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子接頭裝配裝置,尤其涉及鐵氟龍管與鋼套及鋁套的裝配裝置,這里的鐵氟龍管主要應用于咖啡機中。
背景技術:
鐵氟龍管具有高度的化學穩(wěn)定性、低的摩擦系數(shù)、優(yōu)良的抗粘性優(yōu)及優(yōu)異的耐老化性等優(yōu)點,廣泛應用于機械、電子電器、汽車、航天、化工、電腦、電熱、軍事、通訊等重要科技工業(yè)中。
咖啡機中的管路目前也較多的采用鐵氟龍管組件,具體參見圖1和圖2所示,鐵氟龍管組件10包括鐵氟龍管1a及設于鐵氟龍管端部的加鋼套2a和鋁套3a,鋼套2a的小頭插設于鐵氟龍管1a內(nèi)壁,而鋁套3a變形后卡緊于鐵氟龍管1a外壁,并且連同插設的鋼套2a也一起卡緊,鋁套3a的小頭朝外。
目前,鐵氟龍管組件主要通過人工裝配來完成,具體分如下步驟:先有人工對鋼套、鋁套進行篩選,缺陷零件會對整條管的裝配帶來品質隱患;然后,取鐵氟龍管穿入鋁套方便后續(xù)鉚壓成型,因穿入鋼套后鋁套就無法穿入所以先穿入鋁套;對鐵氟龍管端部用熱風筒進行加熱(不加熱鋼套穿入困難)穿入鋼套;最后,對穿好鋼、鋁套鐵氟龍管進行鋁套鉚壓成型。
上述的人工裝配存在很多缺點:首先,每根管的組裝需四人方能完成加工作業(yè),人工比較浪費;其次,由于人員作業(yè)存在疏忽大意很難完全將不良鋼鋁套挑出,容易造成產(chǎn)品品質隱患,同時個體操作有差異,產(chǎn)品質量參差不齊;再次,穿鋼套需用熱風筒對管頭進行加熱,熱風筒功耗高使用壽命時間短,造成用電及成本浪費;最后,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已經(jīng)不能適應規(guī)模化生產(chǎn)需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xiàn)狀而提供一種工作效率高且質量穩(wěn)定可靠的鐵氟龍管鉚組件合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鐵氟龍管組件鉚合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臺,上端面具有一下模塊,下模塊上成型有與鐵氟龍管適配的第一凹槽和與鋁套適配的第二凹槽,該第二凹槽靠近第一凹槽布置;
第一振動盤,用于輸送鋼套;
第二振動盤,用于輸送鋁套;
承接機構,設于前述的工作臺上并與前述第一振動盤的輸出端和第二振動盤的輸出端相接,該承接機構具有供鋼套通過的第一限位通道及供鋁套通過的第二限位通道,前述的第一限位通道和第二限位通道平行布置,前述承接機構位于第一限位通道的端部開設有通孔;
第一抬升氣缸,設于前述的工作臺上并具有豎直向上的動力輸出端,前述第一抬升氣缸的動力輸出端設有一第一抬升塊,該第一抬升塊能通過前述承接機構的通孔并將單個鋼套抬升;
第二抬升氣缸,設于前述的工作臺上并具有豎直向上的動力輸出端,前述第二抬升氣缸的動力輸出端設有一第二抬升塊,該第二抬升塊靠近承接機構布置,并且,前述第二抬升塊的上端面具有供單個鋼套設置的第一設置槽及供單個鋁套設置的第二設置槽,前述的第一設置槽和第二設置槽并列設置;
平移氣缸,具有水平方向的動力輸出端,前述平移氣缸的動力輸出端設有一平移塊,該平移塊位于承接機構和第二抬升塊上方并具有供單個鋼套設置的推送部,該平移塊能將第一抬升氣缸輸送的單個鋼套平移后推送到第二抬升塊的第一設置槽內(nèi);
下壓氣缸,具有豎直向下的動力輸出端,前述下壓氣缸的動力輸出端具有一壓桿,該壓桿正對位于壓桿正下方的第一設置槽;
鎖緊氣缸,具有豎直向下的動力輸出端,前述鎖緊氣缸的動力輸出端具有一上模塊,該上模塊正對位于前述的下模塊;
鉚壓氣缸,具有水平方向的動力輸出端,前述鉚壓氣缸的動力輸出端具有一能作用于鋁套的鉚壓頭,前述鉚壓頭軸向中空形成一軸向通道;以及
頂針氣缸,具有水平方向的動力輸出端,該頂針氣缸的動力輸出端具有一能插入鋼套的定位頂針,前述的定位頂針軸向貫穿通過鉚壓氣缸缸體的軸向通道。
