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床特別是數(shù)控機床領域,尤其是對數(shù)控機床中的主軸箱、鞍座和橫梁之間連接結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參照圖1所示,傳統(tǒng)數(shù)控機床的主軸箱與鞍座之間通常采用硬軌連接方式,主軸箱的材質必須要達到FC300,精加工之后采用高頻處理,使主軸箱軌道的精度達到HRC55°。這樣對于主軸箱鑄造工藝和材質的要求很高,經常會出現(xiàn)軌道高頻處理龜裂的現(xiàn)象。而且主軸箱與鞍座結合處必須采用耐磨片,安裝時需要耐磨片面刮花,機床在正常運行,每天要調整斜楔,十分麻煩。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一種新型結構的數(shù)控機床。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數(shù)控機床,包括:
橫梁;
鞍座;
主軸箱;
豎直旋轉安裝在所述主軸箱中的主軸頭;
連接所述鞍座和所述橫梁、以使得所述鞍座能夠相對所述橫梁水平橫向移動的橫向連接裝置;以及
連接所述主軸箱和所述鞍座、以使得所述主軸箱能夠相對所述鞍座豎向移動的豎向連接裝置;
所述豎向連接裝置包括豎向平行且一左一右布置的兩根直線滑軌Ⅰ,所述直線滑軌Ⅰ包括帶有直線滑槽的外軌Ⅰ和滑動嵌設在所述直線滑槽中的內軌Ⅰ,其中外軌Ⅰ與所述鞍座固定,內軌Ⅰ與所述主軸箱固定;位于左側的那根 直線滑軌Ⅰ的外軌Ⅰ與所述鞍座之間夾設用于調節(jié)二者相對位置第一研磨墊片,位于右側的那根直線滑軌Ⅰ的外軌Ⅰ與所述鞍座之間夾設有用于調節(jié)二者相對位置的兩片壓緊配合的斜墊片。
本實用新型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還包括以下優(yōu)選方案:
所述內軌Ⅰ的橫截面為類8字型結構。
所述兩根直線滑軌Ⅰ對稱布置在所述主軸箱的左、右兩側面。
還包括對所述直線滑軌Ⅰ注油潤滑的自動注油機。
所述橫向連接裝置包括橫向平行且一上一下布置的兩根直線滑軌Ⅱ,所述直線滑軌Ⅱ包括帶有直線滑槽的外軌Ⅱ和滑動嵌設在所述外軌Ⅱ的直線滑槽中的內軌Ⅱ,其中外軌Ⅱ與所述鞍座固定,內軌Ⅱ與所述橫梁固定。
位于下方的那根直線滑軌Ⅱ的外軌Ⅱ,其直線滑槽的槽口水平朝向所述橫梁設置;而位于上方的那根直線滑軌Ⅱ的外軌Ⅱ,其直線滑槽的槽口豎直向下朝向所述橫梁設置。
位于下方的那根直線滑軌Ⅱ的外軌Ⅱ與所述鞍座之間夾設有用于調節(jié)二者相對位置的第二研磨墊片,位于上方的那根直線滑軌Ⅱ的外軌Ⅱ與所述鞍座之間夾設有調節(jié)二者相對位置的第三研磨墊片。
所述內軌Ⅱ的橫截面為類8字型結構
還包括對所述直線滑軌Ⅱ注油潤滑的自動注油機。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本實用新型采用特制的高剛度直線滑軌來連接機床的橫梁和鞍座、以及鞍座和主軸箱,大大提高了機床傳動的精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傳統(tǒng)數(shù)控機床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數(shù)控機床的局部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數(shù)控機床的局部結構示意圖之二;
其中:
1-橫梁,2-鞍座,3-主軸箱,4-主軸頭,5-外軌Ⅰ,6-內軌Ⅰ,7-第一研磨墊片,8-外軌Ⅱ,9-內軌Ⅱ,10-第二研磨墊片,11-第三研磨墊片,12-斜墊片。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上述方案做進一步說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是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實施例中采用的實施條件可以根據具體廠家的條件做進一步調整,未注明的實施條件通常為常規(guī)實驗中的條件。
