104g以及內螺紋部116d的包覆部116a成為被固定于固定密封部的固定側固定部。凸邊部116b以及軸承部件117從該固定側固定部朝旋轉密封部側伸出設置。凸邊部116b以及軸承部件117構成與旋轉密封部抵接而限制第1密封面105b與第2密封面109b的分離的固定側抵接部。軸承部件117在該固定側抵接部中設置于與旋轉密封部的抵接部,作為允許旋轉密封部與固定密封部之間的相對旋轉的固定側滑動部件發(fā)揮作用。圖10示出旋轉接頭101的動作狀態(tài)。由于旋轉密封部和固定密封部由卡止部115卡止,因此,在保持形成有第1密封面105b和第2密封面109b抵接的面密封部的狀態(tài)下,旋轉部101a進退(箭頭d)。由此,旋轉部101a相對于被卡止在固定密封部而處于停止狀態(tài)的旋轉軸部108a沿軸向進退(供第2密封面109b固定的旋轉軸部108a不改變軸向位置地旋轉)。即,在本實施方式所示的旋轉接頭101中,處于始終形成有使旋轉密封部與固定密封部抵接的面密封部的狀態(tài)。由此,能夠得到與實施方式1所示的旋轉接頭1同樣的效果。此外,在本實施方式2所示的旋轉接頭101中,浮動座108設置于旋轉部101a側而與旋轉件107一起旋轉,因此,借助伴隨著旋轉運動的陀螺效應,旋轉軸部108a的繞軸的擺動減輕。由此,使第1密封面105b與第2密封面109b抵接的面密封部中的微振動的產生得到抑制,能夠降低密封面的磨損。圖11示出在本實施方式所示的旋轉接頭101中相對于固定部101b裝配旋轉部101a而組裝旋轉接頭101時的步驟。在本實施方式2中,在將浮動座108利用卡止部115保持于固定部101b側后的狀態(tài)下進行組裝。在該情況下,在將旋轉軸部108a的軸端部108e插入于嵌合孔107a內而使二者嵌合時,需要使在旋轉軸部108a形成的引導槽108d和在嵌合孔107a的內周面107b設置的引導銷113的繞軸的旋轉方向位置一致。在不具有卡止部115的現(xiàn)有技術的組裝時,由于浮動座108是單獨的,因此作業(yè)者能夠一邊自由地調整旋轉軸部108a的繞軸的旋轉位置一邊使其與嵌合孔107a嵌合。因而,在現(xiàn)有技術的組裝中,容易使引導槽108d與引導銷113的繞軸的旋轉方向位置對齊。然而,如本實施方式2所示,在將旋轉軸部108a利用卡止部115預先保持于固定部101b側的狀態(tài)下,進行與旋轉部101a的組裝。在該結構中,作業(yè)者很難自由地調整旋轉軸部108a的繞軸的旋轉位置。因此,在本實施方式2中,通過將圖8、圖9所示的止轉機構M以下述方式構成,改善相對于固定部101b裝配旋轉部101a而組裝旋轉接頭101時的作業(yè)性。圖12a示出旋轉軸部108a的軸端部108e的詳細形狀。在軸端部108e的外周面,作為設置于旋轉軸部108a的軸側卡合部,沿軸向形成有多個(此處為6等分)引導槽108d(槽部)(參照關于G-G線的剖視圖)。各個引導槽108d的軸端側與末端變寬形狀的引導部108f連通,引導槽108d的內側面與呈錐狀地擴大開口的引導面108g相連續(xù)。如圖12b所示,在旋轉件107的內周面突出設置有作為孔側卡合部的引導銷113。在旋轉軸部108a嵌合于旋轉件107的嵌合孔107a后的狀態(tài)下,在軸端部108e形成的多個引導槽108d中的任一個與引導銷113卡合,由此,旋轉軸部108a的相對旋轉被限制。即,引導銷113設置在嵌合孔7a的內周面,形成為通過與作為軸側卡合部的多個引導槽108d中的任一個卡合來限制旋轉軸部108a的相對旋轉的止轉用的突起部。在上述情況下,示出了作為止轉突起部而使用引導銷113的例子,但只要是與引導槽108d卡合而限制旋轉軸部108a的旋轉的結構即可,也可以使用鍵形狀部件等銷以外的形狀部件。圖12c示出在使相對于嵌合孔107a的引導銷113處于任意的相對旋轉位置的旋轉軸部108a與嵌合孔107a嵌合的情況下,引導部108f、引導面108g的引導作用。即,在使旋轉軸部108a朝箭頭g方向移動而使其與嵌合孔107a嵌合的動作中,引導銷113的繞軸的旋轉方向位置未必與任一個引導槽108d一致,通常,引導銷113與引導槽108d的位置處于錯開狀態(tài)。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在使軸嵌合的動作中,引導部108f的引導面108g與引導銷113抵接。由此,以使得同引導部108f對應的引導槽108d與引導銷113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對旋轉軸部108a作用有旋轉方向的力。在旋轉軸部108a的嵌合完畢后的狀態(tài)下,引導銷113與1個引導槽108d卡合,旋轉軸部108a相對于嵌合孔107a的相對旋轉被限制。