為實現(xiàn)自動化控制,該鉚合機還包括一控制器,該控制器與所述的第一振動盤、第二振動盤、第一抬升氣缸、第二抬升氣缸、平移氣缸、下壓氣缸、鎖緊氣缸、頂針氣缸及鉚壓氣缸控制連接。
為使操作便捷,所述的工作臺靠近下模塊的一側設有一觸碰開關,所述的鐵氟龍管置于下模塊后尾部下壓后即能啟動觸碰開關,該觸碰開關與控制器連接。
進一步,所述壓桿的底端設有橡膠帽。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承接機構可以包括
承接板,包括水平部及位于水平部一側的凸臺部,所述水平部遠離凸臺部的一側成型有所述的通孔;
上蓋板,設于前述的承接板上并抵靠于凸臺部一側,該上蓋板靠近凸臺部一側具有一擋壁,遠離凸臺部的一側下端面具有缺口,該缺口與承接板上端面構成所述的第一限位通道,所述上蓋板位于通孔的正上方開設有供第一抬升塊繼續(xù)伸出的穿孔或穿槽;
側塊,設于承接板靠近凸臺部的一側;以及
上頂塊,設于前述凸臺部上方,前述的上頂塊、側塊、凸臺部及擋壁構成第二限位通道。
為使鋁套能穩(wěn)定的移動,所述的擋壁上具有一條形孔,該條形孔與鋁套的小頭部適配。該條形孔用于減少移動阻力。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首先,自動化程度高,人力成本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其次,產(chǎn)品質量穩(wěn)定,次品率大大降低;再次,無需熱風筒對管頭進行加熱,能耗降低,用電成本得到控制;最后,工人勞動強度大大減小。
附圖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鐵氟龍管組件示意圖。
圖2為現(xiàn)有技術中鐵氟龍管組件分解圖。
圖3為實施例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另一視角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中部分結構放大圖。
圖6為圖5另一視角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5中部分結構放大圖。
圖8為圖7中去除上頂塊和側塊后結構示意圖。
圖9為圖8中下模塊放大圖。
圖10為圖7中部分放大圖。
圖11為圖9的分解裝配圖。
圖12為圖10中第二抬升塊放大示意圖。
圖13為圖10中承接板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3~1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鐵氟龍管1a組件鉚合機包括工作臺100、第一振動盤104、第二振動盤105、承接機構、第一抬升氣缸1、第二抬升氣缸2、平移氣缸3、下壓氣缸6、鎖緊氣缸8、鉚壓氣缸5、頂針氣缸4及控制器103。工作臺100設于一臺板101上,臺板101上還設有一操作臺102,控制器103位于臺板101下面的空間內(nèi)。
結合圖7所示,工作臺100上端面具有一下模塊82,下模塊82上成型有與鐵氟龍管1a適配的第一凹槽821和與鋁套3a適配的第二凹槽822,該第二凹槽822靠近第一凹槽821布置;
第一振動盤104用于輸送鋼套2a,第一振動盤104設于工作臺100一側,第二振動盤105用于輸送鋁套3a,第二振動盤105設于工作臺100一側。
承接機構設于工作臺100上并與第一振動盤104的輸出端和第二振動盤105的輸出端相接,該承接機構具有供鋼套2a通過的第一限位通道及供鋁套3a通過的第二限位通道,第一限位通道和第二限位通道平行布置,承接機構位于第一限位通道的端部開設有通孔712。
