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繞線模具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商用電磁爐線圈盤繞制模具及繞制方法。
背景技術:
電磁爐線圈盤,電磁爐加熱電路的核心,應用電磁諧振原理來生熱,隨著新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于生產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對于電磁線圈的繞制追求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質量,但目前的人工繞制明顯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且人工成本越來越高的今天,對于生產企業(yè)來說根本不適宜,所以對于自動化的繞線方式就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雖然當今也有自動化繞線機,但是缺乏模式選擇,且不能適應多種電磁爐線圈,適應各個企業(yè)的要求,且缺乏報警器,用于避免繞線過程中出現(xiàn)意外。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以上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商用電磁爐線圈盤繞制模具及繞制方法,動化的繞制方法能夠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減少操作人員勞動強度,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還設置有卸料裝置,避免造成原料浪費,各部件之間采用螺栓進行固定,便于維修更換零件,還具有報警裝置,避免出現(xiàn)意外情況,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商用電磁爐線圈盤繞制模具,包括模柄,所述模柄的上方固定安裝有轉動軸,且轉動軸連接有電機,所述電機連接有控制器,且控制器固定安裝在控制箱內部,所述模柄的下方固定安裝有上模座,且上模座的兩側通過內六角螺栓固定安裝在凸凹模上,所述凸凹模的中部凹陷處固定安裝有凸模,且凸模的兩側固定安裝有卸料板,所述卸料板的兩側通過螺釘連接有鑲塊,且卸料板的兩側通過卸料螺栓連接有凸模固定板,所述卸料板和凸模固定板之間固定安裝有膠板,且凸模固定板的通過內六角螺栓固定安裝在下模座的上方,所述凸模內部固定安裝有繞線軸。
作為本發(fā)明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繞線軸用于固定安裝有繞線托盤,所述繞線托盤的邊緣設置有固定孔,所述繞線托盤的上表面固定安裝有導磁條和輪輻,且輪輻呈米字型,所述鑲塊、卸料板、凸凹模等均采用耐磨損的模具鋼Cr12MoV制作,淬火硬度為55-62HRC。
作為本發(fā)明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燃具的四周還固定安裝有多個支撐架,且多個支撐架均對稱分布在柜體的上表面上。
作為本發(fā)明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凸模、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間均采用H6/h5小間隙配合,且凸模采用數(shù)控車床加工、調質處理、淬火以及磨削成型。
作為本發(fā)明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繞線托盤上的繞線采用紗包漆包線。
作為本發(fā)明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控制箱的表面設置有功能鍵、指示燈和報警器,且功能鍵、指示燈和報警器與控制器相連。
作為本發(fā)明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內六角螺栓、卸料螺栓和螺釘均采用碳素鋼材料。
作為本發(fā)明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控制器采用型號為MP930的PLC芯片,電機采用額定功率為200W的伺服電機,且電機和控制器之間還設置有電機驅動電路。
作為本發(fā)明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電機驅動電路采用Ir2102芯片為核心,Ir2102芯片的VCC端與供電電源正極、第一電容的正極和二極管正極相連,二極管的負極與Ir2102芯片的VB端和第二電容的正極相連,第二電容的負極與Ir2102芯片的VS端和第一MOS管的S端,第一電容的負極與Ir2102芯片的COM端和第二MOS管的S端,Ir2102芯片的HO端與第一電感的一端相連,第一電感的另一端與第一MOS管的G端,Ir2102芯片的LO端與第二電感的一端相連,第二電感的另一端與第二MOS管的G端,第一MOS管的D端與24V電源正極相連,第二MOS管的S端與地線相連。
另外本發(fā)明還設計了一種電磁爐線圈盤繞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卸料螺栓和內六角螺栓松下,將繞線托盤固定安裝在繞線軸上,并在膠板上添加足量的連接膠體;將卸料螺栓和內六角螺栓再安裝上,安裝完成后檢查模具各部件之間是否存在松動;