圖2和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這種數(shù)控機床的一個具體實施例,與傳統(tǒng)數(shù)控機床相同的是,其也包括:橫梁1;鞍座2;主軸箱3;豎直旋轉安裝在主軸箱中的主軸頭4;連接所述鞍座和所述橫梁、以使得所述鞍座能夠相對所述橫梁水平橫向移動的橫向連接裝置;以及連接所述主軸箱和所述鞍座、以使得所述主軸箱能夠相對所述鞍座豎向移動的豎向連接裝置。
本實施例的關鍵改進在于:如圖2所示,上述的豎向連接裝置不再采用傳統(tǒng)的硬軌結構,而是采用了兩根豎向布置的直線滑軌Ⅰ,這兩根直線滑軌Ⅰ相互平齊且一左一右分布。直線滑軌Ⅰ包括帶有直線滑槽的外軌Ⅰ5和滑動嵌設在該外軌Ⅰ直線滑槽中的內軌Ⅰ6,其中外軌Ⅰ5與鞍座2固定,內軌Ⅰ6與主軸箱3固定。位于左側的那根直線滑軌Ⅰ的外軌Ⅰ5與鞍座2之間夾設用于調節(jié)二者(即左側直線滑軌Ⅰ的外軌Ⅰ5和鞍座2)相對位置第一研磨墊片7。位于右側的那根直線滑軌Ⅰ的外軌Ⅰ5與鞍座2之間夾設有用于調節(jié)二者(即右側直線滑軌Ⅰ的外軌Ⅰ5和鞍座2)相對位置的兩片壓緊配合的斜墊片12。
實際應用時,通過對上述第一研磨墊片7的研磨量來控制主軸箱3相對于 鞍座2的偏擺角度,再通過調整上述兩片斜墊片12之間的壓緊面積來填補主軸箱3與鞍座之間的間隙。
本實施例中,所述兩根直線滑軌Ⅰ對稱布置在所述主軸箱3的左、右兩側面,以保證主軸箱3相對于鞍座2上下移動的穩(wěn)定性。
本實施例的第二個關鍵改進點在于:如圖3所示,所述橫向連接裝置包括橫向平行且一上一下布置的兩根直線滑軌Ⅱ。直線滑軌Ⅱ包括帶有直線滑槽的外軌Ⅱ8和滑動嵌設在外軌Ⅱ直線滑槽中的內軌Ⅱ9,其中外軌Ⅱ8與鞍座2固定,內軌Ⅱ9與橫梁1固定。
為了保證所述鞍座2與橫梁1之間的連接強度和連接穩(wěn)定度,在本實施例中,位于下方的那根直線滑軌Ⅱ的外軌Ⅱ8,其直線滑槽的槽口水平朝向所述橫梁1設置。而位于上方的那根直線滑軌Ⅱ的外軌Ⅱ8,其直線滑槽的槽口豎直向下朝向所述橫梁1設置。
而且,位于下方的那根直線滑軌Ⅱ的外軌Ⅱ8與鞍座2之間夾設有用于調節(jié)二者(即下方直線滑軌Ⅱ的外軌Ⅱ8和鞍座2)相對位置的第二研磨墊片10。位于上方的那根直線滑軌Ⅱ的外軌Ⅱ8與鞍座2之間夾設有調節(jié)二者(即上方直線滑軌Ⅱ的外軌Ⅱ8和鞍座2)相對位置的第三研磨墊片11。
實際應用時,可通過對上述第二研磨墊片10和第三研磨墊片11的研磨來調節(jié)鞍座2相對于橫梁1的偏擺角度,以及填補鞍座2和橫梁1之間的間隙。
此外,本實施例還設置有能夠對所述直線滑軌Ⅰ和直線滑軌Ⅱ進行注油潤滑的自動注油機,使直線滑軌Ⅰ和直線滑軌Ⅱ得到良好的潤滑,提高使用其精度和使用壽命。
本實施例中的直線滑軌Ⅰ和直線滑軌Ⅱ均為高剛性材質,而且內軌Ⅰ6和內軌Ⅱ的橫截面均為類8字型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上述的外軌Ⅰ和外軌Ⅱ均為間隔分布的多段式結構,其中外軌Ⅰ俗稱Z軸線軌滑塊(每一條外軌Ⅰ包括多個滑塊體),外軌Ⅱ俗稱Y軸 線軌滑塊(每一條外軌Ⅱ包括多個滑塊體),內軌Ⅰ俗稱Z軸線軌,內軌Ⅱ俗稱Y軸線軌。
當然,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人們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主要技術方案的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換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