具體地,承接機構包括承接板71、上蓋板72、側塊73及上頂塊74,結合圖13所示,承接板71包括水平部713及位于水平部713一側的凸臺部711,水平部713遠離凸臺部711的一側成型有通孔712。結合圖11所示,上蓋板72設于承接板71上并抵靠于凸臺部711一側,該上蓋板72靠近凸臺部711一側具有一擋壁722,擋壁722上具有一條形孔723,該條形孔723與鋁套3a的小頭部適配,條形孔723的作用是避空,減少阻力,并可觀看內(nèi)部情況。上蓋板72遠離凸臺部711的一側下端面具有缺口724,該缺口724與承接板71的上端面構成第一限位通道,上蓋板72位于通孔712的正上方開設有供第一抬升塊11繼續(xù)伸出的穿槽721;側塊73設于承接板71靠近凸臺部711的一側;上頂塊74設于凸臺部711上方,上頂塊74、側塊73、凸臺部711及擋壁722構成第二限位通道。
第一抬升氣缸1設于工作臺100上并具有豎直向上的動力輸出端,第一抬升氣缸1的動力輸出端設有第一抬升塊11,該第一抬升塊11能通過承接機構的通孔712并將單個鋼套2a抬升。
第二抬升氣缸2設于工作臺100上并具有豎直向上的動力輸出端,第二抬升氣缸2的動力輸出端設有一第二抬升塊21,該第二抬升塊21靠近承接機構布置,并且,結合圖12所示,第二抬升塊21的上端面具有供單個鋼套2a設置的第一設置槽211及供單個鋁套3a設置的第二設置槽212,第一設置槽211和第二設置槽212并列設置。
平移氣缸3通過支座設于上蓋板72上,平移氣缸3具有水平方向的動力輸出端,平移氣缸3的動力輸出端設有一平移塊31,該平移塊31位于承接機構和第二抬升塊21上方并具有供單個鋼套2a設置的推送部311,該平移塊31能將第一抬升氣缸1輸送的單個鋼套2a平移后推送到第二抬升塊21的第一設置槽內(nèi)。
下壓氣缸6具有豎直向下的動力輸出端,下壓氣缸6的動力輸出端具有一壓桿61,該壓桿61正對位于壓桿61正下方的第一設置槽211,壓桿61的底端設有橡膠帽62。
鎖緊氣缸8具有豎直向下的動力輸出端,鎖緊氣缸8的動力輸出端具有一上模塊71(見圖5所示),該上模塊71正對位于下模塊82。
鉚壓氣缸5具有水平方向的動力輸出端,鉚壓氣缸5的動力輸出端具有一能作用于鋁套3a的鉚壓頭51,鉚壓頭51軸向中空形成一軸向通道。
頂針氣缸4具有水平方向的動力輸出端,該頂針氣缸4的動力輸出端具有一能插入鋼套2a的定位頂針41,定位頂針41軸向貫穿通過鉚壓氣缸5缸體的軸向通道。
第二抬升塊21一側靠近第一設置槽設有定位支架,定位架包括上架體53、下架體52及位于上架體53和下架體52之間的定位筒54,鉚壓頭51工作時,伸入定位筒54內(nèi)完成對鋁套3a的擠壓成型。
控制器103與第一振動盤104、第二振動盤105、第一抬升氣缸1、第二抬升氣缸2、平移氣缸3、下壓氣缸6、鎖緊氣缸8、頂針氣缸4、鉚壓氣缸5及操作臺102控制連接。
工作臺100靠近下模塊82的一側設有一觸碰開關106(見圖7所示),鐵氟龍管1a置于下模塊82后尾部下壓后即能啟動觸碰開關106,該觸碰開關106與控制器103連接。
工作過程:首先將鋼套2a、鋁套3a分別加入第一振動盤104和第二振動盤105,打開機器電源,第一振動盤104和第二振動盤105同時啟動,分別送入承接機構上,第一抬升氣缸1上升,將鋼套2a送到平移塊31上,平移氣缸3工作,將鋼套2a送入第二抬升塊21的第一設置槽211,下壓氣缸6工作,頂桿壓住鋼套2a,同時,鋁套3a進入到第二抬升塊21的第二設置槽212,第二抬升氣缸2驅動第二抬升塊21上升,頂針氣缸4工作,將定位頂針41穿進鋼套2a,手動將鐵氟龍管1a置于下模上,并穿過鋁套3a,鐵氟龍管1a的尾部下壓后啟動觸碰開關106(如圖7所示),鎖緊氣缸8工作,上模塊71和下模塊82合在一起,將鐵氟龍管1a鎖緊,下壓氣缸6驅動壓桿61復位,第二抬升氣缸2驅動第二抬升塊21下降復位,這樣鋁套3a設于鐵氟龍管1a上,鋼套2a被定位頂針41穿設,鉚壓氣缸5工作,定位頂針41將鋼套2a推入鐵氟龍管1a內(nèi),同時鉚壓頭51對鋁套3a進行擠壓,擠壓成型時間到后,頂針氣缸4回位,鉚壓氣缸5回位,鎖緊氣缸8回位,產(chǎn)品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