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飛輪殼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飛輪殼雙孔多面攻絲機。
背景技術:
在發(fā)動機的運動中,由于活塞的不連續(xù)運動,必須安裝經(jīng)過平衡的飛輪在曲軸上,以儲存、傳遞動力和運動,使發(fā)動機能連續(xù)平穩(wěn)地工作,為了保護飛輪,殼是一種很重要的中間零件,并且使結構合理。飛輪殼的主要加工面為飛輪殼兩側面和前后端面,孔徑的尺寸誤差和幾何形狀誤差會使孔與孔內零件配合不良、間隙過大,會產生偏磨,降低支承剛度,易產生噪聲、間隙過小,零件容易卡死或增加負載,縮短了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基于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飛輪殼雙孔多面攻絲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飛輪殼多孔雙面攻絲機,具有床身,所述床身的中間位置上固定有一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固定飛輪殼的固定夾具,床身上端面靠近兩端處各設置有一支承座,所述支承座上固定安裝有電動機,電動機連接一減速機,減速機的輸出端通過半聯(lián)軸器I和半聯(lián)軸器II連接至主軸箱,主軸箱上連接有靠模板,靠模板上設有靠模軸,靠模軸上連接有攻絲軸,攻絲軸的絲錐與飛輪殼加工面相接觸。
進一步地,所述主軸箱、靠模板、固定夾具及減速機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靠模軸設置有偶數(shù)個。
進一步地,所述主軸箱上設有行程控制器。
進一步地,所述電動機具體為電磁制動三相異步電動機。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機床配合夾具,很好地平衡工序的集中原則和工序分散原則,提高生產率,使生產成本盡可能降低,保證飛輪殼的幾何形狀、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床身,2.底座,3.飛輪殼,4.固定夾具,5.支承座,6.電動機,7.減速機,8.半聯(lián)軸I,9.半聯(lián)軸II,10.主軸箱,11.靠模板,12.靠模軸,13.攻絲軸,14.行程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一種飛輪殼多孔雙面攻絲機,具有床身1,床身1的中間位置上固定有一底座2,底座2上設置有固定飛輪殼3的固定夾具4,床身1上端面靠近兩端處各設置有一支承座5,支承座5上固定安裝有電動機6,電動機6連 接一減速機7,減速機7的輸出端通過半聯(lián)軸器I8和半聯(lián)軸器II9連接至主軸箱10,主軸箱10上連接有靠模板11,靠模板11上設有靠模軸12,靠模軸12上連接有攻絲軸13,攻絲軸13的絲錐與飛輪殼3加工面相接觸。
其中,主軸箱10、靠模板11、固定夾具4及減速機7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磕]S12設置有偶數(shù)個,本實施例中靠模軸共8個,兩邊各設置4個。主軸箱10上設有行程控制器14。電動機6具體為電磁制動三相異步電動機。
本實施例中靠模軸共8個,兩邊靠模板11上各設置4個,攻絲軸轉速為n=123r/min,工進行程為24mm,復位時絲錐前端面距飛輪殼加工面9mm。工進行程為24mm,16轉工進,回程也為16轉回程;一個行程時間為15.6s/件,裝卸時間為8s,合計24s/件。
以上述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jù)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