即,設置有引導面108g的引導部108f在使旋轉軸部108a與嵌合孔107a嵌合的動作中,作為將孔側卡合部即引導銷113朝軸側卡合部即引導槽108d引導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導部發(fā)揮作用。在圖12a~c所示的例子中,卡合引導部在旋轉軸部108a的軸端部108e針對多個引導槽108d(槽部)的每個設置??ê弦龑Р渴窃谑馆S嵌合的動作中將作為止轉突起部的引導銷113朝該引導槽108d引導的引導面108g。作為止轉機構M的結構,只要是具有設置于旋轉軸部108a的軸側卡合部、設置于嵌合孔107a且通過與軸側卡合部卡合來限制相對旋轉的孔側卡合部、以及在軸嵌合動作中將軸側卡合部朝孔側卡合部引導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導部的結構即可,除了圖12a~c所示的結構以外,還能夠進行各種變形。以下,對這些變形例即止轉機構MA、止轉機構MB進行說明。止轉機構MA以及止轉機構MB與在實施方式1中敘述過的止轉機構MA以及止轉機構MB基本上為相同結構。首先,參照圖13a~c對止轉機構MA進行說明。圖13a示出旋轉件107的嵌合孔107a的內周面107b的詳細情況。在嵌合孔107a的內周面107b,作為設置于嵌合孔107a的孔側卡合部,沿軸向形成有多個(此處為6等分)引導槽107f(槽部)(參照箭頭I-I側視圖)。各個引導槽107f的開孔端側形成為末端變寬形狀的引導部107g,引導槽107f的內側面與呈錐狀地擴大開口的引導面107h相連續(xù)。如圖13b所示,在旋轉軸部108a的外周面突出設置有作為軸側卡合部的引導銷113。在旋轉軸部108a與旋轉件107的嵌合孔107a嵌合后的狀態(tài)下,在內周面107b形成的多個引導槽107f的任一個與引導銷113卡合,由此,旋轉軸部108a的相對旋轉被限制。即,引導銷113設置在旋轉軸部108a的外周面,并與作為孔側卡合部的多個引導槽107f的任一個卡合。由此,引導銷113形成為限制旋轉軸部108a的相對旋轉的止轉突起部。在上述情況下,作為止轉用的突起部示出使用了引導銷113的例子,但止轉突起部只要是與引導槽107f卡合而限制旋轉軸部108a的旋轉的結構即可,也可以使用鍵形狀部件等銷以外的部件。圖13c示出在使相對于旋轉軸部108a的引導銷113處于任意的相對旋轉位置的旋轉軸部108a與嵌合孔107a嵌合的情況下引導部107g、引導面107h的引導作用。即,在使引導銷113與旋轉軸部108a一起朝箭頭h方向移動而使其與嵌合孔107a嵌合的動作中,引導銷113的繞軸的旋轉方向位置未必與任一個引導槽107f一致,通常,引導銷113與引導槽107f的位置處于錯開狀態(tài)。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在使軸嵌合的動作中,通過引導部107g的引導面107h與引導銷113抵接,由此,以使得同引導部107g對應的引導槽107f與引導銷113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對旋轉軸部108a作用旋轉方向的力。由此,在旋轉軸部108a的嵌合完畢后的狀態(tài)下,引導銷113與1個引導槽107f卡合,旋轉軸部108a相對于嵌合孔107a的相對旋轉被限制。即,設置有引導面107h的引導部107g在使固定軸部108a與嵌合孔107a嵌合的動作中作為將軸側卡合部即引導銷113朝孔側卡合部即引導槽107f引導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導部發(fā)揮作用。在圖13a~c所示的例子中,卡合引導部在嵌合孔107a的開孔端部針對多個引導槽107f(槽部)的每個設置??ê弦龑Р渴窃谑馆S嵌合的動作中將作為止轉突起部的引導銷113朝該引導槽107f引導的引導面107h。其次,參照圖14a~c對止轉機構MB進行說明。如圖14a所示,旋轉軸部108a的軸端部被加工成多邊形截面(此處為6邊形截面),在外周面沿軸向形成有多個(6個)軸側卡合部即平面部108h(參照關于J-J線的剖視圖)。各個平面部108h的軸端側與呈錐狀或者平緩的曲線的曲面狀地縮窄的末端變窄形狀的引導面108i相連續(xù)。如圖14b所示,在旋轉件107的嵌合孔107a的內周面設置有作為孔側卡合部的抵接部件114。在旋轉軸部108a與嵌合孔107a嵌合后的狀態(tài)下,從嵌合孔107a的內周面突出設置的抵接部件114與多個平面部108h的任一個抵接卡合,由此,旋轉軸部108a相對于嵌合孔107a的相對旋轉被限制。即,抵接部件114設置在嵌合孔107a的內周面,且與作為軸側卡合部的多個平面部108h的任一個抵接卡合。由此,旋轉軸部108a的相對旋轉被限制。