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后橋加工機床。
背景技術:
現(xiàn)階段,電動車后橋需要在兩端及中間開孔,目前的加工機床無法滿足一次裝夾便可實現(xiàn)兩端及中間三孔的加工,需要多臺機床配合、多次裝夾才能完成加工。
采用上述加工方式,多臺機床配合,需要將后橋在多臺機床機床之間來回轉移,會浪費大量的時間,進而導致加工效率低;多次裝夾就需要多次定位,后橋在不同定位裝置的位置度就會發(fā)生變化,同時,定位精度也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加工精度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后橋加工機床,達到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的目的。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后橋加工機床,包括床身,所述床身上設有龍門架,所述床身上還設有第一動力裝置驅動并沿X軸滑動的工作臺,位于所述工作臺上方的所述龍門架上沿Y軸滑動安裝有第二動力裝置驅動的滑鞍,所述滑鞍上沿Z軸滑動安裝有第三動力裝置驅動的滑座,所述滑座上設有第四動力裝置驅動的第一主軸;所述床身的兩側均設有鏡像設置的端面加工機構,所述端面加工機構位于所述龍門架上設有所述第一主軸的一側。
作為一種改進,所述端面加工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床身側面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沿X軸滑動安裝有支撐座,所述支撐座上設有第五動力裝置驅動并沿Y軸滑動的滑臺,所述滑臺上設有第六動力裝置驅動的第二主軸;所述支撐座與所述固定座之間上還設有調節(jié)機構。
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調節(jié)機構包括調整座,所述調整座與所述固定座之間設有與Z軸平行設置的縱向調節(jié)元件;所述調整座上還設有與X軸平行設置的橫向調節(jié)元件,所述橫向調節(jié)元件與所述支撐座相互頂靠。
作為再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第一動力裝置、所述第二動力裝置、所述第三動力裝置、所述第四動力裝置和所述第五動力裝置均與電控單元相連。
作為更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工作臺上設有后橋定位工裝。
作為又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后橋定位工裝包括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兩端均設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設有夾緊機構;位于兩所述定位座之間的所述支撐板上設有至少一個支撐臺。
作為又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夾緊機構包括鉸接于所述定位座上的壓板,所述壓板上設有貫通所述壓板端面的凹槽;
與所述定位座對應位置的所述支撐板上設有兩個鉸接座,兩所述鉸接座之間轉動安裝有偏心軸,所述偏心軸的外圍套裝有軸套,所述軸套上設有與所述凹槽相適配的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上設有壓塊;
所述偏心軸的轉動位置與所述壓板的鉸接位置分別位于所述定位座的兩側;所述偏心軸上設有壓桿。
作為又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支撐臺與所述支撐板之間設有第七動力裝置,所述第七動力裝置與所述電控單元相連。
作為又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支撐臺上設有V形槽。
由于采用了上述所述的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后橋加工機床的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床身的兩側均設有鏡像設置的端面加工機構,從而在工作中,第一動力裝置驅動工作臺向端面加工機構方向移動,并使工作臺上的后橋與端面加工機構對應設置,同時,使后橋與第一主軸上下對應,之后第二動力裝置驅動滑鞍動作,并使第一主軸到達加工位置,之后第三動力裝置驅動滑座靠近后橋,最后,第四動力裝置驅動第一主軸動作(第一主軸上安裝有加工刀具),端面加工機構也同時動作,完成對后橋上兩端及中間三孔的加工。
