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彈性支撐塊生產(chǎn)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彈性支撐塊鋼模。
背景技術:
彈性支撐塊具有良好的彈性和減震降噪效果,養(yǎng)護工作量少,在世界各國隧道、重載鐵路及城市軌道交通中廣泛應用。但是,目前彈性支撐塊的生產(chǎn)始終處于人工生產(chǎn)階段,產(chǎn)品的產(chǎn)量較低,使得質(zhì)量穩(wěn)定性受到影響,無法滿足鐵路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
彈性支撐塊無法利用流水線生產(chǎn)主要是由于彈性支撐塊結構設計,模具必須是上模和下模兩節(jié)。脫模方式是先脫下模,翻轉后再脫上模。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彈性支撐塊鋼模。本實用新型能夠利用HSL1500軌枕生產(chǎn)線生產(chǎn)彈性支撐塊,生產(chǎn)效率高,產(chǎn)品尺寸精度高,質(zhì)量好。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方案為:一種彈性支撐塊鋼模,包括矩形的上模、矩形的下模、彈性支撐塊上殼體和彈性支撐塊下殼體,所述上模的上表面和下模上的下表面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凹腔,所述彈性支撐塊上殼體設于上模的凹腔內(nèi),所述彈性支撐塊下殼體設于下模的凹腔內(nèi);所述下模蓋合于所述上模上,且上模和下模之間通過螺栓連接;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四個邊角處分別設有脫模支撐塊;所述上模的凹腔內(nèi)設有預埋件,彈性支撐塊上殼體上對應于所述預埋件處設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上設有密封圈。
作為優(yōu)選,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左右兩側端面分別設有兩個定位銷。
作為優(yōu)選,所述彈性支撐塊上殼體和彈性支撐塊下殼體的數(shù)量均為8塊,且每個所述凹腔內(nèi)分別設有4塊彈性支撐塊上殼體或彈性支撐塊上殼體,且每個凹腔內(nèi)的彈性支撐塊上殼體或彈性支撐塊上殼體平行橫向排列。
作為優(yōu)選,所述密封圈為橡膠材質(zhì)。
與現(xiàn)有技術對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利用HSL1500軌枕生產(chǎn)線生產(chǎn)彈性支撐塊,鋼模設計每模生產(chǎn)量8塊,鋼模外形尺寸與4*1鋼模相符,振動位置、輥道運行、吊爪等結構滿足現(xiàn)在生產(chǎn)線運行條件。
彈性支撐塊上、下殼體與上、下模焊接后,預留二次精加工量,上模和下模接合面精加工后四周鉆孔用螺栓連接起來,然后對鋼模上平面再進行精加工。為了便于脫模,上、下模4個角預留脫模支撐塊。為防止預埋件的定位孔處漏漿,定位孔四周安裝密封圈。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正視圖;
圖2是圖1的預埋件部位放大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俯視圖。
附圖標記為:上模1、下模2、彈性支撐塊上殼體3、彈性支撐塊下殼體4、脫模支撐塊5、預埋件6、定位孔7、密封圈8、定位銷9。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在本實用新型中所涉及的裝置、連接結構和方法,若無特指,均為本領域公知的裝置、連接結構和方法。
實施例1
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彈性支撐塊鋼模,包括矩形的上模1、矩形的下模2、8塊彈性支撐塊上殼體3和8塊彈性支撐塊下殼體4,所述上模的上表面和下模上的下表面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凹腔,所述彈性支撐塊上殼體設于上模的凹腔內(nèi),所述彈性支撐塊下殼體設于下模的凹腔內(nèi),且每個凹腔內(nèi)分別設有4塊彈性支撐塊上殼體或彈性支撐塊上殼體,且每個凹腔內(nèi)的彈性支撐塊上殼體或彈性支撐塊上殼體平行橫向排列。所述下模蓋合于所述上模上,且上模和下模之間通過螺栓連接;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四個邊角處分別設有脫模支撐塊5;所述上模的凹腔內(nèi)設有預埋件6,彈性支撐塊上殼體上對應于所述預埋件處設有定位孔7,所述定位孔上設有橡膠材質(zhì)的密封圈8。
此外,所述上模和下模的左右兩側端面分別設有兩個定位銷9。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zhì)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換,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