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機械加工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缸蓋騎馬螺栓槽加工工裝。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發(fā)動機缸蓋的騎馬螺栓槽通常加工比較困難,尺寸不好把握,因此,存在加工困難,定位精度差,生產效率低,不利于加工生產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裝夾方便、尺寸容易控制、加工效率高的缸蓋騎馬螺栓槽加工工裝。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缸蓋加工工裝,包括工裝底座,工裝底座的上表面設置為具有一定角度并對稱設置的兩個斜面,兩個斜面上分別設置有待加工的缸蓋。
以下是本發(fā)明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優(yōu)化:
工裝底座的兩個斜面上通過襯套分別設置有用于定位缸蓋的定位銷。
進一步優(yōu)化:定位銷可為圓柱銷或菱形銷。
進一步優(yōu)化:缸蓋分別通過內六角加長螺栓固定在工裝底座上,內六角加長螺栓與缸蓋之間分別設置有墊圈。
進一步優(yōu)化:工裝底座上與內六角加長螺栓相對應的位置分別設置有螺紋緊固的螺紋套。
進一步優(yōu)化:工裝底座上設置有用于支撐缸蓋的四個支釘。
加工缸蓋時,將兩件缸蓋分別通過內六角加長螺栓安裝在工裝底座上,并緊固好,將機床刀具調至兩缸蓋中間的上方位置,然后進行編程加工騎馬螺栓槽。
本發(fā)明通過該加工工裝,定位精準,裝夾方便,尺寸容易控制,提高了加工騎馬螺栓槽的工作效率。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加工工裝使用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加工工裝使用狀態(tài)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內六角加長螺栓;2-墊圈;3-螺紋套;4-定位銷;5-缸蓋;6-支釘;7-工裝底座;8-襯套。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1、圖2所示,缸蓋騎馬螺栓槽加工工裝,包括工裝底座7,工裝底座7的上表面設置為具有一定角度并對稱設置的兩個斜面,兩個斜面上分別設置有待加工的缸蓋5。
所述工裝底座7的兩個斜面上通過襯套8分別設置有用于定位缸蓋5的定位銷4,該定位銷4可為圓柱銷或菱形銷。
所述缸蓋5分別通過內六角加長螺栓1固定在工裝底座7上,內六角加長螺栓1與缸蓋5之間分別設置有墊圈2。
所述工裝底座7上與內六角加長螺栓1相對應的位置分別設置有螺紋緊固的螺紋套3。
所述工裝底座7上設置有用于支撐缸蓋5的四個支釘6。
加工缸蓋5時,將兩件缸蓋5分別通過內六角加長螺栓1安裝在工裝底座7上,并緊固好,將機床刀具調至兩缸蓋5中間的上方位置,然后進行編程加工騎馬螺栓槽。
本發(fā)明通過該加工工裝,定位精準,裝夾方便,尺寸容易控制,提高了加工騎馬螺栓槽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