綜上所述,采用該后橋加工機床,通過這一臺機床便可完成后橋上兩端及中間三孔的同時加工,與傳統(tǒng)相比,解決了需多臺機床配合和多次裝夾的問題,節(jié)省了大量的后橋轉移時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后橋只需一次裝夾定位,保證了后橋在加工過程中的位置度,進而加工精度得到了有效提高。
由于端面加工機構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沿X軸滑動安裝有支撐座,支撐座上設有第五動力裝置驅動并沿Y軸滑動的滑臺,滑臺上設有第六動力裝置驅動的第二主軸;且支撐座與固定座之間上還設有調節(jié)機構,從而在工作中,通過調節(jié)機構實現(xiàn)支撐座在X軸和Z軸上動作,以保證第二主軸與后橋端面的加工位置對應,之后第五動力裝置驅動滑臺靠近后橋,最后第六動力裝置驅動第二主軸(第二主軸上安裝有加工刀具)動作完成后橋端面的加工,結構簡單,調節(jié)方便,能夠應用于各種規(guī)格后橋的加工,為實現(xiàn)后橋上兩端及中間三孔的同時加工提供了保障。
由于調節(jié)機構包括調整座,該調整座與固定座之間設有縱向調節(jié)元件,該調整座上還設有橫向調節(jié)元件,從而通過縱向調節(jié)元件實現(xiàn)第二主軸在Z軸上的調節(jié),通過橫向調節(jié)元件實現(xiàn)第二主軸在X軸上的調節(jié),為保證第二主軸與后橋端面的加工位置對應奠定了基礎,結構簡單,易于實現(xiàn),且制造成本低。
由于工作臺上設有后橋定位工裝,從而通過根據(jù)后橋結構設計的后橋定位工裝,可保證后橋與端面加工機構的相互對應性,有利于后續(xù)的加工;同時,為保證后橋在加工中保持良好的固定性奠定了基礎。
由于后橋定位工裝包括支撐板,支撐板的兩端均設有定位座,定位座上設有夾緊機構;位于兩定位座之間的支撐板上設有至少一個支撐臺,從而通過兩定位座對后橋的兩端進行定位,并通過夾緊機構來保證后橋的固定性;同時,通過支撐臺對較長的后橋支撐,避免后橋中間懸空,而第一主軸動作并作用于后橋上的下壓力,影響后橋的質量。
由于夾緊機構包括鉸接于定位座上且端面設有凹槽的壓板,與定位座對應位置的支撐板上設有兩個鉸接座,兩鉸接座之間轉動安裝有偏心軸,偏心軸的外圍套裝有軸套,軸套上設有與凹槽相適配的連接桿,連接桿上設有壓塊;偏心軸上設有壓桿,從而在夾緊后橋時,首先轉動壓板使后橋位于壓板和定位座之間,之后,使連接桿位于凹槽內并使壓塊位于壓板的上方,之后操縱壓桿帶動偏心軸在軸套內轉動,偏心軸轉動帶動與連接桿相連的軸套向下移動,最終實現(xiàn)壓塊向下運動并夾緊后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省力,對后橋的夾緊效果好。
由于支撐臺與支撐板之間設有第七動力裝置,從而通過第七動力裝置對支撐臺的驅動,達到了支撐臺的位置可移動變化的效果,滿足了對多種規(guī)格后橋的支撐。
由于支撐臺上設有V形槽,從而在保證對較長的后橋進行支撐的前提下,通過V形槽對后橋的橋管部分進行約束,進一步保證了后橋在加工中位置度的固定性,有利于加工精度的提高。
由于第一動力裝置、第二動力裝置、第三動力裝置、第四動力裝置、第五動力裝置、第六動力裝置和第七動力裝置均與電控單元相連,從而通過電控單元的控制可以提高各個動力裝置之間動作的順序性和協(xié)調性,為提高工作效率奠定了基礎,同時,實現(xiàn)了自動化作業(y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后橋定位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A的放大圖;
圖4是圖2中B-B的剖視圖;
圖中,1-床身;11-龍門架;12-工作臺;13-滑鞍;14-滑座;2-第一動力裝置;3-第二動力裝置;4-第三動力裝置;5-第四動力裝置;6-端面加工機構;61-固定座;62-支撐座;63-第五動力裝置;64-第六動力裝置;65-第二主軸;66-調節(jié)機構;661-調整座;662-縱向調節(jié)元件;663-橫向調節(jié)元件;67-滑臺;7-后橋定位工裝;71-支撐板;72-定位座;73-支撐臺;731-V形槽;74-第七動力裝置;8-后橋;81-橋管;9-夾緊機構;91-壓板;92-凹槽;93-鉸接座;94-偏心軸;95-軸套;96-連接桿;97-壓塊;98-壓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如圖1至圖4共同所示,一種后橋加工機床,包括床身1,該床身1上設有龍門架11,該床身1上還設有第一動力裝置2驅動并沿X軸滑動的工作臺12;位于工作臺12上方的龍門架11上沿Y軸滑動安裝有第二動力裝置3驅動的滑鞍13,該滑鞍13上沿Z軸滑動安裝有第三動力裝置4驅動的滑座14,該滑座14上設有第四動力裝置5驅動并用于安裝加工刀具的第一主軸(圖中未示出);該床身1的兩側均設有鏡像設置的端面加工機構6,該端面加工機構6設置于龍門架11上設有第一主軸的一側;該工作臺12上設有用于定位、裝夾后橋8的后橋定位工裝7,從而通過根據(jù)后橋結構設計的后橋定位工裝7,可保證后橋8與端面加工機構6的相互對應性,有利于后續(xù)的加工;同時,為保證后橋8在加工中保持良好的固定性奠定了基礎;當然,拆除工作臺12上的后橋定位工裝7還可以對其他的工件進行加工,保證了該后橋加工機床的應用性,此外,與現(xiàn)有的龍門床相比,體積小、占用空間少,成本低。
