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池組點焊裝置,尤其涉及用于柱形單體電池組合的新型簡便的電池組點焊夾具。
背景技術:
鋰電池行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了市場的多樣化發(fā)展,市場的多樣化和行業(yè)的特殊化導致鋰電池組加工過程不能機械化批量生產(chǎn),生產(chǎn)效率低,生產(chǎn)成本高;例如在18650電池組加工生產(chǎn)過程中,現(xiàn)有技術普遍使用簡易式工裝夾具,這種簡易工裝夾具人工進行點焊操作效率低下,產(chǎn)品外觀尺寸結構偏差大,不僅生產(chǎn)效率低,而且不良品率高。而為了提高加工制作精度,只得將工裝夾具做得特別的復雜,而結構復雜的工裝夾具不僅夾具本身的加工制造工藝比較復雜、制造和使用成本高,而且操作繁瑣、使用極不方便,對作業(yè)員工的專業(yè)素質(zhì)要求高,同樣無法提高其加工生產(chǎn)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新型簡便的電池組點焊夾具。該新型簡便的電池組點焊夾具能夠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提高加工精度,簡化操作工藝過程,且結構簡單、合理。
本實用新型簡便的電池組點焊夾具的技術方案包括上下夾件,所述上下夾件通過相應的定位裝置相互連接,所述上夾件和/或下夾件的壁面上設有與相應的電池盒對應的限位凹陷部,所述限位凹陷部上布設有電芯限位槽以及相應的連接片限位槽,所述上下夾件上對應于其相應的電芯限位槽分別設有相應的點焊孔。
所述定位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上下夾件上的相應的定位孔,以及通過該定位孔連接于上下夾件之間的定位連接柱。
所述定位連接柱的相應一端設置有與相應的夾件的定位孔對應連接的錐形連接部以及相應的限位臺面。
所述定位孔錯位或不對稱設置于所述上下夾件的四周。
所述上夾件和/或下夾件的限位凹陷部亦或者其連接片限位槽設有相應的磁鐵安裝孔。
本新型簡便的電池組點焊夾具其不僅結構極其簡單、合理,而且制作成本低,可大幅度減少工裝夾具費用,使用簡單、方便、可靠,員工操作快捷,作業(yè)效率高,生產(chǎn)電池組良品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新型簡便的電池組點焊夾具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夾件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的定位連接柱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的夾件俯視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藉由以下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的新型簡便的電池組點焊夾具包括相互對應的上、下兩夾件(夾板)1,上、下兩夾件1通過相應的定位裝置連接,上下兩夾件1的相向板壁面上設有與相應的電池盒對應的限位凹陷部(即凹陷壁面)2;限位凹陷部2壁面上布設有分別與需要相互連接的各相應的電芯相對應的電芯限位槽4,以及連接于各相應的電芯之間的連接片對應的相應的連接片限位槽3。上下夾件上對應于其相應的電芯限位槽4或電芯11分別設有點焊孔10。
本實施例的兩夾件1的定位裝置包括不對稱分別設置于夾件1的四角部位的定位孔6,以及通過夾件的定位孔連接于兩夾件1之間的相應的定位連接柱7,其定位連接柱7的相應一端的連接段8設置呈錐形,其錐形連接段8與定位連接柱7主體部分的連接部設有環(huán)繞于錐形連接段8底端的限位臺面9,限位臺面9由其外徑大于錐形連接段的底面外徑的定位連接柱7該連接部的端面形成。兩夾件1由其定位孔通過定位連接柱7經(jīng)相應的螺絲相互連接固定。
由于定位連接柱7的錐形連接段與夾件的定位孔連接配合結構的合理性,可使本新型簡便的電池組點焊夾具能夠快速完成組合裝備,整組的電池組電芯可一次性倒放到夾具內(nèi),可成倍提高放置電芯效率,使點焊完成的電池組排列整齊錯落有致。
使用時,將連接片(鎳帶)放置于下夾件的各相應的連接片限位槽,將裝有電芯的電池盒置于一(下)夾件的限位凹陷部,各電芯即可對應位于各相應的電芯限位槽上,在另一夾件的接片限位槽內(nèi)放置相應的連接片,再由定位裝置連接上、下夾件,各電芯以及連接片分別通過連接片限位槽(鎳帶卡位)和電芯限位槽進行限位,工裝完成后即可對本新型簡便的電池組點焊夾具的電芯通過夾件的點焊孔進行焊接。
本實用新型其錐形定位柱錯位排布和連接片的放置槽可保證電池組正反面連接片焊接準確。其電芯限位槽(或電池卡位)保證了電池按照工藝標準準確定位。
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如圖4所示,其相應的夾件的連接片限位槽3開設有磁鐵安裝孔5,在磁鐵安裝孔5上設有強力磁鐵。通過安裝于相應的夾件的磁鐵安裝孔上的強力磁鐵將相應的連接片置于上夾件的連接片限位槽內(nèi),再通過定位裝置連接上、下夾件,之后撤去強力磁鐵,進行電芯與連接的點焊。本例其余相關結構及組裝操作使用與上述實施例類同。
上述實施例僅是應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換或者等效變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nèi);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