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水電鍍設備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鍍槽用懸掛器定位座。
背景技術:
連續(xù)沖壓模具能夠在連續(xù)送料機構的協(xié)助下對產品進行連續(xù)的沖壓成型,極大地提高了工件的生產效率。由于連續(xù)沖壓模具需要在固定的加工位點對待加工料帶進行加工,因此需要精確控制送料結構的送料步長,使得送料機構的每次送料均能夠將料帶送入連續(xù)沖壓模具的待加工位置,同時還需要提高送料的穩(wěn)定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了一種連續(xù)沖壓模具送料機構,能夠準確控制送料步長,并具有極高的送料穩(wěn)定性。
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提供的連續(xù)沖壓模具送料機構,包括推動機構、夾持機構、滑動機構以及復位機構;所述推動機構包括首尾鉸接的呈向上凸起的角形結構的推動架;所述夾持機構包括平行設置的上夾持塊和下夾持塊,所述上夾持塊和下夾持塊內部分別設有電磁線圈,所述上夾持塊和下夾持塊之間通過設置于四角的彈簧連接,所述滑動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夾持機構下方兩側的滑道;所述復位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夾持機構的與所述推動機構相對的一側的氣缸;所述推動架的一端與所述下夾持塊鉸接,所述下夾持塊通過滑輪與所述滑道滑動連接,所述氣缸的伸縮桿的頂端能夠與所述上夾持塊或下夾持塊的側面抵接并推動所述夾持機構沿滑道運動。
其中,所述推動架的一端與連續(xù)沖壓模具的支撐塊鉸接,另一端與所述下夾持塊的側面鉸接連接,所述推動架的角形結構的頂角的鉸接部位通過一驅動軸鉸接連接。
其中,所述滑道的兩端還設有限位塊。
進一步,所述限位塊的朝向滑道中部的一側上還設有壓力感應器。
進一步,所述滑道兩端還均布有若干組限位孔。
其中,所述氣缸設置為兩個,分別設置于所述滑道的端部一側。
其中,所述上夾持塊和下夾持塊上均分別設有與所述電磁線圈的兩端連通的接線口。
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準確控制送料步長,并具有極高的送料穩(wěn)定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料帶在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送料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限位塊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其中,1-推動架;2-上夾持塊;3-下夾持塊;4-滑道;5-氣缸;51-伸縮桿;6-彈簧;7-支撐塊;8-驅動軸;9-限位塊;10-壓力感應器;11-限位孔;12-料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進行進一步說明。
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結構一種實施方案如圖1-3所示,包括推動機構、夾持機構、滑動機構以及復位機構;所述推動機構包括首尾鉸接的呈向上凸起的角形結構的推動架1;所述夾持機構包括平行設置的上夾持塊2和下夾持塊3,所述上夾持塊2和下夾持塊3內部分別設有電磁線圈(圖未示),所述上夾持塊2和下夾持塊3之間通過設置于四角的彈簧6連接,所述滑動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夾持機構下方兩側的滑道4;所述復位機構包括設置于所述夾持機構的與所述推動機構相對的一側的氣缸5;所述推動架1的一端與所述下夾持塊3鉸接,所述下夾持塊3通過滑輪與所述滑道4滑動連接,所述氣缸5的伸縮桿51的頂端能夠與所述上夾持塊2或下夾持塊3的側面抵接并推動所述夾持機構沿滑道4運動。所述推動架1能夠在外力的推壓等作用下,其角形結構變形,角形最高點向下移動,同時推動所述夾持機構沿滑道4前方運動,在此過程中,向上夾持塊2和下夾持塊3內部的電磁線圈通相反方向的電流,使得二者產生相反的電磁感應,從而在相反的電磁反應作用下,上夾持塊2和下夾持塊3克服彈簧6的作用相向運動,此時能夠將通過所述上夾持塊2和下夾持塊3之間的料帶12夾緊,從而帶動料帶12移動預定的步長,由于料帶12自被上夾持塊2和下夾持塊3以面接觸的方式夾緊帶動,因此十分穩(wěn)定;當料帶12被帶動運動至預定步長后,即推動架1在外力帶動下下降預定高度后,斷開通入上夾持塊2和下夾持塊3內部的電磁線圈的電流,上夾持塊2和下夾持塊3在彈簧6的作用下被撐開,料帶12被夾持機構釋放,此時啟動氣缸5,使夾持機構在伸縮桿51的推動作用下沿滑道4朝與之前相反的方向滑動復位,然后氣缸5回復至初始位置,完成一次送料的循環(huán)。
其中,所述推動架1的一端與連續(xù)沖壓模具的支撐塊7鉸接,另一端與所述下夾持塊3的側面鉸接連接,所述推動架1的角形結構的頂角的鉸接部位通過一驅動軸8鉸接連接。所述驅動軸8能夠用來與外界的施力機構連接,用于驅動所述推動架1推動所述夾持機構運動。
其中,所述滑道4的兩端還設有限位塊9,所述限位塊9能夠對所述夾持機構的運動行程進行限位。
進一步,所述限位塊9的朝向滑道中部的一側上還設有壓力感應器10。所述壓力感應器10能夠與外部控制系統(tǒng)連接,當夾持機構運動至限位塊9的限定位置時,滑輪能夠與所述壓力感應器10接觸,所述壓力感應器10能夠將感應到的壓力信號傳出,外部控制系統(tǒng)則能夠根據該信號控制所述電磁線圈內電流的通斷、氣缸5的伸縮、以及控制推動架1的外力作用的施加。
進一步,所述滑道4兩端還均布有若干組限位孔11。所述限位孔11內能夠供與之配合的限位栓通過,所述限位栓能夠進一步固定所述限位塊9在滑道內的位置。
其中,所述氣缸5設置為兩個,分別設置于所述滑道4的端部一側。
其中,所述上夾持塊2和下夾持塊3上均分別設有與所述電磁線圈的兩端連通的接線口12。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凡在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