(2)檢查完成后,根據需要繞制的電磁線圈,在控制箱上的功能鍵對工作模式進行設定,比如設定繞線轉速、繞線定時等,由控制器實現(xiàn)對繞線電機的控制;
(3)電機控制繞線軸進行轉動,從而帶動繞線托盤的轉動,從而將電磁線繞制到繞線托盤的上部;
(4)在繞制過程中會進行工作情況的監(jiān)控,檢測是否有異常情況出現(xiàn),若有異常情況比如卡線、斷線等,將會傳遞給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報警器;
(5)繞制完成后,指示燈會閃爍,提醒操作人員,操作人員將繞線托盤取下,就完成整個繞制過程。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電磁爐線圈盤繞制模具,采用自動化和人工兩種模式進行線圈繞制,能夠適應不同種類的電磁爐線圈的要求,且自動化的繞制方法能夠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減少操作人員勞動強度,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還設置有卸料裝置,避免造成原料浪費,各部件之間采用螺栓進行固定,便于維修更換零件,還具有報警裝置,避免出現(xiàn)意外情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電機驅動電圖;
圖3為本發(fā)明控制系統(tǒng)模塊圖;
圖4為本發(fā)明繞線托盤示意圖。
圖中:1-模柄;2-轉動軸;3-電機;4-控制器;5-控制箱;6-上模座;7-內六角螺栓;8-凸凹模;9-凸模;10-卸料板;11-螺釘;12-鑲塊;13-卸料螺栓;14-凸模固定板;15-膠板;16-下模座;17-繞線軸;18-繞線托盤;19-固定孔;20-導磁條;21-輪輻;22-空心圈;23-功能鍵;24-指示燈;25-報警器;26-電機驅動電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
請參閱圖1-4,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商用電磁爐線圈盤繞制模具,包括模柄1,所述模柄1的上方固定安裝有轉動軸2,且轉動軸2連接有電機3,所述電機3連接有控制器4,且控制器4固定安裝在控制箱5內部,所述模柄1的下方固定安裝有上模座6,且上模座6的兩側通過內六角螺栓7固定安裝在凸凹模8上,所述凸凹模8的中部凹陷處固定安裝有凸模9,且凸模9的兩側固定安裝有卸料板10,所述卸料板10的兩側通過螺釘11連接有鑲塊12,且卸料板10的兩側通過卸料螺栓13連接有凸模固定板14,所述卸料板10和凸模9固定板之間固定安裝有膠板15,且凸模固定板14的通過內六角螺栓7固定安裝在下模座16的上方,所述凸模9內部固定安裝有繞線軸17,所述繞線軸17用于固定安裝有繞線托盤18,所述繞線托盤18的邊緣設置有固定孔19,所述繞線托盤18的上表面固定安裝有導磁條20和輪輻21,且輪輻21呈米字型,所述繞線托盤18的中部固定設置有空心圈22,且空心圈22在繞線完成后固定安裝有溫度傳感器,所述鑲塊12、卸料板10、凸凹模8等均采用耐磨損的模具鋼Cr12MoV制作,淬火硬度為55-62HRC,所述凸模9、上模座6和下模座16之間均采用H6/h5小間隙配合,且凸模9采用數(shù)控車床加工、調質處理、淬火以及磨削成型,所述繞線托盤18上的繞線采用紗包漆包線,所述控制箱5的表面設置有功能鍵23、指示燈24和報警器25,且功能鍵23、指示燈24和報警器25與控制器4相連,所述內六角螺栓7、卸料螺栓13和螺釘11均采用碳素鋼材料,所述控制器4采用型號為MP930的PLC芯片,電機3采用額定功率為200W的伺服電機,且電機3和控制器4之間還設置有電機驅動電路26。
所述電機驅動電路26采用Ir2102芯片為核心,Ir2102芯片的VCC端與供電電源正極VCC、第一電容C1的正極和二極管D正極相連,二極管D的負極與Ir2102芯片的VB端和第二電容C2的正極相連,第二電容C2的負極與Ir2102芯片的VS端和第一MOS管的S端,第一電容C1的負極與Ir2102芯片的COM端和第二MOS管的S端,Ir2102芯片的HO端與第一電感L1的一端相連,第一電感L1的另一端與第一MOS管的G端,Ir2102芯片的LO端與第二電感L2的一端相連,第二電感L2的另一端與第二MOS管的G端,第一MOS管的D端與24V電源正極VCC相連,第二MOS管的S端與地線GND相連。
其繞制方法為:該電磁爐線圈盤繞制模具,繞制遵循以下步驟,第一步:將卸料螺栓13和內六角螺栓7松下,將繞線托盤18固定安裝在繞線軸17上,并在膠板15上添加足量的連接膠體,之后將卸料螺栓13和內六角螺栓7再安裝上,安裝完成后檢查模具各部件之間是否存在松動;第二步:檢查完成后,根據需要繞制的電磁線圈,在控制箱5上的功能鍵23對工作模式進行設定,比如設定繞線轉速、繞線定時等,由控制器4實現(xiàn)對繞線電機的控制;第三步:電機3控制繞線軸17進行轉動,從而帶動繞線托盤18的轉動,從而將電磁線繞制到繞線托盤18的上部,在繞制過程中膠板15中的連接膠會將電磁線進行形狀的固定,防止松散,從而完成繞制;第四步:在繞制過程中會進行工作情況的監(jiān)控,檢測是否有異常情況出現(xiàn),若有異常情況比如卡線、斷線等,將會傳遞給控制器4,由控制器控制報警器25,用于提醒工作人員,避免儀器的損傷和材料的浪費;第五步:繞制完成后,指示燈24會閃爍,提醒操作人員,操作人員將繞線托盤18取下,就完成整個繞制過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