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軋機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三層復合材料用側向復合導位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tǒng)軋機軋制的復合微異型電觸點帶材多為上、下兩層或三層復合的復合帶材,一般為固相軋制復合,根據(jù)軋制溫度又可分為熱軋、冷軋和溫軋,帶材最薄小于0.5mm;三層上、下復合帶材一般先將兩層帶材軋制復合后,再和第三層帶材軋制復合,三層異型觸點帶材典型的形狀如圖1所示,從上至下依次包括電接觸層31、中間層32和基體層33。多為三角形或者近似三角型,大多在焊接面有一條或者兩條筋存在,目的是降低焊接難度,增加焊接強度。
上述軋機軋制兩層或三層的異型觸點帶材的局限性在于:只能生產(chǎn)單面焊點材料,現(xiàn)在隨著繼電器的多功能化和小型化,電子材料需要雙面焊點材料,如中間是基體材料,左、右兩側是的觸點材料的帶材,這樣可以節(jié)省繼電器的空間,提高了容積效率和工作效率,現(xiàn)有軋機無法直接生產(chǎn)該種結構的帶材,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多層復合材料用側向復合導位裝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提供一種三層復合材料用側向復合導位裝置,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緊湊,能夠快速的使三條帶材側向緊貼在一起,為后續(xù)加工提供基礎。
為實現(xiàn)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三層復合材料用側向復合導位裝置,包括復合本體,所述復合本體內(nèi)設置有空腔,所述復合本體一側設置有導線嘴,另一側設置有若干入線軌,所述空腔貫通所述導線嘴的導線通道以及入線軌的入線通道,所述導線嘴的導線通道內(nèi)設置有若干導向排列組件,所述導線嘴的出線端一側設置有復合軋制部。
進一步的,若干所述入線軌包括一個主入線軌和兩個副入線軌,所述主入線軌設置在中部,兩個所述副入線軌分別設置在主入線軌的上方和下方。
進一步的,所述主入線軌的入線端一側設置有退火輪,所述退火輪與退火電源的正極連接,所述退火電源的負極與接觸裝置連接,所述接觸裝置設置在復合軋制部上。
進一步的,所述復合軋制部為雙向軋輥機構,所述雙向軋輥機構包括兩個軋輥,所述接觸裝置包括銅套,所述銅套套設固定在軋輥上,所述銅套表面抵接設置有碳刷,所述碳刷與退火電源的負極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雙向軋輥機構內(nèi)設置有絕緣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退火輪上設置有壓線輪,兩個所述副入線軌的入線端一側均設置有導向輪,所述導向輪與退火輪之間設置有聯(lián)動裝置,所述退火輪、導向輪和壓線輪表面均設置有導向槽。
進一步的,所述復合本體表面設置有惰性氣體接入孔,所述復合本體表面還設置有視窗和若干操作密封蓋。
進一步的,所述導向排列組件包括沿入線至出線方向設置的初步導向部和水平導向部,所述初步導向部包括左導線桿、右導向桿、主導向部,所述左導線桿和右導向桿分別設置在主導向桿的上方和下方,所述水平導向部與主導向部結構一致,并均由上導桿和下導桿連接組成。
進一步的,還包括激光路徑跟隨系統(tǒng),所述激光路徑跟隨系統(tǒng)用于實時檢測導線嘴出線端的線材位置。
進一步的,還包括對中機構,所述對中機構設置在導線嘴上,所述對中機構根據(jù)激光路徑跟隨系統(tǒng)實時檢測的數(shù)據(jù)對導線嘴的位置進行調(diào)整。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裝置采用入線軌分別引入左、中、右三個位置上的線材,然后通過導線嘴將三個線材并列送出,實現(xiàn)排列,三者以上、中、下三個位置排布,能夠降低三種線材的相互干擾程度,也降低了線材導入的難度,上下兩個位置的線材均只需要用一個導輪即可,設置簡單,也降低了設備水平厚度上的尺寸;
2、采用通電短路的方式對線材進行退火,電源輸入兩端分別設置在入線軌一側以及導線嘴一側,保證在導線嘴出來時,較硬的金屬能夠軟化,三個線材能夠有效復合在一起,以便于復合軋制部軋制合并;
3、增加惰性氣體對退火加熱后的帶材進行保護,并且在出口處設置對中機構,激光追隨系統(tǒng)對需要軋制的帶材進行在線的實時測控檢測,對中機構根據(jù)檢測系統(tǒng)數(shù)據(jù)對需要軋制復合的三條金屬帶進行對中調(diào)節(jié);