該端面加工機構6包括設置于床身1側面的固定座61,該固定座61上沿X軸滑動安裝有支撐座62,該支撐座62上設有第五動力裝置63驅動并沿Y軸滑動的滑臺67,該滑臺67上設有第六動力裝置64驅動并用于安裝加工刀具的第二主軸65;該支撐座62與固定座61之間上還設有調節(jié)機構66。
該調節(jié)機構66包括調整座661,該調整座661與固定座61之間螺紋安裝有與Z軸平行設置的縱向調節(jié)元件662;該調整座661上還螺紋安裝有與X軸平行設置的橫向調節(jié)元件663,該橫向調節(jié)元件663與支撐座62相互頂靠;作為優(yōu)選,該縱向調節(jié)元件662和橫向調節(jié)元件663為調節(jié)螺栓。從而通過縱向調節(jié)元件662實現(xiàn)第二主軸65在Z軸上的調節(jié),通過橫向調節(jié)元件663實現(xiàn)第二主軸65在X軸上的調節(jié),為保證第二主軸65與后橋8端面的加工位置對應奠定了基礎,結構簡單,易于實現(xiàn),且制造成本低。
該后橋定位工裝7包括支撐板71,該支撐板71的兩端均設有定位座72,該定位座72上設有用于夾緊后橋8的夾緊機構9;位于兩定位座72之間的支撐板71上設有至少一個支撐臺73,從而通過兩定位座72對后橋8的兩端進行定位,并通過夾緊機構9來保證后橋8的固定性;同時,通過支撐臺73對較長的后橋8支撐,避免后橋8中間懸空,而第一主軸動作并作用于后橋8上的下壓力,影響后橋8的質量。
該支撐臺73與支撐板71之間設有用于驅動支撐臺73向后橋方向移動的第七動力裝置74,從而通過第七動力裝置74對支撐臺73的驅動,達到了支撐臺73的位置可移動變化的效果,滿足了對多種規(guī)格后橋8的支撐。
該支撐臺73上靠近后橋8的一側設有與后橋8外形相適配的V形槽731,從而在保證對較長的后橋8進行支撐的前提下,通過V形槽731對后橋8的橋管81部分進行約束,進一步保證了后橋8在加工中位置度的固定性,有利于加工精度的提高。
該夾緊機構9包括鉸接于定位座72上的壓板91,該壓板91上設有貫通壓91端面的凹槽92;與定位座72對應位置的支撐板71上設有兩個鉸接座93,兩鉸接座93之間轉動安裝有偏心軸94,該偏心軸94的外圍套裝有軸套95,該軸套95上設有與凹槽92相適配的連接桿96,該連接桿96上設有壓塊97;該偏心軸94的轉動位置與壓板91的鉸接位置分別位于定位座72的兩側;該偏心軸94上還設有壓桿98,該壓桿98位于鉸接座93的外側。從而在夾緊后橋時,首先轉動壓板91使后橋8位于壓板91和定位座72之間,之后,使連接桿96位于凹槽92內并使壓塊97位于壓板91的上方,之后操縱壓桿98帶動偏心軸94在軸套95內轉動,偏心軸94轉動帶動與連接桿96相連的軸套95向下移動,最終實現(xiàn)壓塊97向下運動并夾緊后橋8,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省力,對后橋8的夾緊效果好。
該第一動力裝置2、第二動力裝置3、第三動力裝置4、第四動力裝置5、第五動力裝置63、第六動力裝置64和第七動力裝置74均與電控單元相連,從而通過電控單元的控制可以提高各個動力裝置之間動作的順序性和協(xié)調性,為提高工作效率奠定了基礎,同時,實現(xiàn)了自動化作業(yè);作為優(yōu)選,該該第一動力裝置2、第二動力裝置3、第三動力裝置4和第五動力裝置63均為電動機驅動的絲杠;該第四動力裝置5和第六動力裝置64為電動機;該第七動力裝置74為氣缸或油缸。
綜上所述,采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后橋加工機床,通過這一臺機床便可完成后橋8上兩端及中間三孔的同時加工,與傳統(tǒng)相比,解決了需多臺機床配合和多次裝夾的問題,節(jié)省了大量的后橋8轉移時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后橋8只需一次裝夾定位,保證了后橋8在加工過程中的位置度,進而加工精度得到了有效提高。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