圖14c示出在使相對于嵌合孔107a的抵接部件114處于任意的相對旋轉位置的旋轉軸部108a與嵌合孔107a嵌合的情況下引導面108i的引導作用。即,在使旋轉軸部108a朝箭頭i方向移動而使其與嵌合孔107a嵌合的動作中,抵接部件114的繞軸的旋轉方向位置未必與任一個平面部108h一致,通常,抵接部件114與平面部108h的位置處于錯開狀態(tài)。即便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在軸嵌合動作中末端變窄形狀的引導面108i與抵接部件114抵接,由此,以使得最近的平面部108h與抵接部件114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對旋轉軸部108a作用旋轉方向的力。由此,在旋轉軸部108a的嵌合完畢后的狀態(tài)下,抵接部件114與1個平面部108h抵接卡合,旋轉軸部108a相對于嵌合孔107a的相對旋轉被限制。即,以末端變窄形狀設置的引導面108i在使旋轉軸部108a與嵌合孔107a嵌合的動作中作為將孔側卡合部即抵接部件114朝軸側卡合部即平面部108h引導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導部發(fā)揮作用。在圖14a~c所示的例子中,卡合引導部是設置在旋轉軸部108a的軸端部108e、且在使軸嵌合的動作中將抵接部件114朝平面部108h引導的引導面108i。在上述實施方式1、2中,示出構成卡止部15、115的連結部件16、116具有從外周方向覆蓋由旋轉密封部和固定密封部形成的面密封部的圓筒形狀的包覆部16a、116a的形態(tài),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此。對于本發(fā)明的卡止部,只要是能夠允許旋轉密封部與固定密封部之間的相對旋轉、且限制旋轉密封部與固定密封部之間的分離的構造,則其構造就包含于本發(fā)明。如上面說明了的那樣,對于實施方式1、2所示的旋轉接頭,在將設置有軸向的旋轉流路、且裝配于旋轉軸而沿上述軸向進退的旋轉部、和設置有上述軸向的固定流路的固定部同軸配置的結構的旋轉接頭中,具備:卡止部,允許設置于旋轉部的旋轉密封部和設置于固定部的固定密封部相對旋轉、且在軸向進行卡止從而保持使旋轉密封部和固定密封部的2個密封面對置并抵接的狀態(tài);以及止轉機構,限制旋轉軸部相對于嵌合孔的繞軸的相對旋轉。由此,能夠使固定部與旋轉部的相對移動穩(wěn)定,有效地防止動作不良或對密封部件的沖擊,抑制流體朝外部的泄漏。此外,作為固定軸部8a或旋轉軸部108a的止轉機構,采用如下的結構,具有:設置于固定軸部8a或旋轉軸部108a的軸側卡合部;通過與上述軸側卡合部卡合來限制固定軸部8a或旋轉軸部108a的相對旋轉的孔側卡合部;以及在使固定軸部8a或旋轉軸部108a嵌合的軸嵌合動作中將軸側卡合部朝孔側卡合部引導而使二者卡合的卡合引導部。由此,在具備保持使旋轉密封部與固定密封部的2個密封面對置并抵接的狀態(tài)的卡止部的旋轉接頭中,能夠改善組裝旋轉部和固定部的作業(yè)的作業(yè)性。產業(yè)上的可利用性本發(fā)明的旋轉接頭能夠使固定部與旋轉部的相對移動穩(wěn)定、有效地防止動作不良或對密封部件的沖擊、抑制流體朝外部的泄漏。并且,具有組裝作業(yè)的作業(yè)性優(yōu)異的特征,在對機床的主軸等旋轉部輸送冷卻液或氣體等流體的用途中是有用的。標號說明1、101:旋轉接頭;1a、101a:旋轉部;1b、101b:固定部;2、103:主軸;3、102:殼體;4、107:旋轉件;4e、108b:旋轉流路;5、105:第1密封環(huán);5b、105b:第1密封面;7:外殼部件;8、108:浮動座;8a、104a:固定軸部;8b、104e:固定流路;8d、108d:引導槽;9、109:第2密封環(huán);9b、109b:第2密封面;13、113:引導銷;14、114:抵接部件;15、115:卡止部;16、116:連結部件;17、117:軸承部件;104:保持部件;108a:旋轉軸部。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曲靖市| 江都市| 锡林郭勒盟| 平凉市| 封开县| 北安市| 焉耆| 兴业县| 罗甸县| 洛宁县| 南陵县| 东安县| 玉龙| 汕尾市| 二手房| 伽师县| 威海市| 沈阳市| 华宁县| 临朐县| 桓台县| 获嘉县| 太原市| 德庆县| 禹城市| 徐州市| 浦城县| 咸阳市| 郸城县| 清河县| 萍乡市| 通州区| 吴川市| 迁西县| 东明县| 阳城县| 瑞丽市| 苍山县| 五大连池市| 永兴县| 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