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汽車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制造高精度切割裝置。
背景技術:
在機械加工過程中,板材切割常用方式有手工切割、半自動切割機切割及數(shù)控切割機切割。手工切割靈活方便,但手工切割質量差、尺寸誤差大、材料浪費大、后續(xù)加工工作量大,同時勞動條件惡劣,生產效率低。半自動切割機中仿形切割機,切割工件的質量較好,由于其使用切割模具,不適合于單件、小批量和大工件切割。其它類型半自動切割機雖然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但其功能簡單,只適合一些較規(guī)則形狀的零件切割。數(shù)控切割相對手動和半自動切割方式來說,可有效地提高板材切割地效率、切割質量,減輕操作者地勞動強度。在我國的一些中小企業(yè)甚至在一些大型企業(yè)中使用手工切割和半自動切割方式還較為普遍。目前切割設備沒有物料定位設置,只是簡單的將物料放置在傳送帶上,切割精度很低,質量不能保證。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及一種汽車制造高精度切割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沒有物料定位,精度低的問題。
本發(fā)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本發(fā)明提供及一種汽車制造高精度切割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設有空腔,所述空腔內設有絲杠,所述絲杠上設有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一側設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內設有第一傳動桿,所述第一傳動桿外面套有第一輥軸,所述第二限位板內設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板內設有第二傳動桿,所述第二傳動桿外面套有第二輥軸,所述第一輥軸、第二輥軸位置相對,所述底座上還設有第一支撐柱、第二支撐柱,所述第一支撐柱、第二支撐柱位于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的兩側,所述第一支撐柱、第二支撐柱連接有橫板,所述第一支撐柱上部設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二支撐柱上部設有第二限位柱,所述橫板上設有第一限位孔、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柱穿過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柱穿過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柱上套有第一圓柱彈簧,所述第二限位柱上套有第二圓柱彈簧,所述第一圓柱彈簧、第二圓柱彈簧位于橫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限位柱的頂端套有第一緊固螺栓,所述第二限位柱的頂端套有第二緊固螺栓,所述第一緊固螺栓、第二緊固螺栓位于橫板的上方,所述橫板上還設有第一油缸、第二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下面連接有第一移動桿,所述第一移動桿鉸接有第一切割盤,所述第二油缸的下面連接有第二移動桿,所述第二移動桿鉸接有第二切割盤。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技術方案通過在底座內設置絲杠,并將限位板設置在絲杠上,可以實現(xiàn)限位板的左右精確移動,從而控制物料的位置,提高物料的切割精度,通過限位柱上的圓柱彈簧可以對橫板的兩端進行高度調節(jié),從而保證橫板沒有水平誤差,緊固螺栓的作用為對調整后的圓柱彈簧進行固定,輥軸主要是對物料進行支撐,設置兩個輥軸,中間存在間隙,可以避免切割盤對輥軸的損壞,設置兩個切割盤,可以同時對物料進行切割,切割效率高,實施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描述:
圖中:1-底座,2-第一限位板,3-第二限位板,4-第一限位槽,5-第二限位槽,6-第一傳動桿,7-第一輥軸,8-第二輥軸,9-第二傳動桿,10-第一支撐柱,11-第二支撐柱,12-第一限位柱,13-第一圓柱彈簧,14-第一限位孔,15-第一緊固螺栓,16-第二限位柱,17-第二圓柱彈簧,18-第二限位孔,19-第二緊固螺栓,20-第一油缸,21-第一移動桿,22-第一切割盤,23-第二油缸,24-第二移動桿,25-第二切割盤,26-橫板,27-空腔,28-絲杠。
本實施例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上表面設有空腔27,空腔27內設有絲杠28,絲杠28上設有第一限位板2、第二限位板3,第一限位板2一側設有第一限位槽4,第一限位槽4內設有第一傳動桿6,第一傳動桿6外面套有第一輥軸7,第二限位板3內設有第二限位槽5,第二限位板3內設有第二傳動桿9,第二傳動桿9外面套有第二輥軸8,第一輥軸7、第二輥軸8位置相對,底座1上還設有第一支撐柱10、第二支撐柱11,第一支撐柱10、第二支撐柱11位于第一限位板2、第二限位板3的兩側,第一支撐柱10、第二支撐柱11連接有橫板26,第一支撐柱10上部設有第一限位柱12,第二支撐柱11上部設有第二限位柱16,橫板26上設有第一限位孔14、第二限位孔18,第一限位柱12穿過第一限位孔14,第二限位柱16穿過第二限位孔19,第一限位柱12上套有第一圓柱彈簧13,第二限位柱16上套有第二圓柱彈簧17,第一圓柱彈簧13、第二圓柱彈簧17位于橫板26的下方,第一限位柱12的頂端套有第一緊固螺栓15,第二限位柱16的頂端套有第二緊固螺栓19,第一緊固螺栓15、第二緊固螺栓19位于橫板26的上方,橫板26上還設有第一油缸20、第二油缸23,第一油缸20的下面連接有第一移動桿21,第一移動桿21鉸接有第一切割盤22,第二油缸20的下面連接有第二移動桿24,第二移動桿24鉸接有第二切割盤25。
第一限位板2、第二限位板3對稱設置。
第一支撐柱10、第二支撐柱11對稱設置。
利用本發(fā)明所述的技術方案,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啟發(fā)下,設計出類似的技術方案,而達到上述技術效果的,均是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