4、在對線材進行退火的設計中,一端設置在引導線材進入入線通道的輪子上,其與線材始終接觸,能夠保證退火性能,并且另一端設置在復合軋制部上,通過碳刷抵接形成通電回路,大大降低了設備的整體體積,并且復合軋制部的軋輥肯定能夠接觸線材,因此能夠提高整體退火效果。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nèi)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背景技術的典型三層復合異型復合觸點帶材形狀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退火輪部分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導線嘴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復合軋制部部分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照圖2至圖5所示,一種三層復合材料用側向復合導位裝置,包括復合本體1,復合本體內(nèi)設置有空腔2,復合本體一側設置有導線嘴3,另一側設置有若干入線軌4,空腔貫通導線嘴的導線通道以及入線軌的入線通道,導線嘴的導線通道內(nèi)設置有若干導向排列組件6,導線嘴的出線端一側設置有復合軋制部7。通過若干入線軌將多根線材引入空腔內(nèi),然后通過導線嘴引導合并一起,最后通過復合軋制部將三根線材軋制復合在一起,空腔設置能夠方便線材在導線嘴內(nèi)的穿射,操作方便。
其中,若干入線軌包括一個主入線軌8和兩個副入線軌9,主入線軌設置在中部,兩個副入線軌分別設置在主入線軌的上方和下方,主入線軌用于穿設中間的線材,兩個副入線軌用于穿設兩邊的線材,三者以上、中、下三個位置排布,能夠降低三種線材的相互干擾程度,也降低了線材導入的難度,上下兩個位置的線材均只需要用一個導輪即可,設置簡單,也降低了設備水平厚度上的尺寸。
主入線軌的入線端一側設置有退火輪10,退火輪與退火電源的正極連接,退火電源的負極與接觸裝置連接,接觸裝置設置在復合軋制部上,通過電源接通后,能夠使線材短路,實現(xiàn)退火效果,降低該處線材的硬度。一般復合線材均為中間材料的硬度較硬,因此進行中間退火,如有必要,兩側副入線軌也可設置退火輪,本專利不做限定。
復合軋制部為雙向軋輥機構,雙向軋輥機構包括兩個軋輥11,接觸裝置包括銅套12,銅套套設固定在軋輥上,銅套表面抵接設置有碳刷13,碳刷與退火電源的負極連接。在軋輥轉(zhuǎn)動時,銅套隨之轉(zhuǎn)動,碳刷抵接銅套,因此當軋輥軋制線材時,能夠?qū)ǎY構簡單合理,方便加工安裝。
雙向軋輥機構內(nèi)設置有絕緣機構,以保證退火時,軋輥上的電不會傳到機臺或其他部件上,避免出現(xiàn)生產(chǎn)事故,也避免導電后降低退火效果。
退火輪上設置有壓線輪14,由于退火輪處于中間位置,通過壓線輪壓設后,保證線材的進入位置不變,提高入線的流暢性,兩個副入線軌的入線端一側均設置有導向輪15,退火輪、導向輪和壓線輪表面均設置有導向槽16,保證線材入線時的位置精準度。導向輪與退火輪之間設置有聯(lián)動裝置,三者一并轉(zhuǎn)動,減少線材移動時與輪子之間的摩擦力,提高線材的表面光潔度。
復合本體表面設置有惰性氣體接入孔17,復合本體表面還設置有視窗19和若干操作密封蓋18,由于需要退火,線材被加熱后通過惰性氣體的保護,能夠避免線材氧化,從復合本體進入,充分利用空間,并且空腔中的惰性氣體會進入導線嘴的導線通道以及入線軌的入線通道,實現(xiàn)線材整體退火端的保護,設計巧妙。
導向排列組件包括沿入線至出線方向設置的初步導向部20和水平導向部21,初步導向部包括左導線桿22、右導向桿23、主導向部24,左導線桿和右導向桿分別設置在主導向桿的上方和下方,水平導向部與主導向部結構一致,并均由上導桿25和下導桿26連接組成。這樣設計保證了上中下三者線材均能夠穩(wěn)定的進入導線嘴中,初步導向部將三者線材相互靠近,也便于線材平穩(wěn)的進入導線嘴并復合,避免直接復合時,對線材存在較大的拉扯力而導致裂痕或斷裂問題。
還包括激光路徑跟隨系統(tǒng),激光路徑跟隨系統(tǒng)用于實時檢測導線嘴出線端的線材位置。還包括對中機構,對中機構設置在導線嘴上,對中機構根據(jù)激光路徑跟隨系統(tǒng)實時檢測的數(shù)據(jù)對導線嘴的位置進行調(diào)整。保證從導線嘴中出來的線材能夠始終對著軋制入口部分,當出現(xiàn)偏差時,能夠快速調(diào)整,避免軋制位置偏差,對復合造成影響,避免產(chǎn)生大量廢材。
本裝置對三條金屬帶材進行軋制復合,通過較大的塑性變形使三條金屬帶材一次性軋制復合,復合后的帶材表面質(zhì)量好,結合強度高。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qū)I(yè)技術人員能夠?qū)崿F(xiàn)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